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九大开启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新周期

2017-10-27 金锋 中政智库

中政智库.  [最全面]

“聚焦最新时政热点,紧扣中国高层动态”


导语:

十九大召开期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93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上年同期快0.2个百分点。2017年下半年以来,包括IMF、亚洲开发银行、摩根大通、野村证券、渣打银行、花旗银行等多家国际机构上调或多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近期,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指出,“一个富裕的中国对于全世界意义重大,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过去5年全球GDP将少增三分之一。” 世界经济是不断前行的巨轮,中国经济无疑是这艘巨轮上的“压舱石”和“定盘星”。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将开启中国新的经济发展周期,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世界经济未来可期!



走过砥砺奋进的5年,中国经济奋力跃升,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和火车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既明确了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重点,也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进行了战略谋划,勾勒了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路线图,确立“两步走”战略安排。中国要先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从2035年到2050年,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十九大胜利召开为标志,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在产能不足已不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质量还不够高。新时代的中国经济“不是不要增长速度”,而是要转向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来实现经济增长,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十九大报告中不再提GDP翻番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无疑开启了一个新的经济周期,必将引领中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战略基础支撑,“富起来”是经济弱国走向经济大国的已然


21世纪初,美籍律师章家敦因出版《中国即将崩溃》一书而名声大噪时,一定不会料到今天的情况,那就是从未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跨越。援引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的话说,“今年中国经济实现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没有任何问题”“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一枝独秀”“2013—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一跃成为经济超级大国确实是历史上最不寻常的故事之一。”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感慨。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货物进出口总额世界第一,出境旅游人数和出境旅游支出世界第一……一个个不停刷新的“世界第一”让世界不断地刷新对中国的认知。从共享单车、支付宝到最快高铁“复兴号”,从“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到量子卫星的成功升空……近年来,以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产业快速成长,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标签。



事实上,“富起来”是经济弱国走向经济大国的已然。一方面,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变为目前的中高速增长。2013年至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04万亿元增长至74.41万亿元,经济平均增长率为7.2%,仍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增速。另一方面,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近几年来贡献率均达50%以上,同时在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工业水平上升的同时,服务业成为了最大的产业。更值得一提的是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连续保持接近10%甚至超过10%的增速,表明新动能加快成长,技术改造步伐在加快。


可以讲,无论从速度变化看,还是从结构优化看,从动能转化看,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就业、带来收入,为国家增强了综合实力,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基础。


战略愿景设计,“强起来”是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回望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1949年,毛泽东一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多少中华儿女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中华民族终于挺直腰杆站了起来。1978年,邓小平一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醍醐灌顶,振聋发聩,中华民族终于逐渐富了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两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个论断展现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走向富强新时代的必由之路。“强起来”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真正实现“强起来”的奋斗目标。


站在强起来的新起点,我们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经济发展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要让“强起来”的物质基础更坚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要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同时,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


战略思想导航,“新理念”是经济速度走向经济质量的使然


中国共产党有一种品格,既坚定地遵循科学理论指导,又在实践中紧密结合新的实际进行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的大视野出发考虑问题,从发展的大趋势着眼分析问题,强调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习近平以科学的理论逻辑回答了新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面临的时代课题和现实挑战,形成了一整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形成新发展阶段政治经济学,书写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


新常态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站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要求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统一思想,增强信心,避免重大战略误判,构建起有效应对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逻辑起点。可以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揭示了增速换挡是新常态的外在表现形式,本质特征是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向更高阶段迈进的战略机遇。



新发展理念引领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变化,“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管全面、管长远的指挥棒,就是要以创新发展点燃发展动力,以协调发展治理区域失衡,以绿色发展和谐人与自然,以开放发展经略内外联动,以共享发展促进公平正义,引领中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不断挺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实现新平衡。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适时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三去一降一补”着手有效改善供需关系加快市场出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针对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传统产业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要求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针对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金融风险不断聚集等问题,要求抑制宏观杠杆率过快上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针对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高房价和高库存并存等问题,要求坚决落实“房子是住的不是抄的”的要求。


战略动力推进,“新布局”是传统经济走向发达经济的定然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接力赛的开端,既为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收官,又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开篇布局。面向未来,我们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必须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引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境界。


打开中国经济新周期,我们仍然面临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利益深刻调整期、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和公平等社会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既要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爬坡过坎”,又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要敲钟问响以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抓住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个牛鼻子,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改革,坚决破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创新生态、完善开放体制,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针对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期盼、对公平正义的期盼、对生态环保的期盼,持之以恒地深化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打开中国经济新周期,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避免创新能力不足的“阿喀琉斯之踵”的危险,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迸发澎湃动力,让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实现从“汗水式增长”到“创新式增长”的跨越,让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重塑产业与技术,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引领技术革命的新趋势,实现创新人才云集、创新要素丰足、创新载体发达、创新氛围浓郁,进入创新优势显著、创新能力充分释放、充分激活的良性发展轨道,开启一个处处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的新时代。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新的经济周期,必须乘“新”而上,着力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对接,把转型发展的基点真正放在创新上,加快集聚创新驱动的新动能。一方面,对传统产业“挖潜开荒”,推动其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方向改造,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另一方面,要着力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环保、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为重点的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无中生有”。


结语:

作为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中国经济开启了一个新的机遇期,中国从此踏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未来,新的经济周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历史方位。一方面,新的经济周期不是以往单纯追求高速度的周期,而是在保持经济速度平稳不失速的基础上追求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新周期,不再要求今后经济在“高原”上行走,而要求在“平原”筑底过程中打造新经济。另一方面,新的经济周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时间窗口,其历史方位将与中国“强起来”的战略愿景相对应,尽管期间还有若干区间周期,但新周期是一个长时间段的战略机遇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不仅助力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实现,而且也必将开启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新周期。


大视界

10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京召开的军队领导干部会议。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要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    )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猜你喜欢

五位新人的“隐耀”面貌

十九大党章都修改了什么?

成都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

建设伟大、强大的政党的党建新要求

最ing天团新亮相

“村级财政审计”让“村账”变成“明白账”


 

-END-

本文由中政智库整理编辑发布,请获取授权后转载


中政智库

微信号:zhongzhengzk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