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预防自杀日】预防自杀、守护生命,促进心理健康

国际预防自杀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设立2003年9月10日是第1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旨在引起公众对自杀的关注。9月10日是第19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主题是“展现行动,创造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超过80万人自杀致死,相当于每40秒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自杀已成为全球15岁-2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自杀是遗传、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你身边是否有朋友发出这样的表达:我想结束生命,活着太痛苦了;我是别人的累赘和负担;流露出绝望、焦虑、抑郁、失控感等;开始道别,和家人朋友疏远……此时你需要提高警惕,也许此时他已有自杀的想法。
自杀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作为子女、父母、朋友、同事、邻居,当身边人出现以下四个危险信号时,一定要注意了。
言语信号:直接或者间接表达自杀想法,如“我想结束生命,活着太痛苦了,我是别人的累赘和负担,没有我别人会过得更好,没有人能帮助我,我坚持不下去了等”;行为信号:与人道别,将珍贵的东西送人,与他人关系疏远,回避与人交流,过量饮酒或药物滥用,伤害自己的行为等;情绪信号:如绝望、焦虑、抑郁、失控感、愤怒、内疚、孤独、悲伤、无助等;负性应激事件:特别是人、事、物或愿望的丧失类事件。

如何帮助有自杀念头的人?

此时应向处于痛苦中的身边人传递共情和关爱,帮助身边有自杀念头的人时,要注意冷静、耐心倾听,让他们倾诉自己的感受。认可他们表露出的情感,不要评判也不要试图说服他们改变感受。让他们相信可以获得帮助,并鼓励他们寻求帮助,也可以找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们的责任。如果你认为他们当时自杀的可能性很高,去除自杀危险物品,不要让其独处,要立即陪他们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我们该如何调节心理健康?

生活中学习的烦恼、工作不称心、恋情受挫、家务事的繁琐等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烦恼。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部分人出现了压力过大、焦虑、躁郁等情绪,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调查发现,在新冠疫情期间,我国人群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率约为30%-35%左右,其中焦虑的发生率最高。如果长期处于不良心理状态,可能会发展为心理疾病,从而危胁人们的身心健康。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我们应学习客观评价自己、接受自己,才能在遇到压力时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当遇到不良情绪时,不妨试着向亲人、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委屈等。如果觉得不合适,可通过写日记或找心理咨询师,来宣泄不良的情绪。通过慢而深的呼吸方式,来消除紧张、降低兴奋水平,使情绪逐渐稳定下来。

要养成规律的运动习惯,不仅强身健体,还可以改善情绪,增加个体自信心。耗氧运动(如跑步、疾走、游泳、骑车等)是一种改变恶劣心情的有效方法。建议每星期坚持运动3—5次,每次至少20分钟。或者大哭一场,哭是自我心理保护的一种措施,它可以释放不良情绪产生出的能量,是解除紧张、烦恼、痛苦的好方法。许多人哭一场过后,痛苦、悲伤的心情就会减少许多。短时间的痛哭是释放不良情绪最好的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


科室简介

陕西省康复医院精神康复科是医院重点专科之一,是陕西省残联、西安市残联、雁塔区残联指定定点康复机构,同时承担西安市雁塔区、碑林区、蓝田县,咸阳市乾县,渭南市大荔县、韩城市及宁陕等地的智力、精神残疾评定工作。

精神康复科设置床位39张,拥有精神科医师、心理咨询师及康复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4人,心理治疗师2人,硕士研究生1人。

科室配备功能齐全的检查和物理治疗设备,包括脑电生物反馈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智能电针治疗仪、精神压力分析仪、多导睡眠呼吸检查系统、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等,应用于临床各种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科室坚持 “关爱患者,抚慰心灵,温暖家庭,奉献社会”的服务理念,采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模式,选用西药、中药、藏成药相结合等方式,并结合心理治疗、工娱治疗、音乐治疗及康复治疗等多种康复治疗技术,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

科室采用开放式与封闭式相结合的特色病区管理模式,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科学化的治疗和康复环境,进一步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康复,让患者尽早实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公开就业、自食其力的康复目标。


咨询电话:029-88223532

地       址:陕西省康复医院临床楼11楼


医生简介

何养权

副主任医师,精神康复科主任,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从事精神卫生专业二十余年,在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和康复结合、康复评估以及精神、智力残疾评定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主要擅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癫痫性精神病等的临床和康复诊疗。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全天

强晓迎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从事精神卫生专业二十余年,擅长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碍、分离转换性障碍、应激障碍、各种神经性障碍(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等)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工作中注重对患者和家属心理干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病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

刘丹

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精神心理卫生方向,擅长各类精神疾病的诊治。



作者:刘   佩
编辑:苏展琴
审核:南飞燕


往期精彩回顾



【就诊公告】陕西省康复医院患者就医告知书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省残联:关爱残疾人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

【百年征程 医心向党】胸怀梦想 笃定前行  致力于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百年征程 医心向党】坚守医者仁心   以心中大爱,书写儿童康复绚丽篇章

【百年征程  医心向党】信念坚定 担当实干,31年行医路上精耕细作服务群众

接力第11棒!陕西省康复医院院长石秀娥参加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传递

陕西省康复医院院长石秀娥参加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传递

陕西省康复医院启动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

【重磅推出】陕西省康复医院雁塔康养中心试运营啦!

【世界物理治疗日】膝关节炎的绿色疗法——物理因子疗法

陕西发布《致全省广大居民朋友们的十四运会疫情防控倡议书》

【疫情防控】一图看懂:戴口罩的知识更新了

喜欢,就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