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成App推广造假 他融资4000万推反作弊工具 覆盖7.33亿移动设备

2017-06-27 不说谎的创业媒体 铅笔道

◆ 创业之初,杨从安便坚信App推广反作弊将成为一种刚需。


文| 铅笔道 记者 付文学


导语


五台山上,杨从安与几个合伙人静立佛前。他们不信佛,却需要一份仪式感为自己打气,也为即将启动的项目祈福。


他们要做的是一款App推广反作弊工具。在此之前,没人尝试过,团队不知客户是否愿意为此买单。


随后的经历却一波三折。不仅客户不认可,连投资人也纷纷质疑,但杨从安自信如初。“它可以为企业节省推广成本,一定会有人掏钱的。”


事实的确如他所言。靠着自主研发的数字联盟可信ID,团队可为每台真实的移动设备发放唯一不变的标识ID,以此判断用户数据的真伪,相继签约优酷、去哪儿、一点资讯等60余家大客户,并获得两轮融资。


借助团队提供的反作弊模块,客户可在App中自行集成并投放推广渠道。App运行过程中,客户可在数字联盟后台实时查看虚拟机、异常设备以及新增、重复、召回和更新等数据,将其作为推广结算的依据。


至今,产品已覆盖7.33亿活跃设备,检测渠道数量2400余个。



注: 杨从安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7成推广数据造假


4年前,杨从安注意到移动App推广中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App从安装到激活,平均渠道成本为2~3元,但大多数渠道商的报价往往只要7~8毛钱。“长期亏本的生意,他们为什么还会做呢?”


媒体的报道解开了他的疑惑。“当时很多报道称7成以上的推广数据属于伪造。”原来,企业推广人员为完成KPI,将结算费用与来自渠道的注册量挂钩,而渠道商为达成既定目标,会寻求造假团队刷量。“他们通过虚拟机、模拟器、改码手机等手段伪造数据。”


对此,杨打了一个比方:当企业在展会上派发礼品时,由于无法有效识别领取者身份,后者每换一件衣服就可以多领一个礼品,最终导致派发数量与实际领取人数相差悬殊。


“其实,如果让大家凭身份证领取,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至于App推广,他设想能否为每个移动设备发放唯一的“身份证”,帮助企业甄别真实数据,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该想法得到了好友张宇平的支持。对方曾任瑞星、网秦、百度移动安全研发团队负责人。在张看来,对于虚假数据,企业技术人员其实可通过用户手机号、身份证等显性ID查重,但“费力不讨好”,不仅容易因数据误差与内部推广人员、外部渠道商产生纠纷,而且无法应对造假团队的攻击。“这些显性ID,他们同样可以伪造。”


好友的一番话让杨从安坚信其中的机会。时值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各企业应用推广需求巨大,他认为如果能成立一家中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发一款推广反作弊工具,在帮客户“省钱”的同时,实际上是为自己“赚钱”。


◆ 创始团队合影


带着这个想法,他拉上张宇平等3位伙伴,每人出资2万元,着手数字联盟项目的筹备。大半年后,Demo版数盟可信ID上线。它有一个类似于SDK的模块,可集成到App中,由88位数字、字母、符号本体码组成,可用于准确描述移动设备,每个编码对象对应一个唯一的、不变的标识ID。“在后台,开发者可看到每天的新增用户、重复用户,识别虚假数据。”


测试阶段,他们为七八家企业免费检测出一半以上的虚假数据。然而,客户愿不愿意为此付费,团队并无十足的把握。“一来,市面上没有类似的产品;二来,客户虽认可产品,但在真正掏钱之前的反馈不具有参考价值。”

融资930万


杨从安却有着“盲目”的自信。他认为,产品本身的功能是帮企业减少推广成本。“真正关心企业发展的管理者,会愿意购买真实数据的。”


但现实问题很快摆在面前。由于公司账面所剩无几,他必须尽快拿到融资。


随后的过程却比他预想的艰难。在投资人看来,推广数据造假已司空见惯,“大家花钱拿到的都是30%的真实数据,起跑线是一样的”;此外,考虑到没有对标产品,他们无法对项目进行估值,对产品能否变现也心存疑虑。


虽然无奈,但他必须坚持。在跟一家投资机构接触时,他曾三次进入最终的投委会,但每次均无功而返。“一次次信心满满,又一次次失望不已。”


屡败屡试,团队终于拿到930万元天使轮投资。投资方为鑫富恒通,为验证产品的可行性,还曾专门请教360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 有了资本的加持,杨从安开始扩充团队规模。


本以为项目可由此顺利开展,可市场拓展再度让杨从安费尽心思。考虑到只有签下头部应用,才能证明产品的价值,他们决定从这些超级大客户入手。“这对于后续的合作,更有说服力。”


第一家大客户的谈判却以失败告终。交谈中,对方BD人员声称推广费用根据投放版面决定,不考虑实际激活量。但杨从安明白这是拒绝合作的说辞,随即让团队给其老板写信。后者虽督促双方继续面谈,最终仍不了了之。“具体原因,我们也不清楚。”


吸取第一次的失败教训,团队在谈第二家大客户时,先邀请其免费测试。测试结果令对方大吃一惊——App虚假推广数据超过50%。“他们专门成立了数据团队,仔细分析和比对数据,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正式签约当天,杨从安带着合同和公章,早早地来到对方所在的办公大楼。不过,由于走得匆忙,他竟忘了带印泥,只好在旁边的小卖部花15元买了一盒。看着对方盖上合同章时,他知道路对了。事后他却回忆,“在外人看来,我们当时就像个皮包公司”。

覆盖7.33亿活跃设备


跟大客户的合作虽然不易,却能快速提升产品的覆盖以及行业口碑。“当产品能够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时,即使再挑剔的超级客户也会买单。”


在此期间,结合用户的需求,团队不断优化产品功能。系统不再局限于判断数据是否真实,还将其丰富为6种状态,包含虚拟机、异常设备两种设备状态,以及新增、重复、召回和更新4种应用状态。“登陆我们的后台,客户可通过多个维度查看所有的真实和虚假数据,可作为推广费用结算的依据。”


◆ 在数字联盟后台,客户可实时查看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统计。


服务流程也做了改善。起初,团队需帮客户将反作弊模块集成到App中,再由客户将渠道信息写入其中,但如果渠道众多,该工作非常繁琐。


为此,团队直接将客户的App包号和渠道包号嵌入模块。客户在拿到该模块后,可在1小时内自行集成。此后每14天,模块会更新一个基础版本,经过为期1个月的压力测试后,再交付客户更新。


杨从安坦言,在这过程中,客户最关心的是App的隐私安全。为打消他们的顾虑,团队在反作弊模块开发之初便通过程序设定,使其无法采集App活跃数据、存留数据及用户行为数据等。


同时,为保证采集数据的安全性,反作弊模块对于报文内容采用基于Rijindael自主改进的256位加密算法,并针对不同版本的模块和App设置不同的密钥。“确保模块上报的数据没有被破解的可能性。”


盈利方面,团队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收取20万~40万元的年费。截至目前,项目已服务优酷、去哪儿、一点资讯等60余家大客户,覆盖7.33亿活跃设备,检测渠道数量2400余个。


此前,项目已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星河互联。“大数据时代,数据真实性的价值将越来越大。”


编辑 薛  婷      校对 刘金策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铅笔道大芯芯(微信id:qianbidao2017)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阅读完莫急走
我是本文作者付文学,一只关注汽车交通、企业服务的白羊男,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wenxue-600(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节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