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隐形资助”那些事儿 | 朱灿平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10年来,中国科技大学没有让一名同学因为贫困而失学。
1、学习状况“预警与援助体系”
通过由教务处建立的学生学习查询系统的适时监控,对已达到12个学分不及格的学生,教务处和学工部处立即启动“学习援助计划”:将该生列为重点关心对象,实施个性化学习方案,暂时适度减缓学习进程;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和班主任增加与学生谈话次数,分析原因,耐心引导,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通报情况,共同督促;安排其他同学组成帮助小组,如果宿舍整体环境有问题,立即予以调整。
2、生活状况“预警与援助体系”
“奖、贷、助、补、减”是学校助学支撑体系的主渠道。但是,由于出于自尊或家庭突遭不幸等种种原因,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学生依然存在,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较难从正规的途径获得信息。一般来说,学生在校日常生活消费情况基本上能够反映他们的经济状况。随着校园“一卡通”的普遍使用,为间接了解学生的生活消费情况提供了便捷的条件。通过“一卡通”对学生就餐情况进行逐月统计,对就餐次数正常(目前为60餐以上),消费额偏低(目前为150元以下)的学生,从下个月起,对这一类学生启动“生活援助计划”,即经院系和班主任核实以及经困难学生数据库比对核实后,不需要学生自己申请,直接由学生处、财务处通过“一卡通”给学生“加卡”(一等援助每月160元,二等100元)。这项资助实行动态操作,一名学生一年最多可以得到10次“加卡”。此外,对于家庭或自身突遭不幸的学生,学生处将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次性临时特困补助,额度在300—2000元之间。实践表明,“生活援助计划”和临时特困补助虽然是助困的补充渠道,但这项补充渠道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我校实施的“生活援助计划”,2005年8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以《中科大“隐形补助”,保护贫困生隐私》为题进行报道,该报道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并引发了关于“资助伦理”的讨论。有评论这样写道:读这样的新闻,真的让人好生感动。作为施助方,学校充分考虑到部分同学不愿张扬贫困的心理感受,在“给予”物质的同时,也“给予”了精神抚慰;而作为受助一方,经济困难的学生既得到及时的资助、感受到雪中送炭式的温暖,脆弱的心灵和“面子”又得到呵护和保全,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卷啊!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力倡“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要义首先应当是对人格尊严的尊重。因此,中科大的“隐形补助”格外使我们感动。(马小平:《“隐形补助”折射的人文精神》,《芜湖日报》2005年9月2日)
3、心理状况“预警与援助体系”
我校心理教育中心自2002年5月成立以来,通过新生心理普查、“微笑在线”网上引导与监控、日常心理辅导及咨询、心理热线接待、心理状况测试等途径,随时把握在校各类学生的心理素质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一旦发现问题苗头,立即跟进对象,采取措施,予以关注。几年来,我校心理教育采取课堂教学、网络沟通、专栏辅导、专家咨询、个别晤谈、互动研讨、拓展活动等等形式,致力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和心理障碍逐步克服。迄今为止,中心对近7400余名学生进行了心理普查,接待来访咨询学生1600余人次,初步建立了学生心理普查系统、学生心理档案系统、心理咨询管理系统;“微笑在线”在学生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迄今已逾10万人次登录;绝大部分心理存在困惑、障碍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将接受心理辅导、咨询以及治疗视为解决自己身心困扰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中心还开设了《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人际交往》等课程,并面向师生开设心理讲座及公开咨询。
4、思想偏激情况“预警与援助体系”
人们常说,网络是学生思想状况的观察室。人人皆知,网络给交流思想、沟通信息提供了的便捷,与此同时,有些思想偏激的言论也时有出现,少数学生在漫不经心地敲击一阵键盘、点击一下“发表”之后,客观上则造成扰乱舆论、混淆视听的后果,这样的帖子往往对校园稳定潜含着相当大的危害。学工部、保卫处以及网络中心一直进行网络和BBS的监控,跟踪讨论热点,遇到这些帖子,该删除的立即删除,防止不良影响扩大,并及时与相关院系联系,找到学生,了解产生偏激思想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了解、教育引导和适当处理。
附录二:
《南方周末》记者石岩的采访稿(2005年12月29日)
接学生处通知,11月份的本科生伙食补贴开始发放,请带上学生证和一卡通到东区一卡通结算中心领取。
一卡通结算中心
每个人对疼痛的忍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这很正常,属于发展中的问题”
关注“中不溜”
朱灿平老师新书
为补助贫困生,中科大竟还有这种机智又暖心的操作…… | 赵可心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为朱灿平,安徽庐江人,理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委书记、宣传部长、学工部长(学生处长)、秘书长,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安徽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第十四届团中央委员,现任巢湖学院党委书记。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团干、中国科学院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安徽省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发文百余篇,编著图书四部,最近出版新著《琴韵屐痕——学思践悟在科大》。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期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和“三全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前者成为全国重大宣传典型;首创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身体和安全等六套“预警与援助体系”,特别是其中的“隐形资助”,引起广泛关注,又一次成为全国重大宣传典型。作者授权风云之声首发。 责任编辑:陈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