一篇有味道的推送——“不翔”之感何以解忧?
导语:如何打开“方便”之门?
来源:MCO
每个人都曾有过有一种叫做便秘的“难言之隐”。在武侠小说中,“泻药”是一大利器,能让人狂上厕所,失去战斗力。在现实生活中,便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心情,但很多人觉得便秘只需要一片小小的泻药就可以解决,因此无需重视。
近几年来,随着肠道是人体“第二个大脑”以及“脑肠轴”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肠道健康。因此,便秘的危害也被更多人所注意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令人“难以启齿的朋友”。
来源:xuite
便秘的概念和患病率
根据《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定义,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次数减少一般是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而慢性便秘的病程往往在6个月以上。
10月8日,芬兰著名学府东芬兰大学发表在《英国妇产科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上的最新研究表明,四成以上的女性在怀孕(40%)和产后(52%)会有便秘的困扰,女性该期间患上便秘的几率是其他时间的2-3倍。
孕、产期不同阶段便秘患病率
Pregnancy, puerperium and perinatal constipation-an observational hybrid survey on pregnant and postpartum women and their age-matched no-pregnant controls. BJOG. 2020 Oct 8. doi: 10.1111/1471-0528.16559.
全球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便秘的人群发病率变化较大。201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调查表明,全球成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从0.7%到79.0%不等。与欧、美、澳洲人相比,亚洲人的直肠最为“通畅”。
全球便秘发病率分布图
Epidemiology of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2011 Feb;25(1):3-18. doi: 10.1016/j.bpg.2010.12.010.
便秘的症状谱以排便费力最为常见(81.0%),其它症状依次为粪便干硬(71.5%)、排便不尽感(54.2%)、直肠堵塞感(35.6%)、腹胀(36.7%)和排便次数减少(35.6%)。目前我国成年人普遍人群便秘患病率为4.0-10.0%。其中,便秘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80岁以上人群可高达38.0%。此外,女性便秘的患病率也比男性高(OR=1.22-4.56)。
便秘的危险因素
便秘的危险因素除上述高龄和女性外,还包括遗传家族史、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等)、合并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等)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有文献报道,我国不同省市地区的便秘发病率不全相同。相对于南方地区,北方的发病率较高 (17.5% vs 7.0%),可能与北方气候干燥、饮水量少、蔬菜水果吃得少以及肉食吃得多有关。同时,便秘还有城乡分布差异,即农村地区便秘率高于城市。此外,焦虑、抑郁和不良生活事件导致的精神心理因素也是便秘常见的危险因素。
便秘的不良影响
曾有不少民间故事怪谈涉及到动物因便秘致死的情况。虽然人类“屎到临头”致死的案例罕见,但便秘的不良影响仍不容小觑。
便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丹麦奥古斯大学Sundbøll J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针对便秘与心血管疾病(CVD)风险的相关性进行了队列研究。共纳入2004-2013年在丹麦门诊部和住院部就诊的8.3万例便秘患者与匹配的83万名匹配的正常人。结果发现,便秘明显增加静脉血栓栓塞风险(aHR =2.04,95% CI 1.89~2.20),尤其是脾静脉血栓形成(HR=4.23,95%CI 2.45~7.31)。同时,与非便秘的人相比,便秘患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疾病、房颤/房扑以及心衰的风险分别增加24%、50%、46%、34%、27%和52%。且相关性在便秘诊断后一年内最强,与使用泻药的频率成正比。
便秘患者发生CVD的累积风险
onstipatio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 Danish population-based matched cohort study. BMJ Open 2020;10:e037080. doi:10.1136/bmjopen-2020-037080.
便秘与癌症风险
除与CVD相关外,Sundbøll J教授还对便秘与癌症发生风险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结果发表在《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杂志上。研究人员使用了丹麦国家医疗登记数据(1943-2004),共确定了17.6万名便秘患者,其中59%为女性。在随访15年后,胃肠道癌症和非胃肠道癌症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5%和2.6%。
其中,随访第一年,胃肠道癌症的总体标准发病率为5(根据年龄、性别、年份校正),以结肠癌(6.4)、胰腺癌(7.1)及小肠癌(10.2)最为突出。随访的第二年开始,结直肠癌风险下降至基线水平,而包括食管癌、胃癌、小肠癌、肝癌与胰腺癌风险仍升高约30%。非消化系统癌症在随访第一年内的风险均增高,尤其是卵巢癌(标准发病率为7.3),但所有非消化系统肿瘤在随访第二年开始均逐渐下降至基线水平。
随访15年内,便秘患者胃肠道肿瘤累积发生率
随访15年内,便秘患者非胃肠道肿瘤累积发生率
Risk of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Clin Epidemiol. 2019 Apr 30;11:299-310. doi: 10.2147/CLEP.S205957.
便秘与心理健康
毫无疑问,便秘还有心理作用,让人烦躁不安。美国著名医疗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 (BIDMC)曾报道称,与非抑郁人群相比,抑郁患者便秘更为常见(9.10% vs 6.55%),尤其是轻度抑郁;反过来,慢性便秘患者的抑郁评分也较非便秘患者要高(4.4±4.93 vs 3.2±4.6)。
不同抑郁严重程度便秘发生率
Chronic Diarrhea and Constipation Are More Common in Depressed Individuals.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9 Dec;17(13):2696-2703. doi:10.1016/j.cgh.2019.03.046.
与此同时,便秘患者焦虑发病率约为34.6%,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此外,多项研究已证实,便秘患者强迫、偏执、睡眠障碍甚至认知功能障碍等心理障碍也明显增多。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精神心理障碍越严重,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异常越严重。因此,胃肠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最终因“脑肠轴”等机制形成“恶性循环”。
便秘的处理与治疗
随着生活节奏变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不少人在便秘时求助于最简单粗暴的泻药。根据国家食品药品总局公布《中国便秘用药市场评估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2017版)》显示,2012年~2016年,中国便秘用药的医院市场规模就由15.17亿元增长至28.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6.9%。由于便秘患者多为自我诊断、自我治疗,因此实际数据可能还要更高。
某电商平台输入“通便药”后出现琳琅满目的商/药品。@Dr. Du
然而,不管是天然草药中的蓖麻籽油、麸皮、车前草还是芦荟、番泻叶,虽然都能解决“燃眉之急”,却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有的代谢成分还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甚至病变。因此,目前国内外多项指南/共识均将合理膳食、多饮水、适量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等作为便秘治疗的基础疗法。
合理膳食:纤维素可保留肠道水分、增加粪便体积、柔软粪便、刺激肠道蠕动,有助于排便。2010年世界胃肠病组织(WGO)建议每日摄入的纤维素为30g、饮水1.5-2.0升。值得注意的是,以一根120g的香蕉为例,去除水分及其它构成成分,只有3g纤维。而一个拳头大的苹果,纤维含量约为4g。因此成年人普遍纤维摄入不足,需要增加摄入食物的多样性并保证食物的质量。
一些食物膳食纤维含量:半杯麦片(10克)、三个干无花果(10克)、1个大苹果或梨(4克)、1杯葡萄干(5克)、2个巴西坚果(2.5克)、23个杏仁(3.5克)、 1杯豌豆(16克)、1杯黑豆(15克)、1小份煮熟的西兰花(5克)/Pixabay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结肠活动在晨起和餐后最为活跃,因此建议每日定时在特定时间段尝试排便以利用生理活动规律建立排便反射。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避免手机等电子产品与外界因素的干扰。
心理行为疗法:诸多研究表明,生物反馈疗法疗效优于饮食、运动、泻剂等治疗,近期(<1年)有效率和满意率分别为93.6%和92.7%。同时,远期有效率也可以保证在70.7%,因此生物反馈疗法可作为包括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在内的首选治疗方法。
生物疗法与标准临床治疗便秘的改善情况
ong-term efficacy of biofeedback therapy for dyssynergic defeca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m J Gastroenterol. 2010 Apr;105(4):890-6. doi: 10.1038/ajg.2010.53.
综上,便秘是一个人人皆可经历的却又难以启齿的问题,它的危害不容小觑。武侠小说里另众好汉竞折腰的泻药,虽有让人“想通即通”的良用,却不宜为长久之计。让我们从日常的生活做起,远离“不翔之感”,打开“方便之门”。
梅斯医学MedSci(微信号:medsci_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