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5-29

5月15日,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亚太分中心记者代表团一行访问学校,并在望江校区文科楼454会议室与学校师生举行交流座谈会,本次活动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联合承办。来自“一带一路”不同国家的16位外国记者,我院的姜英副教授、罗飞讲师、刘娜讲师,南亚研究所的陈小萍副教授、王娟娟副教授、曾祥裕副教授、王春燕助理研究员,以及来自文学与新闻学院、南亚研究所的十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座谈会由曾祥裕副教授主持。

| 座谈会现场 |

本次座谈会围绕新闻行业的现状和“一带一路”倡议展开。双方就如何看待外国媒体对本国的报道,如何避免假新闻,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模式 ,传统媒体面临的转型问题,“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四川大学‘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座谈会图集






亚太分中心代表团的记者们结合自身的新闻实践经历,向参加座谈的师生们介绍了自己国家在新闻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措施,我院老师也向亚太分中心的记者代表们分享了当前我国新闻行业的现状、转型发展等相关情况。

| 我院三位老师在座谈会上 |

在听完老师和业界前辈的经验分享后,参加座谈会的我院同学也针对自己在学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与记者团进行了交流。

新闻太短不够看?没到场参与太遗憾?没关系,我们还采访了刘娜老师,带你走近本次座谈会。




刘娜,香港城市大学传播学博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社会学、国际传播、政治传播等,主讲《大众传播学》《新闻学概论》《中国当代新闻》等课程。


Q

请问您参加完今天这场座谈会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刘娜

这是一个很好的活动,我以前只参加过学界、政府机构的交流,参加这种记者团的交流还是第一次。通过双方面对面的交流能够碰撞出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我发现他们对中国的传媒体制还不太了解,而我们对于他们的传媒体制也不是很了解。通过今天这个活动,能够增进双方的了解,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Q

请问今天的交流对于我们学院相关专业同学的新闻实践有什么启示呢?

刘娜

目前我们学院的学生前往的大都是发达国家,他们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并不是很了解,因为不了解,就会造成很多的误解。所以,以后如果有相关的奖学金资助同学们前往这些国家进行交流实践,大家可以抓住机会去看一看。


Q

您觉得举办、参与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意义呢?

刘娜

总体而言,这个活动的意义在于希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记者能够多了解中国,有了了解才会有进一步的沟通,否则他们对我国会有一种刻板印象。我国现在保持的是一种开放态度,主动邀请这些国家的记者来我们国家,和我国学者、学生一起交流、探讨,这也是“破冰”的第一步。


通过刘娜老师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对这个活动有了更多的了解呢?下次有机会,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哦!

 • end • 


文案:任禹衡、涂涛

图片:张程洁

编辑:张程洁

责编:张程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