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替90后点播了30年的观影回忆

谷子oo 野火青年 2020-01-22


1990年,2600万新生儿出生。

那一年,北京举办了首届亚运会。

8平米的筒子楼的黑白电视中,飘出了「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的歌声。



 

十八年后,还是刘欢。

他在鸟巢唱响了《我和你》。

这次,2600万儿童已经长大。

他们面前的,是一尊40寸彩电。



每个90后的回忆中,都会有一台电视。

或是大杂院中的14寸黑白;

或是单元楼里的带天线彩电;

或是搬入新家时抬进来的大背投。


几天前,我妈过年清理储藏室,用10块钱卖掉了家里的老电视。

当年跟表哥抢遥控器,头上被砸破的那个坑还在。

电视,却已经消失了。




下午五点半,弥漫着晚饭香味的客厅,

14寸小电视上,城堡的门缓缓打开。

1994年,《动画城》开播,隔年,《大风车》推出。

95后的童年,从动画开始启航。



有多少女孩学过水冰月的变身动作,就有多少男孩练过樱木花道的投篮。

「代表月亮消灭你」的女孩们,长大后还在学水冰月的穿搭。



而自诩「我是个天才」的男孩们,却没几个遇到属于自己的晴子。



1932年,《大力水手》问世。

当年美国菠菜销量暴涨33%,菠菜农为主角波比立像。

60年后,同样的「奇迹」在中国重演。

平日怎么哄都不吃青菜的孩子,看完《大力水手》全都「真香」了。



《猫和老鼠》最火时,学乐器潮席卷全国。

一个两岁的沈阳孩子,被电视上弹钢琴的汤姆吸引住了。

还没钢琴高的他,学着汤姆的样子乱敲琴键,

身为音乐家的父亲没怪他淘气,反而兴致勃勃拿起了二胡伴奏……



三十年后,当着数万观众的面,

已成大人的男孩,弹响了汤姆弹过的那首李斯特名曲。

投入的表情,优雅的动作,被网友戏称为「汤姆亲传弟子」。

他叫郎朗。



那是动画最黄金的年代,无论中国外国。

90后的电视上,似乎总有看不完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1995年,张瑞敏顶住「不务正业」的指责,砸八千万投拍了《海尔动画》。

212集,成就了中国史上最长「广告片」。

很难统计这部动画给海尔带动了多少销量。

但「打雷要下雨,雷欧」,早已刻在每一个90后记忆中。



「舒克舒克舒克舒克……」可能是90后听过的第一首「鬼畜」歌。

飞机坦克,两只老鼠,如此混搭的元素,却意外惹人喜爱。



「眼睛瞪得像铜铃」,

又怕又爱看的「黑猫警长」,长大后才知道原来只有5集。



「小邋遢,真呀真邋遢」,

多少孩子因为这一部《邋遢大王》,从此学会了乖乖洗手。



那个时候,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叫「点播台」的东西。

只要拨打屏幕上的电话,就能按数字键点播节目。

电话打1分钟1元,点播成功收费10元。



对于90后们来说,点播台简直就是「阿拉丁的神灯」,

电视台看不到,没赶上的动画片,这里应有尽有。


一边胆战心惊看着屏幕上光标移动,一边暗自祈祷。

「啊,对,就看那个数码宝贝吧……啊点了点了,谢谢老板!」

胆大的,已经趁父母不在家,拿起了电话……


于是,每年暑假,都有一些家庭收到几百块的话费账单,

也有一些屁股要因此绽放开花……

一如今天,那些偷大人手机给游戏充钱的熊孩子。


电视,是那个年代90后的最大快乐源泉。

也成了家长们「严防死守」的对象。

为了看电视,和父母「斗智斗勇」,

成了那一代孩子无师自通的本事。


甚至还有人做了一个小游戏


从藏遥控器到找电源线,

从计算父母遛弯时间,到扒着门缝偷看节目。

俨然一出「家庭伦理谍战大剧」



1998年,《还珠格格》横空出世。

收视率突破50%,6亿观众守在电视机前。

街边理发店改名「小燕子」,出租车广播里放着《当》,

文具盒,作业本,连洗脸盆底,都是赵薇的大头照。


和闺蜜演「紫薇」「小燕子」,是90后女孩们最爱的「cosplay游戏」,

男孩们则学着张铁林的腔调,幻想自己是那个主持公道的乾隆帝。



20年后,一部《延禧攻略》刷爆互联网,

90后们一边看,一边指指点点:

「这不就是还珠格格中的那谁吗?」



那时的清宫戏,占据荧屏半壁江山,

有王子和灰姑娘的宫廷恩怨,也有朝堂之上的勾心斗角。


2001年,《铁齿铜牙纪晓岚》播出,

三个中年大叔的群口相声,构成了90后对「好官贪官」的最初想象。



那个时候的我们,看到和珅吃瘪就开心,为纪大人的机智叫好。

十年后,学习和珅「为人处世」的视频,在网上有80多万点击量。



王刚老师说:这是社会浮躁的表现。

没办法,毕竟当年看剧的孩子,已经不再是孩子了。


也是那一年,《情深深雨濛濛》火遍大江南北。

依萍当着书桓面跳桥自杀那一幕,不知骗走了多少90后姑娘的眼泪。



《流星花园》紧接而至。

F4的第一次上海见面会,8万人的体育场水泄不通。

喜欢花泽类还是道明寺,成了班上女生「拉帮结派」的理由。



很多年后,

书桓从男神沦为万人嫌「渣男」,如萍的人设从温柔体贴变成「绿茶婊」。

那个人见人恨的雪姨,在鬼畜视频中火得风生水起。



当年「帅得掉渣」的F4,今天看来已显尴尬。

当年迷煞万千少女的「霸道总裁」戏码,今天叫「校园暴力」。



剧依然是那个剧,只是我们已不是当年的我们。


那些年,言情剧掳走了90后女孩的心,

金庸剧则装点了男孩最初的英雄梦。

那是香港武侠剧霸占荧屏的时代。

《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

借着VCD录像带和地方电视台,90后们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大侠」。



那也正是社会不待见武侠的时代。

「精神鸦片」、「教唆青少年犯罪」等等,和今天的「游戏有害论」如出一辙。

1999年,18家电视台同时播出《天龙八部》,

有作家在报刊撰文,将金庸武侠和「黄赌毒」并列……


十九年后,金庸去世,全网哀悼。

人民日报发微博,称赞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5万人点赞。



那些当年的「武侠男孩」们,没有太大的反应。

只是在公司的洗手间,悄悄抹一滴泪。


时光荏苒,人物皆非。

但对于90后来说,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



「你是玉米还是凉粉?」

如果你听不懂这句话,那你应该是00后没跑了。


2004年,一档特殊的综艺登陆湖南卫视:

海选报名,登台表演,评委点评,短信投票。

最终谁能成为明星,观众说了算。

中国的选秀时代,由《超级女声》拉开。



复旦大学专家称之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宣言与表达」。

《南方都市报》则用标题抨击它是「疯狂暴动」。



无论如何,对于90后来说,

那是他们第一次,向世界大声喊出自己的声音。


2005年8月21日,长沙下着小雨。

蝴蝶和朋友们站在黄兴南路步行街上,举着偶像的海报板。

「你喜欢李宇春吗?投15票送一张签名照……」

每当有路人停下,她就开启安利模式,

直到对方递上自己的手机。



那年,上百万粉丝在网上,互相交流各自城市「战报」。

超女吧发帖破1500万,百度贴吧从此一战成名。

李宇春,周笔畅,张含韵,张靓颖……

一个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女孩。在另一群女孩的呐喊中,走到聚光灯下。


那时候的90后们,不会刷榜,不会「锁场」,控评更是闻所未闻。

她们所凭的,只有一腔热血。

只为看到自己的偶像在电视上绽放光芒。


选女刚刚火起,选男接踵而至。

2007年,《加油好男儿》爆红。

李易峰、井柏然、付辛博、乔任梁,粉丝口中的「倾城四少」。

评委黄晓明感叹:「这帮孩子几个月,就做到我7年才做到的事。」



十年之后,

李易峰在「小鲜肉」标签中浮沉,依然是当年那个「爱豆」;

写着歌拍着电影的井柏然,上了福布斯名人榜;

而乔任梁的生命,被他自己终结于2016年。


乔任梁生前最后一条微博


十年前,他们站在台上,风光无限。

却不知,世事难料。


同样难料的,还有政策风向。

2010年,一纸「限娱令」,选秀时代至此草草收场。


也在同年,90后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大转折:

高考。



2010年9月,90后们背着行囊,奔向大学。

那是他们很多人第一次远离家门,第一次告别了电视的陪伴。

行囊中,多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一个新时代正缓缓展开。


「货来了,开始干活!」

2012年10月,江户收到一封QQ邮件

一小时后,他打好了视频时间轴,扔进翻译群。

群内负责接收消息的,是来自江苏的大三学生多比。

他打开字幕文件,将300句英文全部翻译完成。


下午6点,人人论坛更新了某美剧的最新一集。

「谢谢大大!」网友在下面纷纷留言。

这是当年的人人影视,最普通的一天。


史上第一次,90后可以选择自己想看的东西。

互联网让来自天南海北的他们聚在了一起。

在那个国产剧逐渐没落,境外剧毫无引进渠道的时代。

90后们靠着「自力更生」,为自己找到了「精神食粮」。



2007,美国CBS电视台推出一部情景喜剧,

两个科学宅男,邂逅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邻居。

这个似乎有些「俗套」的展开,却意外开创了一个长盛12季的系列。

《生活大爆炸》,成了不少90后「追美剧」的开端。

在它前后,还有《迷失》、《越狱》,《丑女贝蒂》……



那时候的90后们追剧,已经不单是一种娱乐,而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他们在论坛贴吧中讨论剧情,在周末的网吧里通宵看完。

朋友聚会时遇到一个同好,宛如失散多年的亲人一样,

圣诞节期间美国阖家欢乐,他们如坐针毡——

因为剧停播了。


后来呢?

2010年后的十年,仿佛1.5倍速播放。

很多事情,短短几年沧海桑田。


2013年4月,人人影视关站,自此一蹶不振;

2014年4月,一纸广电禁令,《生活大爆炸》从中文互联网消失。

连带的,还有一众美英剧;



网站一搜就能看剧的时代,就此一去不复返。

屏幕之外,90后也从大学毕业。

那个在宿舍一边啃鸡爪一边连刷五部剧的时光,也渐行渐远。


2019年,谢耳朵和艾米在婚礼上相拥。

屏幕外,无数90后当场泪目。

尽管一些人和我一样,早已没有继续追下去。

但依然会在评论区感慨:「我的青春结束了」。



写在最后:


在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零花钱的童年,

我们只能守着一台旧电视,看着没法换台的老剧。


而今天,我们每天出门见到的屏幕比人脸都多;

打开电脑,一天看到的资讯顶得上过去半年。

但90后们还是回到了B站,回到了豆瓣,

默默打开老剧,在弹幕与评论中抱团取暖。



实际上,90后真正怀念的,并不是那时的节目,

而是那「过去的美好时光」。


每当夜深人静,我放下手机,合上笔记本,关掉平板躺在床上时,

依然会不时梦到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夏天。

那些坐在沙发上,站在小卖部门口,和邻居小伙伴一起挤在客厅里的青涩时光。


那时候的天很蓝,日子很慢。

那时候的回忆中,永远都有一台破旧的小电视。



-The End-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