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何处深化(一)

2017-01-07 中政智库

中政智库.  [最全面]

”聚焦最新时政热点,紧扣中国高层动态“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倒逼下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央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更是问题倒逼、必经关口。同时,要严防落后产能“死灰复燃”。要设定“高压线”,对于那些顶风违规、想要火中取栗的个别企业,更要抓典型、严肃处理。



1怎样客观看待过去一年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良好开局,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过去一年,政策棋局已基本布局完成,中央20多份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的细则文件密集出台,贵州、重庆、广东等先后发布了实施方案,重点企业主动抑制盲目扩张冲动,收缩战线、突出主业,完成了从“概念”到政策落地的过程。不妨从以下五个方面看看:


去产能,刮骨疗伤,态度坚决。钢铁去产能4500万吨、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年度目标任务均提前并超额完成。


去库存,分城施策,进展明显。自3月份起,全国城市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9个月减少。


去杠杆,稳妥推进,规范有序。10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降成本,刀刃向内,环境趋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和降低社保费率,企业减负预计超过1万亿元。


补短板,抓关键点,补薄弱处。调整中央预算内投资近千亿元,集中力量加大对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改造等补短板重点领域投入。


2怎样深刻认识三种错误论断、三种错误倾向带来的危害?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新一轮产能过剩涉及行业领域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又与当前经济新常态叠加,化解难度非以往可比。特别是由于煤炭、钢铁价格大幅回升,“僵尸企业”僵而不死、“过剩产能”死灰复燃,这令有关部门忙得要死,市场乱得要命。


三种错误论断值得警惕:一是万能论。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一个“箩筐”,无论什么样的政策工具或者改革措施,都一揽子归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无效论。说所谓的供给侧,需求侧,是理论上概念的文字游戏,不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旧体制回归论。认为改革就是去市场化,瓦解私有企业,把大的私有企业公有化,加强计划经济的管理。


三种错误倾向值得注意:第一,只关注供给侧存在的问题本身,就问题谈问题,忽视了这些问题的背后结构性矛盾。第二,在“稳增长”的压力下,一些地方政府“选择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不愿意真心化解产能过剩,甚至以“补短板”的借口继续扩大过剩行业的产能,更有积极性通过推高房价来“去库存”。第三,过于机械地理解“三去一降一补”,看不到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缺少经济工作的系统观,使各项措施效果大打折扣。


3怎样正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理论的新内涵?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从理论到实践不断探索的结晶,彰显治国理政新思想,体现中央清晰的改革路径、稳健的施政风格,审时度势、驾驭全局的高超智慧。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的题中之义,是一场聚焦于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改革攻坚。总的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


4怎样科学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精神?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会更重、压力会更大、要求也会更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新内涵、擘画新图景,使其向更广维度、更深层次、更大空间深化拓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有以下几个新变化:


“去产能”。重点是“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一大批以地方国有企业为主的“僵尸企业”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的现象将不可避免。同时,决策层已放弃了用“行政化、各级政府分解任务”的手段,将采用“市场、法治的办法”推进去产能。


去杠杆。明确“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对此,决策层并没有否决债转股,但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同时股权融资力度将得到强化,因此资本市场融资将继续得到鼓励。


降成本。与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的差异是删除“降低财务成本”,而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表明企业降成本的方向将更加侧重于减税降费、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等。


补短板。未来几年内,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事业和地下管网、环境治理、精准扶贫等问题,既是会议认为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也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政策将会长期执行并落实。


总之,新的一年,要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创造性地干,拙劲加巧劲地干,积小胜为大胜。


5去产能如何防止“僵尸企业”死灰复燃和落后产能企业“火中取栗”?


处置“僵尸企业”,该“断奶”的就“断奶”,该断贷的就断贷,坚决拔掉“输液管”关闭“呼吸机”。“权威人士”的话言犹在耳,但随着煤价大幅上涨“抢煤潮”再现,多地违规生产至矿难频发等情景依次登场,而个别钢铁企业更试图通过“钻”政策空子“火中取栗”。最近,中央查处江苏生产销售“地条钢”和河北未批先建、边批边建钢铁项目两起钢企违规违法事件,两名副省长被处分,分别对111名责任人和27名责任人进行问责。这其实就是中央发出的一个信号,一个警示,是对各地领导敲响的一个警钟。


对于深刻教训,各地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如果因为市场暂时性回暖而盲目复产、扩产,行业就会再次被拖入巨亏泥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可能功亏一篑。“决不能让落后产能挤占先进产能!”李克强总理的话表明了中央坚决去产能的决心。各级各地也要“真去真退”,不能因为去产能任务超额完成、价格回暖,就动摇了去产能的决心,更不能让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一方面,要牵住处置“僵尸企业”牛鼻子,充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企业在去产能中存在的偷奸摸滑、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要抓几个典型,更加注重利用大数据、遥感卫星等技术手段,对新建产能进行实时监测,真正让“僵尸”入土为安。


另一方面,要创新思路,疏堵结合、以疏为主,需要平衡的智慧,解决好“钱”“债”“人”等关键问题,绝不能一推了之。在设计实施方案时,要配套设计好企业人员安置方案,确保相关人员安置工作落实到位,积极开展转岗培训,落实好援企稳岗政策,提供好就业援助服务。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16年度观察:“中国智造”创新改变生活

高颜值高气质的中国高铁

制造业升级更需工匠精神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勾勒网信工作大战略



-END-


本文由中政智库整理编辑发布,请获取授权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