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甘地的诅咒——谈谈印度退出RCEP背后的“印度梦” | 随水文存

风云之声 2021-03-0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随水文存 Author 随水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印度的思维方式还处在“前现代”,甘地当年画的大饼遗毒至深。

本文全长6248字


11月15日,蓝星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区域贸易协定——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印度退出的情况下正式签署了。
 
我对经贸的东西不大懂,平时也不太关心这方面的事儿,但RCEP是个例外,因为同时关系到中国和印度,以及未来中印两国的国际关系,所以一直都非常关注这个贸易协定的内容和进展。
 
过去我一直都对中印经贸合作挺有信心的,因为最近这些年,印度对中国的签证政策都在不断放宽,而且我在印度明显能感觉到越来越多的中资进来。2016年前后那段时间,整个印度到处都是VIVO、OPPO的招牌,一个叠一个,再穷乡僻壤的地方都能看到,渗透力度超过任何一个印度本土品牌。你在印度找一家挂牌OV的手机店,比找厕所要容易一百倍。我当时感觉,敢情中国品牌这是要占领印度了吧。但好景不长,2017年底印度政府回过神来了,上调了包括手机在内的十类产品的进口关税,于是中国手机品牌又纷纷跑去印度建组装厂。
 
2018年前后,疯王满世界搞贸易施压,除了跟中国打贸易战之外,去年六月也终止了对印度的普惠制待遇,当时印度坊间有传闻,中、印、俄要组成Anti-America Gang(反美帮派)来抵制美国……那段时间我也挺兴奋地对中印在经贸、战略等领域的合作抱有幻想。
 
更早的时候,我还不了解印度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甚至觉得印度完全可以复制中国模式——印度有这么多的年轻劳动力,这么大的国内市场,不就跟中国一样吗?十分看好印度的潜力。有这种想法的远远不止我一个,2014年有个自己开厂做生意的朋友跟我在印度游玩的时候,一路上都感慨不已,看到了无数的商机,在他眼里印度简直遍地都是黄金——嗯,在我眼里印度也遍地都是“黄金”。
 
然而这些都是表象……
 
直到去年11月,莫迪宣布决定退出RCEP,我才猛然意识到——原来印度,还是那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印度。

 


【莫迪的决定】


 

来简单扫盲一下RCEP,这几天RCEP的话题很火,我就不多说了,一句话——这个协定相当于东亚版“欧共体”,但要松散得多,不关注工会、环保、政府补贴等问题。RCEP的15个成员国,将会联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组织,而且由于各个国家比较优势的存在——有些国家原材料便宜,有些国家人工便宜,有人均GDP超过50000美元的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也有不足1500美元的柬埔寨和缅甸——能够充分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组团搞贸易和制造业。


 

既然这么好,那印度为啥要退出呢?
 
挑战永远都是与机遇并存的,虽然15国可以组团去虐别人,但在这15国内部,还是需要竞争上岗的。过去因为有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措施的存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并不公平,比方说日本产品卖到中国来,由于有关税,竞争力变弱,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跑去日本拼命买买买;加入了同一个贸易协定之后,国内某些行业不得不面对更激烈的竞争——要么自我升级,要么被这个更大的市场淘汰。
 
所以印度退出RCEP的直接原因也很简单——自身缺乏竞争力,害怕竞争,尤其害怕跟中国竞争。


我看到刘宗义写了篇文章《RCEP没了印度,可能是一件幸事》。我觉得吧,这个话要分两半来看。国家之间签贸易协定,绝对不会是为了做慈善搞扶贫,都是奔着互惠互利去的,没有好处的协议谁会签?印度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哪个国家不垂涎?我甚至怀疑一开始拉印度入伙,说不定看中就是印度这个潜力巨大的倾销市场,不然为什么南亚其他国家一个都没来?如今没了印度,各国在出口上的损失一定不小。所以从生意角度来讲,绝对不是什么幸事。
 
但那篇文章最后点出的立论是有道理的——印度就是个事儿逼,从来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让它加入进来免不了要搞事情,说不定把整个贸易协定都搞黄掉。从这个角度讲,RCEP没了印度确实是一件幸事。本来这个协议去年就该签的,印度的叽叽歪歪导致了推迟。要是印度没退出的话,估计现在也签不下来。
 
印度退出前不是没有挣扎过,它跟其他国家谈条件,以自己产业比较落后为由,拒绝对等开放,说白了就是——只想要机遇,却不想要挑战。印度这样做说明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之前跟东盟签的自贸协定,印度只换来了贸易赤字不断扩大。假如真的加入了RCEP并遵守协定的话,其结果大概率是印度国内市场被中国、日本、韩国等国的资本大范围血洗。
 
“血洗”这个词听着好像蛮吓人的,从另外一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输血”,不光是外国产品进来,外国资本也会进来,对印度整体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长远来看最终受惠的是印度老百姓。但问题在于,这个推动过程中,会清洗掉大量低效率印度本土企业——主要是印度的一部分资本家与小自耕农。比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农牧产品,可能会摧毁印度现有的小农经济和食品加工业,因为印度农业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现代化程度非常低;印度比较强势的钢铁、橡胶制造业,则本身就是家族企业寡头垄断,具有很强的贸易保护主义性质;看来看去,印度能够输出的主要是IT服务业和制药。
 
要知道,在印度小自耕农是执政党的票仓,而财阀则是执政党的金主。票仓和金主觉得现在这样的日子过得挺好,他们才不管对整个国家的将来有没有好处,反正他们不想要可能让自己丢饭碗的改变和发展。

 


【甘地的护符】 


 

迪决定退出RCEP的时候,当然不能直接说是因为票仓和金主不让他加入,在演说中表现得非常“悲壮”:“当我评估RCEP时,我必须尊重所有印度人的利益,但我没有得到一个正面的答案。因此,无论是甘地的护符还是我自己的良知,都不会允许我让印度加入RCEP。”(When I measure the RCEP Agreement with respect to the interests of all Indians, I do not get a positive answer. Therefore, neither the Talisman of Gandhiji nor my own conscience permits me to join RCEP.)
 
这里要划个重点——“甘地的护符”(Gandhi’s Talisman)。我没找到任何一个中文媒体解释了这个词,会把这个词不加解释就放在如此重要的讲话中引用,因为这是印度家喻户晓的一个概念,相当于我们的领导人在讲话中引用“三个代表”。Talisman是一种具有法力的护身符,这个概念出自甘地生前留下的最后的笔记之一,原话是这样说的:
 
"I will give you a talisman. Whenever you are in doubt, or when the self becomes too much with you, apply the following test. Recall the face of the poorest and the weakest man whom you may have seen, and ask yourself, if the step you contemplate is going to be of any use to him. Will he gain anything by it? Will it restore him to a control over his own life and destiny? In other words, will it lead to swaraj for the hungry and spiritually starving millions? Then you will find your doubts and your self melting away."
 
“我会给你一个护符,无论何时当你心有疑惑,或者无所适从迷茫时,可以试着这样做:回想一下你见过的最穷困的那个人,然后扪心自问,你接下去要做的事,对那个人有利吗?他能从中获益吗?能让他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命运吗?换言之,这能否引领上百万依然生活在饥饿和愚昧中的人走向独立自主(Swaraj)?这样你就能解答你的疑惑,不再执着于自我。”


 

继续划重点——Swaraj,这是一个印地语单词,Swa=Self,Raj=Rule,Self-rule即自我统治。Swaraj是甘地设想的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机制,自我管理、自我统治、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给自足,提供经济保障,摆脱一切束缚,最终让所有人解脱。甘地提出了Swaraj这个乌托邦概念,却从没提过解决方案,甚至还用鸡汤体鼓励大家:我知道有人批评这是乌托邦,但我们如果不努力尝试和趋近,凭啥说不可能呢?后人把这个无法实现的乌托邦理想,变成了镜花水月的信仰——或者说“印度梦”,这个印度梦七十多年来一直都很有市场,追梦人前赴后继。
 
因此,票仓和金主的利益固然是不得不考量的现实因素,然而假如你理解了甘地的这段话,你就能理解莫迪退出RCEP、以及其他一些战略思维背后的心理因素,归根结底是出自对Swaraj的信仰。
 
我一直认为甘地是现代印度的罪人,他各种属于前现代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把印度带上了一条歪路,你如果仔细辨析的话,会发现他的一生除了带歪印度之外其实一事无成。甘地本身是一个矫枉过正、反对世俗化与现代化的人,他认为印度的一切苦难都是现代化造成的,他追求的独立自主则是男耕女织式的原始经济形态,这些思想成为了后来的“甘地主义”,跟其他宗教余毒一起成为了阻碍印度经济和思想全面现代化的诅咒。事实上不管有没有甘地,印度早晚都会独立,二战后的英国无力维持殖民地、发生了全面兵变才是印度独立的根本原因,而并不是所谓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那些没有甘地领导的其他殖民地,不也都独立了吗?由于甘地生平经历的戏剧性,他的历史作用被极大地夸大了。
 
印度对于自己的殖民历史很矛盾,一方面对殖民者带来的文明感到很骄傲,另一方面又对当年被殖民被支配的历史有心理阴影,这种“童年创伤”使得印度在独立后非常强调独立,不愿被别国支配,不结盟运动就是这种心理阴影的体现。因此印度在很多问题上很轴,不肯跟你好好务实地谈,非要按照它的主张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旦觉得你想支配它就会变得歇斯底里不可理喻。中印边境谈判就是这样子谈僵掉的,RCEP也是一样的道理。
 
莫迪不是傻子,明白印度在没有优惠条件的前提下要是加入这个RCEP根本就是羊入虎口,尤其是有中日韩澳新这五大“列强”在,印度更是毫无竞争力,除了票仓和金主的关系之外,还勾起了当年被殖民的心理阴影。虽然加入RCEP后,印度有机会得到大笔发展所需的资金,在莫迪看来却是相当于再被殖民一次,会牺牲掉印度对国家经济的支配权——因此他在演说中强调是“甘地的护符”不允许他选择加入RCEP,而“甘地的护符”归根结底就是Swaraj这一阴魂不散的乌托邦“印度梦”。
 

关于印度的很多问题,我是今年爆发全球疫情之后才看清楚的,让我放弃了许多过去对印度的幻想。我想起以前玩户外的时候的一条定律:长虐线是人品的试金石。想要知道一个人究竟是不是靠谱,就跟他一起走一次长虐线,因为在条件最艰苦的情况下,人会把自己最丑陋的一面暴露出来。平时生活里顺风顺水,很多矛盾可能像雷一样埋在那儿,碰到逆境才会炸。
 
患难见真情,患难也能见真面目。今年的全球疫情暴露了很多国家的真面目,雪中送炭的少,落井下石的多。

中印边境发生冲突之后,印度忙不迭把中国污名化,扬言“不加入任何中国主导的贸易协定”,去年退出RCEP的决定瞬间被美化成了莫迪的“先见之明”,被宣传成了对抗中国的“胜利”。阿Q看到印度,大概也会自叹不如。
 
我可以想象出如下场景:
 
财政部长:中国出口了太多东西来印度,咋办?
莫迪:加关税!
财政部长:加完税老百姓还是要买怎么办?
莫迪:再加关税!
财政部长:中国人把厂开过来了……
莫迪:杀人先诛心,就说中国侵略我们领土,发动舆论抵制中国制造!
国防部长:得令!
 
但印度的真面目要比其他国家更加扑朔迷离一些,因为印度不是一个充分务实的国家,不按常理出牌,很多做法你看不清背后的逻辑,必须要深挖到诸如Swaraj这样的文化根源,才会恍然大悟——原来人家这是信仰啊!
 
再比方说印地语里面有个词叫“izzat”,有尊严、名誉的意思,接近于中文里的“气节”,但跟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气节”又不完全一样。比如高贵的婆罗门哪怕算做错事,也绝对不能向低种姓的人认错,这就是izzat;南亚社会里有些父亲杀死自由恋爱的女儿被称为“荣誉谋杀”,也是为了izzat。
 
中国早就没人提“气节”了,印度社会却依然常常把izzat挂在嘴边提,各种宁折不弯、宁死不屈,这反映的就是一种群体思维方式,轴得很。所以印度人做很多事情,不是由现实利益主导的,而是“面子主导”——饿死事小,丢脸事大。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光体现在个人生活层面,还体现在国家决策层面。咱们有时候理解不了印度人,其实是因为跟印度人之间有“代沟”,就好像现代人理解不了古人为啥要裹小脚。



【甘地的诅咒】 
 


国发展起来靠的是“改革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秩序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因此过去一度乱象丛生,但终究会过去。印度由于长期有Swaraj这一根深蒂固的乌托邦信仰,只想改革,不想开放。莫迪今年五月提出的一项新政策——“自力更生的印度”(Atmanirbhar Bharat,也有翻译成“印度自造”),这个名词是莫迪自创的,是一个高度梵语化的印地语单词,宣布的时候连很多印度人自己都听不懂啥意思,还要纷纷上网查,就好像我们引用了一个《尚书》、《易经》里面十分诘屈聱牙的词语。

 

然而这显然就是“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政策的2.0版,是对Swaraj信仰的进一步深化实践,并非像一些自媒体所说的是抄我们“内循环”的作业。莫迪还宣称这个政策是印度的“唯一的康庄大道”(Eshah Panthah),这个词出自《奥义书》,故弄玄虚地通过宗教经典来给政策的合法性背书。“自力更生的印度”设计了五大支柱——经济Economy、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科技驱动型系统Technology-driven Systems、充满活力的人口Vibrant Demography、需求Demand。
 
这一政策颁布的契机是今年全球疫情,莫迪将之宣传为“多难兴邦”(这一说辞倒是像在抄中国作业),他举的例子是印度自己生产的防护用品。他说疫情爆发前,印度一套自产的防护用品都没有,才几个月工夫印度就能每天生产几十万套(质量一言难尽)。于是莫迪搬出一个逻辑——口罩可以自己造,那么凭啥飞机大炮就不能自己造?凭啥不能靠自己实现四化?
 
莫迪强调“自力更生的印度”并非贸易保护主义,目的是为了独立自主。比如国防部要在五年内对101种军事产品实行进口禁令,全面实现国产化,打破“万国造”的魔咒,不但自给自足,还要实现国防出口创汇;再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印度自己独立研发的100%本地化的5G网络技术,具备世界一流水平……“自力更生的印度”野心不止于“印度制造”,最新的口号是“Make for the World”(为世界制造)。
 
咱们是“以开放促改革”,印度是“以禁令促改革”,这个脑回路堪称清奇吧?
 
我觉得吧,印度这番雄心壮志是值得肯定的,就是可操作性堪忧。如今都2020年了,还在试图否定全球贸易的比较优势,自己画地为牢单打独斗,搞“深挖洞广积粮”,我只能说印度的思维方式还处在“前现代”,甘地当年画的大饼遗毒至深。这就跟当年甘地赌气不用英国洋布,自己织土布过苦行僧生活的性质是一样的。退一万步讲,就算印度实现了全部产品自给自足又怎么样呢?按照印度目前的工业实力,这架势倒有点像咱们当年大跃进时候的土法炼钢。
 
嗯,既然缝制内衣裤的小作坊,可以直接生产口罩;焊接门窗的小作坊,改行焊接飞机大炮想必也没啥问题。
 
对Swaraj这一“印度梦”的实践,印度并不是第一次,早在1960到1970年代,印度就已经尝试过,结果呢?——咱们中国折腾了十年,回头一看:嘿,印度还在原地等我们!如今再一次“逐梦”的结果会如何,我们几年内应该就能看到——Swaraj究竟是“甘地的护符”,还是甘地的诅咒
 
无论如何,看到RCEP签署对我来说是十分振奋的,不管有没有印度,这对中国来说都是一个新时代的肇始。从长远来看,印度将被排除在区域供应链之外,中印的实力对比会进一步此消彼长
 
RCEP是给印度留了口子的,只要印度将来想通了,随时可以加入(印度市场这块大肥肉,大家还是垂涎三尺的)。我觉得组团这种事吧,肯定是越早加入越利好,因为团队是需要早期磨合的。而且印度退出时已经丧失了参与协议制定的资格,以后就算要加入也只能接受由中国主导的既订协议,按印度的尿性,自己想通的希望渺茫。
 
去年跟RCEP这边谈崩了之后,印度转身就去跟欧盟谈了,今年又抱上了美国的大腿——就算要认老大,印度也只认美国这一个,绝对不认中国。印度除了要“自力更生”之外,最终梦想是建立起一个以印度为主导,并能够抗衡中国的贸易供应链体系——为此,印度甚至不惜放弃一直恪守的“不结盟”原则,与美国建立起了准军事同盟。


 
话说我过去参与过国内的扶贫项目,明白了一个道理:低等扶贫是送钱,解决得了一时,解决不了一世;中等扶贫是技能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等扶贫是观念教育,改变愚昧、保守的思维方式才能实现代代相传的自强不息。


性格决定命运,思维方式决定性格。 


印度的性格我们有目共睹,命运则可以拭目以待。想要逆天改命,恐怕先得进行观念教育,改改思维方式,学会像正常现代人一样务实地思考问题。顿时觉得,印度或许先要搞一场“批甘”运动,把甘地拉下神坛才能清醒过来。


在此之前,只能先做着“自力更生”的印度梦了。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随水,自媒体博主,纪实摄影师,历史、宗教爱好者,专注于南亚文化、喜马拉雅文化、伊斯兰文化等主题,深入藏区、印度、中东、中亚等地考察。目前定居南印度。文章2020年11月17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随水文存甘地的诅咒——谈谈印度退出RCEP背后的“印度梦”),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杨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