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要建“人才特区”!

2017-11-16 中政智库

中政智库.  [最全面]

“聚焦最新时政热点,紧扣中国高层动态”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党的十九大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论断、重要举措,深刻阐明人才的极端重要性,鲜明阐述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明确提出人才工作的新要求,为我们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起、因人才而兴。深圳这座城市的迅速崛起,便是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的成功例证。十九大后,站在经济高地的深圳再度发力,谋新篇布新局,踏上“人才特区”新征程。


人才公园

优化人才生态环境


11月1日对深圳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首个深圳市“人才日”,《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在这一天开始实施,深圳人才公园正式开放。这一系列举措凸显了深圳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敬意。同时,一连串“大动作”的背后也预示着新时代的人才争夺大战再度升级。


深圳人才公园位于深圳南山区,占地面积约77万平方米,毗邻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周边建有腾讯、阿里、百度、华润、恒大、迈瑞等企业。


作为全国首个以“人才”命名的主题公园,深圳人才公园融入“人才赋予公园灵魂,公园彰显城市精神”的理念,将人才元素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将人才元素向滨海周边延伸,营造公园与城市交相辉映、人才与城市共同繁荣的浓郁文化氛围。公园建设突出人才主题,力求充分体现人才工作和人才特色,共4大板块20组人才元素。



“一湖一岸四轴”规划


“一湖”指的是公园内湖;“一岸”指15公里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四轴”指人才科技轴、人才景观轴、人才艺术轴和人才运动轴。


人才景观星罗棋布


人才功勋墙、π桥、人才林、人才公园记、人才雕塑园、人才故事汇、人才体验馆……在公园的一步一景中,皆可体会“以人为本,尽显其才”的意味。


“便才”服务体贴入微


公园内设置人才多功能厅、院士讲坛、创客空间、人才体验馆等,全方位、立体式展示深圳的人才风貌。手机充电站、免费wifi等便民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为人才提供各种游园便利。


人才公园营造崇尚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凸显了深圳优越的人才生态环境。未来,这所“高颜值”公园也将背负“为人才而生、因人才而兴”的使命,再创“孔雀东南飞”盛景。


人才优先

打造活力迸发的人才特区


在11月1日当天召开的深圳市人才工作会议上,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强调,要坚决把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作为新时代深圳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全力做好人才改革、开放、发展、服务等各项工作,努力打造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人才特区”。



打造“人才特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在党管人才原则的统领下,深圳先后实施了促进人才优先发展81条等政策,今年又推出“十大人才工程”等措施。得益于此,截至2017年9月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510万人,人才发展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打造“人才特区”,人才制度要灵活


人才竞争,根本上是制度的竞争。深圳之所以能聚集一大批优秀人才,很重要的原因是特区人才制度较灵活。在新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中,就规定了建立人才服务清单、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高层次人才及配偶入户“零门槛”等等措施,彰显了“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的深圳理念。


爱才好士

创出新深圳新速度

深圳被誉为“人才之城”“创新之都”,是中国引进人才力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据统计,截至2017年9月,深圳人才总量达到51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2.85%,全市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资源总量约467万人,科技研发人员约31万。基于良好的人才政策和创业环境,近年来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增长速度持续加快,一大批海内外高端人才不断涌来。来看一组数据:


ღ 深圳市的全职“两院”院士有26人,其中今年以来新引进9人;

ღ 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74人,其中今年新增申报入选46人;

ღ 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9455人,其中国内高层次人才679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2664人;

ღ 归国留学人员达9万人,今年以来新增1.37万人,同比增长82.8%;


大量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带来的是创新成果的日益显著。据统计,深圳全市2016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9647件,占全国的46.6%;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40%,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3.7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创造了一天46件发明专利的“新深圳速度”。


在人才活力的支撑下,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持续地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 2017年前三季度深圳市GDP达到15408.62亿元,增长8.8%。深圳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13%,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988家。


多措并举

筑造全球人才“栖息地”


新时期,针对制约人才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继续深化改革,深圳在管理机制上“放权”,在评价机制上“放开”,在分配机制上“放活”,打破体制壁垒,加快构建起与国际接轨、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人才条例》开人才工作法治化先河


今年8月,酝酿已久的《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条例》确定每年11月1日为深圳人才日。《条例》提出一系列创新性举措,从立法层面保障深圳的人才工作,破除制约人才创新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沃土,发挥人才立法“定海神针”的作用。


《条例》共68条,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与流动、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与保障等各方面都有突破和亮点。


在人才引进与流动方面:

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条例》提出,扩大人才开放,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实行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公平竞争环境。《条例》提出4条指引措施,对创新创业人才特别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人才服务与保障方面:

构建全市统一的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人才安居保障,为人才入户、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医疗保健以及外国人才来华签证、居留等提供便利化服务。《条例》提出将通过以租赁为主,租赁、出售、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提供人才安居保障。深圳在“十三五”期间将为人才提供30万套住房。


《条例》重点体现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是“放权”,即充分向用人主体放权。

如取消非学历教育办学机构、职业培训机构设立和人力资源服务两项行政许可事项,改为登记备案制。


第二是“松绑”,即放宽或取消对人才的各种限制。

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吸引企业创新人才兼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等。


第三是“破壁”,即破除各种壁垒,畅通各类资源流动渠道。

如打破体制壁垒,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吸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


得人才者得天下,赢人才者赢未来。作为一座因人才而兴、因人才而盛的城市,人才是深圳过去3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战略支撑和成功经验。厚植特区人才优势,打造活力迸发的“人才特区”,未来,深圳还将在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体系上持续发力。


领先者尚且如此之“拼”,其他城市自然不甘落后,成都、武汉等城市正在掀起新一轮的“抢人”争夺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之下,各地大兴识才爱才敬才重才之风,巧施引才聚才留才用才之策,一个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大视界

2017“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阿里巴巴战绩辉煌。截止11月11日24点,双十一全天成交额达到( )元,再次刷新纪录。全球消费者全天支付总笔数达到14.8亿笔,物流订单超过8亿,交易覆盖全球( )个国家和地区。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1682亿; 225



猜你喜欢

强化基层治理,武汉“八个红色”很给力!

东莞“倍增计划”升级,试点企业再获大礼包

“拼爹拼到家委会”是教育之耻

习近平的APEC时间

打造创新驱动先导城市的“成都速度”

“上班22天连休8天”可以试错



-END-

本文由中政智库整理编辑发布,请获取授权后转载


中政智库

微信号:zhongzhengzk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