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5-29

5月15日上午,在“四川大学第三届全球青年学者论坛”开幕式上,学校举行了“新晋‘长江学者’荣誉证书颁发仪式”,向我校入选教育部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学者进行表彰。我院共有3位学者入选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其中特聘教授2位——张弘教授、金惠敏教授,青年学者1位——周维东教授,这是我院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学院党委书记古立峰教授、院长李怡教授一同出席活动,向学院3位新晋“长江学者”表示祝贺。


| 荣誉证书颁发仪式现场 |


| 张弘教授、金惠敏教授、周维东教授

在荣誉证书颁发仪式现场 |


| 文新学院党委书记古立峰教授在仪式现场 |


| 文新学院院长李怡教授(左三)在仪式现场祝贺3位学者 |


| 张弘教授(左四)、金惠敏教授(右四)、周维东教授(右二)上台领奖 |


作为新晋长江学者,3位教授对未来有着怎样的研究和工作计划?又将会为我院的学科发展带来怎样的助益呢?


在颁奖仪式现场,小编独家专访了我院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3位学者。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张弘

“我负责的课题主要是‘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一流学科群下的‘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在项楚教授的指引下,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进行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同时坚守中华文化的阵地,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目前,研究所和学院都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按照学校的部署,逐步推进相关研究和工作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人才是第一位的,有了人才,学科建设才能更好地推进。但人才培养的任务非常艰巨,因此我们初步采取‘外引’和‘内培’两种方法。外引的难度比较大,国内人才引进竞争激烈,优秀人才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对此,我们在积极争取引进优秀学者之外,也十分注重跨地域‘外引’具有潜力的人才,以及从国外引进外籍人才。另一方面,内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办法积极扶持青年人才成长成才,通过一两年的人才培养孵化,以壮大我们的实力。


因为学科的特质,过去我们的老师都比较低调,潜心学问,并不善于展示自己。但现在是新媒体时代,提升学科的影响力,需要通过加强学术交流与学术展示来增强显示度。未来,我们要让我们的老师尽可能多地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展示自己,加强对学科的宣传与展示,提升学科的影响力。”


个人简介

张弘,笔名普慧,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大藏经·续编(汉文)》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国社会科学》审稿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以及佛教文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著参编学术著作3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1项,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曾获陕西省第10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川省第1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金惠敏

“我们是做理论研究的,基础理论学科要克服‘有理没处说、说了没人听’的现象,所以我们的主要方向就是要传播中国理论话语。具体到专业上,就是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为大目标,希望能产出一些为国际所认可、所接受的成果。事实上,我们所做的研究也在为软实力的提升而服务,为学科的国际化而做一些事情的。同时,在国际上我也在提倡全球对话主义,并发表了一些相关成果,来促进学科的发展。


具体到我个人,要从文学出发,做文化理论;以文学理论、美学为基础,发展文化理论。我之前在做媒介方面的研究,因此目前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就是,把媒介和美学结合起来,让媒介的新现象为美学提供新的话题,让美学为媒介研究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打造媒介和美学相互促进发展的媒介美学。”


个人简介

金惠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美国洛杉矶国际东西方研究会副会长,英国SSCI源刊Theory, Culture & Society(伦敦)杂志、美国媒介生态学会会刊Explorations in Media Ecology (纽约)、美国国际东西方研究会会刊Journal of East-West Thoughts(洛杉矶)等国际刊物编委,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外人文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美学、西方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 11 部(英文专著 1 部、合著 2 部),发表中外文学术论文 150余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哲学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29 篇,在欧美重要期刊发表外文论文 12 篇(含SSCI源刊 8 篇);翻译学术著作 3 部,德译汉独译 1 部,英译汉主译 2 部;承担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曾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12届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第五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一等奖,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六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三等奖等。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周维东

“工作方面来说,首先,从学科建设发展角度,目前我们的首要工作是继续做好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于夯实基础,不能太过浮躁,要真正出一些扎实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成果。我个人会以身作则,踏实做好科研工作,在这个方面不能够怠慢,更不能拖后腿,而是要起到骨干的作用。


其次,就是要结合自己的专长,组织起来一个团队,能够出一些有标志性的、能够在全国产生影响的成果,这样才对得起国家和学校对我们的栽培、资助和鼓励。我希望能够带动一些更年轻的同事、博士生、硕士生,带动大家尽快地走上学术道路,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果。


在学科发展方面,我个人首先会服从学院‘双一流’建设的整体发展思路,在我们的一流学科群‘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全球传播’的引领下,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做更多基础性、原创性的工作,在产出更多成果的同时,争取把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做到更强、更前列,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个人简介

周维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集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副主编,学术集刊《大学人文教育》副主编,中国郭沫若学会理事,四川鲁迅研究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出版《民国文学:文学史的“空间”转向》《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战略与延安文艺生产》等学术专著5部,在《文学评论》《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部项目1项,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2项,承担并正在进行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曾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四川省第14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川省第16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川大学唐立新青年科学之星三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学会先进工作者等。


文学与新闻学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人才济济。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以来,我院目前共有8位学者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其中特聘教授3位,讲座教授3位,青年学者2位。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领略“大咖”们的风采吧!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曹顺庆


曹顺庆,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比较文学),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他是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霍英东教师基金获得者,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淡江大学客座教授;比较文学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比较文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多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外文学发展比较研究”等科研项目多项,担任“十五”“211”重点项目“中外文学与俗文化”负责人,多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现担任美国普度大学A&HCI期刊Comparative Literature & Culture客座主编,A&HCI期刊European Review客座主编,与美国亚里桑那大学联合主办了国际期刊Comparative Literature & World Literature,并担任第一主编;同时还是《文学评论》编委、《中国比较文学》编委、《中外文化与文论》(CSSCI来源期刊)主编、英文刊物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主编;先后出版了《中西比较诗学》《中外比较文论史》《比较文学史》《中国文化与文论》《两汉文论译注》《东方文论选》《比较文学新开拓》《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比较文学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世界文学发展比较史》《比较文学学》《比较文学教程》《中华文化》等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

郑阿财


郑阿财,台湾南华大学文学系教授兼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日本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讲座教授;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干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台湾中国唐代学会理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曾任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访问研究教授;亲炙潘重规教授,为台湾敦煌学研究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敦煌学、中国佛教文学、俗文学及域外汉文文献研究等,获台湾科技部专题研究计划奖励20多项,及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补助中法越国际合作专题计划3项;发表期刊会议论文200多篇,著作有《空海文镜秘府论之研究》《敦煌孝道文学研究》《敦煌写本新集文词九经抄研究》《敦煌蒙书研究》《开蒙养正——敦煌的学校教育》《敦煌佛教文献与文学》《见证与宣传——敦煌佛教灵验记研究》《敦煌佛教文献与文学》《敦煌佛教文学》等,编有《敦煌学论著目录》《越南汉文小说丛刊》《港台敦煌学文库》等,并主编《敦煌学》学刊。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

拉森(Svend Erik Larsen)


拉森(Svend Erik Larsen),欧洲科学院院士,丹麦奥尔胡斯大学教授,伦敦大学学院欧洲语言文化与社会学院名誉教授,欧洲科学院文学与理论研究分会主席、专家组成员,国家与国际博士论文委员会主席,国际比较文学博士学院咨询委员会委员,欧洲科学基金会斯堪的纳维亚与欧洲研究学院与委员会评论家,欧洲科学基金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组评论家,丹麦国家研究基金会董事,布鲁塞尔科学技术委员会丹麦代表,丹麦文化与传播国家研究基金会副主席,葡萄牙研究中心评估组外聘专家,布鲁塞尔科学技术委员会丹麦代表,富布莱特研究资助研究者,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执行委员会成员,国际符号学研究协会成员,北欧符号学协会创始成员,国家丹麦研究战略研究部下属委员会成员;菲英时报奖获得者;Eksil合作编辑,Orbis Literarum合作编辑;出版Litterærsemiologi, Sémiologielittéraire, Sprogetsgeometri 1-2, Uvod u semiotiku, Signs in Use, Naturenerligeglad, A Roundtrip from Code to Structure, Mutters alene, I byen med Balzac, Teksterudengrænser, Litteraturogglobalisering, litteraturDK等著作多部,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

西奥·德汉


西奥·德汉(Theodoor Louis D’haen),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董事、执行董事,莱顿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刊《欧洲评论》主编(剑桥大学出版社),多个知名学术刊物编辑或顾问;现就职于比利时鲁汶大学英语文学与比较文学系,曾任国际比较文学协会提名委员会主席(2013-2016),比较文学史协调委员会副主席(2012-2014)、代主席(2015-2016),国际现代语言文学协会主席(2008-2012),欧洲科学院文学和戏剧研究部主席(2002-2009);出版多部著作,内容涉及美国文学、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世界文学等;创作多部专著,发表多篇论威廉·叶芝的专题论文。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傅其林


傅其林,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社科处常务副处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第十二届教育部霍英东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委会,审美文化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文艺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研究,出版《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等学术著作多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西部项目、青年项目及其他级别项目多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多项。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学院深厚底蕴的熏陶之下,文新学子更应该以各位优秀学者为标杆,提升自我修养,成长成才,成为家与国的栋梁!

文案:王堃、陈翰衢

图片:刘书锴、袁昊

编辑:陈翰衢

责编:王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