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 第12集:春秋争霸(音频、视频、文字)
《中国通史》作为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历史专题片,以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教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为主线,描摹了中国境内从远古人类起源到清朝灭亡的宏大历史场景。
《中国通史》第12集 春秋争霸
第十二集:春秋争霸
齐桓公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霸主,然而,在他还未即位之前,这位公子小白的处境却异常艰难。公子小白的兄长齐襄公在位时滥杀无辜,他的弟弟们也不得不外出避难,齐襄公最终被杀,齐国无君,人们引颈企盼着名正言顺的新国君。有望登上君位的有两位合适的人选,他们都是齐襄公的弟弟,一位是避难于鲁的公子纠,另一位就是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两个人谁先能回到齐国,谁就能占领先机,成为新的国君。
公子纠是具备明显的优势,为了让公子纠顺利继承君位,鲁国还派出辅助公子纠的管仲带兵截杀公子小白。在即墨附近公子小白一行人匆匆赶来,早已埋伏在这里的管仲张弓搭箭,朝公子小白就是一箭,小白中箭大喊一声,倒在车中,管仲以为小白已死,派人回鲁国报捷。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那下箭,只是射中了公子小白衣服上的带钩,公子小白大难不死,射过一劫,死里逃生的公子小白依然日夜兼程,最终公子小白早一步赶回齐国。
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 掌握了主动权和话语权的齐桓公给鲁人送书说,子纠是兄弟,我不忍心亲手杀他,请鲁国国君杀了他吧。管仲是我的仇人,我只有亲手把他剁成肉酱才能甘心,成为一箭之仇因此而来。在齐桓公的强迫下,鲁国杀掉了公子纠,并将管仲囚禁起来押送到齐国,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和齐桓公有一箭之仇的管仲在被押往齐国后必然会遭受严厉的报复,甚至死无葬身之地。齐桓公宏图大略,迫切地想要改变齐国的乱摊子,齐桓公放下了一箭之仇的恩怨,不仅没有杀害管仲,反而拜其为相,一个英文贤臣,共图春秋霸业的千古美谈由此诞生。
被齐桓公委以重任的管仲开始对齐国进行全面的改革,规划政事,集权中央,奖励家商,充实国富,休整武备,强化军事,齐国气象由此一新。公元前663年,在北方山戎部落的强大攻势下,燕国根本无法抵抗,在面临着被灭国的危险,管仲献策齐桓公,戎狄财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在当时中原诸国困扰于戎狄之祸的形势下,齐桓公祭起了攘夷的大旗,同时修礼于诸侯,礼敬周王室,走上了经由尊王攘夷,实现霸主地位的道路。
齐桓公亲自率军北上救燕国,齐军风驰电掣,将山戎击溃,燕国不仅避免了亡国之辱,而且还由此增加了方圆五百里的国土面积。国家恢复安定的燕国君燕庄公对于齐国的援助感激不尽,亲自送齐桓公回师,不知不觉进入了齐境,按照周礼,诸侯之间相送,不能越过国境,越境相送是只有周天子才能享受的礼仪,这个时候齐桓公大度地说,除了天子之外,诸侯相送不出国境,我不可以无礼于燕国,竟然将燕国庄公所至五十里的齐国国土全部割给了燕国,而且再三嘱咐燕庄公要尊崇礼制,匡扶周室,前有出兵相救,后有分沟礼燕,各国诸侯听说齐桓公大德,都心悦诚服。
当齐国崛起时,楚国已灭了息、邓等国,他们无形中与北方戎狄相呼应,形成了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的局面。面对楚国咄咄逼人的进攻,中原各诸侯国纷纷向齐国救援,在讨伐戎狄不断取得胜绩之时,齐桓公终于下决心迎对南方的楚国大军。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亲率鲁、宋、陈、卫等诸侯联军出征,声势浩大地在楚国北部门户陉山扎营,大军压境下,一向无所畏惧的楚国感到了压力,派出使节与齐国谈判。楚国使者对齐桓公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现在你们带着军队讨伐楚国,这是什么道理,齐国国相管仲这样对楚国使者说,你不进贡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不能漉酒精神,我为此而来问罪。
在齐国的重压下,也在尊崇周王室的大义之下,最终齐桓公不战而屈人之兵,楚国低头认错,并按照周礼向周王室进贡了祭祀所用的茅草,双方定立了召陵之盟,这次盟约有效地遏制了楚国觊觎([jì yú)中原的野心,在稳定诸侯的同时,齐桓公还致力于匡扶王室,当是周惠王因为宠爱少子带,有废太子之意,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奉太子郑即位,是为周襄王,至此齐桓公取得了周王室和诸侯两方面的认可,他已经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霸主。齐桓公三次联合诸侯出兵,六次召集会盟是为九合诸侯,又在王位继承问题上,坚决维护宗法,是为一匡天下。
然而,一代霸主最后的结局却十分凄凉,管仲死后,齐桓公宠爱佞臣,以致于当他病重无法理政的时候,几位佞臣肆意妄为,齐桓公的几个儿子也为君位相互争斗,宫中空虚,一代霸业就此凋零。齐桓公是一位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他所建立的春秋霸主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齐桓公的身后,由他兴起的霸主政治已经成为春秋时期的主流,霸主纷争依然依次上演。
春秋时期,出自不同国家的诸侯先后成为了霸主,而其中最为出名的五位被称为春秋五霸,关于春秋五霸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影响最大的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后期,位于长江下游的两个诸侯国,吴、越先后兴起,他们也将兵锋直指中原,加入争霸的行列,但当时的事实是,无论是吴王夫差,还是越王勾践,都没能再组织起齐桓公那样,大规模的诸侯盟会,也没有广为诸侯所接受和认可,而齐桓公之后的争霸主要是在晋楚两国之间展开的。
晋楚争霸当中,首先登上历史舞台的,是晋国的国君晋文公,晋文公重耳被他的父亲放逐在外十九年,所发生的十几个故事 ,当年,重耳出奔时,狐偃、介子推等随行,到宋国,宋襄公赠以马二十乘,到郑国,郑文公不礼,到齐国,齐国国君将女儿嫁给了重耳,重耳一度享富贵,不再考量回归晋国,而齐国公主和随行大臣设计将重耳灌醉,偷偷送出齐国,此后重耳又到楚国,楚国大臣子玉欲杀之,而楚成王敬其为上宾。重耳当时可能也没想过要回晋国做国君,但是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系列的事儿,晋怀公非常怕他回国,怕他把自己的这个位置给抢了,但是形势的逼迫,包括身边的人的鼓励,包括晋怀公的逼迫等等,他最后坚定了自己要回到晋国,做国君的这个想法。
晋文公重耳有着与齐桓公相似的经历,既有在外流亡的艰难,又有肱骨之臣的辅佐,尝遍了人间之苦,但也磨砺出坚强的意志和超常的能力,而这正是像介子推那样的臣子死命追随晋文公的原因 。在六十二岁的时候,重耳终于在秦国的帮助下成功返回晋国,成为晋国国君,晋文公的时代终于开启,在晋文公即位之后,他很快抓住了机会,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晋国由此迅速强盛,而晋文公同样奉行尊王攘夷的政策,使晋国迅速成为新的霸主。
成元前635年,周王室发生内讧,王叔带联合狄人伐周,此时齐桓公已经死去,中原已没有霸主。刚刚即位的晋文公雄心勃勃,采取大臣狐偃求诸侯莫如勤王的建议,亲率大军护送周襄王回到王城,并协助周襄王杀掉了王叔带,彻底解决了周襄王多年来的后顾之忧 ,这一尊王行为,使晋文公名闻天下,一些弱小的诸侯国开始投靠晋国。
山西省侯马市中心的一组雕像,晋文公手指苍穹,气度恢弘。尊王的同时,晋文公继续奉行攘夷之策,当时南方的楚国仍是中原的最大祸患,公元前633年,强大的楚国军团向宋国发动了猛烈地进攻,宋国危急,赶紧向晋文公求救,晋文公整顿战备后,于公元前632年率大军迎战楚军,双方在城濮展开激战,在晋楚开战的五年前,流亡在外的晋公子重耳曾受到楚成王的礼遇,重耳向楚成王许诺,如果侥幸登上君位,日后如两国开战,将为楚军退避三舍,也就是九十里。
城濮之战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已知最早的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召集了有八国诸侯参加的践土之盟,定下了同心协助王室,互不侵害的盟约,这次会盟,周襄王亲自到会,策命晋文公为侯伯,和之前举行的葵丘会盟相比,这次盟会的仪式正式而明确,更加旗帜详明地表明了王室对霸主的认可,和齐桓公相对温和地称霸不同的是,晋文公称霸就在于城濮一战,这也意味着春秋初期,诸侯尊王的政治手段越来越成为一种表面上的形式,靠实力说话逐渐成为春秋时期的主旋律,王室制定的周礼马上就会被各诸侯国践踏于纷乱的战争中。
在僭越周礼的同时,霸主们开始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新的游戏规则脱胎于周礼,但规则调整的已经不是周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关系,而是霸主和诸侯之间的关系,晋国成为霸主后,诸侯和霸主之间权利和义务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礼仪化,在晋国霸业兴盛的一百多年间,见于记载的晋国主持的大的盟会有38次。春秋大国争霸的过程,也是诸侯兼并的过程,通过战争齐先后灭了三十余国,成为东方大国,楚先后灭了四十余国,成为南方大国,晋先后灭掉二十余国,征服四十余国,成为中原大国,秦并十余国,成为西方大国,中原一直是争霸的中心,随着尊王攘夷的进程,以周礼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认同感得以加强,中原文化向四周播迁,华夏观念最终形成。
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文化已潜移默化地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只不过随着华夏文化进入荆楚之地,中原的霸主政治也让年轻的国君楚庄王跃跃欲试。楚庄王即为时还很年轻,当是他的王国还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松警惕。庄王当政三年,不理政务,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并且不允许任何人劝谏。此时的楚庄王已经明显察觉出举国上下要求富国强兵的心情十分迫切,于是说出了这样一段让世人铭记至今的话,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这就是成语一鸣惊人的来历,此后,楚庄王开始整顿朝纲,重振君威,楚国由此成为中原之外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国势日盛的楚国随后开始觊觎中原,但和此前的齐桓公、晋文公不同,楚庄王却没有多少尊王的思想,相反,他想彻底摧毁周王室的权威 。
九年后,楚国与晋国展开决定霸权的邲之战,邲之战,晋军大败,其霸主地位遭到致使的打击。公元前589年,楚国与鲁、秦、宋、卫、郑、齐、曹等中原诸侯在蜀(今山东泰安西)会盟,这次会盟确认了楚国的霸主地位。西周春秋以来,一直被视为蛮夷的楚国终于成为中原诸侯承认的霸主,楚国建立霸政的过程中彰显了他们由蛮夷走向华夏的过程。
晋国并不甘心失去霸主的地位,经过多年的整休,公元前575年,晋国向楚国挑战,两国为争夺霸权再次展开大战,双方主力在鄢陵一较高低,这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斗被称为鄢陵之战。经过鄢陵之战,晋国重新成为霸主,但楚国并没有受到严重伤害,国力仍然强大,始终对晋国虎视眈眈。鄢陵之战后三十年(公元前546),在宋国大臣向戌的邀请下,晋、楚、卫、曹等14个诸侯国的代表一起在睢阳会商,这次会议被称为弭兵之会,会议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
随着东周天子的权威的丧失,在彬彬有礼的礼仪社会表象下,西周的礼仪制度正逐渐被抛弃,取代周天子实际地位的霸主们,赖以维系权势的是他们强大的国力,他们和诸侯之间,只有盟主和从属的关系,而没有君臣关系。春秋霸主政治本身就是对西周宗法制的颠覆,社会的变动汹涌而至,随着由列强争霸演变为诸侯兼并,东周的另一个时代,一个无比复杂,而又无比新鲜的战国时代即将到来,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将更加惨烈,华夏文化的核心凝聚力已经牢不可破,战乱中的民众渴望重新统一,中国将由此进入一个由大分裂转向大统一的历史进程。
前集回顾
▼点击文章标题观看
▼点击文章标题观看
纪录片 | Life生命- BBC经典纪录片(10集视频合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