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民国的“大洋”有多少种? 上面印的都是“袁大头”吗?

2017-11-08 公知智库
生命中总会有一束光    足以照亮前方的道路


“大洋”,是民国 时期广泛 流通的货币,相对于纸币而言,信誉度、可靠度要高的多了。那么大洋有几种呢?是不 是上 面印的都是“袁大头”呢?可国名党 政府怎么可能用“袁大头”呢?还有,清朝都是用“银子”的,如何又改成“大洋”了?小编每次看 清末 民初 的近代历史剧,都会对大 洋有这些疑问,今天查了一下资料,和各 位读 者分享一下。

说到大洋,要先从银元说起。清 朝不 像现 在一样大 规 模用纸币,那时人们用银子。现在大家都知道,纸币不是真正的“货币”,它没 有等 同于其 面值的 真正的价 值,它就是一个 价值 符号,真正值钱的是“真金白银”呀!这也是为什 么人们在那个通 货 膨 胀的年代不喜欢要“金圆券”之类的纸币,而更喜欢“现大洋”的原因,(简单分析)因为现大洋是“银子”而纸币就是一张纸,它的价值不稳定。那么大 洋是何时出现的呢?

清朝末年(宣统元年),清政府设立铸币局,统一发行银币。“银币”不是“硬币”,它是银质硬币,用银铸造的。形状为圆形,价 值相当于七 钱二分白银,称为银元(又名银圆),清政府的“银元”上印的肯定不是“袁大头”呀,而是蟠龙像,因此被称为“龙洋”。

民国成立后,于1914年推出《国币条例》,确立 银本位 货币制度,定国币“壹圆”重七钱二分,含纯银八成九,即六钱四分八厘,(23.9024808 克),约等同于银元壹枚,又定 十分之一元 为一角,十分之一角为一分。国币的壹圆 被铸成 八成九银、一成一铜的硬币,上有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大头”;并推出以银 铸造的辅币。袁大头出现后,逐渐取代“龙洋”、“鹰洋”等旧有银元,在全中国流通。

1928年 国民政府 定都南京后,亦曾颁布国币条例,继续 使用 银本位 发行货币。国府壹圆含纯银为23.493448克,铸造成的银元比“袁大头”略小。因为上有 孙zhong山 头像,被称为“孙小头”。后来随着中华 名国政府 撤出zhong国大陆,数个月后,银元在 zhong国大陆 进入历史。那么“大洋”到底是什么呢?

“大洋”是 清末到民国期间 各种流通的“壹圆”型银币的统称,基本属性是:重量在27克左右,成色在90%左右。主要包括: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法属印支坐洋、日本龙洋、英国站洋、奥匈帝国“大奶妈”、(清朝)各种龙洋、(民国)大头、小头、船洋、汉版等,甚至荷 兰的 2.5盾、法国/比 利 时的5法郎等等,也就是说凡是符 合这个规 格的都可以认 为是“大洋”(这 是当 时zhong国政 府放任银 币自由铸 造、流通的结果)。所以,回到题目的问题:大洋 上印的只有 袁大头吗?肯定不是,袁 大头是大 洋的一种 罢了,可能是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和“大洋”都有个“洋”字吧,往往误认为“大洋”等于“袁大头”。但对 于那个年 代的人,为什么管“银元”叫“大洋”或者说“X洋”,与中 国近 代的历 史是有关的。

— THE NED —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若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