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里门外:赴美上市20年 | 玉渊谭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玉渊谭天 Author 谭主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第三种美国”是祛魅后的美国,它不是偶像,也不是恶魔。而是建立在深度交流基础上,一种理性的认识。门外的一时风雨,不影响开放与合作的大势。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的最佳选择。
当地时间1月11日,纽交所将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家运营商摘牌,正式停止股票交易。
摘还是不摘,对于美国来说,这是个大问题——不然不会在5天之内2次出尔反尔:
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一道特朗普的行政命令。
该命令试图禁止美国投资者投资所谓的“有军方背景的中国公司”。
1月2日,纽交所发出公告,将对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中国三大运营商摘牌。
但随后的1月4日,纽交所又决定取消摘牌。
到了1月6日,纽交所又再次决定摘牌。
如此“随意”的举动,刷新了不少企业对“老牌”美国资本市场的认知。
这不禁让谭主想起了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
电影中,三个中国小伙创立企业,赴美上市的过程中,主人公孟晓骏对美国的看法在不断刷新。
他的眼里,有“三种美国”。
第一种,令人向往。
孟晓骏为了留在美国,心甘情愿地在餐馆刷盘子,挣生活费,面对他人的白眼和非议时,他反驳“你去过美国么?”
美国,曾是开放的象征,它的大门,向所有怀有梦想的年轻人开放。
而另一种美国,傲慢且自大。
当孟晓骏带着自己的创业公司来到美国时,他并没有被接纳,备受打击。
这个美国,充满偏见,它对国门外的“故事”毫不了解,也不想了解。
影片的最后,孟晓骏的视角里,有了第三种美国——他可以用一种更加理性客观的眼光,去看待美国。
三种面貌,都是美国。电影中的情景,也在现实中上演。
如今,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的门还是那道门,但20年间门内外的光景,已截然不同。
不管摘不摘牌,运营商们的反应都比较淡定。
1月8日,中国联通专门发了公告说,摘牌事件并不会对公司带来重大影响。
底气何来?数据不会骗人。
按照1月8日收盘价计算,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美股的ADR市值折合人民币分别是:
180亿人民币
12亿人民币
8亿人民币
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并不算太多。
光是三大运营商手上持有的现金,就足以回购其在美流通的所有股票。
2020年上半年,中国联通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有458亿人民币,几乎是在美股流通市值的40倍。中国移动的情况类似。
而现金,只是三大运营商总资产的很小一部分,他们在美股的流通市值和总资产相比更不是一个数量级。
此外,退出机制也很多。三大运营商在美上市所发行的是“美国存托凭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告诉谭主:
这实则是一种“镜像”,一张“美国存托凭证”,实际对应的就是一定数量的股票,这些股票可能是联通的港股,而中间存在一些转换关系。
换句话说,这就好比在港股和美股间开了一道“门”,美国投资者所购买的美股实则是港股,资金通过一些换算关系在“门”内外流动,想要将“美国存托凭证”退出变成港股也相对容易。
因此,应对制裁,运营商们的弹药是比较充足的。
正因如此,到1月8日,三家公司股价尾盘均出现止跌回稳迹象。
相比之下,“门”另一侧的美国方面却不太淡定。
无论怎么处理这件事,仿佛都无法使各方满意。
首先,纽交所撤销摘牌之后,美国财政部直接介入,要求重启摘牌程序,财政部长姆努钦直接给纽交所总裁康宁汉打电话施压。
姆努钦的施压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谭主注意到:
在摘牌撤销后,曾任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参议员卢比奥,在一份声明中上纲上线,称财政部试图破坏总统的行政命令,公然企图以牺牲美国的利益来为华尔街利益服务。
卢比奥这句话夹枪带棒,意有所指。姆努钦本人曾在华尔街的投行和基金担任高管及合伙人。言外之意,姆努钦为了华尔街利益倾向不摘牌。
随后,姆努钦立即给纽交所施压,这其中多少有点自证其清的成分,说白了这背后是美国政客的一场“连环秀”。
政客“秀”起来可为难了纽交所。它在摘牌问题上的朝令夕改遭到了各方的抨击。
一家基金的创始人丹戴维表示,纽约证交所正试图判断政治风向,现在的情况相当令人困惑。
纽交所的行为导致了三大运营商的美股价格大幅波动,让股民们也十分不满。
他周一亏损卖出了中国移动的股票,当时看起来这只股票将被摘牌。但这一不小心“踏空”了,他错过了该股第二天超过9%的涨幅。
这位股民愤怒地说:“我对禁令非常不满,对纽交所变来变去的摘牌政策也很愤怒。”
虽然光是做决定就已经让美国相关方面乱成一锅粥,但一家美国媒体也无奈承认,纽交所的决定不太可能伤及这些中国电信业巨头。
他们还补充了一个角度——这些公司的国际业务中,美国业务量的占比微乎其微。
喧嚣中,运营商们波澜不惊地倚门而立,看着吵成一团的门内景象。但时间拉回二十年前,可不是这样。
这场闹剧的背后,是一个时代的尾声。
要讲清楚“摘牌”背后的故事,得先从“挂牌”说起。
这不单单是赴美企业的成长历程,也是一个国家从门内到门外,从一个时代跨越到另一个时代的过程。
“牌”,对于需要公开融资的企业来说,就是一种准入门槛。
我们常说“挂牌上市”,就是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
它意味着一家私人公司第一次完成了向公众公司的转变,挂牌上市后,一家企业的价值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少则十倍,多则上百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对企业而言,上市就是最好的“广告”。
总之,“挂牌”是一场通往成功之旅。
而曾经的美国,一度被认为是这场旅行的终点。
20年前,美国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不但能得到巨额资金,更相当于拥有了“价值背书”。
当年的中国企业,也有着同样的梦想。电信业,可以说是“特殊的球员”之一。
上个世纪末,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袭来。国外的电信产业风生水起:摩托罗拉的移动通讯设备、苹果的麦金托什个人电脑、网景的浏览器在美国家喻户晓。
纳斯达克的电子报价牌下,许多企业迎来了高光时刻。
那个时候,中国联通才刚刚成立不久。
遑论产业,摆在眼前的一项重任是电信基础设施。
到2000年,中国的第二代电信基础设施尚处于大规模铺设阶段,移动通信普及率较低,需要加快建设的脚步。此外,市场化改革也更加需要引入先进技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图为2000年,联通在香港上市的招股书。
“联通第一次融资就融了56.5 亿美元,对联通来说是很可观的一笔建设资金了。”
▲图为《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美国投资人是中国政府企业的工具
警惕“中国泡沫”
2001年以来,美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多次针对中概股的集体做空行为。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警告美国投资者,中国企业有“误导性”信息披露
如果今后公司能够上市的话,他更希望选择 A 股。
背景简介:本文2021年1月13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玉渊谭天(门里门外:赴美上市20年),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孙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