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局之年看地方如何交账系列报告之“调结构”

2016-12-08 中政智库

传统产业“有中生新”新兴产业“无中生有”


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的上升过程,是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和经济迈上新台阶的关键。在经济新常态下,各地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许多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那么,各地的产业升级取得了哪些成就,应该怎样持续推动产业升级,为区域经济提供新动能呢?当前,重庆、江苏、河北、江西、陕西、湖北等地,已成为佼佼者,给出了成功的产业调结构的经验和模式,实现了传统优势产业“有中生新”,新兴产业“无中生有”的战略转型。


所谓“有中生新”,就是在传统产业基础上生出新产业、新产品,让“老树生新枝”。要辩证认识基础原材料等传统产业,是看家吃饭的本钱,是今后发展的基础,把传统产业当财富,不能当包袱。关键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切实增强“有中生新”的紧迫感,依靠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闯出一番新天地。


所谓“无中生有”,就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绿苗”。关键要把发展新兴产业当作重要的战略突破口,在竞相发展的浪潮中赶上潮头,重点做好“无中生有”的大文章,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上一些好项目、新项目、大项目,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



重庆

“火锅效应”为什么那么火?关键是早转型、早升级


10.7%!今年前三季度重庆经济增速“成绩单”分外亮眼,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既无资本、也无人才优势,也无区位优势的内陆地区经济增速连续第十个季度领跑全国。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宏观背景下,重庆凭借什么“跑得快、耐力足”?答案就是重庆把握新的发展理念,抓住“调结构转方式”这个关键,依托“改革引领、开放支撑、创新驱动”三大动力,持续聚集新动能、释放新活力。


直观呈现就是,传统支柱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换道超车”,实现倍增效应;利用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联接点的优势,实现内陆开放、融入全球产业链。全球每三台笔记本电脑、全国每八台汽车就有一台“重庆造”,上半年,计算机产业和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1.6%和10.1%。


体量大,还要做到速度快,就需要在创新驱动上下功夫、在延伸价值链中做文章。2014年,重庆按照“技术有前景、市场有需求、重庆有基础”的原则,把电子核心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MDI及化工新材料、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等产业确定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5年重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166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50%;今年上半年这十大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24.8%,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28.3%。重庆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这不仅为制造业提供了物流、金融、贸易等服务,形成了强大的配套供给能力,还极大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企业成本,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重庆十大新兴产业

1 电子核心零部件。以12英寸芯片和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为突破,带动IC设计、显示终端等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积极发展中、小尺寸液晶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面板等产品,形成集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上下游原材料配套应用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建设位居国内前列的集成电路基地和西部地区最大的平板显示基地。


2 物联网。以移动终端应用为方向,加快物联网芯片、终端等设备和系统、应用等软件开发,推进物联网系统、产品、应用的集成,建设全国物联网产业高地。


3 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加快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努力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推动传统汽车向辅助驾驶汽车、半自动驾驶汽车、高度自动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汽车发展,建设国内领先的新能源及智能汽车产业基地。


4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以工业机器人为切入点,同步推动各领域机器人发展,提升机器人本体、减速器、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以齿轮加工机床和大型冲压机床为基础,大力发展数控机床整机,带动关键功能部件的本地化,打造研发、测试、制造、集成、服务全流程产业集群,建设国内重要的机器人等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5 高端交通装备。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的飞机整机制造以及航空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大力发展地铁等系列产品,巩固中小不锈钢化学品船、滚装船等市场地位,加快发展LNG/LPG运输船、豪华游艇等高附加值产品,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基地、高技术船舶产业基地。


6 环保产业。重点培育壮大污水和污泥处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品)、固体废弃物收运处理设备、环境仪器仪表及环境修复、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再制造等产业,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建设国家重要的环保产业基地。


7 MDI及化工新材料。以MDI资源为依托,发展聚氨酯硬泡和软泡、聚氨酯涂料和粘合剂等下游产品;实施聚碳酸酯(PC)项目,发展塑料合金、弹性体共聚物等下游产品;综合运用煤经甲醇制烯烃/芳烃、炼化一体化等多种模式,构建多元烯烃/芳烃本地供给体系,建设国内重要的聚氨酯原料生产基地和西部地区最大的MDI一体化产业基地。


8 生物医药。以开发心脑血管、抗肿瘤等重点领域大品种为方向,对标发达国家药品准入标准;加快培育靶向治疗药物、基因工程疫苗、重组疫苗等生物技术药;做大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规模,增加高附加值药物制剂的比重;推动中药及中成药优势产品二次开发,积极发展植物保健饮品;开发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发展人工心脏、高性能医学影像、血液净化、胶囊内窥镜等高端数字医疗器械,建设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9 新材料。加快石墨烯商业化步伐,发展塑料光纤本体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光电收发器件、塑料光纤通信网络设备等关联产品,加快发展高端汽车、电子、装备用钢及轻合金材料,巩固提升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市场优势地位,谋划碳纤维产业,建设国家级新材料基地。


10 页岩气。进一步探明储量及分布,不断提升稳定产气量,完善页岩气输送管网建设,到2020年力争实现页岩气年产能300亿立方米,建成全国页岩气产业高地。



江苏

“四新”经济,孕育江苏转型新动能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为核心的“四新”经济,是江苏经济转型的新指向,具有跨界融合、需求主导、动态变化、高速增长的特征,既体现了全球产业发展最新趋势,也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可以说,“四新”经济是江苏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和动力源泉。




新技术:瞄准前沿引领变革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前提和根本是技术创新,尤其是瞄准前沿、引领变革、替代传统的新技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结合产业基础和优势,江苏正在实施两个重大专项。


一是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围绕未来网络、现代通信、新材料、新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到2020年组织实施600项以上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突破200项产业前沿技术,培育形成20个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链。


二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围绕培育形成下一代互联网、纳米科技、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高端医疗器械、先进碳材料、智能电网等一批辐射力强、带动力大、附加值高的产业创新集群,集成推进自主创新重大成果产业化,到2020年形成200个重大自主创新产品。


新产业:突出先导性支柱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聚焦细分行业和领域,推动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规模发展;先进制造业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品牌化方向,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


江苏省正在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是适应创意经济发展大趋势,新增加“数字创意产业”;适应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形成的巨大市场空间,将“海洋装备产业”拓展为“空天海洋装备产业”;适应能源生产和消费变革需求,将“智能电网产业”“新能源产业”整合提升为“新能源与能源互联网产业”。今后一段时期,江苏省将在前沿发展、高端发展、融合发展、提质发展和绿色发展等方面下功夫。


新业态:在跨界融合上找机遇

江苏省发展现代服务业有两个重要方向,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提升。具体来看,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网络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围绕全产业链的整合优化,重点发展现代金融、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服务外包、检验检测、国际航运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基于网络的平台经济、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人力资源服务等新兴业态。


推进产业融合与跨界发展,大力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以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满足深层需求为重点,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实施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8%,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左右。


新机制:让企业唱主角

发展新经济,需要新的制度供给。体制机制求创新方面,推广复制自贸区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深化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苏州工业园区综保区和昆山综保区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等国家级改革任务,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贸易方式求创新方面,深化海门叠石桥和常熟服装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推进苏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和公共海外仓发展,加快苏州和南京江北新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开发区转型求创新方面,探索大部制改革试点和“区域评估”新模式,提升苏州工业园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连云港东中西合作示范区等开放平台功能,建设南京江北新区、中韩盐城产业园等新一轮特色开放平台。



河北

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装备制造业成“第一”


传统动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减弱是规律,这个时候就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将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提升改造结合起来,形成混合动能。恰恰就是河北,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依托钢铁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既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培育了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了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混合动力体系。


经济分化是大势所趋,产业会此消彼长,谁转型快,谁就能率先脱颖而出。只有实现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才能使河北率先在“二八定律”中脱颖而出,在经济分化中得到“八”的好处。今年10月份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6%,超过钢铁工业0.1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工业第一大行业,这是个历史性的突破。装备制造业对规上工业贡献率为33.3%,高于钢铁工业17.3个百分点。


早在今年3月,河北省工信厅发布的《河北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成以创新引领、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结构优化为核心特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体系。今年8月,河北省发改委又发布《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使装备制造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河北省的两个部门都制定了装备制造业的五年规划,劲往一处使,这在全国是比较少见的,值得点赞。


转型升级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的关口,转得越早、代价越小,转得越快、效果越好。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新动能的体量还不够大,还难以对冲传统产业调整带来的压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步子还不稳,超过钢铁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的局面还可能出现反复。因此,在接下来就更要拿出闯关的决心和毅力,打造可持续的创新动力体系。


一方面,要找准“痛点”补短板,针对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科技成果转化难、创新主体少等问题,通过全面创新改革破解难题。另一方面,要抓住重点树“标杆”,抓大专项建大平台,在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标志性突破。此外,要在加强区域协同中加快创新资源再配置,弥合发展差距、贯通产业链条、重组区域资源,打造战略性标志性协同创新平台。


尤其要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健全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使其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同时推进双创活动品牌化、常态化、制度化,激发各类人才创业活力,形成创新创业的强磁场。


“十三五”河北省先进装备制造的6大产业集群和1大产业链

▍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促进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打造高铁动车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海洋工程装备和航空装备等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以延伸链条、强化基础、应用驱动为主攻方向,重点打造大数据、云计算、集成电路、卫星导航及位置服务等产业集群。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推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系列化、规模化发展,打造环境监测装备、烟气治理装备、污水处理设备、大宗固废利用等产业集群。


▍新能源重点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光伏、风电、核电、地热、储能电池、智能电网等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加快原料药绿色化、制剂化、高端化和中药标准化,支持骨干企业联合重组,打造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


▍新材料重点推进产业链高端化发展,打造液晶显示、钒钛制品、碳纤维、高品质特种钢、石墨烯等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做强整车,做精专用车,做专零部件,构建从整车到动力电池、电机、电控、轮毂及总成、充电设施等配套件的优势产业链条。


“十三五”河北省先进装备制造的10大重大项目

唐山轨道客车高速动车组、香河智能机器人产业孵化基地、泰华伟业科技公司服务机器人产业化、中航工业华北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无人机产业基地、保定中国航空向阳装备生产基地、威县通用航空产业园、唐山高新区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沧州国际机器人研发生产项目、中车石家庄城轨车辆项目。


江西

“三新”经济助跑中部第一


前三季度,江西GDP增长9.1%,增速继续位列全国第五、中部第一,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新经济的活力持续积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4%,代表新商业模式的城市商业综合体销售额增长15%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增速高达45%,涉农电商交易额超150亿元,增幅达70%。目前,江西省电商经营主体达7.1万余家,直接就业人员34.4万余人,个体网店6.3万余个。


江西经济数据的持续向好,背后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


新产业:打造三大“方阵”

以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为导向,以掌握核心技术为关键,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进一步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努力实现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倍增、龙头企业倍增、示范基地倍增,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


1 围绕打造“领跑方阵”,推动电子信息和新型光电、生物医药、航空等产业爆发式增长,部分领域进入全球领先行列。

2 围绕打造“新兴方阵”,推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跨越式发展,部分特色领域进入国内领先行列。

3 围绕打造“潜力方阵”,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等产业突破式增长,力争部分产品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


新业态:构成三大新产业体系

以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为目标,加快服务环节的分离和外包,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从设计、生产到营销的全业务流程融合,促进我省产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1 金融服务业。完善和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加强金融体制、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培育壮大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


2 现代物流业。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核心,着力打造昌九核心物流集聚带,赣中南、赣西、赣东北、赣东南省级重要物流集聚带,培育发展一批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和龙头示范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优化城乡配送网络,提高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3 节能环保服务业。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节能环保服务新机制,大力发展生态环保、节能评估等第三方服务,推进节能环保和各行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环境托管服务试点。


新模式:“一核三区”电商新模式

电子商务业。促进电子商务在各领域的推广普及应用,积极拓展农村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等新领域,大力培育特色电子商务平台及品牌,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推进昌九电商核心区、赣东北电商企业重点承接地、赣西和赣中南地区特色电商集聚区建设,形成“一核三区”电商产业布局。加快行业性和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争创一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到2020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培育20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和一批知名电商品牌。



陕西

旅游业成全省经济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


在经历了“十二五”陕西旅游业的一个发展高峰期后,12月5日,陕西省发布了《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建设100个重点旅游项目,投资将达2338亿,使旅游业成为支撑全省经济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


为实现“十三五”旅游发展目标,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又进一步印发《关于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到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6.5亿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出游4.5次,旅游进账达到6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6%。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于2020年建成。


陕西旅游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一、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1 加强现代科技创新应用,建立便捷的旅游咨询服务系统。


2 全面实施《陕西省智慧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智慧乡村旅游和智慧旅游购物。积极培育旅游电商企业,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旅游发展模式。依托交通枢纽站(场),建设全国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2020年,实现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旅游线路咨询服务全覆盖。


3 围绕陕西历史文化、山水田园、红色旅游以及宗教文化等特色,打造一批全国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陕西服务名牌标杆企业,带动旅游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


4 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城市综合治理范畴,加强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的联动配合,从景区景点封闭执法管理向社会综合协同管理转变,形成各负其责、依法行政、协同管理、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塑造陕西旅游良好形象。


二、提升旅游精品策划水平

1 注重旅游产品开发策划,探索旅游产品二次开发新路子,对周秦汉唐历史文化旅游产品、陕南山水旅游产品、陕北黄土地文化及红色旅游产品进行重点策划包装,丰富拓展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十三五”期间力争4A级景区突破100个,5A级景区突破10个;打造20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0个旅游示范县,150个旅游特色名镇,3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2 大力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精品休闲景区。围绕陕北北部大漠风情、陕北南部黄土风情、关中东部山河风情、关中西部文化宗教、秦岭人文生态和巴山汉水生态旅游,打造六大特色休闲旅游体验区;着力打造黄河、渭河、汉江三条风情体验“蓝道”,秦岭、渭北、秦直道三条生态健康“绿道”和丝绸之路、汉唐帝陵、红色旅游三条文化“紫道”,形成“城市辐射、区块响应”的区域空间布局。


3 打造乡村旅游“十百千”品牌。推出10大乡村旅游带,100个乡村旅游产品(共10大类,即:10大乡村旅游线路、10大乡村旅游景区、10大最美古村古镇、10大魅力乡村、10大最美乡村公路、10大民俗节庆、10大休闲农业庄园、10大精品民宿、10大精品小吃、10大乡村旅游商品)和1000个精品农家乐,加强品牌营销,提升陕西乡村旅游的品牌影响力。



湖北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去产能、去库存既要做好淘汰落后的“减法”,又要做好改造提升的“加法”,要以技术改造、管理提升和产业创新盘活存量,提升比较优势,使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在这方面,湖北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更好结合起来,提高传统产业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发展水平,在“两化”融合、制造与服务融合、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中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竞争力。


冶金、石化、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湖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当前产能普遍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其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凸显。加快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调整改造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做强做大,是当前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迫任务,是推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工业强省的重大举措。


“十三五”湖北工业“五个转型”

一是推进向创新驱动型转型。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着力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二是推进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加快形成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从追求数量、粗放扩张转变为追求质量、提高效率。


三是推进向智能融合型转型。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和推广先进制造模式,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市场、新的就业形态,提高运行效率,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智能处理、协同工作。


四是推进向生产服务型转型。积极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


五是推进向绿色低碳型转型。加强政策引导,依靠技术进步,加强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运行方式。


湖北加快六大传统产业升级

1 推动电子信息、汽车、装备、食品、石化化工等产业实现规模稳步扩大、竞争力全面提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建设智能终端、集成电路及平板显示、光通信及激光、软件及信息服务、北斗应用等全产业链的集聚区,培育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过万亿元。


2 推进汽车品牌化发展,破解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和其他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瓶颈制约,提高零部件自给率,增强整车设计开发能力,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车联网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的支持力度,培育世界级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3 推动装备制造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在提高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和加工工艺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提升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开发适应制造业整体升级需求的成套装备,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4 发展壮大食品产业,提升产品知名度和产业集中度,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食品制造精细化率和产地初加工率,实现食品产业产值过万亿元。


5 推进石化化工产业绿色发展,重点发展炼化一体的石油化工行业、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做精做强磷化工,加强煤、盐化工的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改造。


6 推进冶金、建材、轻纺等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提高在细分市场的占有份额。推进钢铁、有色等产业提升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节能、环保技术水平,在保持总产量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实现增长,满足汽车、装备等行业升级对金属材料的需求。提高纺织服装设计能力,创新商业模式,打造知名品牌,实现产业链攀升。


湖北代省长王晓东

▍新经济核心在于“新”,要坚持以新应新、以变应变,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


▍突出思想观念更新,强化纳新意识、担当意识,重视新经济、包容新经济、善待新经济;


▍突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完善政策,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构筑人才集聚高地;


▍突出新技术支撑,聚焦前沿技术,打破转化壁垒,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突出优化发展环境,通过做多主体、做强龙头、做好平台,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新经济发展倒逼财税、金融与投融资体制和商事制度改革,统筹政策支持、平台建设、监管服务与要素保障,尽快出台支持新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充分激发我省新经济发展的活力,为实现“十三五”“率先、进位、升级、奠基”目标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11月2日,在武汉市调研新经济发展时



猜你喜欢




-END-

本文由中政智库整理编辑发布,请获取授权后转载





中政智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