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雄安-高层动向:分管招商引资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透露了中央决策层关于招商引资、开发区的哪些新思考?

2017-05-16 文旅指南针

 【招商引资内参导言

作为分管商务、外资、开发区、自贸区等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关于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自贸区和开发区等领域的重要讲话,可以说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向标。从去年到今年,汪洋副总理先后在多个重要场合谈及上述话题,为了帮大家更好认知中央关于招商引资、开发区、自贸区等话题的新动向,为此,招商引资内参(微信号zsyznc)对汪洋副总理关于这些话题的重要演讲和观点进行了整理集合供参考。

【招商引资内参正文】

一、副总理汪洋:关于招商引资,有哪些重磅论述?

1、招商引资要靠商业语言!

我们过去不少地方干部靠喝酒靠联络感情来招商引资,现在招商引资要用商业语言,这就需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和学习。

不光我们的经济要转型升级,我们干部的知识也要转型升级,要学点技术知识。比如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去你那里搞轿车,你也要懂点轿车。现在新技术新知识出现得太多太快,我们的知识也要上个档次,不然跟别人没法沟通。

2、产业招商要抓好三大重点

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在关键是要集中优势兵力,选派最得力、最优秀的干部上一线,打几场事关全局的“歼灭战”,特别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要在拉动工业投资上实现重大突破。

要把工业投资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作为衡量各地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下决心扭转工业投资徘徊的局面。各地要努力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各市、各部门都要通过这样的平台,努力比一比,争取有大的突破。在重大项目建设上,省和各市都要明确领导挂钩重大项目制度,围绕项目报批、征地拆迁等进行重点攻关,各有关部门要优化服务、特事特办、绿灯通行。

要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重大突破。

要组织对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专项视察,解剖存在问题,提出突破难点的举措。各地管理部门要结合实际,明确1-2个转型升级突破点,年初报方案,年中报进度,年底报结果,省里将对此进行专题检查,以点带面促进工作。、

要突出抓好省级产业转移园建设,实行省级产业园升降级制度。

对搞得好的园区进行通报表扬,并加大政策和资源的支持,对搞得最差的三个园区今年实行黄牌警告,明年再搞不好就实行红牌罚出。

3、招商引资如何从激烈竞争中突围?

转型升级跟招商引资有很大关系。无论是提高技术水平还是调整结构,无论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扩大规模,还是在新产业中增加投资,都需要招商引资。

今天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有力地促进各地利用内外资水平的提升;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受多年形成的产业结构制约,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不少地区面临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任务重、难度大,需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下大气力,狠抓落实。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国各地区都在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综合竞争力。相对而言,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一些地区招商引资工作总体薄弱,必须强化措施,统筹推进,形成独特优势,努力实现新突破。

一要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研究。通过加强研究,明确招商引资战略定位,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切实解决招商引资面临的实际困难。

二要在招商引资上实现重点突破。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优质大项目、完善配套政策、创新思路措施上“攻坚克难”,着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上新水平。

三要注重改善招商引资的环境和条件。加快宜居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提高教育、医疗水平,提供高效的政府服务,营造引进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

二、汪洋副总理谈自贸区:地方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汪洋副总理近日在上海出席省部级干部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质量专题研讨班并讲课。他在研讨班上做了如下核心发言: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实践。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要求,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强制度创新和改革系统集成,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近4年来,各自贸试验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抓住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取得多方面重大进展,一大批重要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在改革开放全局中发挥着引领性、标志性作用。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开放面临新形势,对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制度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要进一步缩短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进一步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切实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要坚持立足实际,开展对比试验、互补试验,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要及时总结评估,加快复制推广,注重提高复制推广的质量和实效。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地试点任务落地。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支持地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三、中央高层思考开发区的新动向

开发区在我国已经走过了33年的历程。33年来,中国开发区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成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对外开放的“顶梁柱”,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200多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外资全国占比约25%,GDP贡献全国占比约15%。开发区建设的成功,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也丰富了世界经济园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当然,经过33年发展,中国的开发区也出现了以“政绩”为成指挥棒、土地闲置和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也是中央调整开发区政策重要的背景。

1、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开发区必须完成四大转变!

在商务部、国土部、住建部共同召开的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电视电话会议上,汪洋副总理强调给开发区指明了四个方向:一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需要开发区继续充当探路者;二是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需要开发区继续充当顶梁柱;三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需要开发区继续充当生力军;四是应对资源环境新挑战需要开发区继续充当好模范。

同时,汪洋副总理明确强调开发区要实现四大转变:实现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

在汪洋看来,经过长达30年的发展,中国开发区步入了成熟、稳健的年龄,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责任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未来发展之路是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加速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要创新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把保护知识产权和提高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研究出台支持开发区新兴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的政策措施。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创新开发区投融资体制。加强宏观指导和动态管理,对土地利用效率低、环保不达标、发展水平滞后的开发区要降级或淘汰。完善开发区考核体系,重点考核创新能力、投资环境、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引导开发区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

在第18界投洽会上,汪洋副总理再次就开发区问题表态,他明确表示高层在思考开发区发展的未来之路,国家级经开区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体制改革的试验基地,中国的开发区未来将完成由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由同质竞争转向差异化发展、由硬环境见长转向软环境取胜等四大转变,使开发区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路者”和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排头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汪洋副总理明确强调了“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的理念,而这被社会各界认为是开发区改革的新信号。

2、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给开发区上“戒尺”,该降级就降级!

汪洋副总理曾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首先,他表示在经过30多年发展后,中国开发区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以完善考核制度为契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对外开放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体制创新为保障,继续发挥改革试验田和开放排头兵作用,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再立新功。

其次,汪洋副总理重点部署了“开发完考核制度”,该制度目的是通过考核引导开发区适应新形势、培育新动力、实现新发展。通过考核,促进开发区在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强化绿色集约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上下更大工夫,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培育吸引外资新优势的排头兵,成为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

最后,汪洋指出了开发区的升降制度,考核既是对标先进的“卡尺”,也是鞭策落后的“戒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能只进不出、只升不降。对发展好的开发区要给予支持和激励,对发展水平滞后的开发区要予以警告和通报,对连续两次考核处于最后五名的要予以降级。

四、汪洋副总理谈中国营商环境3大变化和对外开发5大重心!

1、中国开放政策和营商环境正在发生新变化:三个例子!

大家都很关心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取向和营商环境的变化。到底如何看待和评价?我想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关于开放。2012年中共召开十八大,2013年7月我们就决定接受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模式与美国开展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紧接着又在上海设立了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制度。2013版“负面清单”有190条特别管理措施,2015版清单减少至122条,下降了36%,在中美投资协定谈判最新负面清单出价中,中方在银行、证券、保险、电信、文化、互联网、汽车等美方关心的领域开放度都高于自贸试验区。相信这样的进展足以表明,中国愿意让市场越来越开放。

第二个例子是关于知识产权保护。2013年中国新一届政府组建后,我们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的机构改革,许多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都取消了,而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保留了下来。三年多来,领导小组共召开12次会议,部署相关工作。有关部门累计组织开展150多次专项行动,共查办侵权假冒违法犯罪案件100多万件,判决7万多人。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知识产权法院。2014年第一家知识产权法院就在北京挂牌成立,随后扩展至上海、广东等地。到今年10月底,三家知识产权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近3万件。其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涉外案件的比重超过20%。以此为证,中国营商环境越来越规范。

第三个例子是关于透明度。2015年3月,中国修订后的《立法法》明确规定,法律草案应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不少于30日,征求意见的情况应向社会通报。这是第一次将公开征求意见作为立法机关的法律义务,体现了中国在立法透明度方面的巨大进步。事实上,无论是颁布网络安全、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等法律法规,还是制订药品监管、技术创新等政策,我们都充分听取包括美国企业和相关机构在内的各方面意见,并吸纳了其中合理的成份。美国企业对《网络安全法》提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范围不够明确”的意见,中国立法机构予以采纳,列出了具体行业。《境外非政府组织法(草案)》规定,境外非政府组织只允许在中国设立一个代表机构,但最终颁布的法律取消了数量限制,也是吸纳了包括美方在内的各方面意见。事实充分说明,中国政策法规透明度越来越高,营商环境越来越友好。总之,我们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和中国政府的郑重承诺。中国能有今天的综合国力、人民福祉,得益于对外开放,对于这样已经被证明正确的基本国策,我们为什么不坚持呢?如果我们不坚持,中国人民也不会答应。

2、中国对外开放,接下来的五大重点工作!

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得益于对外开放,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当前中国外向型经济正步入“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发展阶段,对外开放的层次进一步提升,动力更加强劲,蕴藏的机遇更加广阔。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产业配套能力强大,基础设施完善,经济转型带动市场需求升级,综合引资优势明显,仍然是外商投资的热土。外资企业也要积极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调整投资布局,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努力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跨国公司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将努力为跨国公司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认真履行开放承诺,绝大部分制造业已经开放,160多个部门中也开放了一百个。2013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放宽投资准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养老、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等领域的准入。进一步开放一般制造业。我们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的指导目录,限制类条目减少一半,最近我们正在研究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相关措施。

第二,完善对外开放的体制。2013年中国在上海设立了第一个自贸实验区,后来又在广东、天津、福建增设了三个实验区,今年又新设了四川等七个试验区,目的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探索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经过努力,自贸实验区已经初步建立起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最近,我们又新设了七个实验区,其中五个设在中西部地区,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总结和及时复制自贸实验区经验在更大范围推广。上周,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从今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外商投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即对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和变更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第三,优化对外开放布局。目前,中国广大中西部地区进出口仅占全国的13%,利用外资占17%,对外投资占22%,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我们将着力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加强口岸和基础设施建设,开辟跨境多式连域交通走廊,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打造外向型的产业集群。同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开放区。

第四,提高开放质量。虽然中国开放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我们将创新外贸发展方式,在巩固出口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建立贸易强国,完善外资产业的布局。坚持引资和引技和引制并举,要创新对外合作的方式,深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同拓展第三方市场。

第五,优化开放政策,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外资政策不会变,为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李克强总理也指出,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中国政府将恪守承诺,积极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稳定是指利用外资总的政策保持连续和稳定,但具体政策措施有可能根据形势适当调整,政策调整的方向是更开放,更友好,更规范,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平是指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只要在中国注册的企业无论是中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透明是指制订重要政策时要事前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认真听取各类企业的诉求,增强政策的可预期性。

雄安建言

1,雄安新区一定要先规范后发展,要治未病之病,防患于未然;

2,探寻新的生财之道,开创不依靠土地财政的新河;

3,防止国企垄断,计划经济回潮,繁荣民营经济,增强城市活力;

4,深圳的经验,浦东的智慧,雄安的创新要兼容并蓄,要减少成长的成本;

5,要把控人群结构、人才结构、产业結构,形成良好的生态链,让生产、生活、生态契合相容;

6,城市发展节奏要快慢有致,不要急于求成,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大胆留白,给后代、后人留下发展空间;

7,杜绝面子工程、首长工程,所有的公共实施,要中看也中用;

8,制度创新要先行,防止特区不特,新区不新,防止平庸;

9,政策吸引与公平正义要兼而顾之,要避免区内区外差别太大;

10,招商时要考虑到养商、富商、留商的时间周期,不能动辄腾笼换鸟,更不能犯关打狗的错误。

特色小镇成功创建指南

1、服务政府

特色小镇是一个社会共生有机体,离不开开明、服务型政府的支持,政府引导不越位,这是成功的母体。


特色小镇是探索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就是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包括制度供给、要素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特色小镇,在小空间里融合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构筑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产业创业创新生态圈,能集聚各类高端要素,诞生各种创新因子,孵化出新产业业态,将是新常态下创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效率、创新制度供给的全新空间。


2、投资主体


特色小镇需要一个核心投资主体,可以是村镇股份制企业、可以是当地龙头企业、可以是外来投资企业。


特色小镇建设得如何,不在于政府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如果只是靠政策、靠资源,缺乏市场基础,肯定干不久,不可持续。


因此,特色小镇建设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而必须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



3、核心特色


特色小镇产业定位要“一镇一业”、“一镇一特”。突出“特而强”。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做到不重复、不雷同,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特”,是指每个特色小镇都要锁定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产业,以及历史经典产业中一个产业,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来建设,而不是“百镇一面”、同质竞争。即便是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强”,是指要每个小镇要紧扣产业升级趋势,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3年投入30亿元到50亿元,引进行业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以及高校毕业生等90后、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主的“新四军”到小镇来创业创新,培育行业“单打冠军”,构筑产业创新高地,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


坚持特色为王,突出特色亮点、强化高端引领,这个“特”体现在产业特色、生态特色、人文特色、功能特色等多个方面。


要彰显产业特色。


产业特色是小镇特色亮点的重中之重。小镇建设不能“百镇一面”。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也要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不能丧失独特性。


小镇只有1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产业过于分散,肯定形成不了特色。在打造产业特色过程中,要着眼长远,聚焦前沿技术、新兴业态、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突出科技含量、高新技术的比重、高端制造业的高端水平上。


如高端装备制造业小镇,要把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作为重点;健康小镇,要把生物医药、大型建设医疗设备领域等作为重点;环保小镇,要把能源环保作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在引领转型升级上作出示范。


要彰显生态特色。


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坚守生态良好底线,根据地形地貌和生态条件做好整体规划、形象设计,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都应当“一镇一风格”,充分体现“小镇味道”。


特别要重视生产和生态融合发展,做到特色小镇生态特色与产业特色、当地自然风貌相协调,打造的生态特色与小镇周边有显著区别。切不能发展了小镇经济,破坏了小镇环境。


可实行“嵌入式开发”,借鉴乌镇等模式,保留原汁原味的自然风貌,建设有地方特色和优良生态的风情小镇。


要彰显人文特色。


文化特色是软实力,也是产业发展最终的生命力。每个特色小镇都要汇聚人文资源,形**文标识。特别是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全过程,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培育创新文化、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独特的山水文化,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区域特色文化。


4、产业驱动


特色小镇功能集成要“紧贴产业”,力求“聚而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融合,是特色小镇区别于工业园区和景区的显著特征。


聚,就是所有特色小镇都要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合,就是四大功能都要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


尤其是旅游、文化和社区功能,要从产业发展中衍生、从产业内涵中挖掘,也就是要从产业转型升级中延伸出旅游和文化功能,完善好功能,而不能是简单相加、牵强附会、生搬硬拼。


特色小镇形态打造要“突出精致”,展现“小而美”。 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很重要。尤其是现代社会,美好的事物、美丽的环境都能转化为很强的生产力。


首先,骨架小。特色小镇的物理空间要集中连片,有清晰的界定规划范围和建设用地范围。规划面积要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建设面积原则上不能超出规划面积的50%。


其次,颜值高。所有特色小镇要建成3A级景区,其中旅游产业特色小镇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再次,气质特。特色小镇要根据地形地貌,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形象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好小镇风格,展现出小镇的独特味道,原则上不新建高楼大厦。


5、创新机制


特色小镇运作机制要“破旧去僵”,做到“活而新”。


市场化机制是特色小镇的活力因子。“活”,就是建设机制活。用创建制代替审批制,实施动态调整制,彻底改变“争个帽子睡大觉”的旧风气;建设上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摒弃政府大包大揽,体制机制非常活。


“新”,就是制度供给新。扶持政策有奖有罚,运用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双管齐下的办法,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省里给予建设用地和财政收入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用地奖励指标;对于国家的改革试点、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试点,允许特色小镇优先上报、优先实施、先行突破。


坚持创新为魂,建设创意小镇、打造人才小镇。要强化产业创新发展。


一是要强化技术创新,做强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应该是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小镇。


二是要加强创意发展,加快培育新业态。


三是要加强合作创新,加速集聚高端要素。


7大新兴产业的特色小镇,要紧紧围绕各自的产业定位,运用互联网+、信息智能等现代技术,借助科研机构共同开发应用先进技术,结成创新伙伴,缩短创新成果转化过程,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引领产业发展;历史经典产业,要深挖传统工艺,运用现代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培育新粉丝,力争做成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


特色小镇要建成创意小镇。每个特色小镇要根据产业特点和自然禀赋,建设一个创客中心,以好创意来丰富特色小镇的业态,创造性地培育出一批一二三产联动、历史现代未来同现、生产生态生活共融、宜居宜业宜游的新产业,实现产品创新与业态创新联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的消费群体,激发新的消费需求。


特色小镇是有物理空间边界,但没有产业合作边界,是各种高端要素集聚流动的开放小镇。


所有小镇要瞄准与产业定位相关的高端人才、高端资源和高端产品,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搭建创新交流平台、技术合作平台、品牌发布平台等,集成利用好各种高端要素,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促进各种技术、资金、人才自由流动、高效利用。


6、和谐社区


特色小镇是一个新型城乡经济和消费发展的纽带,在这里要大力发展社区组织力量,形成一个可以聚人气、通人文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社区,让城市人找得到“乡愁”,吃得到健康农产品,享受旅居度假生活。


7、客户市场


特色小镇不能面面俱到,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一定要结合自身竞争优势,抓住核心客户群体,充分挖掘核心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消费利益,客户才能忠诚相随,客户市场才能坚固不破。


8、利益分配


特色小镇是一个政府、村民、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利益交集的共生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用市场化、股权化的利益分配机制,只有共同做大蛋糕,才能分享经济成果,才能造福一方百姓。


9、公益力量


公益力量是无穷的。特色小镇要引导和自发成立大批社会公益组织机构,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在特色小镇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爱社、爱民的优良传统,要崇尚公德心、孝心、博爱、宗教等精神信仰,要为特色小镇注入精神力量,为民众凝聚价值依归。






规划咨询





规划是引领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特色小镇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是涵盖产业、生态、空间、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系统性工程。因此,特色小镇规划是一项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不能照搬现有某个单一领域的规划方式和方法,而应在“多规合一”的基本理念下,针对特色小镇特点开展的创新性实践。 


从目前浙江省第一批、第二批79个省级特色小镇的申报创建经验看,全省各地编制的规划名称有实施方案、实施规划、创建方案、创建规划、概念规划等多种,并无统一范式。我们认为,特色小镇规划应是一种“创建概念性规划”,内容上应采用“务虚+务实”相结合的方式,既要有作为顶层设计的战略性研究,又要有概念性空间设计和建设项目实施计划,并在主要的规划内容上与所在地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进行充分对接。 



峰会地点 中国·北京

【峰会时间】2017年5月25-27日

【参会对象】文旅地产及产业链董事长及核心高管 300人规模,名额有

抢票热线18513998110 张顾问(微信1599483148)

【主办单位】北京华城汇小镇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华城汇自媒体联盟,北大房地产校友会



报名方式


1、直接拨打电话张顾问 18513998110(长按复制)报名
       中国特色小镇模式创新与项目实操总裁峰会!

2、微信报名:添加微信:1599483148
   (备注企业+职务+姓名!)
3、 非免费活动,非诚勿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