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活里只有孩子的父母,幸福感不会太高

2017-11-21 小妹 小妹伴读


微博上隔三差五就有人感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爸妈”:


想和伴侣恩爱打闹时,爸妈来了;工作开会忙成狗的时候,因为错过了妈妈一个电话而被“夺命追魂call”;


每条朋友圈下面都有妈妈抢占沙发劝你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对着你问寒问暖丝毫不顾及你伴侣还在身边的尴尬……


想想都有点小哆嗦。


这些父母永远把儿女当小朋友,总是围着儿女转,直让人喘不过气。


他们经常慈祥地说:我这一辈子啊,都是为了你。殊不知,不懂得放手的父母,害了自己,也牺牲了孩子。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成年后都不愿意剪断脐带。


网易新闻怼人短视频节目《说说而已》中有位网友哭诉,母亲总是要求频密地和他通电,而他已经上了大学,希望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他希望母亲也能拥有自己的生活,但他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但打电话跟下面的比起来,也算不上凌厉的控制。


数月前有一则令人哭笑不得的新闻:28岁的郭先生和妻子黄小姐新婚燕尔,正打算美滋滋地开启二人世界。


妻子过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小两口好不容易才说服岳母单独搬出去住,不过他们给老人配了备用钥匙,以便偶尔来看女儿。


但谁知道老人每天打卡,两天来一次,一呆就一天,小两口想独处的美梦破灭了。


在家不敢放松,出门逛街看电影都得捎上老人,又尴尬,又不好意思直说。


更夸张的还有,有婆婆要连儿子媳妇的蜜月都要跟着去,她说“我只是想做好后勤工作照顾你们,蜜月旅行的费用我来给都可以!”


这样的关心,只会让孩子“亚历山大”。


几年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做过一项调查,3328人里,76.5%的人表示身边过度干涉子女的父母很多,90.2%的人感觉父母这种做法会给子女带来很大压力。



面对子女的逆反,父母们深感委屈:


还不都是为了他们好,为什么他们拒人于千里之外?


为了儿女连自己的生活都牺牲了,为什么他们还不谅解自己的苦心?


明明已经倾注了这么多心血,为什么儿女还是成不了自己理想中的模样?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在这些父母心中,孩子从来没有长大过,永远需要呵护照顾。更有甚者,沉浸在孩子童年时期的亲密经历不能自拔。


他们无法接受孩子长大后逐渐疏离的落差,于是希望用更多的爱施压,以为一如既往地付出得够多,甚至越来越多,就能填补沟壑,就能保持亲密。


还有一层因素是——不敢。


当父母的世界只有孩子,一旦脱离了孩子的世界,父母的生活就会立即崩溃,因为一无所有了。多么可悲。


如果父母整天灌输“我的生活没有自我”的信息,孩子以后也很容易认为,他的自我生活也是可以轻易放弃的。



父母能拦得住一匹狂奔的野马,却拦不住羽翼渐丰的孩子振翅。


成长、独立不是不爱或背叛,孩子只是长大了,要去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筑建自己的巢窝。


压力越大,反弹越猛烈。


重庆的周某夫妇对孩子关爱有加,连工作单位都特意把妻子和儿子安排在一块。


于是,每天儿子都和妈妈一起上下班,一起工作,一起吃饭。儿子平时很乖巧,但终于有一天一言不发离家出走了,吓得夫妇急忙报警。


“还不是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儿子的动态么!”周爸爸丝毫不认为自己的做法有问题,儿子被找回来之后,面对父母的焦灼态度冷淡,坚定表示希望父母不要管他。


儿子都离家出走了,父母还不知道问题所在。



懂得反抗的孩子保护了自己的领地,而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的温室花草则很危险。


父母过度爱护孩子,也等于剥夺了孩子独立生存的机会。


今年的夏季日剧《过度保护的加穗子》正是一个关于巨婴教育的故事。


女主角加穗子的成长走的是“无菌路线”,在妈妈的重度保护下成长,虽然家境算不上富可敌国,但20多岁的她从来未尝过愁苦滋味,也是听妈妈的话的好宝宝。


她的人生是怎样的呢?


每天早上都要妈妈在两套衣服中帮她选出一套好看的;


上学下课一日三餐都由妈妈包办,从来没有自己去过车站;


一年要在妈妈的娘家办生日会,亲戚齐聚给她庆祝;说话时,三句话中有两句是“妈妈说”……


等到大学毕业要找工作了,也由妈妈给她画好面试地点的路线图和指引,妥帖周到。


不过没有做过兼职的她处处碰壁,一直找不到喜欢的工作,而她也不知道工作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工作。


这是她发自内心的疑问,因为她从来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做重活,自然不能理解工作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而妈妈眼见女儿找工作失利,竟然就干脆说“找不到的话,那咱们不找工作了,我们改做新娘进修,学习怎么嫁个好男人做个好妻子,这也是一种人生活法呀。”


当爸爸试图说服妈妈的时候,妈妈义正辞严地说“我不想让她尝试失败的滋味!这个世界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对啊,世界很残酷甚至很险恶,但是这种保护能持续多久?


从小被抛弃,靠自己打工过活的耿直男主对女主的初始评价是:“就是因为有你这种被过度保护的小孩,日本才会堕落的!”


这位妈妈没有考虑到,当她没有能力继续保护加穗子的时候,加穗子的人生将会宛如失去帆的船,没有方向,没有抗衡风浪的能力。


到了那时候,她没有独立能力,没有工作竞争力,整个人生除了依附丈夫别无选择,这是多么可怕的境地。


而父母则更不好过。惶惶度日,生怕花儿沾到一点露水,不敢松懈。若真的风险爆发,眼见孩子无力抵抗困难,难以想象将会多么伤心痛哀。


“无菌”会令人失去“免疫力”;爱之,也可以变成害之。

 



有张有弛,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的父母,才能养出灵巧的儿女。


王菲是一个榜样。


此前窦靖童发新专辑时调皮地用了表弟的照片当封面,很多人都说她这个人太好玩了。


窦靖童给人最大的感觉是活得自然从容,忠于自己的爱好,有才华,有礼貌,温柔地面对世界的一切。


记者问她老被问妈妈的事会不会腻烦,她说:不会,我父母就是我父母,没必要躲避。


采访结束会把椅子放回原位,打翻了咖啡会帮忙清理,毫无架子。能成长成这样,这可不全是因为有钱可以任性。


王菲把窦靖童当成朋友来对待,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爱护。


在她的育儿哲学里,管束和松手达成了高度平衡,给孩子圈了一片让她自由的而又相对安全的空间。


她会在窦靖童晚上回家迟到一分钟就马上找她,也会在她跑去纹身之后不动声色地说一句不后悔就行。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父母对孩子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过日子。


这一点,王菲已经做到“超标”,她自己的世界多姿多彩、无比丰富,她的事业有声有色,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忠于自己的宗教信仰,花了不少力气做慈善,这些都是言传身教。


看到一句描述王菲亲子关系的话说得特别好:幼儿时拥抱,少年时引导,成年时并肩。


私以为,这三种状态叫“刚刚好”,是亲子关系中最理想的状态。

 



面对全身心为了自己的父母,孩子往往是左右为难的:希望父母可以去追寻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再把精力倾注在自己身上,很不喜欢他们这个样子,却又不知道如何跟他们说,怕话说出来伤了他们的心。


但请不要憋着并放任这种状态持续下去,试试做点什么。


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寄托,属于自己的乐趣,将他们的喜怒哀乐与儿女解绑。


比如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让他们在网络上看到更丰富的世界。


比如鼓励他们培养新的兴趣,弹弹琴、唱唱戏都是好事。


比如给他们买一只宠物,狗之类的。


在他们过度关心的时候,提醒他们,但也请耐心地对待他们,向他们反复说明自己的心意,不要伤了老人的心。

 



任何关系都讲究平衡。


父母以爱、牺牲为名的全盘付出,很可能逼着儿女与自己越来越疏远的源头。

怎么给孩子足够而又舒适的爱,是需要一生探索的命题。


父母不可能为孩子走完他人生所有旅程,孩子总要长大,总有他需要独立的那天。


远远地看他靠自己的力量生活,不也很好吗?


如果还来得及改变,可以考虑要不要现在就开始。


[1]中国安徽在线:小夫妻度蜜月,婆婆非要跟着去照顾

[2]中国青年报:76.5%受访者直言身边有很多过度干涉子女的父母

[3]重庆法制:父母关心过度 儿子离家出走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