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度需要进一步推行有效的改革 | 毛克疾

毛克疾 风云之声 2021-01-27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

解读科学,洞察本质

戳穿忽悠,粉碎谣言

导读

“潜力”是模糊而讨巧的概念——原来所具有的“潜力”越没能发挥出来,后来的潜力积蓄的存量就越大,当事人就越能拿这份“潜力”来说事。如果看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懂得围绕印度经济的迷思。




根据印度外交部的消息,1月22日至23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瑞士达沃斯,出席第48届世界经济论坛(WEF)并发表主题演讲。为此,印度政府派出强大阵容的代表团,包含6名部长、2名首席部长还有数位政府高官和大约100名CEO。


莫迪此次参会被印度国内各界视为“具备历史性的意义”。去年,在一片逆全球化的浪潮中,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做了《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引发轰动与热议,不仅为中国带来了赞许,也为世界经济注入了信心。某种程度上说,印度各界也期待莫迪出访达沃斯也能获得与习主席同等的殊荣与轰动。毕竟,印度是除中国外仅有的一个十亿人口规模的经济体,也是除中国外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型经济体,是世界经济最具“潜力”的发动机。


莫迪参会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继1997年时任印度总理的德夫·郭达(Deve Gowda)参会20年以来第一位出席达沃斯峰会的印度总理,还因为与当时政权未稳的德夫·郭达相比,莫迪紧握大权且改革雷厉风行。达沃斯也就成了莫迪政府向全球展示其政策和信心的绝佳机会。此外,对于莫迪本人来说,此次参会也有新的意义:2007年,莫迪第一次参加在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时代表的还只是古吉拉特邦,而此次他将要向世界推销的是作为最具“潜力”的印度。



2018达沃斯峰会的时间节点对于莫迪来说极其关键,不管是宏观研究者还是微观投资者都对他的表现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关注。


从大跨度的时间范围上看,一方面,2017年印度经济增速落至莫迪执政以来最低值,再加上受到“废钞令”和税改影响波及,印度就业市场极其低迷;另一方面,2019年就是印度大选年,莫迪领衔的印度人民党的去留问题面临考验。因此,2018年就成了决定性的一年,要求莫迪务必在这一年中为印度经济带来起色。而达沃斯峰会恰逢2018年初举行,这使得莫迪在峰会上的表现显得举足轻重,因为他传达出的风向对印度一年政策走向和宏观形势都可能起到“定调子”的效果。


从小跨度的时间范围上看,莫迪在达沃斯参会时间恰好是印度财政部发布2018-2019财年预算前一周。财年预算可以说是印度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财经文件,规定了财政赤字规模、政府基建投入、食品能源补贴等重要指标。因此,莫迪在财年预算出台前一周的表态对于财年预算政策尺度和走向很可能具有指向性含义。在这种情况下,莫迪在达沃斯一举一动也引来了众多印度资本市场的股债投资者非同寻常的关注,他们指望从莫迪的言论中捕获蛛丝马迹,以此作为他们的投资决策依据。



高度关注之下莫迪究竟能在达沃斯为世界带来什么样惊喜?


今年1月10日,印度政府批准了外国直接投资的新标准,例如自动审批通道下单一品牌零售领域的外国直接投资可达到100%,再如外资在政府审批通道下进入印度航空公司的比例可达到49%。通过这一改革,莫迪政府向达沃斯发出信号——印度将继续吸引海外投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莫迪举措的信号意义其实远大于实际意义。放宽外资准入、优化投资流程等举措解决的只是最基本的门槛问题,而门槛问题之后的发展问题可能才是关键所在。长期以来,制约印度经济发展往往是体制性和结构性的长期问题,例如征地问题、劳工问题、基础设施问题。这些问题的合力抑制下,印度虽有极其低廉的用工成本和理论上规模庞大的消费品市场,但是却始终没有获得以工业化为原动力的东亚式经济腾飞。然而,这些问题解决起来无不要牵涉到众多利益集团,且推进新的改革也常常会在短期内造成剧烈的经济波动。


考虑到2016-17年废钞令和GST改革余波未平,2018-2019年印度人民党又将面临大选考验,2018年莫迪不太可能再推行伤筋动骨的结构性改革,唯恐改革引发的政治乱局。此外,目前国际油价快速回升到70美元每桶一线,印度经济不仅面临输入性通胀和贸易赤字的压力,印度财政还要背负额外的燃料补贴支出。


服从于选举这个最重要的目标,莫迪2018年实际上可打的牌其实并不多,因此长期困扰印度的结构性问题也很难在2018年获得实质性的推进。但是,如果制约印度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不解决,经济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没有经济发展后劲,无论莫迪发出多少改革信号、降低多少投资门槛都解决不了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印度最大的卖点莫过于“潜力”二字,而莫迪执政以来他的政策卖点则可以概括为“用改革政策激发潜力”。然而,在既有改革余波未平,新的改革又难以起步的情况下,莫迪的政策卖点还能维持多久?


“潜力”是模糊而讨巧的概念——原来所具有的“潜力”越没能发挥出来,后来的潜力积蓄的存量就越大,当事人就越能拿这份“潜力”来说事。如果看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懂得围绕印度经济的迷思。虽然印度经济增速和东亚经济体腾飞时动辄连续几十年的两位数增长相差甚远,而且改革进程也显得动力不足,但是这并不妨碍印度当局依其体量将自身标榜为下一个“中国奇迹”。


然而,由于缺乏实质内容,当下这种标榜“潜力”乐观情绪而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担忧。《经济学人》杂志在近期的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印度貌似10亿级别的庞大市场规模只是表象,而其对于国际资本有吸引力的“有效市场”不过千万人级别。有鉴于此,不管莫迪及其继任者们在达沃斯做出什么样的承诺,他们都需要在国内推行有效改革。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为毛克疾,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员,南亚问题专家,微博@公文包携带者克疾,知乎@穆克疾。本文于2018年1月24日发表于21世纪经济报道(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180124/eb7e75a25f0c895d79c8bb70fdd66def.html),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孙远



欢迎关注风云之声

知乎专栏:

http://zhuanlan.zhihu.com/fengyun

一点资讯: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头条:

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