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弥留之际,那些遗嘱里道不尽的家国情怀

2018-04-05 中政智库

中政智库.  [最全面]

“聚焦最新时政热点,紧扣中国高层动态”


清 明

绵绵思念,蒙蒙细雨,又是一年清明节!清明之际,确是最宜缅怀故人时……


在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中,有许多的名人之士在他们的时代里书写豪情,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勿忘家国情怀。弥留之际,他们仍心系国家兴亡,通过遗嘱的形式,警醒世人要永远传承爱家、爱国的民族精神。借此清明之际,这些被写入历史而受国人铭记的名人遗嘱,我们应该仔细聆听。


毫无保留的为国态度


在我国,不乏有为了祖国发展贡献一切的人,他们不计名利不求回报、只求奉献、不求索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甚至在生死离别之际,依然想着如何为国奉献,堪称我国爱国人士的典型和模范。


哲学顽童金岳霖

QINGMING

金岳霖是我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和教育家,与胡适、冯友兰、陈寅恪等一道构成中国近现代学术之第二代中坚。他的一生复杂而又单纯,传奇而又寂寞。他睿智的言语让我们敬佩。


1982年,重病期间的哲学家金岳霖留下了一份遗嘱:“哲学所党组负责同志:我可能很快结束。我要借此机会表示我感谢党,感谢毛泽东同志,感谢全国劳动人民,把中国救了,瓜分问题完全解决了,四个现代化问题也一定会解决。我死之后,请在我的存折中提出三千元献给党。请不要开追悼会,骨灰请让清风吹走。”


巾帼不让须眉秋瑾

QINGMING


1907年,文风铿锵有力的革命家秋瑾女士,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即将被处死的事实,挥笔写下这样的遗书:“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亲自为她写下“巾帼英雄”的匾额。


爱国诗人柳亚子

QINGMING


著名诗人柳亚子一生为追求进步、追求真理,革命一生,至死不渝。身陷囹圄之际,他依然以“文学斗士”的武器战斗,用笔墨和纸奋写革命激情,鼓励推翻反动的不合时宜的政权,赢得人民的民主。


“我此次自宁返沪,据华东局高署长报告,途中有人窥伺。自问衰朽,蒋匪帮不应重视;或者彼为反噬之计,图破坏民主党派合作,且将血口喷人,混淆海内外视听耳!为此声明,柳亚子不论在何时何地,有何意外,决为蒋匪帮毒手。我死以后,立刻将此遗嘱在报纸上公开宣布为要!我死后裸体火葬,一切迷信浪费,绝对禁止;于公墓买一穴地,埋葬骨灰,立碑曰“诗人柳亚子之墓”足矣!在困境中,他这份特立独行的遗嘱,展现了这位爱国诗人的气质、个性和宁折不弯的风范。


国家财政掌舵者吴波

QINGMING


“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因此,我决定不购买财政部分配给我的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4号楼1101、1103两单元住房。在我和我的老伴邸力过世后,这两单元住房立即归还财政部。我的子女他们均已由自己所属的工作单位购得住房,不得以任何借口继续占用或承租这两单元住房,更不能以我的名义向财政部谋取任何利益。”


吴波,一位昔日国家财政的掌舵者,却立遗嘱将价值千万的房子归公,践行着“一生做无产者”坚定信仰;他用一生的实际行动,展示着一位共产党人信仰,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光辉形象。


心忧天下的爱国救国情怀


中国历史长河中,古有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今有“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毛泽东,都有一种心忧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救国精神。这些人,即使是在弥留之际,依然关心祖国前途,这种爱国情怀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怀念。


拿命救国之士陈天华

QINGMING

1905年12月,陈天华在东京参加抗议日本政府的斗争,愤而投海自杀,留下了一份感人至深的《绝命书》——“诸君更无为鄙人惜也。鄙人志行薄弱,不能大有所作为。将来自处,惟有两途:其一则作书报以警世;其二则遇有可死之机会则死之。夫空谈救国,人多厌闻,能言如彼人者,不知凡几!以生而多言,或不如死而少言之有效乎!”字里行间,他想表达的是,以一己之性命,“使诸君有所警动”。


戊戌六君子之谭嗣同

QINGMING


“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1898年,“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临刑前这番话,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落叶归根的赤子胸怀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在我国,落叶归根几乎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绝大多数的人都深爱着养他育他的那片热土,更多的人则希望在自己去世后能够回到家乡,感受家乡的新面貌,想着来世再为自己家乡发展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慈让文人沈从文

QINGMING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猝发,在家中病逝,走完了他86年的生命历程。沈从文逝世后,香港、台湾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但国内报纸一周以后才公布了这一消息。长期以来,他像一个被边缘化的人,不被人记起,他所受到的待遇远远低于他为中国文学界和学术界所做的贡献。但他早已洞彻世事,淡泊名利。1992年,沈从文的家人遵从他的遗嘱,护送其骨灰魂归故里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安葬在听清山的五彩石下。墓旁的大青石上,刻着沈从文的一句名言:“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如今,他终于结束了一生的漂泊,在美丽的沱江边安息。


一代伟人彭德怀

QINGMING


彭德怀是一个坚强的人,他身上有着一股与生俱来的战士品质,不畏,不惧。在中南海,刚刚结束的中共八大一次会议,彭德怀做出了一个特殊的决定,以自愿的形式表明,死后火化,不保留尸体,骨灰送回家乡,葬于他的两个弟弟身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等都相继签字,表示同意。1996年,依照彭德怀的遗嘱,众亲属奉灵返乡,将这位游子葬于青山之下,兄弟身旁。


入土为安的凡人心态


中国是一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家,讲究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特别是那些名人,经历了一世的辉煌以后,都想过在入土后可以过上另外一个世界的生活而远离现实的俗世生活。所以他们避免生者因为逝者而浪费宝贵的时间,主张对自己的后事简办,这种高尚情操也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相声泰斗马三立

QINGMING


2003年去世的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在自己的丧事上,马三立先生的诉求则极为简单:“我有一个最后的请求,就是在我过世后,请将我丧事从简办理,我不愿让各级组织再为我费心费神;同时我的朋友、学生和再传弟子也比较多,所以不搞遗体告别,不接受花篮、花圈、挽联,不接受钱物。”


文化昆仑钱锺书

QINGMING


钱锺书是中国古典文化在20世纪最高的结晶之一。有一位外国记者说:“来到中国,我只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锺书。”面对这些美誉,钱锺书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清醒。一个人对人、对事、对生活、对社会、对自己的态度一定会影响到他对死亡的态度。


1998年,一代才子钱锺书安详地闭上眼睛。尽管他一生不止一次地面对政治的惊涛骇浪和生活的狂风暴雨,但他都以他特有的“钱氏幽默”淡然置之。“遗体只要两三个亲友送送,不举行任何仪式,恳辞花篮、花圈、不留骨灰。”他的遗嘱异常简洁,他的葬礼异常简陋。他的遗体告别的只有两三个亲人,夫人杨绛撒了几瓣花;骨灰同其他人的混杂在一起埋掉了。


钱锺书的遗嘱中所体现的,正是他自己对人、对事的那一份清淡简约、轻盈飘逸。


大视界

近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近期,北京等地民政部门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依法取缔了(  )等非法社会组织,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同时,欢迎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非法社会组织活动线索,为取缔非法社会组织提供有力证据。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中国能源装备协作会”、“国防教育宣传活动组委会”、“中国体育企业家俱乐部” 




猜你喜欢

由“费”改“税” 环境保护正式进入“税时代”

南京实施差别化政策 助力落实“房住不炒”

浙江西湖大学基金会办学模式值得探索

中美贸易战博弈中的挑战与机遇

解密上海高端制造的“临港样本”

有专门法规滋养快递才能“快成长”



-END-

本文由中政智库整理编辑发布,请获取授权后转载

中政智库

微信号:zhongzhengzk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