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朱云来:中国靠什么可以世界无敌?

2017-10-30 瞰鉴


本期编辑:董倩



作者|朱云来



朱云来是朱镕基之子。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大气物理科学博士学位,芝加哥 DePaul 大学会计硕士学位。曾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自从 2014 年辞去中金首席执行官以来,朱云来变成了“学者”,不断现身于各大论坛,且其观点颇为犀利



2017 年 3 月朱云来在博鳌论坛调侃安邦保险吴小晖的一段,堪称精彩。2014年 10 月安邦保险以 19.5 亿美元收购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大楼,随后宣布将全面翻修纽约华尔道夫酒店,重新开业后部分酒店客房或将改造成公寓住宅出售。吴小晖声称:“改造好后,我们会卖掉其中一部分住宅剩下的做一个小酒店,等于白拿一个酒店。”听到这里,朱云来再也忍不住了。

 

  • 朱云来:安邦买了华尔道夫,把它做成住宅,这是中国典型的打法。空手套白狼一样。按说这个路数美国人也不傻,他们也能做出来,为什么他们没做?

  • 吴小晖:曼哈顿上所有的东西都转让过了,只有这栋楼华尔道夫没有转让过。另外如果酒店自己改造要纳很多税,他卖给别人就不需要纳,而且酒店希望保留华尔道夫的品牌。

  • 朱云来:明白了,你就是纽约市独一份,让你落着了。

  • 吴小晖:正好有1031法案。

  • 朱云来:就剩这一个,恰好给你了。非卖不可?

  • 吴小晖:有两个,我觉得不得不佩服美国上市公司的精明。

  • 朱云来:我也佩服你的精明,天上掉馅儿饼的事怎么不掉我的头上。]



中国不缺地

 

差不多 93% 的人口集中在大约千分之四、千分之五的国土面积。中国人口生活在非常集中的地方。把全部乡村面积,城镇和乡镇面积,县城和城市面积加起来,大概是 20 万平方公里,真正住人的地方就这么大。很多人觉得盖房子地不够用,这怎么可能?完全不是地的问题


(胡焕庸线: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 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线东南方 36% 国土居住着 96% 人口)

 

如果各省政策都一样,片面追求 GDP,都想搞高速增长,那只有加大工业投资或者房地产投资,效果肯定不好

 

经济结构

 

最重要是两个大的变化,从 1978 年开始,消费最高能占到 52% 左右,从 2002 年以后逐渐下滑。相反我们的投资占比直线上升,消费少了 10%,投资多了 10%,这一正一反,反映出来它的交叉点在这里,可以看出是一路上来大量的投资。

 

显然制造业最大,因为中国本身就是制造大国;房地产绝对是第二;公共设施也投了这么多,然后就是运输包括铁路、公路。采、制、供、建、地、运、公七大领域的投资占了总量的84%,居民生活服务、教育、卫生、文化、餐饮五大领域投资相对很少,只占总量的 5%,其他行业占加起来也不过10%。

 

这是从 1978 年到 2002 年以来形成的结构。2003年到现在是这个状态。2013 年提出来进入新常态,现在还是沿着这个新常态在继续发展。

 

这么大的投资概念,主要靠什么支撑?银行的贷款。

 

这里有一个建筑业的总值,跟债务比一直在 100% 左右,建筑总规模跟债务总规模是非常接近的,这么大规模的建筑是靠债务支撑的,建产比 2000 年的时候是 100% 左右,到现在一路走到 200% 多。



GDP 代表当年的生产总规模,和当年建设总规模去比,建设总规模越来越大,从一倍变成两倍,这就是它最核心的问题。建设靠的是债务,银行系统收了存款后去贷款,贷款之外再买别人的债券,还是债务,它代表的总债务规模,跟建设总规模这么相近,很明显建设是靠债务支撑的。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有一个资金流量表,我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彻底读明白了,从这里面反推出一个国家资产负债表,还没有人宣称做出来过。

 

根据这些原理可以测算出来,假如以 2002 年为基础,到 2016 年,因为资金流量表最新只到 2014 年,后面的我现在没有,就做了一些估计。现在资产总规模 843 万亿,负债 546 万亿,权益 297 万亿

 

2016 年 GDP 是 70 万亿,也就是说我们有 70 万亿的产出,产出有点像当年的生产总额,当年的销售额,但是资产总额是 800 万亿,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

 

假如这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相当于把中国所有的公司全部整合,把它当成一个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我简称它叫中集公司,这就是一个 800 万亿的资产大企业,世界级的大企业。它的效率如何呢?它的股权回报,原来在 9%,现在到 6% 了。



本质上是信贷巨额扩张,从一倍到两倍,这种建设规模,靠着债务的推动,结果一定是投资过剩。然后就是杠杆过高,产能过剩,库存过量,增速放缓,利润低下,资价通胀,币值压力,都是由此一起来的。

 

关于 GDP

 

有五个省 GDP 没有过 5%,被集体叫去谈话。说了不要 GDP,又说不能不要 GDP。要 GDP 干什么呢? GDP 本来应该是市场活动结果的客观统计,现在我们倒过来把 GDP 变成一个目标,而且特别强调这个目标是所有指标的前提。



假如你有一个项目,银行经过评估认为这个项目能够还本付息,有很好的前景,当然应该给予贷款,问题是你现在没有这样的项目,银行还要贷款给你,结果一定是不能赚钱。短时期貌似把 GDP 拉起来了,但是长期看 GDP 的质量会很低。

 

房地产严重过剩

 

房地产,据我的研究,过剩非常严重。按房屋存量来看,城镇房屋建筑面积,加上现在还在施工的,人均大约 30 平米的规模,至少可以满足 10 亿人住房需求,但是按夸张的城镇化统计,城镇人口也只有 7 亿多人。

 

从宏观上看,总量一定是过剩了。而且现在房子均价差不多到 7000-8000 元了,可是我们的人均收入也就 7000、 8000 元。想买 30 平米房子要不要用 30 年?除非十年不吃不喝。无论怎么算,这个价值完全不对了。


 

供给侧改革

 

现在提出“三去一降”非常对,企业的一系列问题一定要解决,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我认为这是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核心。

 

钢的产能是 12 亿吨,产量就 8 亿吨,多出了 4 亿吨。目标是三年要减掉 1 亿吨,一年就要减 3 千万吨,有用吗?一会儿房地产又热起来了,肯定钢厂又跟着热闹起来,这不是真正按照市场机制定下来的东西。

 

顶层设计既要从上面考虑目标,也要看下面每一个具体行业的具体情况,包括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建立一系列的政策制度。


 

钱要花在刀刃上

 

50% 的 GDP 基本上是做投资了,如果不去追求 GDP,很多投资可以不投。保证居民基础生活花的钱,也就是 70 万亿里面的 30 万亿而已。如果让市场机制来起决定性作用,不该投的投资全都停掉,全国老百姓的生活并不会比去年差

 

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审查一下哪里投的太多了。不要老觉得是压力,总想一旦掉到 5% 怎么办,再掉到 3% 怎么办?其实掉到一半都没关系,吃喝都够了,衣食住行都有了,只是暂缓一步改善,但是不会比以前差。



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举一个例子,黑龙江面积是 47 万平方千米,人口 4000 多万,拥有广大的耕地面积和丰富的石油、林业资源,不就是要解决这 4000 多万人的衣食住行吗?你非要在这里搞工业,是不是远离市场?


(林毅夫课题组为吉林经济开了“弥补轻工业短板”的药方,引发轩然大波)

 

江浙一带包括山东,工业发达的已经是一塌糊涂过剩了,它还能搞什么?农业占 GDP 的 6%,但农业的增长只有 2%,靠农业能增长什么?所以只能做投资,投资又增加了产能,而且距离内地又那么老远。

 

如果给地方官定下一个目标,要求当地跟全国的平均 GDP 发展水平一样,他只能去搞工业,而当发展工业一定没有出路的。实际上地方有旅游等其它资源,为什么不能让地方走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国民收入占 GDP 比例低于 G7 国家

 

中国的老百姓也需要夏天出去消暑,冬天去看冰花,还有许多其他的消费方式。我的逻辑是说,只有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他才有钱去消费。现在不是不想消费,而是因为挣的钱太少



我们的薪酬收入占 GDP 的一半都不到。在 G7 国家中,最低的是日本,国民收入占 GDP 的 60%-70%。我们的这个收入占比太低,很多变成了国家的收入,由国家拿去大量投资,但是这种投资很容易出错。

 

如果钱到了老百姓手上,老百姓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大家去消费就会产生需求,企业就去根据需求去投资,完全让市场来决定,让市场经济动作更加良性化。

 

关于“一带一路”

 

我把全世界的面积、人口和产值排了一下。全世界陆地面积 1.3 亿平方公里,中国是 960 万平方公里,全世界人均产值一万美金,中国 8000 美金。“一带一路”国家人均产值是我们的一半,相对欠发达一点,但是它的总量还挺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积是我们的五倍,人口是我们的两倍多,人均产值是我们的一半。

 

一带一路沿线大约有 60 多个国家,面积是我们的 4.4 倍,人口是 2.3 倍,产值是 1.4 倍。从企业的角度看,不是相当于我们的市场范围扩大了两倍左右吗?我认为这个思路是挺有远见的。我们比他们相对来讲还先进一点,产值差不多是他们的一倍,中国制造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但在国内我们已经担心它产能过剩了。

 

技术乘数的优势

 

我有这么一个逻辑,过去冷兵器打仗是一比一,当时中国有 4 亿人,英国只一千多万人,如果耍大刀他们确实拼不过,但是人家一人拿一杆步枪,就能顶上你一百个大刀队。用一百倍乘以一千万,人家就成了 10 亿人,我们能打得过吗?这叫做技术乘数,技术乘数改了,1 变成了 100,力量对比就颠倒过来了,中国一下子跌下来了。

 

我们现在正在追赶,技术还不可能达到他们那么好的水平,但是我们已经赶超很多了。过去我们的乘数是 0,现在谦虚点说也有个六七分了,就算是七分,10 亿人乘以 7,就算还没有赶到 100%,但是 70% 和以前就完全不一样了。

 

问题是现在它是 1,我们是 0.7,我们还在追赶中。但是明天他又有个新发明,明天是 2 了,或者是 1.5 了,我们就可能回到 0.6 去了。我们过去讲自主知识产权,意思是要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要自力更生。但是,立国之本一定是科技,所以我想强调一下什么叫做技术乘数,我们要发展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科技。

 

中国前景靠什么?

 

靠改革。包括一系列制度方面的改革。拓展“一带一路”和世界市场,我们有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和平地通过市场经济的交往,去占有一定的市场,而且对这些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也是一个支撑。

 

刚才说了技术乘数,前面是科技,后面就是人才。有了这两项,我们就会前途无量。这么说是为了谦虚一点,我觉得应该是世界无敌。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图鉴】




往期阅读(点击收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