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远古承匡古城 几多沧桑神奇

2017-03-12 张遐 老家睢县

       广袤的豫东平原,在春暖花开的美妙时节,是平静中有那么一丝丝骚动的端倪;是绿色由潜滋暗长到层林尽染;是撩人的风声中夹杂着丰富的内容,让我们感知着匡城这片土地厚重沧桑、神奇灵秀。

        匡城乡,又名承匡古城,位于睢县县城西南17公里,是今睢县的前身,秦朝始皇曾置县于此。经历了多少的岁月变迁,现仍保存有“战国古城墙”、“关公庙”、“烽火台”、“扶琴台”、“狼烟洞”等景观,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作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在文明古老的华夏大地或许只是沧海一粟,但是,作为睢县人,我们亦是拥有宝藏般的欣喜与自豪。

       无论是怀旧意绪、岁月感怀,还是故土情结、地域情感,一踏上这片土地,我们就有种即熟悉又神秘、即悠远又亲切之感,不是景观有多美、花开有多艳,也不是有多少来来往往的游客、有多浓郁的观光氛围,而是一种感慨,发自内心的,触动了什么的,又不是一两篇文章能表达尽的,三两幅图画能展示出的,宛若丝丝缕缕的牵绊,前世今生的恍惚,四下弥漫、晕染、扩散开来……

                 金戈铁马入梦来

       沧桑流韵,梦回久远。翻开经典古籍,我们可以寻找到匡城在中华文明的史实。在纵横捭阖、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匡城即是一块英雄谋略用武之地,记载了许多内容。主要有:承匡屯军。《左传·僖公十五年》:十五年(前645年)春。楚人征伐徐国,鲁公与齐侯、宋公、陈侯、郑伯、曹伯结盟,把军队屯扎在匡地。这是一次六国联军准备援助徐国、共同对楚的军事行动,可以看出联军集结之地承匡的地理重要性。承匡之役:《战国策·齐策》记录,犀首公孙衍率领魏军与齐军战于承匡,战败。这次战事缘于秦相张仪的权谋,武王讨厌多诈的张仪,又加上群臣都不说张仪的好话,张仪害怕,就用计谋笼络武王:因为我得罪过齐国,所以,只要我走到哪里,齐王就会追攻到哪里,我这就去魏国,想齐必攻魏。在齐魏打得不能抽身时,大王可乘机讨伐韩国,然后通三川以窥周室。武王听其计,送张仪入大梁。这就出现了“犀首以梁与齐战于承匡而不胜”的战事。针对这次魏国未能取胜的原因,张仪对魏王说是因公孙衍不听他的话造成的。魏王因此任张仪为丞相,公孙衍含愤离魏入秦。此外,还有承匡之会、承匡屯军等等。

       除了这诸多的记载,就连匡城的关帝庙,不仅为当地苍生福祉所系,还有着动人的古老传说。一则说:西汉末年刘秀被王莽追杀时,在紧急中躲进庙里,化险为夷。二则说:当年朱元璋揭竿起义之初,一天夜里,因战事被元兵发现,在奔命途中,见关公显灵,冲杀元兵,朱元璋绝路逢生。三则说:道光初年,有一村妇,在起早赶路途中,遇两贼人抢劫,在惊怕遭难之际,又是关公显灵,吓退贼人。

       这些历史的记载和当地的传说,勾勒出了承匡城的轮廓,那一个个硝烟弥漫的场景虽然早已灰飞烟灭,后人的追寻却历久弥新。

        女娲文化添姿彩

       追古溯今 ,娲出承匡。如果说春秋战国的痕迹过于凛冽,女娲出生地的传说则是温暖和煦、温婉旖旎的,一如这扑面而来的春风。

       走进匡城寺,我们看到,正对大门,有一“女娲诞生地”石碑。 在烽火台西北角的高岗上,建有女娲殿,供奉着女娲娘娘像。当地人称烽火台为“女娲补天台”,古匡城为“女娲城”。由此看来,女娲传说与匡城风俗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女娲,是中国神话谱系中一位古老的神。《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在我国神话传说中,女娲神通广大,不但被尊为始祖神,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创业神。她化生万物  ,炼石补天传说早是家喻户晓。    

       远古时期,匡城一带已是“三皇”文化的发祥地。古时,豫东一带多堌堆,承匡之地为高岗之地,故称承筐之山。因此,女娲创世业绩就发生在这里。

       中国伏羲研究会理事、历史学家王大有先生在《大中华根脉》中载:“今河南睢县有承匡城,传为女娲生处。”他依据史载和实地考察后认为,“女娲生承筐”应在今睢县承匡城。

       河南大学张振犁教授在《中原神话研究》中说“女娲生于承筐之山”,女娲之乡在睢县这是大事,值得重视。

       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史前文明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体现了我国历史悠久的奇特的民间、民俗文化,对人类的发展传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于女娲信仰的起源地问题,学界是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这对于推进女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启迪。从这方面来说,  匡城的女娲渊源,是自然也是必然。

        而今日,我们在女娲塑像前,近距离的感知世界与宇宙的博大与神奇, 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情!

                  文人墨客抒情怀

       文脉传承,情思绵延。当西沉的斜阳俯瞰着承匡城,当树枝的摇曳合奏出怀乡曲,我们仿佛回到了远古,真切地看到了承匡晚牧的美景,对,就是承匡晚牧,睢州古八景之一。而时间,也一并停滞在了这里,斜阳,还是那轮斜阳啊,春风,还是那缕春风,只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而已。

        我们还是撷取几首和匡城有关联的古诗吧。唐代诗人刘沧曾写下一首《匡城寻薛闵秀才不遇》:“音容一别近三年,往事空思意浩然。匹马东西何处客,孤城杨柳晚来蝉。路长草色秋山绿,川阔晴光远水连。不见故人劳梦寐,独吟风月过南燕。”(见《全唐诗》第586卷第51首)这首诗细致唯美,极富层次感、画面感。而同时代的著名边塞诗人岺参,诗作更多,公元472年8月到匡城,赋诗《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妇故城南风雨秋,妇姑城内人独愁。愁云遮却望远处,数日不上西南楼。故人薄暮公事闲,玉壶美酒琥珀殷。颖阴秋草今黄尽,醉卧君家犹未还。”(见《全唐诗》第199卷第22首)岺参离开匡城至大梁(开封)后,又赋诗一首《至大梁寄匡城主人》:“一从弃鱼钩,十载干明王。无由谒天階,却欲归沧浪。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平明辞铁邱,薄暮游大梁。仲秋萧条景,拔刺飞鹅鸧。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长风吹白芽,野火烧枯桑。故人南蒸吏,籍籍名更香。聊以玉壶赚,置之君之堂。”(见《全唐诗》第198卷第13首)特别是 “长风吹白芽,野火烧枯桑”一句,诗意新奇,为后人所喜爱。

       一些仕士亦对匡城情有独钟,写下很多感怀之作。明南京工部尚书李孟旸:“旧城尚有说承匡,郤缺遗踪已渺茫。”清南京工部侍郎高铨:“承筐曾经春秋笔,野老尤传郤缺名。”清山东提学副使沈钟:“承筐名旧纪春秋,郤缺于此会鲁侯。”……

       这一笔笔浓墨重彩的描画,是时间抹不去的,岁月冲不淡的,和着孔子在承匡城抚琴弹奏的乐曲,缠绕、融合、交织、孕育出铺天盖地的阳春白雪。使承匡城这片历经战火硝烟的土地,使匡城这片沐浴神奇色彩的土地,有了诗意的滋养,有了后人的发掘和传承,变得生动起来……

阅读链接:

老家睢县的男人

睢州四大家族之蒋氏三代翰林

睢州故事:孙聚古寨探古今

得劲:睢县小伙镜头下的广州惊艳海内外!

睢县周堂:粉条作坊掌勺人

在大清朝,就有人把睢州描绘滴辣么美了!

睢县乡村游,这儿是首选!

北湖春暖   天鹅来栖

睢县有个榆厢村,为啥恁迷人?

昨天,200多名在郑睢县人度过一个不眠之夜!

杨静丨商丘睢县的烧饼加肉

探秘睢州“老字号”——焦饹馇作坊

(睢县实拍)让人泪奔的睢县这些东西你认得几个?

睢县方言面面观

睢州清官谱

睢县长岗(集)的来历

【首曝】睢县袁家山珍贵影像,你绝对没见过!

睢县乡村轶事之: 闹   鬼   记

首曝:睢县解放初期珍贵照片

海量睢中老照片(有你吗?)

【讲好睢县故事   传播睢县好声音   我们只做原创!】

爱家乡,爱睢县,请从转发关注做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