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六年两会“下团组”年年必谈这些题

2018-03-17 中政智库

中政智库.  [最全面]

“聚焦最新时政热点,紧扣中国高层动态”


每年全国“两会时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政协界别联组会,被称之为 “下团组”。细数从2013年到2018年共六年时间,“全面深化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驱动”“军队建设”等五大话题是习近平总书记每年“下团组”必讲的话题。围绕这些话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话发人深省,值得每个人仔细学习体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全面深化改革大旗,一场新时代的思想大解放席卷而来,并逐渐结出丰硕果实。就在几个月前的中共十九大上,再次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习近平总书记在3万多字的报告中,讲“改革”70多次,涉及改革举措158项。因此“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成为了十九大最强音。


不仅如此,全面深化改革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着力点,成为了他历年两会“下团组”的必谈话题之一。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言辞,习近平总书记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2013年

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3月5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

2014年

要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


——3月6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

2015年

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3月5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

2016年

着力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着力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3月5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

2017年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上海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亮明我国向世界全方位开放的鲜明态度。


——3月5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

2018年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广东的同志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3月7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


精神文明建设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向往个个“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早在20多年前习近平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他对“正确认识脱贫致富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的论断中,提出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


他还曾在2014年9月出访马尔代夫听取工作人员汇报时幽默“插话”:“我插一句啊,也要教育我们的公民到海外旅游讲文明。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不要去破坏人家的珊瑚礁……”


在历年的两会“下团组”中,他对精神文明深情的关怀,郑重的嘱托,言犹在耳。


2013年

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3月6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的审议

2014年

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加强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昂扬向上、只争朝夕、奋勇争先的良好精神状态,坚决扫除那些腐朽的、丑陋的、邪恶的现象,让阳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更好占领阵地,进而普及开来,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3月6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

2015年

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重视基层风气问题,下大气力整治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不良行为,对随意插手基层敏感事务、截留克扣基层物资经费、处事不公、吃拿卡要、侵占群众利益等问题,必须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3月6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的审议

2016年

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党组织对待干部,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热情关心。要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干部,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


——3月7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的审议

2017年

要结合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旗帜鲜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准则》、《条例》,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激浊扬清,扶正祛邪,自觉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履职尽责、作出贡献。


——3月8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的审议

2018年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引导人们注重修养品德、保持良知、增强爱心,给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关爱和帮助。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3月7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



创新驱动


经济大国未必就是经济强国,一个国家落后严格来说并不取决于经济规模大小,而经常是由于科学技术落后。


对于创新,习近平十分重视,创新不仅是重要讲话里出现的“高频词”之一,更是他谋划国家社会发展全局,下出的一步重要“先手棋”。十八大以来的六年里,不论是重要会议还是地方考察,习近平常常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频频谈创新,事事讲创新,处处谋创新,从全局的高度谋划部署,将“创新”这关键“一子”置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位置。


2013年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

2014年

要着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


——3月6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

2015年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3月5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

2016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摆在突出位置。要把军队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国防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3月13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7年

要努力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要强化区内改革同全市改革的联动、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联动,不断放大政策集成效应。


——3月5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

2018年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3月7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



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党代会报告,且在表述中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和基本方略。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仅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也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政地方时期的有关论述中,还体现在历年两会“下团组”必谈的话题中。


2013年

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碧水蓝天”工程,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江苏要按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3月8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的审议

2014年

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


——3月7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的审议

2015年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


——3月6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的审议

2016年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3月10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审议

2017年

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3月5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

2018年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实施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加快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3月5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军队建设


我军多年不打仗了,还能不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统帅最为关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军民建设深度发展,是习近平每年在全国两会上都反复强调的重要课题。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练兵备战看得最重,忧虑最多,叩问最严。


2013年

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全军要准确把握这一强军目标,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月11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4年

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我们希望和平,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现在,强军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要挑起这副担子,必须敢于担当,这既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当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政治品格。


——3月11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5年

军队要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造福兴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当作分内之事,满腔热情为军队建设、为广大官兵排忧解难。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巩固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3月12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6年

把创新摆在我军建设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是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必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战斗力标准,下大气力抓理论创新、抓科技创新、抓科学管理、抓人才集聚、抓实践创新,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推进全面创新,不断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3月13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7年

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在中央层面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集中统一领导。要以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为抓手,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构建系统完备的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要弘扬军政军民团结的优良传统,汇聚起科技兴军的强大力量。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方面要强化国防意识,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为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支持。


——3月12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8年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要加强战略引领,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军地协同,加强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3月12日,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大视界

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包括荆州、黄石大冶湖、潜江、永川、怀化等12家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至此,国家高新区总数已达168家。据悉,到“十三五”末,国家高新区数量将达到240家左右。虽然国家高新区成绩斐然,但还面临一系列挑战。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另外,国家高新区、自创区的区域布局有待优化。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国家高新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创新驱动发展方式尚未完全形成



猜你喜欢

两会“高频词”背后的中国改革发展路径

广西颁发首批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

12315平台二期上线 消费者可支付宝一键维权

前瞻性、契合度:连玉明委员的两会建言

习近平再提树立正确政绩观

从深圳到雄安,开拓精神从未停止



-END-

本文由中政智库整理编辑发布,请获取授权后转载

中政智库

微信号:zhongzhengzk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