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启发日刻16:居家“闭关”与无聊抗争的碎碎念

炎炎 yanyan 炎炎and皮蛋趣看展
2024-08-30
✿  ✿  ✿
- 启发日刻:用碎片的砖,搭系统的墙 -

最近因为北京yq,整日居家闭关,出门只为捅嗓子眼儿,来回一趟不超过15分钟,让我这个标准的资深“老宅男”都已经开始心情烦闷,无心阅读、思考、更新公众号。

倒也不是不能出门,小区里转转是没问题的,只是我从未曾意识到,小区里竟然有那么那么那么多的小朋友,天呐,保守估算有200?

别误会,我并不讨厌小朋友,谁还不是个宝宝呢。只不过当自己想“装模作样”地像成年人那样,找个安静所在独自惆怅的时候,你会发现小区里那点可怜的公共空间面积,压根不支持你有这样的奢望。非必要,不惆怅,还是老老实实上楼吧。

没机会惆怅,可烦闷不会因此减少。yq、封闭、消杀、封路、春耕、“谣言”……随时打开手机,随时都能被漫天的负面消息淹没,这倒也没什么,早已在“消息面”免疫、在“视觉面”清零了。但它们在“事实面”的存在,还是让我逐渐陷入了深深的怀疑——过去几十年的岁月静好,会不会只是一场偶然?

我原来对此是非常乐观的,尽管嘴上说着“拥抱不确定性”、“世界上唯一的确定就是不确定性”,但有70%的成分是在装腔作势,心里真实的想法是:我说不定能借着不确定性,趁势起飞。而当不确定真正来临时,天啦噜,叶公竟是我自己。

记得一则小故事,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一位中国学者曾问他:“中国经济(近40年)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他的回答言简意赅:“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没有经历过衰退、萧条、危机,中国的发展太顺利了,一旦出现危机,就很难有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以前只当是段子听了,现在想来别有一番意味。希勒的话是否靠谱,咱们暂且不论,省得抬杠。但他至少提醒了我们一件事,那就是提前为可能到来的危机做好准备,哪怕只是心理上的准备呢,也总比事到临头手足无措要强。

如果过往四十年只是一场偶然,那么像“景观设计”这种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消遣生活的专业,未来还有那么大存在的价值吗?我们所学一切的意义又是什么?我确实很希望能在此刻自问自答,只可惜,它暂时超纲了。

最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开始在微信视频号上直播或发视频,有的是每天邀人连麦聊天、有的是直播一小时看书自习+分享感悟,还有的是拍自家阳台上的花花草草,讲述照顾它们的趣味小史。我没有找他们聊过,没有问他们扎堆儿在此时做同一类事的原因是什么?不过我猜,他们也许是在用这种方式,找点身边具体而确定的事情做,来抵抗内心的焦虑吧(嗐,以己度人罢了,别当真)

Peer pressure 啊!!别人都行动起来了,我还在为小区里找不到地方惆怅而矫情,太浪费这个美好的夏天了。所以为了不甘为人后,我也做了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比如和家人水培了一小盆小葱、用牛奶盒发了满满的绿豆芽……

这大概也算是园林的传统“艺能”?姑且算吧,只可惜学艺不精,家里的薄荷被自己剪得张牙舞爪,就不忍心放照片了。

最近打算再读一读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崩溃》、《剧变》,也许当了解了更长时间尺度下社会历史的变迁后,会对当下自己的选择与定位有更清醒的认识,最起码,先扔掉“岁月一直静好”的妄念。

哦对了,公众号还是会继续更新的,该支棱的也得支棱,顶多是速度慢一点,多开几天小差。而且话说回来,我很少追热点,所以以前写的内容几乎不会受时间的影响,保质期很长,可以多回看回看嘛~~

我有时也会翻回去复习一下,别看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敲上去的,时间久了,照样面生。

就酱啦,继续看论文去了。我发现偶尔写写公众号也挺好,相当于语言的“复健”,否则看论文时间久了,会对语言学视野下日常型复合含义语汇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与可理解性产生重大影响。

“  管见论之,见仁见智,各取所需  ”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炎炎and皮蛋趣看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