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速成,说明你的学习方法错了!
本文字数:3375字 预计阅读:10分钟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在小时候仅用两年时间就考上了电子琴十级,而当时的同学一般都要4-5年时间?相比之下,我这的确算速成了。
结合认知科学里的一些原理,我想现在可以给出解释了——小时候学电子琴,老师从不让我学音乐理论。
注意,是“从不”。
本篇文章,我简单讲述三个自身的学习经历,再用认知科学和游戏化理论解释,最后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经历1:速成的琴艺
直到现在,我的音乐理论知识可以说几乎为零。这就搞笑了,我学了这么久音乐,竟然不懂乐理,连音节、音程等很多音乐概念都模棱两可,甚至都没训练过绝对音准。这是因为,曾学练琴时的所有练习,都指向唯一一个目标:弹会这首曲子。
记得当年学琴,只做一件事情,就是练,具体一点,就是练会这周定下的曲子。
老师先示范左手,再示范右手,再合起来弹一遍,让我大概知道这一首曲子弹出来是什么样子。接下来一周我就要努力练成这样子,周末的时候验收。不通过,继续练,通过,再到下一首曲子。如此循环两年,最后练成的曲子直接干到十级。在学习过程当中,完全不接触音乐理论。
于是,一开始学习弹琴,就进入了打怪升级模式。打怪升级模式的内在机制就游戏化,目标-规则-反馈的正循坏很快就能让人上瘾。小孩子可不懂什么游戏化理论,他进入这种机制后,言语表达仅为:我喜欢。
虽然打怪训练的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每周的任务不会太难也不会太简单,总之只要付出一周14个小时以上的练习就能搞定。
在当时的学习中,我从来没有很多小孩那样对弹琴产生极度厌恶的情绪。这我真得感谢我的音乐启蒙老师,如果一开始就让我去学乐理,我估计也会和其他小孩一样坚持不下去。
即便没有乐理知识,完全不影响我练习任何想弹的歌曲,也完全不影响我在中学时的歌曲创作。
当然,到了进阶水平,这种经验型的学习方法就暴露出了缺点。比如,我的创作完全靠灵感,没有方法论,灵感只能靠等。比如,我的大脑处理同一组和弦在不同调之间的迁移能力很差,同样的和弦,换一组调我就不知道怎么弹了。
可是,要知道,我仅用两年时间就干到60分了,很多人在60分之前就被枯燥的原理给搞到从入门到放弃了。即便我不学乐理,我60分的琴艺(还有臀艺)拿来撩妹撩汉毫无问题,我不需要跟郎朗比。
经历2:哑巴英语
我的英语是哑巴英语。这是说,我的口语极其烂。但是,我的英文阅读水平让我在英文世界里能畅行无阻地学习。
学习十几年英语,却落个哑巴英语的下场,这事给了我一些启示。
为什么口语无药可救?因为没有场景和机会去用它。
在学校怎么学口语的,书上列出几个场景,这个场景怎么讲,那个场景怎么讲。仔细想想,这是不是很像口语理论?学理论能把语言说好吗?
直接到国外去生活,不到一年,你自然就会讲了。这就像学琴一样,不要学什么乐理,给我直接干练习曲,练完一首,难度增大一点,再到下一首。提高口语水平,别学什么使用规则,直接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下去说,很快你就会了。这不就是所谓速成吗?
为什么我的阅读水平能提起来?说实话,我的阅读水平,在有阅读英文文献的强需求前一直很烂。直到后学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兴趣大增,找到很多很牛逼的原版文献,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那时候,我根本不认为自己在学英语,而是在用英语。区别在哪?
比如,一篇讲考古学的英文文章,你当作阅读理解来做题,这就是在学英语。你对性学兴趣极大,好奇到去翻最新的性学文献,还要去搞懂它,想用它来提升自己的实战体验,这时,你是在用英语。你在用英语的时候,你关心的是概念、推论、问题等,而不是语言本身。
用英语而不是学英语,能快速地提升你的英语水平。在听说读写四个类别均是如此。
想清楚了这一点,我就不再为自己的哑巴英语感到自卑了。即便我现在去练,没用真实使用场景,学习性价比极低。我还不如用这个时间多读读文献。
最近搬完新家,合租的室友是一位保加利亚人,在北京教英语。这逼着我只能用蹩脚的口语跟对方交流,不过我感到很兴奋,因为这直接让我的口语进入了打怪升级的模式,我有了用口语的刚需。仅仅两三周,我明显感觉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日常口语心里表征。
经历3:营销
在创业初期,我们在学校寝室里办公。第一个客户愿意跟我们合作时,团队都是茅庐未出的学生,没任何人写过一个完整的新媒体营销策划PPT。离提案还有5天,怎么办?没办法,为了赚够这个月的生活费,我硬着头皮顶了上去。
所以,我学策划的开端就是直接干。第一份边学边做出来的营销策划,卖了4000块。
为了把策划卖得更值钱,我想把PPT做得更高端大气。看了很多PPT的课程,总觉得不够惊艳。PPT如果仅要界面好看,本质上是需要设计的能力。所以,我为了把PPT做好看,开始学习平面设计,只看国外的平面教程,学习方法是模仿加复刻。
掌握以上这些卖钱的技能,我都不是从原理开始的。
学习的游戏模型
仔细观察下小孩子,他们蹒跚学步,以及学习语言,从来不会从规则和原理出发,几乎都是模仿大人的套路。回想一下我们自己那些误打误撞掌握的技能,很多都是这样习得的。什么原因呢?
可以用游戏模型来理解。试想一下,有谁玩游戏是要先学习里面的规则和理论的?都是上来就开干。
玩王者荣耀,新手指引就是一个模板和套路,你照着做就行,不要问为什么。事实上,也没有人去问为什么。跟着套路走一遍,然后直接开始实战。
所以,在新手低端局,大家都知道那些基本的玩则(中单、打野、抢Buff),一片惨不忍睹。熟练玩家最怕遇到这种队友,最希望预见这样的对手。不过,即便你完全不知道MOBA的高阶玩法,在新手局你也依然玩得很嗨不是么?
假设游戏这么设计,上来带你学习高阶玩家才需要学习的作战套路、英雄特征、整备特性、配合技巧,恐怕留存率得大大下降了。
在全栈营,我用三天时间把基本的博客网站模型重复练习了三遍。
这个网站具有完整的论坛模块、文章模块、会员系统以及CRUD(Creat-Read-Update-Destroy),相当于简书这样的博客网站的基本模型。
学习过程中,我完全不去专研原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熟悉这个套路,尽快练习至形成肌肉记忆,再找下一个有一定难度的任务练习。
如果你学编程,上来第一件事是学习底层的计算机原理,你大有可能从入门到放弃。我曾多次入门编程失败,就是犯了这个错误。
游戏模型:就是要速成
同样的时间,可以精通一项技能至100分。也可以学习4-5个技能,个个60分。单维度比的是长度,两维度比的是面积,三维度比的是体积。在一个维度上是10米,和三个维度各6米,前者仅有10米长度,后者则是216立方米的体积,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把一个技能训练至100分,难度极高,搞不好真得拼基因和天赋了。但是,要把一个技能磨炼至60分,只要套路正确,任何人都可以。60分的技能够用了,就像你小时候要学走路,决不是为了参加竞走比赛。60分的走路技能,让你生活无障碍,足矣。100分的竞走能力,普通人需要吗?
达到60分,就是可以速成。速成的奥义,记住了,就是这个极其简单的游戏模型——
1、最小套路重复练
2、打怪升级模式
3、不问为什么
所谓最小套路,就是用技能中最简单的方法,输出完整的作品。例如学UI设计,第一节课直接学怎么做日历icon。例如学营销策划,直接开始给客户写PPT。
所谓打怪升级,就是最小套路练习到熟悉后,寻找下一个难一点的套路,继续模仿练习。
不要问为什么,则是避免你陷入到原理细节,拖慢了练习速度。因为你快速的走完整个套路,你头脑中才能更早形成清晰的心理表征。
什么是心理表征?例如蒙娜丽萨的画,在你头脑中回忆时,细节是模糊的。而对于画家来说,每个细节都是具体以及有作画方法的。例如跆拳道的后旋踢,在普通人头脑毫无心里表征,在黑带段位的头脑中,能清晰地感知该动作的每一个细节。
这事有多重要?我在认知学习法中,多次提到人类绕不开的大脑设定——
人类只能用旧事物理解新事物。
要理解新技能后面的原理,必须有一个与之类似、相关的心理表征。有了这个心理表征,再去学习背后的原理,你才能只能用旧事物理解新事物,才能瞬间Get。
拥有成熟培训体系的技能知识领域,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跟着已有的套路走。如果一个新技能没有成熟的套路,野生自学的第一件事也是通过归纳和洞察,去寻找它背后的基本套路,然后加以刻意练习,再打怪升级。
原理和理论在什么时候最有用呢,60分之后的熟练玩家对决。当然,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下篇文章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