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科技发展带来进步,但也有可能会带来防不胜防的新骗术,之前阿玄阿帅介绍过利用AI打骚扰电话的套路,这回发展到诈骗了,看完视频小猿仔细想了想,要是以后AI合成人脸技术也更先进了,语音视频都行不通,那想找阿玄借钱岂不是更难了?
最近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已经研发出抗虫玉米却没有种植,因为只要提起“转基因”,很多人就感到害怕甚至反对,但其实这项技术早已经运用到许多疫苗的制造中了,只不过改了个名字而已。那么问题来了,反转人士接种过疫苗吗?他们是否真的了解转基因技术?
中国科学家通过小鼠干细胞体外培养,成功获得了有功能的“人工胰岛”,但人体胰岛中是否也存在成体干细胞还有待研究,什么,听不懂?简单说就是:好消息!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咳咳。
注:风云之声内容可以通过语音播放啦!读者们可下载讯飞有声APP,听公众号,查找“风云之声”,即可在线收听~
这是【科技袁人】的衍生节目【科技袁周虑】视频,欢迎观看~
器官移植除了供体不足还有排异反应 最好是利用自己的干细胞培养器官 这样就可以不断换配件 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啊
精彩呈现:声音也能造假?为了让你打钱,骗子都开始研究高科技了
X:疫情好转,趁着春暖花开,很多同学都开始出门活动活动兜兜风,那开车导航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用高德的明星语音导航,比如男生喜欢用林志玲,女生喜欢用王源王俊凯易烊千玺,还有一些人呢,喜欢用郭德纲、岳云鹏等等等等。语音合成技术确实可以给行程增添一份乐趣,在我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与此同时,却也有别有用心之人在利用这项技术进行诈骗。S:事实上,利用AI语音合成冒充熟人进行电信诈骗的案例这几年时常发生,并且涉及金额都非常巨大。根据报道,英国某能源公司高管在一个小时之内通过匈牙利供应商向诈骗犯转账24万美元,因为诈骗犯通过AI技术仿造了其母公司CEO的声音。该高管表示,在整个通话过程中,老板轻微的德国口音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该高管完全没有任何的怀疑,直到被要求再次转账时才发觉了事件异常。(Pindrop的CEO(右)和CTO(左),图片来自网络)由于AI合成语音技术的发展,现在最少只需要几分钟的讲话音频,就能够对目标声音进行合成。所以那些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音频、视频的同学们注意了,虽然你们并不是某个公司的ceo,但骗子也很有可能用它来合成你的声音。比如,如果哪天有观众朋友接到阿玄的电话告诉你只要给他打钱1000块,下次抽奖准黑幕你,那可就一定要小心是AI诈骗了啊。毕竟真的阿玄,100块就可以被收买了!
但有一个现实的困难,就是很多病患尤其是上年纪的老年人,只会说武汉方言,这就给医患交流带来了一定困难。在网上能看到很多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学习武汉方言的视频,还是不得不感慨,不亲历亲临,永远不知道我们的医护人员克服了多少困难。但值得庆祝的是,2月21日,讯飞输入法紧急上线了“武汉话转普通话”功能。该功能不但能把病人所说的武汉话识别为文字,还能以普通话自动播报,帮助双方沟通。遗憾的是,我自己试的时候一直显示识别失败,难道是因为我的武汉方言夹着东北味?
✎袁岚峰
大家还记得我是在哪里说的技术产品的好坏要一事一议吗?答案是,我对转基因的评论。《三种中国转基因作物将获批 | 科技袁周虑第38期》
转基因是个技术,正如焊接是个技术。有些人认为转基因产品一定是坏的,这就像认为焊接出来的产品一定是坏的一样荒唐。
说到转基因的用处,许多人都能举出让农作物抗病虫害之类。例如最近草地贪夜蛾来袭,国内种植的玉米毫无抵抗力。其实中国早已研发出了抗草地贪夜蛾的转基因玉米,但一直没有获得安全证书,更没有种植。现在只能喷药来对抗草地贪夜蛾,那么喷这么多药,经济和环境的成本有多少?“知识分子”发的一篇文章《飞蛾来袭,转基因玉米却来不及种了》,就感叹了这个事。
更奇妙的是,最近我又知道了转基因的一个用途:制造疫苗。例如,在新冠病毒疫苗的5条技术路线中,有一条是以酿酒酵母为载体、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为靶点,这其实就是转基因技术。《2019冠病口服疫苗,大吃一斤你敢么?陶医生敢》
最早的人用转基因疫苗是乙肝疫苗,载体也是酿酒酵母。这项技术使乙肝疫苗的产能大增,一支疫苗的出厂价只有3元。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了免费范围,摘去了乙肝大国的帽子。又如最近很著名的宫颈癌疫苗,也是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很少听到转基因疫苗的说法呢?原因是,因为许多人害怕转基因这个词,所以业界人士机智地把它们称为重组疫苗。许多反转人士,其实早已接种了转基因疫苗。你觉得,这是个喜剧还是悲剧呢?
S:疫情开始,瑞德西韦就成了最早的几款进入人们视野的药物之一,这款由美国吉利德公司开的原本用于抗击埃博拉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在新冠肺炎的前期疫情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就此进入大家的视野。当地时间3月23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公告瑞德西韦获批孤儿药认证,一时间再次引发热议。
X:所谓的“孤儿药”,是指专门用于治疗或控制影响少于200000人的罕见病的药物。美国在1983年颁布了孤儿药法案,通过认证的药物可以获得长达7年的市场独占、大量减税、提供上市申请便利等补助政策,来鼓励医药公司开发生产因患者少而市场较小的药物。孤儿药也可以获得更高的自主定价权,所以高定价就在孤儿药领域非常常见,美国有一些公司甚至专门从事孤儿药的研发。S:瑞德西韦通过孤儿药认证的一出呢,迅速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一方面人们担心种种特权会影响瑞德西韦极其类似药物的普及;另一方面呢大家也质疑,按现有的增长速度,新冠肺炎在美国的感染人数有可能会超过20w人这条红线。而且在目前全球各国和公益组织都在大力支持相关药物研发的情况下,应用”孤儿药法案“获得的有限的支持力度也远没有其它针对新冠肺炎的专项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大。一旦第一款这样的药物得到了”排他性市场许可“,无疑将对控制全球大流行病产生不利影响。
X:面对舆论的热议和质疑,当地时间3月25日吉利德公司宣布申请FDA收回授予瑞德西韦的孤儿药资格,并且放弃与孤儿药资格相关的所有优惠权益。并表示“有信心在没有孤儿药指定的帮助下也可以维持快速的审查程序”,这种放弃到手的既得利益的举措配的上我们的鼓励与尊重。只可惜股东好像不太买账啊。
S:最后一条消息与正在观看视频的每一位同学都息息相关,那就是------------B站在3月23日宣布全站将AV号升级成BV号,与纯数字的AV号不同,BV号是一段由数字和大小写字母组成的字符串,经过算法自动生成。哎,我的青春结束了。
X:众所周知呢,B站最初建站是模仿日本的弹幕视频网站Niconico,其视频编码SM号则是来源于其视频服务smilevideo的两个首字母,与之类似B站使用了acgvideo的缩写,便有了av号。例如av17001,av106等神秘代码也早已经深入人心。关于这次改动,B站给出了三点理由,保护信息安全、容纳更多投稿以及维护UP主权益。根据测算,相比AV号,BV号能储存的视频上限大约是AV号的2*107倍,随着短视频和vlog的兴起,伴随5g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稿件数量的爆炸势不可挡,这样的升级确实是着眼未来的打算。另一方面,相比单纯的顺序数字更为混乱的数字字母组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爬虫批量盗取的难度,维护了每一位up主的创作权益。当然无数连接在av号中一串串数字的老用户回忆也没有就此飘落在互联网记忆深处,B站保留了原有视频的AV号功能,搜索和跳转等功能依旧可以正常使用。
S:还有很多用户表示,数字+字母混编的BV号较大幅增大了短期记忆的难度,进而影响到视频传播的便捷性。B站给出了类似淘宝淘口令的设计,“用户在复制BV号或包含BV号链接后,打开B站App的同时会自动跳转到该视频”。客观的说,从日常使用的角度这次变动对16年来大部分涌入的“新用户”并没有太大的影响,B站早已不再是那个圈地自萌的二次元“小破站”,备受好评的跨年晚会、越来越包罗万象的视频内容、大批官媒入驻,B站的去ACG标签之路正在一路向前。相信未来的B站随着用户群体的多元化,可以从ACG文化爱好者的乐园变成能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的地方,这一路上会有遗憾,也一定会带来不少惊喜,幸运的是,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S:最后一条新闻, 3月19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曾艺研究组在《cell》上发表论文。他们成功鉴定了小鼠胰岛中的干细胞类群,并借助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获得了有功能的小鼠“人工胰岛”(胰岛类器官)。
X:研究胰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早在2013年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达10.4%,我的身边有很多亲人长辈是糖尿病患者,甚至我自己就属于高危发病人群。说到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我最近已经搜集了不少和肥胖危害相关的论文研究了,哪天做一个合集出来督促大家和自我监督,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回到正题,发现并鉴定胰岛干细胞是培养功能性胰岛类器官的先决条件,但是,胰岛中是否存在成体干细胞一直饱受争议。干细胞是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可以分化成成熟的组织细胞,这个过程有点像什么呢?通俗一点理解的话就是S: 研究人员在实验小鼠身上发现了一群新的细胞类别——Procr+ 细胞,然后通过实验确认了这群Procr+细胞是胰岛中的成体干细胞。他们还进一步培育出了有功能的胰岛类器官。包含胰岛所有的细胞类型,在功能、形态、超微结构及转录组都与真正的小鼠胰岛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回答了长期以来成体胰岛是否存在干细胞这一争议性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是在小鼠模型上取得了成功,人体的胰岛中是否也存在成体干细胞,是否也能在体外培养成胰岛,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X:当然了,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也不一定要人工培养胰岛,近年来,胰岛的移植作为糖尿病新兴疗法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是涉及到器官移植大家就应该知道最大的问题还是供体的严重不足,所以两条路子,作为成熟的成年人我们肯定是全都要。这条新闻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其实是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官方为此制作的科普漫画,在这里给大家放出来看一看,感谢他们为科普做出的努力,当然你们的支持和传播也是这其中的重要力量。
背景简介:本文是“科技袁周虑”视频节目的内容介绍,视频发布于2020年3月30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K4y1C7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