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森:如何让孩子认识艺术
我是一个经历了严苛的“美术技法训练”的人,初二开始爸爸送我到画班学习素描,直到大学毕业整十年的时间。这十年的学习让我坚定一点——不会把孩子交给任何的培训班。包括我自己都不会教给他任何所谓正规和正确的技法、画法。
我会用菲利普斯塔克的外星人榨汁机,我会在书架摆上安德鲁·怀斯的水彩画册,我会精心挑选我电脑和ipad的壁纸。我会给她尝试的机会而不过早的下判断。每样东西尽可能让他体验,然后自己做决定是否继续。我会在家里画画,让他看到,我也会让他在知道颜料不好吃的时候,就开始随便画。
随便意味着画的不像,比例失调,颜色不搭配。但这“随便”里,还包含了无意识的表达了她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她对一切的想象,她的心情和喜欢,她的憧憬和向往。在这些纯粹的表达面前,像还是不像已经不重要,已无好坏评价可言。
相反,对于专业画家来说,是有意识的运用自己知道的绘画技巧来表达有意识想表达的东西,除了满足自我表达,绘画还是生存方式。一个艺术家的价值更多地由社会决定,得到社会、同行圈子的认可已经成为必然追求。
“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许多艺术家都在探索怎么能像个孩子一样去画,孩子的世界里有太多被我们忘记和忽略的东西在。孩子的创造力没有边界,没有对错,几乎是成人无法想象的。
纯粹,这么珍贵的东西,一旦失去便再也没有找回的可能了,我们是不是要想尽办法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保护是在她的外面穿上铠甲,把外面和里面隔离开,这恰恰是一种消极防御,最后等来的是孩子想象力的枯萎。因为防御是一次次抵御进攻,目的是争取时间给进攻创造条件。那干嘛不从起点就开始进攻?孩子有最强大的武器——好奇心。
一颗疯长的野草,和一盆精致嫁接修剪的盆景,如果我,会选择长成一株野草,生命力顽强、快乐、自由。
千万不要去灌输审美,千万不要去灌输审美,千万不要去灌输审美。就是,不要告诉他,这个很好看,这个太丑了。
不要小看这么简单的评价,这几个字的杀伤力,远超我们的想象。遗憾的是,以培养兴趣为名的绝大部分美术教育,都是在“技法训练”和“灌输审美”上做文章。在今天的教育、艺术都成为产业的年代,抓住家长的渴望,让大量的画班培训班快速实现致富,已经把孩子们的创造力一点点蚕食殆尽了。
其实你没发现吗?给小孩子洗脑好容易的,不像我们大人,已经被洗了几十轮上百次了,脑子里跟浆糊似的被塞满。相反,他们那里除了闪闪发光的好奇心,剩下的地方都是空的,就看你装进去什么。所谓艺术的培养来自于父母的影响,来自于给他养分,让她的好奇心自己提出问题,激发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力。空的地方不是让我们去填满,是自己生长。
小朋友的创造力是超乎想象的,艺术,只是他们探索艺术的媒介和实现自我肯定的过程。他们会用自己的线条、自己的色彩、自己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和满足自己。同样,几乎每一个人,都以某种方式为艺术贡献着力量,每个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养育和表现着艺术。
艺术只是人类有了这种表现以来的总和而已。就目前我们能够探知的人类历史而言,在我们已知的社会中,没有一个不是与某种形式的艺术共存的。艺术是最普遍的人类活动之一,创造和回应艺术的冲动似乎和语言能力一样深深扎根于我们心中。
我们从未期望每个孩子都成为艺术家,我们只期望艺术成为她的好朋友,小伙伴,让艺术与他日日相伴,在其中体验到愉悦与激动。我们能给到孩子们的养分,无非就是最宽广的视野。那些人类自始以来创造的奇迹,那些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故事,那些艺术星空中闪耀的光芒。
因为艺术,她会有无限的可能。
强烈建议和你家娃一起看这节艺术课
点击“阅读原文”,带上孩子同小叶老师一起开始艺术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