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振宁、姚期智恢复中国国籍,不亦宜乎 | 袁岚峰

2017-02-24 袁岚峰 风云之声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

解读科学,洞察本质

戳穿忽悠,粉碎谣言

导读

杨振宁、李政道的诺贝尔奖属于中国,这个事实对中国学子发挥了巨大的激励作用。从1964年到2015年,这场横跨半个世纪的活剧说明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自强。不自强,原本属于你的会离你而去。自强不息,已经离开你的也会归来。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最近,中国科学院正式公布杨振宁、姚期智两位外籍院士已放弃美国籍,加入中国籍,分别成为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和信息技术科学部的院士。看到这则消息,大多数读者都是欢欣鼓舞,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酸溜溜的杂音,如说“外面拿不到资源回国来混了”、“当年祖国困难时你不回来,现在要你何用”等等。


在我看来,批驳这些谬论是很容易的,只需要列出两位先生对中国的贡献就可以。如提高中国人在科学方面的自信心、促进中国科学界的对外交流、帮助中国培养和引进科学人才、传播科学思想和治学经验,每一条都堪称丰碑。关于两位先生的科学贡献和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我也可以向不清楚的读者解释一下,如杨振宁是在世的物理学家中最伟大的之一。不过这些内容早已有许多科学界的同仁阐述过很多次了,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如何从更宽广的视角、更大的历史跨度看待两位先生恢复中国国籍。


是的,是“恢复”中国国籍。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1945年赴美国留学,1957年与李政道因发现宇称不守恒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请注意,当时二人拿的都是“中华民国”的护照,因此诺贝尔奖主页明确地把二人列为中国的获奖者。有人以为两人当时是美籍华人,这是误解。有人以为杨振宁2015年放弃美国籍是为了抢在屠呦呦之前成为中国第一位诺奖获得者,这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想法可称无知与鄙陋至极。在统计各国的诺贝尔奖得主时,杨振宁、李政道一直属于中国。对于包括我在内的中国学子而言,这个事实发挥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它毫无疑问地告诉我们:中国人是完全可以搞好科学的!杨振宁1964年加入美国籍,如他自己所说,这是个痛苦的决定。现在他放弃美国籍,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自然是“恢复”。

李政道、杨振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姚期智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获得台湾大学物理学士学位,想必拿的也是“中华民国”护照。他1998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可见已经是美国公民。2000年获得图灵奖,2004年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的教职回国工作。现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自然也是“恢复”。

年轻时的杨振宁与李政道


值得注意的是,杨振宁、姚期智提到“回国”、“祖国”时,指的都是中国。在所有的国家当中,中国在他们心中一直是第一位的。《我的中国心》描述的正是他们这样的人:“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杨振宁1971年回国访问,在飞机上进入中国国境时热泪盈眶,在上海收到邓稼先的信告知中国的原子弹研制没有外国参与时泪下如雨,都是真情流露。他们感谢美国提供的科研与生活条件,愿意为美国服务,但绝不会为美国损害中国的利益。他们自觉地不涉足军事方面的研究,就是这种考虑。由于科学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为美国服务往往同时也就是为中国服务,这是科学界的可贵之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公可以是义薄云天的代表,以外国身份为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何尝不可以是爱国英雄呢?

我的中国心


如何看待杨振宁当年加入美国籍?


首先,这是一件憾事。虽然有种种原因,但如果当年克服困难,坚持保留中国籍,从长远来看应该会更好。在爱国心方面,我自然对邓稼先、郭永怀、钱学森抱有更崇高的敬意。

钱学森和郭永怀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其次,这件憾事情有可原。作为外国人漂泊在一个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权运动还未开展的国家,在旅行、生活等方面有诸多不便,这些是当时实实在在的压力。我们现在批评前人是很容易的,但这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苛责,君子不为。说得通俗点,邓稼先都没有以此批评老朋友杨振宁,我们有什么资格瞎掺合?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再次,这件憾事造成的损害并不大。杨振宁做的是基础理论研究,这是真正的国际主义事业,为全人类推进知识的边界。研究成果是公开的,中国从中得到的益处与他的国籍无关。


再次,造成这件憾事,首先应该谴责的是美国。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总统下令,在美国得到理工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不许回中国,所以这个责任首先是美国的。顺便开个玩笑,美国当时就知道文科公知的无用……


最后,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从1957年到1962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曾三次到日内瓦与杨振宁见面。1957年,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在西南联大的老师张文裕赴斯德哥尔摩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转达了周总理希望他们回国工作的邀请。杨振宁、李政道听了很感动,表示很感谢国内的关心,现在还年轻,争取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到一定的时候再回去。然而到1958年,张文裕在日内瓦的高能物理会议上再次见到二人时,发现反右运动给二人造成很大的思想震动,对回国明显不像一年前那样热情了。此后国内政治运动不断,到文革时更是登峰造极,绝大多数科学家被迫脱离了科研,还有许多被批斗以至迫害致死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杨振宁回来,能有什么好结果呢?

1962年5月21日杨振宁在日内瓦机场迎接父亲杨武之和母亲罗孟华


从1964年到2015年,这场横跨半个世纪的活剧说明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自强。对于个人和对于国家,都是如此。不自强,原本属于你的会离你而去。自强不息,已经离开你的也会归来。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杨武之曾给杨振宁题辞:“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杨振宁和邓稼先是从小的好朋友,杨振宁在纪念邓稼先的文章中提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杨振宁、邓稼先和杨振平


杨振宁说过,“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现在遗憾可以得到弥补,对父亲、对友人、对国家都可以更加坦然地面对,这是多么可喜可贺的事!


许多科学家当年加入外国籍,是历史条件造成的纠结。现在中国国势蒸蒸日上,尊师重道之风大盛,物质条件在许多方面也不逊于美国。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切事情都可以按照正常的路数去做,不再需要纠结。杨振宁、姚期智恢复自己的本来身份,不亦宜乎?正如姚期智所说:“能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我觉得万分的欣慰与骄傲!”

姚期智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副研究员、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袁岚峰,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文章于2017年2月23日发表于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郭尖尖



欢迎关注风云之声


知乎专栏:

一点资讯:

今日头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