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诺伊达:印度手机制造的梦幻与现实 | 陈经

袁岚峰 风云之声 2019-10-21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2018年7月9日,三星宣布在诺伊达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手机工厂,占地12.9万平米,印度总理莫迪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一起参加了仪式。此时三星在印度的手机产能是6800万部,准备2020年扩展到1.2亿部。可是印度的产线表现来看,莫迪和三星忽悠的印度手机工厂”Make for the World!“只怕是吹牛,成本太高,应该做不到。


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诺伊达城市景观

 

早上9点,一伙印度工人在诺伊达(Noida)的工厂开始上班,生产三星N9手机。这一班要上10个小时,中间1小时吃饭,到晚上8点下班。另一班也是10小时,晚上9点到次日8点。工人自己解决住宿,工厂管一顿饭。
  


诺伊达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附近,和古尔冈一样是新兴城镇。德里-阿格拉-斋浦尔是印度旅游的黄金三角区,历史悠久。作为印度经济高速发展的象征,德里-古尔冈-诺伊达组成了新的三角区。德里-阿格拉的高速公路,是大多数境外旅游者见过的唯一一条印度高速路,这条路就经过诺伊达。德里的地铁捷运系统已经建成8条线,也通往了古尔冈和诺伊达。毫无疑问,这里是印度经济的核心地带之一。

 

诺伊达地铁站

 

诺伊达是新市镇,没有印度传统的老旧建筑和大规模贫民窟景象。客观评估,城建相当于中国一些县城水平,比不了近十年疯狂发力的二线城市。但是诺伊达的新景观已经足够震憾了,而且还有地铁,几乎是印度最拿得出手的新兴城市片区。2015年,诺伊达被评为印度最佳住房城市。
  

诺伊达有203平方公里,论面积并不小,有北京城8区一半那么大(城8区就是东城、西城、海淀、朝阳这些建成区)。从地图上能看出不是卫星城镇的概念,而是接近中国省会城市搞的那种面积很大的新区,如合肥滨湖新区491平方公里。实际诺伊达名义上也不是德里扩出去的新区,一早就在国家首都区(NCR)里面,整个NCR包括德里、诺伊达、古尔冈、加济阿巴德、法里达巴德。
 
诺伊达又属于北方邦(Uttar Pradesh),算是国家级的“经济特区”(SEZ)。2001年人口29万,2011年就达到了64万人,2018最新估计是78万。诺伊达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主打信息科技,外资企业很多,2018年GDP达到130亿美元。人均GDP要算是1.6万美元,但经济模式特殊不能这么算。

 

印度北方邦

 

北方邦在印度都算穷的,2018年人口多达2.24亿人,以人口计是世界上最大的省级行政区,面积却只有24万平方公里,和广西差不多。GDP只有2200亿美元,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只有印度全国的一半。这么多穷人,似乎给诺伊达的外资工厂提供了近乎于无穷的劳动力资源。然而这是中国式想象,其实情况比较复杂。

 

三星的诺伊达手机新工厂

 

2018年7月9日,三星宣布在诺伊达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手机工厂,占地12.9万平米,印度总理莫迪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一起参加了仪式。此时三星在印度的手机产能是6800万部,准备2020年扩展到1.2亿部。

 


莫迪与文在寅参观世界最大手机工厂

 

三星早在1996年就在诺伊达建了印度第一个全球企业电子厂,这次是顺应莫迪“Make in India”的号召,而且主题又升华了,要从现阶段的“Make for India”发展到“Make for the World”,30%的手机要出口。如果实现了,无疑是印度经济的一大步。诺伊达的手机制造梦想,承载着整个印度的发展希望。
 
但是,文章开头在诺伊达生产三星N9手机的印度工人,走进的却是一家中国公司开的工厂。手机这个行业不是一般的制造业,各种企业合纵连横关系有点小复杂。三星的S系列、N系列价格高达5000多人民币,在印度卖不动,主打的是A系列的千元机。如三星A20,价格是12900卢比,约合1290人民币。在中国和世界上,三星N9是指Galaxy Note9,是价格不低的旗舰机。离奇的是,这个A20在印度工厂却叫N9手机,不知道为什么。还有N6,在印度也是千元机,不是指Note6。

 

这个印度N9手机,牌子是三星的,但是从设计到制造出货,都包给了中国厂商W公司。W公司业界知名,提供手机整体解决方案,三星提出要造个什么样的低价千元机,W公司就出设计方案,把产业链上各家公司拢一起造出手机了。因为是低档机,所以也用不着三星去自己搞什么花头,交给中国公司统一解决更方便。
 

诺伊达的某中国工厂

 

W公司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手机,因为三星是要卖到印度的,所以要在印度生产降成本。莫迪对进口手机整机猛加了13.5%的关税,零部件进口就零关税,到印度生产是一定要搞了。其实还有规定,要本地部件占成本30%,但这条容易绕过去。W公司自己有生产厂,但有时也不自己生产,而是交给“外协厂”来印度生产。这种“外协厂”看上去没莫迪去的工厂那么大,算是ODM的概念。
 
外协厂也要抢这类生意,如在印度的H公司和C公司都来接W公司的活。在诺伊达租了厂房,找了印度管理人员,招了本地工程师和流水线工人,设备运来,中国工程师也来了,就开始搞生产。但是各种麻烦事搞得焦头烂额,H公司被坑得倒闭了。C公司也被坑得不轻,把印度管理人员全部开除了,从中国加派人手,才算是搞起来了。

 

首先是厂房租金很高,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土地政策、基建能力和中国差别很大,想找个合格的厂房不容易。各种法规三个印度人能有三种说法,万达在印度建产业园区就一堆麻烦,中国公司不愿意进去,宁愿自己购地建厂房。莫迪大招一出,三星和中国手机厂都要到印度搞厂房,诺伊达的租金居然比深圳还高了。莫迪加关税这个招应该算正常,利用大市场,让国际大公司来印度开厂,不仅是手机。主要还是大公司看好印度市场,愿意来,莫迪能把势头造起来算不错。
 
租金高其实也不是根本问题,产业链报价会提前考虑这个因素,最后反正是手机卖给印度人收钱。如果手机生产顺利搞起来,问题也不大。但即使只是手机组装,要搞好也不容易。流水线生产,一条产线十几个环节,一天几千支手机流过,整体环节多达上百个,出乱子就麻烦了。

 

H公司印度厂倒掉,原因有些匪夷所思。诺伊达时不时停电,用发电机顶过去;配套不好,部件从中国拉过来,高价值部件等不起时间空运过来,这种困难也能对付;也注意挑有高中学历、有经验的产线员工,免得影响生产。但没有料到,很多印度管理层和产线员工居然不听指挥,让干啥都不干,当起了大爷!一个工厂员工不听命令了,那就真麻烦了。起因是罢工,印度管理层暗中组织员工罢工了好几次,最后就不听指挥了,觉得厂方没威信了。印度自己的工厂是经常搞这一套,不好开除人,来回闹。但是H公司要赚钱生存啊,全开除了,有些事又得重新来,真是麻烦透顶,最后只好倒闭了。H公司的中国员工也散到其它中资厂去了。

手机产线的充电机房,给手机充电

 

以最终出货前的产线为例,一条产线的工人数是35人。到这个产线的手机其实已经装好了,功能测试正常可用了,要办的事就是四五个,算是相对简单的产线。先充好电,免得手机在后面装系统时没电了;再系统重装检测,把前面测试的痕迹搞掉;再用激光雕刻打上Logo;再最终软件升级,加上EMEI码,变成出厂设置;再贴上标签、打包称重。总体来说有15道以上的工序,很多步都有自动工具,产线工人并不是人手去搞,而是操作电脑和机器。最重要的是很多计算机连着的自动工具,所以产线上很多机器。装手机软件的那道工序,就多台计算机一起开搞,提高效率。 

产线工人穿蓝色和粉色衣服,蓝色的操作,粉色的检查。因为蓝衣的操作会错,需要粉衣的来查。一条线还要配一个“拉长”,负责整条线的产出。理论上35个工人加1个拉长就是一个完整的生产团队。中国也是这样,拉长负责。如果发现产线的产出下降了,就去找拉长。

 

激光雕刻工序

 

现代手机生产都分得非常细了,每一步都不难。如上图的激光雕刻,下面盒子里就是手机,拿出放到板子上,电脑上按个键机器就自动雕刻上Logo了。雕刻完了,粉衣的人就肉眼看刻得有没有错。这个雕刻是在后盖上干的,后盖是从中国进的,其实可以在中国一并做了,为什么到诺伊达来做?前面说了,莫迪要求占30%成本的部件在印度生产。那就整个后盖算是一个部件,最后一道工序激光雕刻做完,就一起计入成本。最大的一个招是主板,留了最后一道贴片工序在印度做,整个主板上的芯片之类的都算进成本了。再加上包装盒之类的,凑到30%成本不难。

 

这样35人的团队,一班10小时能处理多少部手机?峰值是2400个。相当于每分钟4个,看上去速度还可以。但是在现代工厂流水线的概念里,这并不太好,效率比较低,中国团队只要15人就能保证完成任务。更大的问题是,印度这35人团队非常不稳定,不可能达到峰值速度,时不时就效率大降停下来了,卡着卡着任务就完不成了。有时不良率上去了要返工,还更差了。加到35人其实是为了保证质量和稳定,但乱起来加再多人也没用。不良率高,就非常麻烦了。芯片工厂不良率一高要赔本,手机组装也是一样,不良率高总解决不了,就要倒闭了。
 
中国产线工人很少发生组装还乱套的事,总有办法搞管理把事情解决。实践说明,让一个拉长负责10来人的产出,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总影响团队的开除,整体达到了一定纪律性,干活按要求来,流水线就能跑起来。主要考虑的并不是组装成功,这是最基本的,而是如何改良工序提升产能。按中国人的概念,是个人都应该能当流水线工人,做不了的基本属于自我放弃了。

 

但是印度工厂从一开始就不一样,对工人怎么搞管理,保证基本的运作非常麻烦。产线工人主要讲印地语,有些懂点简单英语,还有些是大学生。和中国工程师沟通能力参差不齐,一般不行,要找印度工程师来沟通,有时还要翻译。

 

工人茶歇

 

产线工作按印度标准其实算是可以的,起薪500元,一般能拿到1100、1200,平时轮班没有加班的说法,节假日加班双倍工资。工作环境也过得去,不脏乱,有空调。中午包一顿饭,工作时间有两次茶歇,每次10分钟。这个茶歇也很重要,C公司一度想取消茶歇,印度工人就罢工了,只好照旧。说是10分钟,但是工人离开工位了,喝完了茶又去恢复状态,折腾的时间远不止10分钟。

 

中国产线招不到工人有时是大问题,印度这来找产线工作的人总是很多,工人不希望被开除。但是生产线总卡,不良率总是很高,拉长解决不了问题,中方管理人员就冒火,中国工程师就去沟通。也招了印度工程师,不是负责修机器或者改良流程,而是去和产线工人沟通,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告诉人要如何做。沟通不清还有月入约3000的印度翻译,到中国来留学或者上过中文专业的。但这种事就是基础素质问题,怎么把产线顺畅地流动起来,一伙人的纪律性如果不够高,那不可避免地就总出状况,总要开除人,换上来新人也未必行。

 

如果是让印度管理人员去解决问题,那就更麻烦了。各种理由扯来扯去,说解决了其实没解决,最后厂子也弄倒闭了。最后还得中国管理人员、中国工程师作为认真负责的起点,去推动整个流程正常运作。中国产线15个人能正常运作,管理方便。印度35人不是速度慢的问题,而是管理麻烦很多,不是说加多人就能顶上中国15个人。其实中国这15人现在的行情,每人起码要5000元,要包吃住。印度35人花得更少,人均1200就是全部开销了。主要还是管理问题,宁肯管中国15个人省心,不愿管印度50个人烦得很。如果不是莫迪加关税,中国工厂是不愿意来印度搞生产的,太烦。当然莫迪也干了一个不错的事,允许开除工人。所以产线基本招的是临时工,搞不下去了就开除。要是印度国企那样没法开除工人,那真没法搞了。

 

C公司如何实现管理?中方管理人员、工程师逼得没法了,天天跑到产线上去吼,真骂人,而且真开除人,对印度员工立威。就这样,还不断出各种事。这么简单的产线,有一天晚班发现,居然有两个手机没有激光打上Logo就放出来发货了,操作员和检查的都非常不负责。这么离谱的错误,让客户发现是会整批货拒绝收货的,中方管理大怒,将整条线35人全部开除了。还有些事超乎想象,比如仓储管理,居然不知道备货的零部件放哪去了,这都要开除人。平时还得注意,发现拉帮结派搞破坏的印度管理就开除,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相对靠谱的团队。
 
其实印度这些产线工人,看着并不象是特别底层的北方邦农民。因为有学历要求,其实已经算是教育背景和素质相对高的了,不少人是中产家庭背景爸爸是医生之类的,有的还戴眼镜。产线工作在当地应该算是白领工作,好的时候能挣1500。为了这份工作,有些人愿意坐两小时车过来上班,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这也符合情理,印度人太多,外资工厂来了也是先找教育程度高的,对北方邦底层农民帮助不大。
 
吼着管理,其实非常费心,真不想这么吼。同样的贵州厂子,5条产线配5个拉长,一个管理人员全看着就管得非常好,平均一条线1个管理。印度这8条产线,得配30多人搞管理,中方厂家还得派人来协助管理,一条线平均得4个以上管理人员。看着产线人工省了点,管理人员多费了很多钱。
 
也就是说,只考虑人工开支和效率,印度人虽然工资低,搞起生产也是没有优势的。可以得出结论,印度产线工人素质就是不行,不是和中国比的问题,是和越南比不行。越南工人在生产线上应该比印度人好多了,虽然也有问题。
 
印度产线工人还有一个问题,女工只占三分之一,因为女工是不上夜班的,女工服从性好的优势没有。中国工厂一度是女工非常多,有传说因男工比例低,找两个女友都行。后来中国服务业崛起,很多女工跑服务业去了,男工还是产线,不愿意干、不服从、动不动辞职的现象增多了。但中国男工和印度产线工人是两回事,中国年青男工主要是干得太无聊了,印度工人是基本素质问题。
 
为什么产线都做不好,个人以为应该是教育水平和责任心的问题。其实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责任心,考试与做题就是责任。不负责就瞎做,分就低,对事情负责才能把分数搞到一定水平。印度教育应该是非常不负责的,不少学校老师都跑没了,从政府领了钱不上课也没人管,学生也逍遥。据说发明了招数,有手机了,让学生和老师合影上传,改善了这个现象。
 
这个责任心不是针对精英教育的,而是针对大众的。也许印度精英学习还不错,跑美国混得很好,人才并不少。但是精英不会去做产线的活,再怎么也能找到政府的管理职位或者技术职位,跑国外也行。中国教育程度高的也不会去产线,大学生极少,都是高中生初中生,或者更早的小学生打工上产线。越南人应该基础教育比印度人好多了,产线表现强得多。
 
这是最基础的产线组装,印度人干得不太好,勉强靠人多和强力纠正搞过来了,肯定是不如越南的。各家手机厂商在印度都差不多,整个劳动力市场就是如此。还有很多老生常谈的印度问题,基建不行、腐败、法规限制,生产成本真不低。三星也是在越南大搞手机生产出口,没有选印度。但是印度市场比越南大得多,加了关税没办法,三星和中国手机工厂也跑印度来了。
 
三星把中国最后一家手机工厂关掉了,主要是跑越南去了。2017年越南生产了3.3亿部手机,印度2亿部。所以在越南组装手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在印度麻烦一些。
 
从越南和印度的经验看,手机组装放在哪个国家应该都可以干起来。在印度这类大众教育水平低的国家组装会烦一些,本地市场不大的话,组装活也不会去。但是全球产业链观察应该超越组装的层次,从印度看出来,还是中国厂家跑来做事,包括越南也是如此。比如激光雕刻机,中国经销商和工程师跑到越南,又跑到印度卖机器、维护机器。整个产业链上遍布各种各样的机器,手机生产其实主要靠机器,真不是组装这么简单。

 

产线里混入了一个中国工程师,猜猜是谁?

 

事情就上升到工程师层面了。在这个层面,越南也不行了,印度应该也不乐观。这里发展中国家都面对非常坚硬的一堵墙,能过去的都不简单。
 
印度工程师很喜欢培训,来了就要求培训,培训完就感觉学到了。但是从中国的经验来看,工程师应该是要对整个体系有理解,并且一直深入理解下去,最后发现:这东西我也能做!然后就自己出来创业组织生产了。也许不是工程师,而是某个创业大佬有了工程思维,就搞起来了。
 
这也是莫迪希望的,他又出了大招:对手机零部件也加关税。不是一下全来,先加一些,但趋势肯定是想让手机零部件也到印度生产。已经有不少零部件厂和配套厂跟过来了,相当于更多组装环节放到了印度,先是手机整机的组装,再是零部件生产的组装。但最终还是需要印度工程师发力,把本事学会,去开厂创业,才是本质的进步。

 

两个印度工程师,男产品,女质量

 

这一步应该是搞不了的,原理上就不通,越南也不行。一个本地工程师,或者说创业大佬,为什么忽然就会在印度或者越南搞起创业,生产零部件?应该是为了赚钱。为什么创业能赚钱?因为搞出来的产品能挤入供应链。
 
挤入供应链这个事,真的就是能体现世界各国人民的区别了。其实在印度手机制造产业链,也是斗得非常激烈,谁在斗?主要是中国公司,拼了命要挤进供应链,不管是零部件还是整体解决方案还是代工,总得找到一些活路挤进去。到印度来,就是为了挤入供应链,不来机会就给愿意来的了。这种竞争是残酷的,手机产业链上的产品基本不太能忽悠,行就是行,不行整机商立刻就换厂家了。
 
印度或者越南工程师、创业大佬,发了宏愿要挤入供应链。然后会发现缺了无数个条件,因为不是做出来就行了,要做得好,成本还得低。进入产业链都是不小的事,得去通过严格的测试。
 
组装降成本,在印度不靠谱勉强算行吧,在越南还有点指望。杀入供应链的核心能力就是研发,要靠研发降成本,或者研发搞出高的性价比。这真是不可能了,因为中国和东亚那边已经搞成疯魔了,性能非常好成本还非常低。这不是个别两个人或者一伙工程师做得到的,需要一整个体系在那长年累月拼了命发力,一堆研发都拼成秃头了。
 
这种研发创业在印度是不可能的,只会是送死,连动心思都不会。商业性的创业倒是可以的,自己搞个牌子营销一下,设计生产交给东亚,组装厂放在本地,这都有门。本地人甚至可以当零部件经销商,从商业角度切入,如要求必须是本地人才能干。但是技术能力是不会有的,谁去投入搞技术都是白白送死,研发环境它不允许。这个也不是火箭之类的国家项目,它是要讲成本的,也要有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品质,不是做出来就有人要。
 
从印度的产线表现来看,莫迪和三星忽悠的印度手机工厂“Make for the World”只怕是吹牛,成本太高,应该做不到。理论上最有优势的产线工人成本都不太行,被低效率抵消了,其它就更不用说了,基建、土地、交通,麻烦事太多。出口到别的国家,莫迪的关税大招就没用了。这不是和中国拼,是和越南拼,印度应该拼不过越南。
 
中国真正的优势在研发,组装产线工人的高效率,是为了给海量研发工程师提供上手的机会。这个任务应该完成了,产线工人的收入也不低了,有些产线因为关税等问题转走也没有问题,工人到服务业去。产业链上奋斗的应该是中国研发工程师。不仅在中国奋斗,还跑到越南、印度,以及需要的一切地方奋斗,挤入产业链,锁死后发者的产业链机会。
 

 

这位研发兄弟,在诺伊达手机工厂辛苦了,加几个菜。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笔名陈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员,《中国的官办经济》作者,微博@风云学会陈经。
责任编辑:Yvonne

扩展阅读:

在非洲也能把品牌做起来,你能想到吗?| 陈经

光纤激光器产业:始于苏联,兴于中国 | 陈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