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云天下】中国未来10年发展的10个宏观预测(下): 未来十年,我对中国一点都不担心吗?

2016-07-13 陈经 风云之声

【2003-2006年期间,陈经撰写了《经济版图中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官办经济》等几篇流传较广的文章,阐述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并尝试对未来进行了预测。十年以来的发展事实证明,总体较为成功。

2016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距陈经发表《中国的官办经济》,也正好相距10年。作者希望对中国十个领域的宏观发展大势进行预测,时间范围大致是2016-2026年。

在上篇中,陈经对中国未来十年科技、军事实力及经济发展等“硬功”做出了预测(http://www.guancha.cn/chenjing/2016_04_12_356685.shtml)。中篇则谈到了国民心态等“软”的方面,以及文化相应由弱势转强势,在国际上更为积极主动等转变(http://www.guancha.cn/chenjing/2016_04_15_357071.shtml)。在本篇中,则将对一些问题和应对作出预测。】


友情提示:通过最下方的“阅读原文”可以打开文中所有的链接。


7.城市化如何发展?各地或喜忧参半


2015年12月底,中央开了一次“城市工作会议”,是37年来第一次。最后会议公布的全文比较泛,城市要宜居,要可持续发展等等,引起的舆论关注不大。

其实城市的发展是和经济发展关系最直接的。主要的经济活动和增长发生在城市。经济结构的具体变化,也直接体现在城市内部以及城市之间的格局变动上。农村人口分散,只会有简单的经济结构,虽然地方大,历史上承载了更多的人口,但心理上会向往城市生活。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一直成立。主要的问题不是农村和城市间人口迁移。农村人口就算绝大多数迁到城镇,也是可行的。如果农业生产能解决,城市装下10多亿人完全可以,集中居住效率还更高。真正的问题是全国那么多城市,区位不同,发展差异会很大,存在激烈的竞争。



 中国城镇化率1991-2013


过去十多年的发展,地区差距明显拉得更大。2003年我在《经济版图中的发展中国家》中有这样的预测:


我认为意义更大的是,中国有强有力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带,后续的城市群还在跟上来。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靠山都是城市带,美国两个,日本一个,欧洲一个。一个城市带就抵整个中国还多了,地盘就那么一些。这是我认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原则之一,搞城市带产业聚集,而不是全国撒胡椒面。现在有希望成为世界级城市带的只有中国这三个,珠三角与长三角希望更大一些。

……

我可以断言,以后中国的内部也是类似全球的格局。几个城市带再加上几个次级城市群,就是中国的发达国家,生产生活模式也类似于发达国家。其余地区就是发展中国家,仍然落后。总量上,人均GDP可能三四千美元,不能算发达国家。但是国家行为与发达国家类似。我觉得这个内部格局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接受的。这符合经济发展的聚集原则,追赶战略必须如此。发达国家可以做到从地区意义上均贫富,中国相当长时间内没有这个可能。


三个大城市带出现了京沪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其它地区没有。明显表现出来的是房价,背后是产业和工资水平,综合来说就是人的心理感觉。人群的心理,最大的效应是人口流入和流出。从经济角度看中国有“产业聚集”,人口也在聚集。发展中国家,以及一些发达国家都这样,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越搞越大。人口聚集程度和京沪可以相比的城市,世界上还有多个,穷富都有。

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是一种自然趋势,并不是说中国经济发展好才这样,发展得一般也会如此,甚至更严重。很多国家全国就一个大城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占比极大。这是因为人口越是聚集,经济形态就越复杂,工作机会更多。如果全国发展得差,就更要去大城市。但少数中心城市的单边发展,搞过头了会出各种问题,高房价都不算事了。

以前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因为连一线城市都还没发展起来。但是发展十多年以后,事情不一样了。中国经济实力巨幅成长,有条件去考虑整体的发展,不仅是中心城市。全世界只有中国出现了全国各地成百上千个城市热火朝天疯狂发展的景象。一线城市率先发展起来,不代表其它城市衰落,而是整体发展太快了。

全国城市疯狂发展的劲头,我在2013年写的《大投资》中进行了描述:


大投资不是小打小闹搞拉大旗扯虎皮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是气魄宏大地建设“新区”。滨海滨湖滨江新区、东南西北新区,搞好了直接就是“建成区”,城市规模2倍起、4倍不算多、6倍常见。不是零散的公路、铁路、地铁建设,是整个未来新城、整个省、全国统一规划的高标准快速大交通系统,世界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系统。不是搂草打兔子地招商引资,是有目地有选择有配套的产业大规划。不是引进外资讨好真假洋人,是内部操作、自主规划、推进。


这个发展势头是早就起来了,每个城市都对未来进行了美好畅想,规划都就高不就低。不少省级城市都有了国际级的规划,二级三级跳。这实际是一种不服气。你地铁高铁大机场,我也全都有,地皮还比你大,我也要当国际大城市。地级市也敢想区域中心,各种规划都不客气。这是因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太强大了,可以大规模从架子上提升城市档次二三个级别。当时我观察描述了这个现象,从精神上肯定各地大发展的劲头,但并没有说明会如何发展。

个别城市这么想还好说,如果全国城市都在做这种“连升三级”的美梦,问题就大了。城市发展主要还是看人气,配套的基础设施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反而是容易的环节。如果搞来搞去,要靠传销拉人气,那跨越式发展就无从提起了。发展还是要靠产业,需要行业精英来贡献力量。事实上就是全方位的人口争夺战,要争人口数量,也要争质量。

如果一个城市想当国际级大城市,问题的关键不是国际级的基础设施,而是相当数量的国际水平的人才。如果只有你有能力建起配套的基础设施,那会是一个大优势,正如中国整体上在世界上一枝独秀,全世界都来参与中国的发展。但是中国那几十个雄心勃勃的城市,基础设施都合格,就得进行全方位的厮杀。



各国城镇化率比较


可以断定,不可能所有城市都按自己的美好规划发展,甚至大多数都做不到。真正能跨越式发展超过对手的,只会是不多一些抓住了发展机遇的城市。这个时间窗口,应该就是接下来十年。十年过去,哪些城市有希望实现规划中的跨越式发展,基本就清楚了,没戏的城市也只有接受事实,不会再有心气了。不管规划是国际级城市,还是地区中心,都要接受时间的检验,少数成功,多数不成。

现在的几个一线城市,已经可以说是世界级大都市了,生活和产业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完全站得住。还会有几个城市发展起来,但也不可能一大堆,名额有限。就算以后中国经济又扩大了地盘,优势产业也不会太多,分到几个城市都不够。比如成都和重庆可能在竞争一个名额,虽然十年后不会就达成目标了,但能够看出谁更有希望,另一个没戏。

除了一线城市名额竞争,还有各种层级低一些的区域中心城市名额竞争,全国到处都是战场。十年后基本会有结果了。到时不需要宣传,看产业和人口流动趋势就清楚了。十年中还会有机会,当地政府与民众,努力就能抓住各种机会,有很多关键时刻。但再过十年,就会基本定局,人的心气可能都没有了。

在竞争中落后,也不是多可怕的事,各地城市还是或多或少有发展。正如过去十多年,虽然一二三线城市拉开了差距,但所有城市都是小汽车遍地跑。十年后香港的衰落会更为明显,生活水平和经济总量会落后于内地一堆城市。内地城市如果衰落明显,可能会是因为资源枯竭之类的特殊因素。

对于产业以及相关的个人,观察城市之间的竞争态势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各地区、各级城市之间的差距,是会拉大还是缩小?如果经济高速增长,差距的自然趋势是拉大,因为领先者会利用优势扩大地盘,向落后地区抢人抢钱,人才也愿意到更能发挥自身能力的地方去。接下来十年,随着长期经济增速的下降,差距会向减小的发向发展,经济增长更多以落后地区与城市慢慢追赶上来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国家政策会有偏向。我们可能发现,人口流入一线城市的趋势减缓了,人们更愿意选择二线城市发展。但经济增速也不能太低,太低地区与人群之间的贫富差距也会拉大,因为有些地区会衰落。

城市的发展需要一个硬的限制,就是需要人口流入。在未来10年,由于有农村人口移入的因素,不考虑流动人口的巨大变动,全国城市还是可以普遍实现居民人口增加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全国各级城市多少会有些发展。但这已经需要政策引导扶持了,不会自然发生。考虑再远一些的时期,人口流入的意义就会更为重要,因为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差不多了,总人口也停止增长,变成城市之间互相抢人。人口数量不足,再面对流出,那基本不会有什么发展了。可能在十年后,会有相当多的中小城市面对人口流出的格局,甚至会长期衰退了。

所以未来10年,对各级城市的发展非常关键。不是这十年发展多还是少的问题,而是决定了未来更长时间的格局。如果发展不够好,十年后做不到人口继续流入,问题就大了。从这个意义来说,众多中小城市的房地产应该是没有太大价值了。一些人口持续流入的大城市,由于用地提前规划大规模圈地有富余,和一线城市相比地价不高。如果用地到了城市规划极限,房地产也还有做高的基础。总体来说,城市居民乐见人口扎堆把房价做高,而政府也对此大力支持,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是要实现这一点,以前还有可能靠炒作,之后就要面对实打实的人口流入流出趋势了。时间越长,趋势越明显。当然一线城市的逻辑不一样,人口数量和发展水平已经上岸了,会限制人口流入,以人口置换的形式,穷人离开,富人进来。

总体上来看,全国城市的发展不会象之前那样全都突飞猛进。以前主要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欠账太多。未来10年到更长的时间,中国经济整体会继续有巨大的增长,但是城市结构性的分化会更为明显。产业升级会主要体现在中心城市,具体是哪些需要竞争。众多中小城市主要是被动发展,会更早进入稳定的状态,靠山吃山,也不折腾什么大发展了。从这个意义上看,整个国家谋取大发展的心态会逐渐平和。时间越长,会有更多城市平静下来。


8.“官办经济”如何转向新型政治文明、商业文明


《中国的官办经济》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路线定义为“官办经济”,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中央与地方政府用市场经济的办法,作为市场主体,直接参与经济。具体的理解还是需要看原文,政治经济都涉及,比较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过去10多年,这个发展路线取得了令人震惊、极其巨大的经济成就,在这个意义上是很成功的。

但是近年来一些事情的发展,出乎我的预料。官办经济的运行碰到了两个巨大的本质问题。这并非是指产能过剩、增长率下滑这样的表象,这些只是运行中的困难,不是本质问题。

有两个重要的相关事件。第一个是刘志军、薄熙来、周永康、令计划等人出事。第二个是十八大以后,中共中央以习近平、王歧山为首发起声势浩大的反腐败运动。这两者有关联,都震动了官场,但意义显然远远超出了反腐败。这些事件,是否会冲击官办经济的政治运行机制与经济运行微观机制?

我个人的期望是,政治问题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短期的。如果全社会有了舆论与实际运行的趋势,如在中篇中所说的自我定位转变,那么执政党也要顺应这个趋势。这也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全社会的共识最重要,形式上的民主并不关键。

至于经济运行微观机制中官商勾结的问题,已经是非常明显了,矛盾冲突已经爆发出来,演变成了十八大以来的大反腐。这是官办经济搞出来的商业模式恶性发展,没有想到变成这个样子。

《中国的官办经济》中对于官员们搞经济的期望是这样的:


出于现实考虑,我对官员的最低期望是,要懂现代经济,另外要聪明地捞,不要捞得太过分搞得民愤极大。懂现代经济的官员应该越来越多,冒大危险瞎捞的官员应该越来越少。中央高层应该有办法实现这个正循环。从利益集团的角度来说,清除出不会搞经济还乱贪的笨人有助于官僚集团的长治久安,也能够得到广大官僚的理解,阻力不会太大。只要不搞那种把官员们全都革命掉的激进动作,政治稳定是可以保证的。


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腐败官员不是“聪明地捞”,一段时间以来,可以说是肆无忌惮。经济发展的成果越多,贪得越狠。希望官员们捞差不多了收手,是一种理想主义。人性就是这样,没有制约就恶性发展。实际上已经把整个社会都卷进去了,官场商场上乌烟瘴气。有抱负的官员都得用一些奇怪的招数推进项目。两个军委副主席都出了大问题,实在令人震惊,没有想到会这么可怕。发展成这个样子,是官场风气出了大问题,腐败官员们团伙行动,以腐败扩大化的形式消除风险。他们不认为是“冒大危险瞎捞”,而是基于自己了解的内情,各种山头往上靠,最高层都有人在圈子里,认为风险不大。

如果说腐败恶性发展还是可以想象的,那么大反腐运动就真的是出人意料了,没想到搞到这么大规模。

从短期效应看,过去在利益驱动下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是卡壳了。用权力推动经济运行,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发展是会很快。如果不能从中获益,甚至有风险了,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可能就不存在了。没人去做实事,改革也好发展也好,就浮于表面了。这是官办经济运行到现在,碰到的大问题。

不过从根本上说,反腐的重要性高于短期的经济发展。反腐平息社会矛盾,经济发展才有意义。无论是理论上、实践上,还是民心上、道义上,显然都应该支持反腐运动。为此影响一些短期经济指标不用在乎。只是我们很难说清楚,未来会如何发展,大反腐会演变成什么格局。但过去几年那种恶性发展,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商业文明。就算和政府官员腐败互动赚到大钱的人,多半也不希望这种局面继续,累得很。最想推墙砸锅的,还就是这些人。

和国民的自我定位类似的是,社会应该有这样的原则:如果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就应该为之努力。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个人不应该一方面讨厌某个环境,又在其中麻木地捞取利益。官员们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能只靠反腐败约束政府。社会环境是全民的事,不仅是政府的事。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这种意识形态的建设来上层次。学者、教师、律师、职业人士,都能起到正面作用,而不是被卷进去同流合污。全社会应该一起努力来形成新的商业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就是有很多人出来做这些正义的事业,形成一股力量。共产党内有人出来大反腐,社会上也应该有这样的气氛。

美国历史上经济大发展后,腐败很严重,但是社会上也有正义力量出来了。虽然我们说资本家是把腐败正常化隐蔽化,但毕竟比许多第三世界国家那种严重腐败好多了。希望中国也有这样的发展轨迹。



美国腐败严重的扒粪时代,政治漫画中,各色人等面对“谁偷了人民的钱”这一问题,互相推诿指责


本节的内容很难说是一种预测,毋宁说是一种希望。但是对国家发展这是很重要的,不能坐等预测实现,而是要为之努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国家民族能发展成什么样,是由每个人的选择决定的。


9.局部与地区危机如何应对


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奇观是常年被各种崩溃论唱衰,越来越离谱。这主要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国外国内都有,并非认真的经济观察。就中国经济本身来说,一直就是有问题的,有时还不小,从来都是靠更大的发展成就来解决的。只不过唱衰舆论总想爆个大的,来个总崩溃才开心,所以总是失败。

其实如果降低调门,可以找到很多问题。中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很多,瞎搞也极多,各种乱象到处都是。中国的发展不是一个理想模式,而是充满了各种混乱。想要赞,优点很多很突出;想要批评,缺点同样很多很要命。

之前十多年是一个非常顺利的时期,发展空间巨大,过程中优点能充分发挥,所以整体上显得气势如虹。在未来10年不会是这个情况,很多基本面都变了。

经济总量到了非常大的规模,市场上各种经济活动种类多、规模大,情况很复杂。一个非常大而复杂的体系里,出现一些不好的扰动,可能会放大成为不小的问题。

长期经济增长率下降,一些产业到了顶点,面临非常复杂的结构调整。这是没有过的事,以前总感觉是小波动,完了可以继续向前冲。以后不能这样想了,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经济大环境,都可能要过一段苦日子。

之前所有地区都有大发展,都是向上的趋势。所有地区都在谋划继续大发展,动作很大,动作大了就有风险,爆出来不奇怪。会有一些地区随着产业萧条、人口流出之类的事情,走下坡路,或者说归于平静。

整个金融体系一直发展,规模都变成世界最大了。但不能说基础很牢固,存在一些内在的缺陷,过去就没解决,用发展掩盖了,如某些坏账。出了一些乱子以后,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有冲击。

所以总体上来看,未来10年不会象过去那么顺利,各种短中期局部与地区危机会常态地出现。其实这才是世界各国的正常图景,经济危机都算是正常现象,越是大国问题越多。只是中国过去多年太顺利,才会对其他国家一点面子也不给地疯狂发展。

“正常”的发展路径,是螺旋式的,搞得好了增长一段,出了问题衰退一段。长期来看,发展的力量胜出,总体上还是增长了。在衰退期,国家、社会、个人,要承受损失,化解危机的影响,为增长期的到来作准备。发达国家各种危机多了去了,只是它的危机形式和发展中国家不一样,是在它那个层面上的。

中国的局部或者地区性危机,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不一样,也是中国特色的,在中国这个层面上的。和其它国家不一样的是,各地主动规划大发展,进行了非常积极的操作。这种心态下出现的危机,心理上问题不大。比如股市经常发生危机,股民的钱被利益集团赚去了,但也就这么过了,对社会的影响没那么大。地区发生危机,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不景气,赚不到钱。其实就是心气下去了,日子还是过的,不会出什么大事。社会集资出问题,民间贷款崩盘,P2P网贷跑路,几百亿上千亿都有可能。传销以各种形式在各地出现。只要事件相关的人自己承受损失,心气下去了,接受自己能过的日子,事情也就慢慢过去了。

国家经济实力巨幅成长,不是说不出乱子,甚至不小的乱子更可能发生,规模大了不好控制。实力强的好处是,出了事,有能力去承受损失,挽回损失,重新建设。美国2008年搞出那么大的乱子,它是源头,世界各国是受害者。但是美国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搞了些操作,别的国家受害反而更大。

未来10年,我们会看到过去积累的一些矛盾爆发出来,出一些局部乱子。当地能承受损失的,就这么过去了。乱子太大无法承受,中央去管一下,总是能够解决的。看上去危机此起彼伏,其实这才是应有的常态,以前是被大发展掩盖了。各地为了发展,个人为了发财,各种折腾不会小。折腾有搞得好的,也有失败的,地区性的折腾失败都是可能的。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到处是黄金发展机会,随便搞搞都发起来。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地区与人群差异这么大,肯定会有很多地区瞎折腾出事的。其实中央的论调都已经接受了这一点,随时准备问题爆出来去压住。

很多国家发生的是整体性的全面危机,这是因为大的发展战略出了问题。这是中国需要警惕小心的。为了防止整体危机,需要有常规的正常运作机制,保证基本的增长,保证金融稳定,知道怎么做事是稳妥的,不会错的。这么多年发展下来,经验还是有的,甚至比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强。

之所以局部会出乱子,主要是地区想超常规发展,个人想发大财,折腾大事闹的。这也应该允许,说不定就成了。整个国家还是需要稳妥地推进,增长率低一点也可以,不要自乱阵脚乱套了。地方级别的创新可以积极,中央应该会稳妥一些。以前要抓历史机遇期,现在条件要好多了,谁也不用怕,不用着急。对局部的危机要淡定,同时也不要想放大招立刻见效。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的事不断地做,虽然可能动作不大,积累下来效果会不错。预计中央不会搞激进的经济改革,政治层面上看也推不动。

世界都能看出来,以后中国前景会很好。这种情况下,人家乱,中国保持基本的稳定,世界对中国的信心就会增强。各种地区与局部危机,有了成熟的处理办法,反而能增加稳定性。之所以崩溃论这么多年一直吵个没完,也是因为中国表现太好,难以置信,没法接受。等一些小乱子时不时爆出来,看多了就习惯了,外界只要不是太受意识形态影响,被蒙蔽了双眼,对于危机会是什么规模有什么影响,也会渐渐有大致准确的估计,不至于瞎想了。

我们应该对中国的长期前景有信心,但信心也不能盲目,要分具体情况。国家太大,情况太复杂,局部或者地区性的短中期危机会是此起彼伏的常态,要小心。


10.人口结构与环境污染成为最大问题


我认为人口结构与环境污染是两个最大的问题,而且不太好解决。未来10年可能其它事都好说,就这两个事怎么做都是不好。

可以这样理解,中国选择了超常规发展,当初因为资源限制和人口快速增长的国情,实行了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各地区为了高速增长,选择了快速工业化的道路,环境污染就成为工业化进程和生活方式的后果。

不能说这种选择是错的。有些困境,怎么做都会有严重后果。中国可以说人口规模控制住了,也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印度是反面典型,人口会超过中国,经济没发展上去,环境污染却非常严重了。

只是中国既然这样选了,就必须承受其后果。而且这种后果不是10年20年的事,会长期存在,是最大的代价。人家什么都不如你,但就说你环境不好,这没法开脱,只有承受着。

而且中国的选择比较极端,计划生育就是只生一个,等于在将来强行减少人口,当初被人口增长吓到了。要工业化,就搞到特别大的规模,做得还特别快,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速度与规模。

也许从更为长期的如30-50年这样的周期看,人口与环境问题也是能够好转的。也许又说计划生育还是应该搞,环境最终也治理成功了。但是未来10年是承受代价的时期。日子过得都可以,就是环境不好,雾霾来了一点办法没有,治半天还是要等大风吹。经济条件不错,人口结构却不好。四个老人一对小夫妻,还指望小夫妻多生小孩,他们也不一定愿意,人口抚养比趋势不好。因为人工选择,婚姻市场上男多女少缺口巨大。

对这两个问题,不能放高调,说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解决。还是得老实承认,是该付代价了,一段时间内没有什么办法,就得受着。

回头看改革开放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整个国家的心态不太正常。那种为了发展不顾一切的印记非常深,急于改变落后状态的心态很着急,一些方法很极端,外国人无法理解。毛时代的心态更不正常,主要考虑是国防安全,也想快速发展,极端的东西更多,为此付出了极大代价。不能说着急上火谋发展的心态是错的,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或许不这么走,就走不到今天这一步。历史无法假设,只是要认识到它的后果。

正如前面所述,未来10年到更长时间,整个中国迫切发展的心态会平静下来,不会这么着急了。对于人口结构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急不得。不是说你一年花个一万亿治理污染就能立刻见效,放开二胎就立刻多出一堆娃。

从人口结构和环境污染问题看,中国转变发展心态是必然的。碰到了巨大的问题急也没办法,慢慢发展问题也不大,也认识到有些事就得慢慢来,着急放大招反而会坏事。


后记


本文进行了十个预测,其实主要是方向性的,不太具体。

国家发展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一个是人的心理。科学技术军事实力,这些是硬的东西,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行就是不行,条件有了也挡不住。人的心态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和科技是两回事。心态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也更复杂。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个奇迹,支持力量是整个中国迫切谋发展的极端心态。所以中国非常特殊。但这种特殊性不会一直强化,而是会慢慢消减。因为各国人考虑的问题其实差不多,特殊的历史时期过去了,还是会归于正常。所以文中多处提到了心态的转变。

由于中国的发展心态与成果都非常特殊,虽然中国与世界在物质层面相似度提高,但是世界不理解中国人在想些什么。确实说不太清楚,自己人都搞不清楚。文字相同的港台,都没法理解大陆。再过10年,情况应该会好多了。心态慢慢稳定下来,由于中国的巨大实力,改变自身也影响世界。包括执政者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心态上越来越平和。在理解沟通的基础上,国际国内平稳变化。

因此,未来10年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变局,大起大落不会发生。国际上大国之间也不会忽然打起热战。除了极端宗教引发的冲突,国家之间的战争越来越少。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在内,也在发生心态的转变。以前那种全球争霸的心思,可能都下去了,自己过日子拉倒。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怎么就打了那么多场局部战争,现在可能难于理解。

吃好喝好玩好,看看足球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用不着考虑太多天下大事。这样的世界与中国,也许不够“精彩”,但是不是更符合“人性”呢?


(完)



作者简介:笔名陈经,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研究员。二十一世纪初开始有独特原创性的经济研究,启发了大批读者。2003年的《经济版图中的发展中国家》预言中国将不断产业升级,挑战发达国家。2006年的《中国的官办经济》系列文章对中国的经济奇迹做出了深入、系统的解读。


致谢:感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袁岚峰博士(微博@中科大胡不归 )与其他会员的宝贵意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受过科学训练的理性爱国者们组建的智库。科学素养,家国情怀,横跨文理,纵览风云。《周易·文言》:“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0NzQzMjU3Ng==&mid=2247483652&idx=1&sn=d1e87f74efa09aae6a71bb825bf1acda)


微信公众平台“风云之声” 



知乎专栏:http://zhuanlan.zhihu.com/fengyun

一点资讯: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头条: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本文2016年4月发表于观察者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