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兰州蓝”揭秘:不等大风抓作风

2017-03-04 中政智库

中政智库.  [最全面]

”聚焦最新时政热点,紧扣中国高层动态“


兰州,一个典型的重工业城市。但如今,它成为各地大气污染治理中学习考察的一个热点城市。围绕消除大气污染“心肺之患”,有人说,“兰州蓝”是控煤“控出来”的,是网格化管理“网出来”的,大批企业出城入园“搬出来”的。但只有深入兰州大气治污一线,走访那些为“兰州蓝”叫好、吃苦、承压、挨骂、忍痛的人,才会感到更多的是兰州态度:不等大风抓作风。



近几年来,兰州市实施了减排、压煤、抑尘、控车、投入、严管、问效等系列措施。包括开展环保部门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驻厂监察;公安交管部门对尾气超标车辆实行24小时卡口管制;工信部门对劣质煤炭实行24小时卡口管控;网格员对辖区街道进行“24小时网格化管理”巡查等。



兰州市五大举措打破惯性思维,严格执法“硬”减排


1.党政同责,高位推动


成立了全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挥部,实行“领导小组+指挥部+专项工作组”的工作模式,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下设办公室和燃煤、工业、扬尘、机动车尾气、生态增容等5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市环保局、市建设局、市工信委、市城管执法局、市公安局、市生态建设局牵头负责,市直36个相关职能部门和县区政府作为指挥部成员单位,抽派骨干力量驻市环保局办公全面参与相关工作。


2.创新机制、明职追责


创新管理机制


●成立西北首家、全国第二家公安环保分局,形成了行政执法和司法的无缝对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建立“互联网+金融+线下服务”的创新模式,率先在全省开展了排污权交易制度。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将运行全国首个“六位一体”排污权交易全业务监管平台。该平台将排污收费、环境统计、排污权交易等工作统一到一个平台,对固定污染源实施全过程管理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最终实现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的“一证式”管理。



狠抓督查问责


●将大气污染治理作为检验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做法的主战场。市委市政府成立督查室,分成4个治污督查小组,每天分两班24小时进行督查,对在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督促整改,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请市委实行免职、调离等问责处理,并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


2017年,兰州将推进网格化监测,设置400个微观监测站,覆盖主城四区各个社区及周边县区乡镇,基本实现“监测全覆盖”。同时,通过手机APP试用版能清楚地显示常规空气站、污染源等多项数据指标,实现大气污染防治24小时“多点监控”。不仅如此,还作为街道量化奖惩机制的重要依据。


3.多元联动,精细治理


兰州市把大气污染治理全面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将市区划分为1482个网格(楼院、小区),实行市、区、街道三级领导包抓,建立了网格长、网格员、巡查员、监督员“一长三员”制度,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全覆盖、巡查全天候、调度数字化和应用多元化,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工作体系。


4.常态转化、依法治理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汇报,亲自研判并安排部署;每天、每周、每月对四区空气质量排名并在媒体公示,每月通报各县区指标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排名情况;环保部门每两周公开曝光环境违法企业名单和查处结果。


5.问题导向、科学治理


坚持一手治“黑”、一手播“绿”,把生态增容减污作为一项治本之策,着力构建环绕城市的绿色生态屏障。



“1+5”规划去除污染“病根”



“1” 《关于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战攻坚战的实施意见》


“5” 工业、燃煤、机动车尾气、二次扬尘和生态增容减污5个专项治理方案,重点采取减排、压煤、除尘、控车、增容的综合措施


减排:重点实施燃煤电厂除尘脱硫脱硝改造等项目;在污染最严重的冬季采暖期,对高排放工业企业实行停产减排;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企业进行关闭淘汰;推动工业企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市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腾笼换鸟”腾出环境容量。


压煤:对全市重点用煤企业实行24小时驻厂监察。对煤的进场使用实行限负荷、限煤量、限煤质、限浓度、限总的“五限”措施。


除尘:坚持分类施策,对市区工程建设要求施工现场围挡、工地物料堆放覆盖、施工现场路面硬化、驶出工地车辆冲洗、拆迁工地湿法作业、渣土运输车辆密闭等6个100%。


控车:重点在“车、油、路”3个方面下功夫。强力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实施了机动车常年尾号限行;提升燃油品质,全市全部使用国四油品,市区公交车和出租车全部实施“油改气”;实施了轨道交通、绕城高速及打通断头路、上跨下穿等“畅交通”工程。


增容:坚持一手治“黑”、一手播“绿”,把生态增容减污作为一项治本之策,着力构建环绕城市的绿色生态屏障。



案例点评


“兰州蓝”不是洒出来的、吹出来的,而是管出来的


兰州曾以长期位列“全国十大污染城市倒数”而被诟病,民间传言“这是一座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经过短短三五年治理,兰州市于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退出全国十大空气重污染城市序列。兰州也曾怨天怪地“等风来”,甚至“造过风”。为通风,兰州人曾在东郊挖山。目前,兰州市区被划成1482个网格,所有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干部24小时驻厂监察,1296台锅炉全部进行煤改气。


近两年来,因治污不力问责近千名干部,同时,一批治污得力的干部获提拔重用。通过环境治理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兰州也因此取得了发展和环保“双赢”。实践证明,实现“兰州蓝”靠的是“认真”二字,靠的是严格执法、管控和监督。“兰州蓝”不是洒出来的、吹出来的,而是管出来的。治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此,今年2月14日至15日,前往兰州市专程学习考察的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考察组就感慨,身为化工重镇的兰州都能摘掉雾霾“锅盖”,其他地方应该更有信心在雾霾治理方面取得大成就。


兰州市的实践表明,治污工作既是一项政治任务需要上层设计,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同时又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全民参加,没有谁可以置身度外。不仅要有领导重视、法律法规、资金投入,更要有市民意识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归根结底,要拿出“不等大风抓作风”的勇气来实现“硬”治理。



 猜你喜欢

图说:共享经济这一年

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汽车也来了

广深两市长2017“小目标”

看各地带着什么样的问题上两会



-END-

本文由中政智库整理编辑发布,请获取授权后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