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力挽狂澜:中国如何自救而后拯救世界 | 汪涛

风云之声 2021-01-28

以下文章来源于纯科学 ,作者纯科学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对于COVID-19这样突发性的全新疫情,根据疫情的变化最及时地调整认知和防疫措施是极为重要的。随着中国抗疫的成功,甚至最后全国本土新增确诊的普遍归零,其抗疫经验的成功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的。其实,只要把细节问题处理得好,且形成全域性、无死角的疫情监控网络,就可以有效及时地发现染病的个案、避免疫情的大爆发。

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紧急呼吁:

祖国出手救海外华人于危难  

同胞回家挽疫情经济于水火(下)


在上篇文章“三期叠加”致世界经济大危机一文中,我们讨论了本次疫情的严重性和长期性,以及三期叠加导致的全球经济大危机的深重程度。本文将提出中国的系统解决方法。



一、防疫自信



对于COVID-19这样突发性的全新疫情,我们最需要的是科学冷静的态度来处理。可是,太多人将意识形态的因素过多掺入到这个本属专业的事情中。对于中国,太多舆论唯一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是“追责”。我在之前文章中对此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本文不再展开。此处只作个简单的总结。

本次疫情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尤其环境变化使这类疫情成为必然,只是时间和特定病毒什么时候完成基因突变的问题。

病毒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突防能力与部分人的认知局限结合,必然导致疫情在全球大爆发。

根据疫情的变化最及时地调整认知和防疫措施是极为重要的。导弹之所以最终能精确击中目标,是因为它能最及时地发现方向的偏差,并且就是根据方向的偏差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准确击中静止甚至运动变化的目标的。导弹在最初发射时方向从来都是偏的。因此,尽快地根据最新疫情变化去调整认知和推出最新的有效措施是最重要的问题,不要永远沉浸在最初的场景里。

看看川普,中国都已经明确采取封城措施之后整整两个月一直在隐瞒和拖延。当然,美国的隐瞒和拖延证据只要一提很多人马上说:

  • 难道要去比烂吗?

  • 英国的.....难道要去比烂吗?

  • 法国的.....难道要去比烂吗?

  • 意大利的...难道要去比烂吗?

  • ......

    

嗯,终于明白,谁是做得最好的了。

随着中国抗疫的成功,甚至最后全国本土新增确诊的普遍归零,其抗疫经验的成功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的。因此,就出现另一个舆论是在中国内地之外寻找“成功案例”,以证明中国经验“不是唯一”的。但残酷的现实是,所有这些在中国内地经验之外寻找的样版很快就普遍沦陷了。先看早前被很多人称为“管理严谨,已经控制住”的德国,2020年3月初之后开始爆炸性增长,总确诊数突破2万。

 再看当作中国之外另一个样版的新加坡,爆炸性增长已经开始。

所谓控制做得较好,而又不用封城的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

爆炸性增长已经开始。


所谓不用封城已经控制住的日韩。




      日韩相同之处都是最初有一个特殊的爆增点,后被控制住。日本是钻石公主号,韩国是大邱邪教组织聚会引爆。在最初的爆发点被控制住后,其全国事实上刚刚开始潜伏酝酿期,近期新增数量开始逐步抬头。

被认为得益于环境脏乱、所以自身天然携带抗体的印度。这意思是说:“你做得再好也不如我天生免疫好”。但最新数据好像表明印度人并不是天生具备对这个病毒的免疫能力。


唯一剩下被吹嘘过还看不出爆发的好像就剩越南了。

对于这个全新的SARS-CoV-2病毒,人们不要太快下结论。千万不要太多掺入意识形态的极端偏见,去严重误导全世界对该疫情和有效防疫方法的认知。偏见是要死人的,多死很多很多人。不是现在的几千人死亡,而是全球几千万甚至几亿人的死亡。中国内地的做法是不是唯一正确的现在还无法说,可是唯一成功地在爆发后将新增确诊归零则已是事实。残酷的现实迫使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充分地正视中国内地的成功经验。



二、输入型拦载成功与否还有待验证



中国内地在对付爆发的内生型传染方面已经获得成功,但对付输入型传播是否成功则还需要时间验证。通过封城和封小区等手段,在治理内生型的传染上是可以控制到所有传染源的,因此它可以很快获得全面性的胜利和成功。但是,防范输入型的困难之处在于,传染源不受我们自己控制。即使完全成功地隔离阻断了一批来华的人潜在的传播,只要海外疫情不完全结束,就永远可能会有另一批人里面存在传染源,控制不好的话就会使国内疫情死灰复燃。2020年3月20号,广东出现一例输入型关联病例。这表明,输入型病例向其他人群扩散的可能性渠道是没有封锁彻底的。

但输入型防疫的优势在于,无论隔离还是治疗,主要以自费为主,因此对财政负担的压力会小很多。甚至来华人员可看作来旅游的,他们会带来很大的消费市场。在目前需要以拉动内需为主的时期,如果处理得好,来华避灾可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从而有效填补经济大危机造成的市场疲软。尤其目前中国成为全球事实上最安全的区域,这会具有巨大的市场吸引力。问题只是如何有效处理好来华输入型的防范问题,这可以成为我们应对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手段。

应对这个疫情既非常困难,同时也可以说非常简单:只要隔离的措施执行足够严格,就足以阻断其传播的通路。其核心方法就是严格的14天集中或居家隔离。为此,我们将问题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两种来处理。

被动型就是因为必要的来华出差等正常旅行。对此,完全采用14天的集中隔离可能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例如,有些来华商务旅行入境后要隔离14天,待完成工作后出境回到出发地又得隔离14天,这太浪费时间和成本了。因此,这需要非常精准的控制,以及人员高度的自觉和配合。现在每天内地都有30-50人的输入型新增确诊病例。这其中也是未来最大的风险所在。我们暂时先不讨论这个环节,而先谈一个主动输入的方法。被动型输入的防范问题在最后一节讨论。



三、主动输入型的防疫策略



所谓主动输入,就是利用中国内地已经是相对来说最安全的区域,将这里作为符合条件的华人或对中国有杰出贡献者防范疫情的地区,开发成防疫健康旅游产品。其具体设想为:

推出一个“特殊防疫旅游签证”,期限为半年甚至一年。面向符合条件的华裔外籍人士,以及其他对中国做出杰出贡献的外籍人士。签证的具体条件可以随着疫情的发展定期做出修改,以此作为调节输入数量的方法。

获得“特殊防疫旅游签证”的人员其在国内行程是全程完全受控的,因此其隔离可以极为严格完善。主要为:

全部入境人员必须有14天指定场所集中隔离。

14天隔离完成后,从隔离点直达非中心城市的定点疗养地。尽可能为老少边穷地区、革命老区、前期进行过特色小镇开发拥有大量资源的地区等,这些地方既安全,自然风景优美,同时也具有扶贫功能。这可以成为今年中国剩下的贫困人口完全脱贫的一个项目。

在14天隔离,加14天半隔离半疗养的过程完成后,发给特定的健康证,所有内地通用,可自由决定其内地行程。只要未出国,可不再需要隔离。

购买COVID-19特殊健康保险,这样如果其在国内感染,全部医疗费用从特殊健康保险中支付。

由于该主动输入的隔离完全彻底,并且在14天的集中隔离后再经过14天疗养式隔离,可高度保证输入人员的病毒脱离的纯净性。

为实现以上目标以及前述被动型输入人员的隔离所用,需要在各大中心城市的酒店征用稍加改造作为集中隔离点。建设类似武汉方舱医院的设施也作为集中隔离点。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因为是入境的主要枢纽港,因此接待量过大。可以将距离这些城市2到3小时车程的地区酒店都利用起来作为集中隔离点。也可将一些飞机疏导到其他城市。这样做可以使酒店业获得极大的客源。

由于输入客流量会非常大,在其完成14+14天的行程之后。他们在国内居住地可以自由选择。可能会回到他们父母和亲人的住处,也可以将一些没卖掉的房地产长租。因为他们只是回国内避疫情,因此住在哪个城市并不是太重要,他们可以选择那些租金不高的城市去长住几个月。

借此机会大力开发租车业务,他们在国内要长住,因此对租车业务需求会比较大。美国的租车业务市场极为庞大和方便,国内还没形成普遍的租车消费环境。可以借此机会将该业务全面推动起来,给国内汽车市场找到出路。

这个计划的目标是在半年内发放2000万至4000万签证,吸引2000万到4000万华人和对中国杰出贡献人士到中国内地来避疫情。假设以3000万人计算,平均在内地生活居住时间以5个月考虑,每人各类消费平均每月1万人民币,合5个月5万。那么这个计划可以吸引1.5万亿人民币的消费量。2019年全年,中国旅游市场总收入为6.63万亿人民币。而这个计算可占到2019年四分之一。显然,它将使国内旅游市场在2020年完全摆脱经济大危机的阴影。

虽然他们是避疫情来到国内,但我们不应当只是以防疫的态度看待,而应当完全以主动的市场开发的态度,将他们作为旅游的客人来看待。人家是花了钱的,我们就应当抱着服务的理念去对待。前期在防疫的过程中因时间过于仓促,难免出现在有些隔离点物资供应和服务人员很难跟上的问题。但说实在的,真追究起来都是非常小的事情。例如想要喝矿泉水,咱缺矿泉水吗?真不缺,如果开发好了要多少都有,喝多少都有的是供应。只要人家花钱,别说喝一瓶,就是喝一桶咱供不了吗?去问问国内矿泉水生产商,多来内地3000万甚至6000万人,就算天天要喝矿泉水他们供不了吗?高兴都还来不及呢。还有一个在小区跑步不带口罩被处理的,她确实不应该在大城市人口密度极高的小区不带口罩去跑步。但要说起来本身也真不是什么大事,真的一定要跑的话没问题啊,可以住农家院去,天天到山沟里、田野上、大草原、隔壁滩等没人的地方去跑就是了,空气还新鲜。

除了经济上巨大的好处之外,这个计划还具有众多别的价值。现在华人在美国受到很大安全上的威胁,硬扛是一个办法,但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为海外华人留下最好的后路,使他们心里有底。只有华人和他们的亲人,以及对中国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士,此时可以有资格享受到一个真正的安全之地,这会极大地有助于提升华人在世界各地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如果之前与华人结婚的,此时也可以享受到这样的安全。这比宣传什么都更加有效。



四、如何应对被动输入型传播



相对于可控性比较好的主动输入型,被动输入型疫情防控起来极为困难。一是即使可以进行14天集中隔离的,隔离期过后也基本就失控,此后处于自由活动的状态。现在已知有极少数病例潜伏期可以超过14天,甚至长达24天。但集中隔离14天就已经很长了,不可能集中隔离24天。还有很多人难以做到一入境就隔离的。这个如何控制就是很大的难题?

问题事实上也很简单,就是要在所有人员集中区域的出入口进行严格的检查,前期中国就是这么做的。测体温是一个很重要的、最基本的方法,虽然这个COVID-19存在无症状感染者,有些文献指这类病例比例不高,只有1-1.4%。也有一些文献指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很高,可达30%甚至50%。但无论如何,毕竟相当高的比例是有发烧特征的,因此量体温可以解决相当大部分低成本普查的问题。但这有两个问题:

一是现在以额温枪为手段的测体温方法太消耗人工了。这种方式即不能长期进行下去,也难于推广到全世界其他地方。

二是这种方法用户体验的确不是太好。我每次测体温时尽量避免被顶着额头,很不舒服,一见到门口测体温的工作人员马上老老实实主动伸出手腕。但测额头其实是很重要的指标。

    你给我站住,再往前走我就开枪了

      老实交代,晚上为什么偷我的菜?

   不许动,老实点
  

没想到测体温的工作人员也有遇到尴尬的时候!

三是因为额温枪在人员保管和使用上的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甚至偏差太远。


上海交大的门卫都能测出31.6度,可想而知其他地方的小区阿姨大妈们用额温枪能测出什么结果了。这个时候体温确实是“低点好”,但真要创了这种记录的低温就太危险了。我自己也好几次被测到过33度的。这样的测温完全失去了防控的意义。

第四点是最重要的,因为这种人工的额温枪只是一个最简单的检测。如果没事就放行了,测量数据很难保存下来,并进行大数据分析。如果采用网络化的方法,将大量人员的体温数据集中进行处理,可以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例如,虽然存在无症状感染者,但他们周围很大机会存在有症状感染者。通过有症状感染者的地图分布,就可以实时进行流行病学的病原路径分析。

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需要将体温测量无人化、人工智能化、网络化和非接触化。这样的技术在中国已经很成熟了。例如,浙江宇视所开发的“热影”系列非接触式测温设备和系统可以做到人通过即完成测温,并将所有测温及对应的人员数据实时上传到云端。

终于可以不用被人拿枪顶着脑袋了。

如果立刻在写字楼、酒店、小区、商场、车站、机场、学校、电影院等人员集中出入口普遍安装这样的设备,在此基础上即可以通过应用软件形成区域的管理系统(宇视开发的此类APP软件叫“云疫宝”)。2月10日,民政部陈越良司长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说,这类“服务社区抗疫的软件的价值比捐款十个亿还管用”。未来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联网的、覆盖所有内地和出入境人员的疫情监控网络其价值就更大了。它们不仅对这一次国内和全球疫情控制有关键性的价值,而且具有长期的价值。在平时可以为社区提供精细化人员管理服务,疫情期间精准识别外来人口/车辆、未佩戴口罩、携带大件行李、人员聚集等异常行为并实时告警。不用人工去测温,不仅可节省大量的人力,也可极大地降低社区工作者交叉感染的风险。这类系统事实上是智慧城市更进一步的功能延伸。未来建立在人员实时体温的大数据基础上,可以进行数学建模,更准确地实时判断和预测是否存在疫情的爆发。同时它也可以实现用数据智能服务城市运营管理,为城市基层治理、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提供全场景智慧化的人体健康等各类人员信息、图像、视频等数据服务。

我们千万不要把注意力只集中在疫苗、药物等等上面。我一再强调过,对于新型传染病来说,这些都是作用非常有限的。

李兰娟院士分享的“四抗”“二平衡”治疗经验,基本都是支持性的。抗病毒药物都并非特效


曾被炒得很火热,号称“人民的希望”的瑞德韦西,经临床试验发现好象希望也不大。虽然现在很多方面都宣称已经开发出疫苗,很多疫苗研究者真的非常值得尊敬,他们的确是拼命在赶进度。但我这里还是再强调一下别太指望它们,关键原因就在于很可能时间赶不上。现在所谓的“已经研发出疫苗”可别理解为已经能用了,而只是刚刚进入临床实验,等三期临床做完真的能大规模应用,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一般情况下至少得1年吧。现在紧急情况下加快、加快再加快,那也还是得接近1年吧。等这个病毒在大量国家已经实现全社会60%-80%群体免疫式感染的时候能用上就不错了。正如前一篇文章所讨论的,到5月份全球确诊人数就可能上亿,到6、7月份病亡人数上亿也不要意外。疫苗来不及、完全来不及了。另外,病毒的基因变异太快,因此病毒类的疫苗都面临因抗原变异而致疫苗失效或部分失效的问题。

隔离是对付传染病最传统、也最有效的方法。建立在人工智能、遥测、5G、大数据、网络化等基础上的现代化高科技的隔离,才是真正有效的出路。

别把疫情真实信息建立在人的判断上,而要建立在设备的自动识别和判断上。除了CDC的直报网络之外,必须建设这样的实时疫情监控网络是一个最重要的教训。这样的监控信息可以部分内容实时地在网上公开。根据现在的AI、5G等技术,全国每一个时刻有多少被测出体温过高的人(虽然有发烧的并不一定就是得了这个病),是在什么地方被测出来的(不显示个人身份等隐私信息),几秒钟之内全国人民都可以知道,而不是经过直报、再统计,过几个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以后社会公众才知道。采用网络化的人工智能疫情监控系统,中间可以不经过任何人。人是不完全靠得住的,只要是人就可能会犯错误,在这方面这个全世界的人都一样。

另外,这样的系统也可尽量减少因人的交互而产生的人际冲突和心理抗拒。

在疫情防控期间,发生过郑州某医院的副院长与门卫人员产生口角,心理抵触就是不愿带口罩,而后被解除副院长职务。受到这么重的处罚,在这种疫情期间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但从另一方面说,就因为没带口罩把一个副院长给人家撤了,这也着实有点......只能告诫大家现在是“战争时期”,可不能有丝毫的个人任性。这类问题,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疫情特殊期间需要有更高的自律,但另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因人员介入产生的不必要冲突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在遇到大量国外入境人员时更显得必要。如果要求带口罩是智能机器做出的判决,不带口罩机器闸门就不开,并且旁边就是口罩售卖机,这可以尽最大可能避免人际冲突。遇到人工智能判决出没带口罩不让进,人们就会感觉这是高科技,自己不带口罩是自己太LOW。但如果是一小区门卫大妈说话有些不客气地逼着要求你带口罩,绝大多数人在这样的时期都能理解,尊重人家的劳动,但免不了有人心理就会有些不太舒服,产生抗拒心理。

这些细节问题只要处理得好,并且形成全域性、无死角的疫情监控网络,就可以有效及时地发现染病的个案、避免疫情的大爆发。后续文章我们将以防疫总方程理论为基础,从环境改变角度系统地讨论彻底根治传染病大流行的方法。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汪涛,曾为中兴通讯国际市场管理体系的奠基人,现为析易船舶总经理。文章2020年3月24日年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纯科学力挽狂澜:中国如何自救而后拯救世界,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孙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