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现代化战略的演进历程

2018-01-07 中政智库

中政智库.  [最全面]

“聚焦最新时政热点,紧扣中国高层动态”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代化这个词对于我们国家至关重要,在我国发展历史中,现代化历程又是怎么演进的呢?





历史大背景

古老的中国憧憬现代化,渴望通过现代化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先后几次想挤进世界现代化的快车道,梦想都破灭了,历史上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就是这方面的努力,最终都失败了。


这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是迈不进现代化大门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现代化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实质性展开的。



近代历程近代以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之一,在中国人的最初设想中,工业化就是现代化的代名词。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基本任务,反映了中国人民100多年来要求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国家富强的愿望。


1954年9月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任务。

1956年9月

党的八大正确判断我国的主要矛盾,提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需要。相应地,四个现代化任务也被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

1964年12月

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改革开放前的30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惧西方大国的封锁和威胁,卧薪尝胆,奋发图强,不仅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打下初步的基础,而且取得了以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为标志的一批重要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会谈时,把四个现代化具体化为“小康之家”,并称之为“中国式的现代化”。

1981年6月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正式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相应地,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82年9月

党的十二大报告在沿用四个现代化即侧重于物质文明的同时,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将邓小平提出的“小康”设想具体化,即“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在邓小平的设想中,小康社会这一“中国式的现代化”,只是中国由温饱型社会向现代化过渡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1987年4月30日

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又构想了现代化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一战略构想随后被写进党的十三大报告之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目标。这样,现代化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为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方面的目标。至2000年,“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提前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在走完前两步目标的时候,需要把第三步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


为此,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2年11月

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并首次把“社会更加和谐”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具体目标包括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以及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等。

2007年10月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把实现指标修改为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增加了“人均”两个字,并对实现这一目标增加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更高要求。


同时,对现代化的内涵又进行了拓展,加上了“和谐”两个字,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化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2012年11月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指标修改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并增加了“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要求;在重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同时,将“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为“五位一体”,增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更加协调。

2017年10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党的十九大既要明确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重点,也要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进行战略谋划。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征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巨大的历史跃迁,也使党和国家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按照十九大新的战略安排,再过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将转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较之过去提出的奋斗目标提前了15年。


原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调整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被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原来的“国家”改成了“强国”,且不再提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的指标。这不仅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也使现代化建设目标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有了更好的对接。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十九大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其“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上分成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初到1990年主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阶段,1991年到2000年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阶段,2001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四阶段,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五阶段,2036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猜你喜欢

国家文化创新示范区为什么要建在这里

宏观经济分析平台的甘肃探索

特色小镇党建等新领域党建的创新发展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新榜样

江苏成功打造社会治理的“江苏名片”

探索科技特派员工作新机制



-END-

本文由中政智库整理编辑发布,请获取授权后转载

中政智库

微信号:zhongzhengzk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