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出“杨振宁回归”的历史纠结 | 袁岚峰

2017-02-23 袁岚峰 风云之声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

解读科学,洞察本质

戳穿忽悠,粉碎谣言

导读

今天的中国与杨振宁刚出国时相比,可以说是沧海桑田。青年学者学成归国,不单凭一腔热血,也是看中国内的条件。许多科学家当年加入外国籍,是历史条件造成的纠结。现在可以按照正常的规则去发展,科技人才的“小我”与“大我”得以完美统一,不再需要纠结。



日前,中国科学院正式公布杨振宁、姚期智两位外籍院士已放弃美国籍,加入中国籍。听到这条消息,我与科技圈的朋友无不欢欣鼓舞,这是两位先生的喜事,也是中国科学界的喜事。

杨振宁和姚期智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曾给杨题词:“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杨振宁、姚期智那一代中国科学人出国留学的目的非常单纯。毋庸置疑,学成归国报效,是他们的默认值。只是由于随后的特殊时期,国内政治、经济和科研条件上的一些限制因素,才让留学后留下逐渐成了默认值。但这无妨多数留洋学者保有中国心。杨振宁1971年回国访问,在飞机上进入中国国境时热泪盈眶,在上海收到邓稼先的信告知中国的原子弹研制没有外国参与时泪如雨下,都是真情流露。

杨振宁、邓稼先和杨振平


一个国家要搞好科研需要四个条件:爱好科学的人、踏实肯干的传统文化、政治决心以及充足的科研经费。在这当中,科研经费的作用又是第一位的,在大多数时候,很多人才都是跟着经费走。因为即使科研人员自己不爱钱,做实验也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耗资“只有”2.5亿元,就测量出了第三种中微子振荡的混合角,得到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简直是“物美价廉”了。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平塘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刚刚完工,耗资6.67亿元。而前段时间引起争议的大型电子对撞机,第一阶段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造价(不包括土地、“七通一平”等)约400亿元。如果再建第二阶段的质子对撞机(SPPC),工程造价在1000 亿元以内。

FAST在满天繁星下呈现出的美丽景观


今天的中国当然已经满足了上述四个条件,与杨振宁刚出国时相比,可以说是沧海桑田。青年学者学成归国,不单凭一腔热血,也是实实在在看中国内的条件。中国的科研经费在不断增长,光扶持青年学者的项目,就有千人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青年千人等等。可以说,只要学者有值得支持的地方,就会有名目予以支持。相比起来,西方国家的科研经费正不断被削减。有位在英国大学就职的师兄向我透露,学校申请经费的成功率只剩5%,他已是少数申请成功的青年学者之一,大多数本来能申请的人不能如愿,日子越来越“难”,非常羡慕中国学者的条件。


许多科学家当年加入外国籍,是历史条件造成的纠结。现在中国国势蒸蒸日上,尊师重道之风大盛,物质条件在许多方面也不逊于美国。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切事情都可以按照正常的规则去发展,科技人才的“小我”与“大我”得以完美统一,不再需要纠结。正如姚期智所说:“能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我觉得万分的欣慰与骄傲。”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袁岚峰,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文章于2017年2月23日发表于《环球时报》第15版国际评论版)。

责任编辑:郭尖尖



欢迎关注风云之声


知乎专栏:

一点资讯:

今日头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