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短文:洞察世界的变化和中国半导体的学习曲线| 宁南山

深圳宁南山 风云之声 2021-06-23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今天简单聊聊个人和企业的学习曲线,记录随想的短文,干货不多。



今天简单聊聊个人和企业的学习曲线,记录随想的短文,干货不多。


我个人有个习惯,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

在家的时候因此会找大量的视频来看,主要是以下三类:

1:各种企业家,科学家,官员,学者的访谈类视频,不可否认的是,全球的总人口虽然超过70亿,但是社会的未来发展走向,以及你和我这样普通人的未来生活,都是受极少数人的决定影响的,这部分人比例占人口的比例可能也就是1%不到。


印度的一部分人决定在中印边境挑起事情---做出决策的可能就是那么十几个人,几十个人,但是最终影响到了在印度的中资互联网公司的员工的生活,乃至于影响到了中国对印度出口企业的销售。

长江存储在2016年才成立,而到了2020年已经有了超过5000名员工,超过5000个家庭的命运被五六年前一个成立长江存储的决定影响了。

2014年高考—2018年本科毕业—2020年研究生毕业的芯片设计类毕业生们,在6年前参加高考时,是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毕业的时候中国本土芯片设计企业给出的薪资竟然会相比以前涨这么多。

当三年前OPPO的高层们决定要大规模做芯片设计的时候,今年毕业进入OPPO搞芯片设计的学生们,不少人毕业后的生活,乃至生活的城市都可能被这个几年前的决定改变了。
 
因此我们作为普通人,了解精英们在想什么,精英们打算做什么,非常非常的重要。

那些决定着你所居住城市未来发展的决策者们,他们真正的发展重心是在你居住城市的哪个区域?他们往哪个区域投入了最多的资源,倾注了最多的希望?

你买房应该买在哪个区域,是买决策者倾注了最多资源和心血区域的老破小住房,还是买边缘区域的100平商品房漂亮小区?
 
你所工作的公司和行业,决定着这个行业发展方向的,往往就是几家大公司的高管群体,作为业内人士,你知道这些高管的名字和履历吗?看过他们的言论集吗?有看过他们接受采访的时候,对行业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么看的吗?

别看一个行业很大,这些核心群体的数量其实并不多,就是那么几十个人。

很简单的,当一个行业大家都在担心产能过剩的时候,作为该行业的员工,就可以很容易意识到,未来几年收入增长会比较困难,因为产能过剩几乎必然带来激烈价格战,利润下降和公司倒闭和裁员。
 
2:记录平民生活类的记录片。

只要仔细看,是能够看出很多东西的。

例如毕业季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们找工作,以及在各大人才市场的社会招聘的工作这类的视频报道和记录片。

跟随学生们找工作的过程,可以看看今年是哪些专业的学生找工作比较困难,工资比较低?

哪些专业的学生找工作比较容易,工资比较高?

除了计算机,还有哪些不错的有前景的专业可以选择?

如果你家有孩子在两三年内要参加高考,这是不是对帮助孩子选择专业很有帮助?
 
央视拍过一个记录片,2019年播出的,其中有一集就讲了深圳的几个职场人士的生活,我在微博也发过,一个是跟拍中金公司的高管每天的工作日程和安排,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床,因为早上七点钟在股市开盘之前两小时就要开会,听取研究员对财经信息的分享和汇报,便于在股市开盘后能够及时决策。

我看完就想,让我早上五点钟起来,七点钟开会,并且长时间无法休假,感觉我很难做下来,这意味着头一天晚上十点钟入睡,第二天五点起床才能保证7个小时的睡眠。

高管工资高就算了,那些研究员也要早上七点就一起开会汇报,可见起床也很早,至少不喜欢早起床的我就不适合这类岗位。
 
还有一段是猎头公司,刚好猎头公司接待了一个销售额1.5亿人民币的深圳卡片礼品公司的厂长,这个厂长是83年的,湖南大学毕业,想从这个的传统工厂跳槽到智能化制造的工厂,这个厂长谈吐非常干练,但是年薪低的让我有点难以置信,他现在的年薪仅仅是50万,期望跳槽后能够上涨15%。可见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薪资真的不行,一个厂长还比不上互联网大厂普通工程师水平。

但是这一段还透露出了一个信息,这个厂长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精英人物,他的目标是要跳槽到做智能化制造的工厂,可见在2019年深圳制造界,智能化制造已经是较为明确的趋势了。
 
另外一段是三和人才市场,一个四川的高中毕业在深圳工作三年的小伙子,先后做过质量检验和电话销售,刚好遇到某大厂在招收技工学徒工,小伙子的期望月薪是6000,他应该是看到了招聘上写的薪资是6-7k,而穿着工服的招工眼睛男说,你没有经验,还要培训你3个月,只能给5000左右。看样子小伙子是心动了。

我注意到了,这个小伙子的工作经验其实一文不值,质量检验和电话销售都没有技术含量,他只是高中毕业生,但是看样子却有机会作为技工学徒工,这个让我有点意外,是因为制造业招工和留人越来越难吗?
 
3:财经类节目,尤其是到工厂和展会采访的节目。

以前的《美国工厂》就不错,把中国公司福耀玻璃在美国设厂带来的各种冲突交代的都很清楚。同样一家公司,央视也有过相关报道,其中有一段非常有意思,我当时写到了文章里面,曹德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了中国制造的两个优势。

一个是人力成本只有美国的八分之一,一个是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高。

如果是光看这段采访,我们只能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比美国工人高,但是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

但是我却偶然的,在2016年10月播放的一期《中国财经报道》里面找到了答案,不管是美国的纪录片,还是中国的新闻报导,都反应了美国由于长期的去工业化,年轻的工人不好找,有经验的大量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


2016年,福耀从国内调集中国工人,在美国工厂,和已经训练和上岗了半年多美国工人进行了生产效率测试,给汽车玻璃压膜。

在两条线上中国和美国工人进行比赛,双方也都知道是比赛。

福耀公司制定的生产定额是800片,最终中国工人可以做到生产1011片,超出要求25%,而美国工人只能生产792片,没有达到要求,然而这已经让中方管理人员喜出望外了,因为美国工人平时的工作效率只有500多片,是通过比赛激发了竞争意识才提升到了792片。

也就是说,在这个案例里面,美国工人真正的工作效率只有中国的50%



如果没有看到这个实际的测试结果,谁能知道中美工人的工作效率相差竟然会这么惊人呢?

美国老龄化比以前严重的多了,人口的种族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就业流向了相对更为轻松的服务业,要想找高劳动效率的工人,非常困难了。

人都没有了,如何支撑大规模的再工业化呢?中国的产业外迁,去东南亚和印度是可能的,大规模回美国说实话可能性太低了,福耀之所以在美国设厂,是因为玻璃都是在汽车厂附近就近设厂,玻璃长途运输很容易破损,同时也是美系汽车公司的要求。
 
以上提到的各种,经常看,不断的坚持的看,结合更多的学习和实地走访,就能逐渐帮助建立起正确的认知,也能理解我们所处世界变化。
但是这个个人学习曲线,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并且要做归纳总结,同时还要留下文字记录,这样才能实现知识点的积累。
 
我们现在很关心的国产半导体的发展,其实也可以遵循上面的原则,例如半导体产业的精英们,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是如何看的?各种言论看得多了,会发现其实即使同样是业内人士,大家看法都不尽相同。

在这里我以张忠谋为例,2018年1月他接受凤凰卫视《领航者》记者采访,视频全长几十分钟,我看了下来总结了下,觉得他说到的最有价值的两个点。

第一是台积电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张忠谋回答说,1987年台积电成立的时候,全世界只有二十几家只做芯片设计的公司,但是有很多大公司的工程师想出来创业,但是自己建工厂创业成本太高了,所以没有办法,于是台积电决定只做代工不做设计。

那个时候的世界都是IDM大公司,德州仪器,英特尔都是自己制造晶圆,市场上基本没有做专门代工的大厂,台积电正是看准了这个机遇,切入代工领域,到1997-1998年的时候,全球就有了几百家芯片设计公司,这个时候芯片代工的规模就已经逐渐起来了。

这说明台积电之所以成功,敏锐的看到和抓住了历史的机遇非常重要。
 
第二点是,在同样这个采访里面,张忠谋还回答说,注意以下完全是原话,我对照视频一个字一个字记录下来:“我对大陆的半导体发展是非常乐观啦,假如说是设计跟制造这两方面,我觉得恐怕注重设计这部分还是会比较对大陆发展有利”。

记者继续问:“那在制造方面呢,你会担心大陆方面的一些竞争吗?因为毕竟大陆的话他可以举国之力去发展一个行业,其实也有很多行业实现了这个弯道超车的。”

张忠谋:“对,当然了,他们现在就已经在竞争了,跟我们竞争了,不过这个在制程方面的竞争,也不是只是花很多钱,举国之力就可以做成的。”

记者继续问:有什么你觉得他们是做不到的呢?

张忠谋:“这个嘛是我想要讲到的是所谓“学习曲线”的理论了,假如是在这个行业久了,而且你的过去的经验是比这个新的竞争者要多很多的话,那你是长期的,只要你自己不糟蹋你的机会,那你可以长期的保持你的优势。”


       注意这个采访是在2018年1月播出,这个时候中美贸易战还没有爆发,中兴和华为也还没有被制裁,张忠谋说大陆发展设计更有利,这个结论在今天看来显然是错误的,他也没有预料到中美贸易战爆发和中美竞争会如此激烈。


中国大陆必须在全产业链实现独立自主,没有其他路可以走。

另外张忠谋认为半导体制造更难,是因为学习曲线不可能做到弯道超车,必须一步一步的从较低水平制程逐渐积累经验才能向上走,因此台积电将会长期保持优势。

事实也证明他说的正确的,而中芯国际预计相当于台积电7nm的N+2工艺量产要到2022-2023年去了,到那时候相差台积电的技术距离仍然在大约4-5年(台积电2018年Q2量产7nm),而在今年Q2台积电就已经开始量产5nm了。

企业的学习曲线其实就是人的学习曲线,核心在人。这么大的差距,中芯国际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抹平的,唯有加大资源投入,加快学习曲线进程,尤其是要加大对人的投入,而目前中芯国际的大部分支出是到设备上,薪资待遇还是不太给力。

根据中芯国际5月5日发布的公告,其即将在科创板上市,募集200亿人民币资金的40%,即约80亿元,将投入中芯南方以扩大产能;20%用于储备研发资金;40%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

在2020年国产芯片设计类硕士毕业生薪资普遍已经在15k-20k之间,高的还比这个多,中芯国际给985应届硕士生的月薪待遇却比这个区间的下限还低不少,中芯国际可是在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高成本城市,例如中芯国际先进制程工厂在上海,外地毕业生若没有足够的收入水平支撑,在这个城市落脚并不容易,这不利于中芯国际吸引优秀人才,也不利于学习曲线追赶,而经验的积累对芯片制程技术进步又是如此的重要,低薪资首先对高水平人才就缺乏吸引力,其次工作几年后也容易带着经验跳槽,让企业蒙受损失。

我觉得这是个很大的隐忧。
 
除了即将上市募资之外,5月15日晚间,也即是美国宣布限制代工厂给华为供货的同一天,中芯国际发公告称,于当天签署新的增资扩股协议,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和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将分别向中芯控股旗下的中芯南方注资15亿美元和7.5亿美元,总计22.5亿美元。

可以说,对中芯的资金支持变得前所未有的大,这一切都是为了加快学习曲线的完成。
 
正如国产半导体芯片设计龙头海思在2018年的校招中率先大规模涨薪,当年带动了全行业校招薪资上涨,吸引了不少优秀人才涌入芯片设计行业,加快学习曲线进步一样,在半导体代工业界,也应该有公司率先这样做,这将加速我国半导体制造的学习曲线进程。

现在国产半导体设计一片火热,薪资上涨,大批资金和优秀人才涌入,说实话我并不担心其技术能力的快速提升。

但是半导体制造就不一样了,目前很明显的问题,半导体制造相比于半导体设计更是我国发展的瓶颈,但是薪资水平却低得多,这完全不利于缩短学习曲线。更进一步,这还会影响更上游的国产半导体生产设备和材料的进度,因为他们都要依赖于在国产代工厂进行技术验证。

我自己为什么觉得华为应该做小规模IDM,设想当华为以16k-20k的月薪大肆招募硕士应届生做半导体制造的时候,业界那些只给应届硕士月薪10k多点的代工厂们必然会跟进涨薪,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半导体制造,这对华为也是有利的,因为华为对去美化的先进产线进度,有着无比的渴求。
 
以上是一点简单的随想。


扩展阅读:
简单聊聊美国对华为的5月禁令 | 宁南山
制造的天花板——聊聊台积电和中芯国际的未来抉择 | 宁南山
禁令一个月后,华为未来的关键时间节点 | 宁南山
2020年的科技竞赛与1930年代的柏林曼哈顿 | 宁南山
美国SpaceX发射龙2载人飞船,简单聊下美国发射成本下降的问题 | 宁南山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深圳宁南山,坐标深圳,中产阶级,有价值的产业,经济,政经和生活内容信息提供者。文章于2020年7月4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宁南山短文:洞察世界的变化和中国半导体的学习曲线),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杨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