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省市党代会,定位未来5年新航向

2017-08-20 中政智库

中政智库.  [最全面]

“聚焦最新时政热点,紧扣中国高层动态”


宏伟的事业需要精准的定位指引方向。


天津:打造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和产业创新中心


5月22日,中共天津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代表中共天津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未来五年,是天津发展的重要历史窗口期,是由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迈进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党代会报告描绘了未来的发展新蓝图。


1

以“一盘棋”思想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天津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性窗口期,得之如宝、失之不再。天津党代会报告提出,要以“一盘棋”思想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强调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主抓五个协同:


一是抓产业协同。紧紧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动靠近北京、配合北京、服务北京,当接则接、当舍则舍;主动对接雄安、支持雄安、服务雄安,需要天津支持、调整、付出的,坚决服从落实。


二是抓创新协同。围绕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化部市、院市、校市合作,推进载体共建、联合攻关、成果共享,让更多的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在天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是抓体制机制协同。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区作用,积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推动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向纵深拓展,促进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


四是抓环保协同。强化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建立一体化环境准入制度,完善长效化、造血式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区域生态涵养功能区的对口帮扶力度,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


五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大力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完善连接雄安新区、京冀周边城市的交通网络,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优化天津机场空域资源,充分发挥天津港区位优势,深化津冀港口错位发展,加速无水港转型升级,把天津打造成为区域铁路枢纽、航空枢纽、海上门户。


2

打造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和产业创新中心


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转折点上,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天津被赋予“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在此基础上,天津提出,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和产业创新中心。


报告明确了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的四大任务:


一是以建设高水平重大创新平台为抓手,面向全球组织创新要素,集聚提升一批海内外顶尖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基础工程和战略项目,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高端装备等领域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提高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形成一批战略性技术和产品。


二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


三是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创新孵化服务体系,形成若干高水平、有特色优势的高新产业聚集区。


四是充分发挥本市科教优势,坚持以用立业,打通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通道,让更多的科研成果由“智”变“金”,让更多的科技人、学术人敢于乐于善于做“经济人”、当企业家。


3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


绿色是自然本色是发展底色。未来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整装待发的天津,将如何开辟资源与环境的双赢之路?党代会报告明确了全市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成为普遍实践,绿色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化覆盖率大幅提升,美丽天津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居,生态更美好。


报告提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推进绿色现代化。


一是推进生态环境绿色化,让美丽与津沽大地相拥。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打造保护、治理、监管“三位一体”的生态建设绿色谱系。


二是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让美丽与发展同行。更加注重发展绿色GDP,坚持节约优先、减排激励和排放约束。


三是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让美丽与百姓生活相伴。要把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做足,注重培育生态文化。


上海:打造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5月8日,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代表中共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对今后五年奋斗目标有一段总领性描述: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胜利,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全球大都市中的影响力稳步提升。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未来,创新之城充满活力、更有朝气;人文之城公正包容、更富魅力;生态之城更具韧性,更可持续。


2016年8月公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确立了上海至2040年的发展新目标: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何谓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给出的目标路径是打造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以此次党代会为标志,上海正式向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进军。


1

创新之城:将张江打造成世界级科创中心增长极


“创新之城充满活力、更有朝气。全球创新企业、创新机构密集,国际科技精英和各类人才云集,世界创新资源、要素和资本聚集,创新智慧无处不在,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这是上海市党代会报告描绘的创新之城的蓝图。


上海市党代会开幕当日,《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示。规划提出,张江科学城总面积94平方公里,将围绕“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和“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标战略,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基础上,转型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新产业的培育之地。


规划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打造由国家实验室、创新单元、创新网络、大型科技行动计划等组成的“四大支柱”,是当前加快推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是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去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成为首个“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并在十个方面授权上海开展先行先试,目标是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创新创业束缚。


2

人文之城:为城市找到最适宜的“温度”


“人文之城公正包容、更富魅力。中外文化交相辉映,现代和传统文明兼收并蓄,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在韩正代表上海市委作完报告不久,这句颇具诗意的话已经在网上“刷屏”。


跟传统意义上的工作报告语言相比,这句话很“另类”,但“另类”背后有深意。


在一些代表看来,置于“人文之城”的语境下,这句话指向的是一种更高的“人文性”:城市的美感和尺度。美感意味着设计,今天的城市规划和更新,已经到了通过设计来更为艺术地把握风貌的阶段。也只有经过审美设计的建筑,才可能有“阅读”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水泥森林。


另一个引人关注的词是“品质”,它在上海市党代会报告中出现多次。根据报告,未来五年上海的中心城区要“全面提升品质和能级”,郊区则要“提升环境品质和发展质量”。这种“品质”涵盖城市的全方位,包括“积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营造具有历史文脉传承、人文气息浓郁的城区环境”,包括“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亦包括“完善市域生态空间格局”、“倍加呵护会呼吸、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3

生态之城:高水平、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生态岛


“生态之城更具韧性、更可持续。拥有绿色、低碳、健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更加怡人。”在建设生态之城方面,报告中透露的一个重点是,上海将举全市之力,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打造长江生态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


崇明三岛是上海最为珍贵、不可替代、面向未来的生态战略空间,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对长江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


6月12日,中共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开幕。浙江省委书记车俊代表中共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 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的报告。车俊说,要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统筹推进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建设,确保到2020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两个高水平”的优异成绩,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浙江的崭新篇章。


1

 六个“浙江”描绘出了怎样的未来?


“法治浙江”目标中特别提到了要在新的五年里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指政府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要坚持法治原则,公正、规范、严格地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在“文化浙江”目标中,“文化产业成为万亿级产业”是第一次被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中。文化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融合度,低能耗、低排放等特征,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已经是浙江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平安浙江”的具体目标里,特别强调了老百姓的获得感,比如稳定的工作,满意的收入,包括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等等,这与之前强调的“平安浙江”,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在生态方面,五年来浙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如何进一步提高,报告中所描绘的未来生态画卷又是怎样的?按照报告的要求,生态建设方面,要进一步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走出一条浙江生态发展的新路子,要解决好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两大问题,要把浙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建设一个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更美丽的独具韵味、别样精彩的浙江。


2

工作导向:朝着“四个强省”迈进


建设“创新强省”,其实创新二字在浙江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了。持续创新,并不容易,今后五年,浙江该如何在创新方面取得新优势呢?报告提出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最大推动力,而且提出要全面创新,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推进理念、方法、工作等六大创新。


开放是强国之路也是强省之路,浙江走到今天靠的是总是能先人一步地走向世界。今天,“一带一路”战略又给浙江创造了新的国际大环境和新的发展大机遇,所以能否抓住机遇,更加开放是决定浙江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之一。



广东:“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是未来五年总纲


今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希望广东做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这也成为此次广东党代会报告的主线,更被明确为未来五年广东工作的指导思想的核心要义和总纲。


1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动能转换


作为“三个支撑”具体内容,报告在部署广东未来五年的八大重点任务时,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置于前列,突出其重中之重的地位。


“‘三个支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事实上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鸿宇分析,对内广东希望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新动能生成,而对外广东也需要进一步吸纳省外国外高端创新资源,以及加速进一步走出去,拓展市场空间,重点是要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开展双向合作。


陈鸿宇说,三者的核心在于共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广东原有的起点较高,再创新局就得有更高目标、更全面的思路和举措,以‘三个支撑’为引领,系统推进相关工作,广东才能加速由原来的依靠规模和速度旧动能旧模式,转变为提高质量和效益新模式”。


2

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破解广东发展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转换发展动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跟随式发展向引领型发展的转变。


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这是国家赋予广东创新发展的总定位,就是要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强化转化能力优势,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把创新落到发展上。


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广东创新发展最重要的平台载体,要加快建设进度,做好区域协同创新文章,打造带动全省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加快构建以深圳、广州为龙头,珠三角各市分工互补的“1+1+7”创新发展格局,形成全国领先、带动力强的创新发展极。


3

建设大湾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南大门”,依托毗邻港澳的开放前沿优势,广东过去长期在对外开放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今年一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较去年同期增长15.4%,占同期全国外贸进出口的23.4%,继续稳居外贸第一大省。


今年,珠三角9城与香港、澳门被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次写入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作为国家层面的经济规划。而积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四三二”的号召,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一步。



海南:努力实现三大愿景,建设美好新海南


4月25日,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代表六届省委向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作了题为《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报告,报告鲜明地提出,要充分发挥海南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全国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时不我待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努力践行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和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三大愿景”。


1

立足“三大优势”,实现“三大愿景”


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全国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这“三大优势”是海南独有的核心优势。只有立足“三大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三大愿景”。


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彰显的是海南的资源优势。所以,良好生态环境是海南发展的最强优势和最大本钱;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蕴含的是海南的体制机制优势;全国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凸显的是海南的开放优势。“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国际旅游岛建设六大战略定位中的两个。


海南优质的生态环境资源,是全省人民共有共享的资源。美好新海南,要把海南建成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也是海南自身发展的需求。建设国际旅游岛,要十分注重提升国际化水平。


2

推动打造“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


报告指出,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海南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港口、航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临港临空经济区,将海南打造成“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大平台、海洋发展合作示范区、中国(海南)—东盟优势产业合作示范区。积极争取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成为国家战略。


3

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最宝贵的发展资源。报告指出:“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报告对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进行了详细部署,并把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整治、优化生态环境质量列为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对海南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意义重大。




大视界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从五个方面提出促进外资增长的政策措施,即()。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进一步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制定财税支持政策、完善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投资环境、便利人才出入境、优化营商环境



猜你喜欢

全面深改经济大数据

武汉光谷的“双自联动”制度创新

“国家碳市场”来了,用钱限排好使吗?

向海经济:城市发展的又一新逻辑

“清单制+责任制” 改革只需一张网

杜绝“指尖上的腐败”



-END-

本文由中政智库整理编辑发布,请获取授权后转载



中政智库

微信号:zhongzhengzk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