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拉美之行塑造中拉全面合作新格局

2016-11-18 中政智库

中政智库.  [最全面]

”聚焦最新时政热点,紧扣中国高层动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拉美的多次访问,推动中拉合作进入“加速期”,习主席提出的“1+3+6中拉合作新框架”为中拉合作注入了活力,使中拉全面合作驶入了快车道。但近年来,受强势美元和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影响,拉美经济进入了困难期,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在此背景下,习近平第三次拉美之行将为中拉合作向纵向发展注入新的内容,中拉合作转型升级仍需靠结构性改革。




中拉合作之路


1.2013年5月31日至6月6日,习近平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拉美之行开启了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关系的新篇章。


2.2014年7月14日至23日,习近平再访拉美,开启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四国访问之旅,并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和中拉领导人会晤,中拉整体关系迎来新里程碑。


3.2016年11月17日至23日,习近平将对厄瓜多尔、秘鲁、智利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三次踏上拉美土地,在巩固中拉传统友好关系基础上,全面提升中拉关系。



中拉合作重要成果


1.增加政治互信,为中拉合作发展指明方向。习近平有关“中国梦”“一带一路”的阐释深入人心,中拉愿共同把握历史机遇,将各领域合作推向纵深。


2.推进务实合作,确定中拉合作的重点领域。习近平提出的“一个规划”、“三大引擎“和“六大领域”,为中拉双方企业指明合作方向,为双方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一系列合作文件的签署是保障重要规划落地的具体举措。


3.促进民间交往,加深中拉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4.加强协调合作,深化金砖国家合作,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和整体利益。



中拉合作新展望


目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拉美国家依靠“资源驱动”的增长动力不足,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西方媒体和拉美国家舆论出现了所谓的“中国经济增速减缓、需求减少拖累了拉美经济”的论调,唱衰中拉合作前景。在此背景下,习主席第三次拉美之行将为中拉合作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内容,以“调结构,促升级”推动中拉合作向纵深发展。


中国与拉美加强合作,体现了双方共同意愿和战略选择。中拉面积之和、人口之和,分别占世界的1/5、1/4,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近年来,中拉各领域合作取得长足发展,中国已成为多个拉美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外资来源国,拉美国家也积极借助对华合作推动自身产业结构升级,双方在互利共赢的道路上携手前行。




中拉双方经济互补性强,中国需要拉美的原材料、农产品等,而拉美需要中国的投资,随着中国内需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拉美向中国出口将持续增长。这种结构与中非有点类似,但正在逐渐改变。随着中国投资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多,这些国家具有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加大科技投入、培植新兴产业等方式提升产业附加值,为经济“健身”,修正产业结构单一的短板。“中国因素”已成为拉动拉美经济的“新引擎”,这不仅包括中国的需求和投资,还包括发展模式。


伴随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拉美地区资源需求下滑,中拉合作正面临着结构性转型升级机遇战略期。“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双方的结构性调整需求为中拉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形势下中拉合作亟须进一步“调结构,促升级”。


在能源合作方面,加快能源开发步伐调整,着力培育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由现阶段勘探和开采等上游领域的合作向初级产品加工、物流、市场分销等下游产业链延伸,进一步调整初级产品合作结构。


在农业合作方面,要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加强中拉在其他自然资源领域,尤其是农产品、渔业的生产合作。同时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力求在增强产业竞争力上取得新突破,可对农产品资源进行深加工,将产品出口到中国或欧美市场。


在金融合作方面,要创新中拉金融合作模式,在拉美地区合作论坛的框架下,通过专项贷款、优惠贷款、合作基金、共同融资等方式,拓展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发挥美洲开发银行、加勒比开发银行、拉美开发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等区域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平台作用,进一步拓宽中拉金融合作渠道。扩大人民币在利用中拉贸易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的优势,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猜你喜欢



-END-

本文由中政智库整理编辑发布,请获取授权后转载




中政智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