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不是心直口快,是见不得别人好

2017-12-19 说说而已 小妹伴读


不随便diss别人的东西,是一种传统美德。


我有一个同事,总是喜欢发表自己所谓的意见,语不怼人死不休,有事没事就喜欢“插别人一刀”。


我在午休时练练字,同事路过就说:“哟,装什么文化人呢。”


我大学时写诗的爱好一直保留到工作时,申请了个人公众号,遇到事情有所触动的时候会写写诗,发在上面,同事会评论:“没必要浪费时间在这上面,你这种号是做不起来的。”


我高高兴兴买了新衣服,只有同事,当着所有人的面,开口第一句就是“你小腿有点粗,真的好不适合穿九分裤”,再不然就是“你买贵了吧怎么不海淘你又被骗了”。


有次同事问我借护手霜,还我的时候说:“你是不是买到假货它怎么一股怪味.......”


也有人曾在气氛融洽的时候半开玩笑似的劝过同事,同事带着“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的骄傲辩解道:“我这人就是说话比较直,也是跟你关系好才直说,介意的话就太小气了。”



诶,你有没有一种熟悉感?是不是觉得自己身边也有这样一个人?或者是一群这样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声称自己说话比较直的人。他们总是喜欢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开启吐槽、嘲讽模式。你买件衣服他说丑,你化个妆他说丑,连你交的新男朋友他也会说丑,总之你放心,无论你干什么,他都找得到贬低你的地方,毕竟,那才能彰显他说话直的性格特色。


很明显,同事就是这样—— “怼天、怼地、啥都怼”协会的重要会员。




“一切都是为你好。”


在这些人的眼里,他们的心直口快就是苦口婆心,都是在为你着想,你不领情就是你不识好歹,你介意他们说的话就是不识好人心。


中国有一种约定俗成叫做作越亲近的人越要打击你。


许多父母就是这种约定俗成的忠实执行者,“打击式教育”也就成为他们预定的选择。


从小到大,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比起夸奖,许多父母的第一反应大多是“脑子里怎么就没点儿正经事?”“少在这不务正业了。”


拿了第二名,父母只询问为什么不是第一名;英语竞赛拿奖,父母只询问弱项数学成绩;大学毕业找工作,父母只是告诉你接受现实,嫌弃你找的工作工资太低,太不稳定,比不上隔壁家谁谁谁的公务员铁饭碗。



诸如此类的指责、劝告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成为了许多父母给孩子的咒语,影响了他们的一辈子。隔壁家的谁谁谁,别人家的孩子,成为许多孩子永远无法战胜的对象,压在心头,成为自卑感的来源。


信奉“打击式教育”的父母,把孩子的快乐视为最大的敌人。父母的打击,让许多孩子长大后就变得非常内向,不敢轻易说出自己的想法,朋友圈很小,对外人沟通总是讨好状态,感觉抬不起头来。一个人这一辈子对于人生的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很多就来源于父母,而父母,给了他们最大的打击。


而这样的父母也养出了现在一部分所谓的“损友”。损友们可能是延续了他们父母待人接物的方式,也可能是认为自己性子比较直的一类人,经常不分场合地和你开玩笑,说话专戳伤疤,让人听得特别不舒服。


作家李尚龙在自己的随笔集《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里提到过一个曾经要好但是已经绝交的朋友。李尚龙经常穿衣服不修边幅,每次和那个朋友出去,她就会当着几个朋友面前,大声说,李尚龙,看你丫的穿的那件衣服就像捡破烂的,丑死了,还不换,不知道的人以为你是劳改犯。李尚龙正准备发作,她又说,不好意思啊,我这人说话比较直。然后李尚龙只能看着她,什么话也不说了。


除了李尚龙平时的穿着打扮,这位朋友对待李尚龙珍惜的东西也从来说话比较直,不会考虑他的感受。李尚龙兴致勃勃地拿着新鲜出炉,人人夸赞的作品给她看的时候,她连第一章都没看完,就说剧本不好,她没有兴趣。从此,李尚龙再也不和这位朋友联系了。


这种看似直白,实际自私的表达方式,其实谁都接受不了,再好的朋友也经不起过分的直白。




其实谁都不是什么小气的人,偶尔被泼冷水,大家会理解对方的真心。何况,那个毒舌的人指出来的可能正是你 “当局者迷”的迷惑点,让你在瓶颈的时候找到进步的方向。


金星的节目《金星秀》开播伊始就受到许多人的追捧,她的“毒舌”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但是她的观众缘还是很好,在娱乐圈中众多委曲求全夸赞人各种吹捧的节目的对比下,许多明星还是愿意参加这个节目。


就是因为虽然她点评犀利,脾气火爆,说话直白,但她是真正地在为嘉宾分析,在和他们一起剖析自己,指出的确实是事实,而非只是为了逞一时的口舌之快。



就像她的一个总结:“《金星秀》是一本日记,他是我和小南通过嬉笑怒骂的方式,分享了我的经历、他的故事,和很多其他普通人的故事,别人的故事是一面镜子,通过别人的故事,大家看能不能照到自己的影子。”


她的犀利,她的毒舌不仅是给对方一个指点,也是给听的人指引方向。


但是有的人却是以泼冷水为乐趣,为了满足自己的趣味第一个选择伤害的就是自己亲近的人,这种人的说话所占的立场从来都不是“为你好”,只是“我乐意”。


这种爱打击别人的人只是在生活中找不到成就感与满足感。


我们往往会发现,打击别人的人,各方面条件并非就比被打击的那个人好,他只是见不得别人好,只是陶醉在“我比他好”的幻想中,这样只是一个人对于现实生活的逃避。


要知道,能欣赏一个人的,往往只能是比他更优秀的人。



对于许多爱打击别人的人而言,因为他们不够厉害,所以需要通过否定和打击身边的人来获得满足感,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并获得周围人的关注。同样,也因为不够厉害,不够优秀,所以无法突破思维的局限,生活在狭隘的条条框框之中,无法理解他们狭小的世界以外的事情。


就像单位里那个每次连牌子都不认识就嫌弃别人包包质量不好,款式不好看的女同事;就像邻居家那个连对方孩子是干什么都不知道,张口就夸自己孩子公务员铁饭碗工作还顺带贬低对方孩子工作的大妈;就像家里那个每天嫌弃女儿长得不漂亮,打扮不好看的妈妈;就像那个你遇到问题,他没有解决办法却否定一切你提出的可行办法的朋友……


这些人只是习惯于利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给自己的内心带来宽慰,骗自己说自己已经赢了全世界,沉溺于现状无法自拔。




喜欢打击别人的人,也喜欢打击生活。他口中的人是丑陋的,是弱小的,他眼中的世界也是如此,他只会怨天尤人,他对待世界的态度就是无比悲观的。


小学听过一个故事,一个老奶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布鞋,出太阳就愁大儿子生意不好,下雨就愁小儿子生意不好,不管出太阳还是下雨都发愁,她看事情的角度就决定了她开心不起来的事实。


和这样的人成为朋友,天天的日常就应该是被他打击、听他打击别人和听他打击生活。他们只会秉承“我不开心谁也别想开心”的准则来做事,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根本不会收获到快乐,好的感情使人进步,使人向上,但是这份感情只会带来坏心情,而他也不是什么真正的朋友,而是要把你一起拉入地狱的人。




《说说而已》的观众提问说: “我的相亲对象第一次见面就说我胖,说我人生应该很无趣,后面还说我老姑娘,但又一直在追我,我生气还反过来说我像小孩子,说他自己对我很好了,现在我们还在一起吃饭,但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首先,这真的是我敏感经不住玩笑吗?其次,遇到这样尴尬的场景应该怎么说才不尴尬,双方是通过父母的朋友介绍的,还住在一个小区,闹僵了很不好,应该怎么办?”



喜欢在言语上取胜,喜欢贬低别人,打击别人的人连做朋友都不合适,更别说作为伴侣一起生活一辈子了。


这一类人自己的人生还没有过得多好就开始在别人的人生中找茬,完全就是把自己和对方放在不平等的地位,不会为对方着想,只是从打击别人中获取成就感与优越感,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实力来和你经营你们的感情,你们的未来。


并且,每天处于被打击的状态,换成谁都是受不了的,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所以,也敬告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们,人多人少,关系再好,都应该把握分寸。


可能你真的是一心为对方好,很多伤害都不是恶意的,但是你的表达方式不对,伤害也就这样形成了。你的“心直口快”损伤的其实是一些最美最珍贵的感情。


这样说,并不是让你再也不提建议,一味地吹捧对方,只是需要你的表达方式委婉一点,注意场合一点,多为对方考虑一点。


再好的感情,也抵不过你无底线的“心直口快”。


别把自己的口无遮拦当做大气,这只是幼稚而已;别把自己的直白当亮点,这只是自私罢了。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