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豆瓣8.6,反鸡汤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别被“正能量”这个词骗了

上官文露 上官文露读书会 2022-08-08
 

导演:肯尼斯·罗纳根

编剧:肯尼斯·罗纳根

主演:卡西·阿弗莱克、米歇尔·威廉姆斯、

凯尔·钱德勒

类型:家庭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上映时间:2016年11月18日(北美)

2017年8月25日(中国)

片长:137分钟

“我的心都已经破碎了,

它会一直破碎,相信你也是。”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  主播 简宁




  / Part 01 

「 那些说“看开点”的人,最后看开了吗? 


六月初,太原师范学院的一位大二女生,在微博发文称自己长期遭受室友霸凌。


微博下的评论区充斥着严惩施暴者的呼声。


对施暴者的惩罚固然必要,但人们似乎都忽略了对受害者心理创伤的关注。


而实际上,心理创伤的严重程度,绝对遭到了人们的过分低估。


这不是危言耸听,大家不妨看看下面的几个例子。


2018年12月20日,河北张家口市蔚县的一名初一女生,因为不堪忍受校园暴力,喝农药自杀。最终抢救无效。


2016年,青海海东市互助县的一名15岁少年,在儿童节当天服毒自杀。


自杀前他曾写下三封遗书,他在遗书上写道:



“你们的学生、孩子、哥哥对不住你们,我因受不了几名同学的欺凌,所以选择离你们远去了。”



15岁少年手写


2018年4月27日,陕西榆林市米脂县28岁的赵泽伟,手持凶器在中学门口连续刺杀19名初中生,最终导致9名孩子死去。


在接受审讯时,他说:



“我在米脂三中上学时总受同学欺负,一直到现在都怀恨在心。


所以,今天我选择持匕首杀人,报复这个世界。”


这样的悲剧很多很多。


无论是自杀还是杀人,究其原因,总归都是对心理创伤的漠视埋下的祸根。


而当我们面对曾遭受过苦难的人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看开点”。


这句蕴含着满满共情的安慰语,似乎是我们唯一能够做出的自认为恰当的反应。


可直到我们自己也体会到或重或轻的伤痛时,才切身地知道这句说起来格外轻松的“看开点”,实际做到有多么难。


就像前段时间,我的那篇关于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的文章中提到的那样。


在面对生活中的痛苦时,弗里达选择了直面它,并战胜它。


这样的勇敢与坚强为我们所叹服。


叹服是因为我们做不到。


把生活中的痛苦“看开”,这是强者的作为,做不到的我们显得“软弱”得多。


那么在同样面对生活中的痛苦时,没那么勇敢的我们难道只能束手就擒被其左右吗?


2016年的一部美国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替习惯性规避痛苦的人们给出了答案。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剧照





  / Part 02 

「 别向生活乞求任何东西,它什么也不会给你 


提到曼彻斯特,有些人可能会想起一些标签,比如“摇滚重镇”、“曼联大本营”。


但这部电影与这座英国的工业城市毫无关联。


这个位于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座美国北部的小镇子。


它有多小?


据2010年的数据显示,这座海边的曼彻斯特只住了5136人。


这种小,就意味着,一旦一个人犯了错,那他在这座城市将无所遁形。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剧照


当然,这部电影的主角,李,就是那个犯了错的人。


李原本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两个可爱的女儿和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以及爱他的妻子。


但在一次和朋友们的聚会结束后,他所拥有的一切都化为了乌有。


意犹未尽的李在聚会结束后出门去买啤酒,但是他忘记了把壁炉的防火板放回去。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微小的错误,导致了他的家被大火吞噬,同时被大火吞噬的,还有他三个儿女的生命。


自责、悔恨、绝望......种种情绪令李几乎失去了理智,他甚至在警察局里抢过了警察的配枪试图饮弹自尽。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剧照


但枪里却并没有子弹。


对于李来说,生活的痛苦也并非仅此而已。


他的妻子在大火中幸免于难,但却因为不堪忍受丧子之痛,离他而去。


她残忍地把这种痛苦丢给李一个人承受,随后自己组建了新的家庭,也有了新的孩子。


李因自己犯下的错,被婚姻放逐,同时也被这座遮盖不住任何错误的城市放逐。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剧照


诚然,李确实犯了错,但同时他也是受害者,悲剧产生的根源其实是火灾。


他的“罪”与他担负的“罚”其实并不相当。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剧照


而最可悲的其实不是偏见,而是自己放弃了自己,把自己放逐。


由于长期陷于丧子之痛与后悔自责的情绪中,李开始变得自暴自弃。


他逃离了故乡,在波士顿做一名管道修理工,住在逼仄的地下室。


而实际上,他的工作内容甚至包括了替住户倒垃圾。


但是远离伤心地、忙于工作并不能帮他分担任何痛苦,相反,忙碌却消耗掉了他所有的情绪,除了敏感和暴躁。


|《海边的曼彻斯特》剧照


李的状态,其实像极了我们每个人。


当生活给我们重击之后,我们不断这样告诉自己:


“一切都完了”,“我受到了这世上最严重的伤痛”,“我无法承受这一切”……


但是当你发现就算你个人的世界已经天崩地裂,却无法激起这个世界的一点回应,你那些锋利的哀伤都划向了空气……


你才知道,对生活乞求同情,它什么也不会给你。




  / Part 03 

「 别再复习痛苦,那样只会助长它的嚣张气焰 


那么如果自怜无用,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在这部电影里,导演用一个隐喻为我们解答了疑问。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剧照


在这组镜头中,李凝视着窗外灰暗的曼彻斯特的海岸,接着他奋力地对着窗外那个令他饱尝痛苦的故乡挥出了拳头。


当然这一拳打在了窗上,打在了玻璃上,他的手也被击碎的玻璃划伤流血。


这就是李与他的痛苦对抗的结果。


他想要直面过去,想要战胜生活留给他的痛苦,但是这个过程就像用拳头击打玻璃,打碎它的同时,自己也会伤痕累累、血流不止。


直面痛苦并不是与它对峙,用气势吓跑它,而是需要这样一拳一拳地打败它。


而我们所缺少的勇敢,就是这一次次的对着玻璃挥拳。


那么,缺乏这种勇气的我们,只能一味选择逃避了吗?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逃避是面对痛苦的最糟糕的方法。


妻离子散后,李基于对痛苦的恐惧落荒而逃。


因为害怕痛苦,所以逃避它。


李的做法也为我们展示了,在所有遭受创伤的过程中,受伤者时常被蒙蔽的两点。


第一点,就是,受伤的人总是在重复温习自己的痛苦,这种复习导致了源源不断的消极的心理暗示,导致受伤者持续性地无法摆脱困境。


第二点是,痛苦不是一种实物,它是心理上的怪兽。


它很可怕,但如果你轻视它,它便渺小,若你重视它,它便吸取你的悲伤,愤怒,变得日益强大。


李就是在痛苦面前迷失了,他用悲伤和堕落将自己的痛苦喂养得日益茁壮。


所以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样,最终李变得堕落、暴躁。


而李最后的转变让我看到了另一种选择——轻视痛苦。


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剧照


当我们在街道上遇到残障人士,都会下意识地注意不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对方。


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样会放大对方的那种格格不入感。


这对我们自己也是同理。


我们越是将目光放在我们的伤口上,就会觉得它越刺眼,我们也就越痛苦。


所以,我们要有一点“视若无睹”的能力。


关于这部电影,有一句评价受到广泛认同——“我们都有权利不与自己的过去和解”。


是啊,人生在世,很多事真的能和解吗?


大多数都无非是胆怯者的遮掩罢了。


所以有时候,不执着于和解,也是一种勇敢。


去看看这偌大的世界,看看人间无处不在的苦难,回过来看自己,是否已是沧海一粟?


别人无权轻视你的痛苦,但是为了不助长痛苦的气焰,你自己要这样做。


我曾因为一本书里的几句话而热泪盈眶,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患有几十种精神疾病的患者。


她说:



“我提醒自己:一旦我有力气起床,我会再次让自己疯狂地高兴起来,不仅为了拯救我的人生,更为了构筑我的人生。我还会提醒自己:我们每赢得一场战斗,就会变得更强壮一点……我们的挣扎不会白费。我们会胜利,我们会活着。”




[ 往期精彩回顾 ]

(点击图片阅读)



本期插图

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授权请后台输入「转载」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分享到朋友圈+点亮「在看」

偷偷告诉你 设置星标  获得福利的机会更大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