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航天最低潮的时候,外企一车车挖走我们的火箭人才 | 周炳红

风云之声 2021-06-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观视频工作室 Author 观传媒大师计划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这都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视频链接:

哔哩哔哩: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f4y1t7Rb

西瓜视频:https://www.ixigua.com/6940203113940779534

本视频发布于2021年3月16日,播放量已超18万


精彩呈现:

大家好,我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周炳红。



我是90年代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习力学,科大在1958年最早创办的时候,这个系叫“近代力学系”,可以说就是为了研究火箭和导弹而设立的,第一任的系主任就是钱学森。他有很著名的一门课,就叫做《星际航行概论》,到我上大学时,这门课已经没了。那么大学毕业后,我就保送到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进行微重力流体力学理论研究。



2007年,我回国到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工作,刚好我们国家要进行探月工程,运载火箭就需要优化改进。微重力滑行时间比原来更长,从1000多秒延长到2000秒,刚好就要用到微重力流体力学的专业知识。运载火箭研究院就找到我们解决这方面的技术难题。这些知识后来就用到了长征二号、长征三号、五号和七号的技术改进以及优化设计上。


我们国家最近的嫦娥5号登月工程以及天问1号探火任务,还有马上要开展的空间站建设,都要用到长征5号火箭来发射。我参加了长征5号一级火箭和二级火箭级间分离时序的设计,以及上面级火箭长时间微重力滑行优化设计的研究工作。也就是所有的火箭发动机都关机的时刻,推进剂的流动和传热规律的研究,也就是保证推进剂附着在火箭储箱的底部,不要飘起来,并且有足够的压力,这样让火箭的主发动机能够点火成功。当然后面的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载人登月火箭,还要继续用到和发展这些技术。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德国就将有控的弹道式液体火箭,也就是V-2导弹用于战争,他们从德国发射,发射到了英国的伦敦,这是第一个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火箭。



那么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和苏联应该说是瓜分了德国,把德国分成了东德和西德。当然火箭技术也被美国和苏联瓜分了。美国是得到的人,也就是后来载人登月,阿波罗工程的火箭专家冯·布劳恩。苏联得到了一些图纸资料,还移送几千名德国工程师、技工以及他们的家属到苏联境内。然后美国和苏联就疯狂地造火箭,它用来干啥?主要就是用来发射和投送原子弹,也就是洲际弹道导弹。


那么中国呢?中国也有一个人,他去了美国留学,那就是钱学森。他是作为美国空军顾问团的顾问,被派到了德国。去审问火箭专家冯·布劳恩。他后来回到了中国,被称为我们中国的火箭之父。带领中国,研究和设计了一系列的运载火箭。



现在大家提到火箭都会想到航天运载火箭,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用处呢?


运载火箭主要用来发射卫星、探测器和载人飞船,和洲际弹道导弹的区别,是速度会更高一些,超过第一宇宙速度,可以环绕地球飞行。那么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就跟卫星和飞船不一样,它是一个抛物线形式的弹道,不到第一宇宙速度,速度低于7.8公里每秒,它一般飞行几千公里,或者是一万多公里,还会再掉到地球上来。



这里要讲到的就是,东风5号就是一种大型的洲际弹道导弹。我们经常在国庆节庆典上都能看到,它经常是在最后一个方阵出现,因为它是一种战略洲际导弹,是一种战略武器,是我们国家安全的最大的保障。



那么它用到的推进剂,就是当时钱学森他们时代选择和设计的,这种推进剂,它其实是剧毒的,但为什么还要选择它呢?就是因为它常温可以储存。那么它在作为武器使用的时候,意味着我们需要发射的时候,它就可以随时发射,不用临时来加注推进剂。


那么在东风5号的基础上,改装就可以发展运载火箭,也就是我们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用来发射近地轨道,也就是从几百公里到一千里左右的近地轨道的卫星,通过横向的捆绑,还有纵向的加级,就可以形成不同的系列火箭,具备不同的用途。


比如长征二号E火箭,就是在长征二号的基础上加4个助推器,这样它的运载能力就更强,可以发射更重的近地轨道卫星。



还有长征二号F,就是在长征二号E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上面的逃逸塔,这样就可以增加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从95%提高到99.9%。



那么再进一步改进,在长征二号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第三级。现在我们用的多数是氢氧火箭,也就形成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它是用于发射更高轨道的卫星,也就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我们如果抬头去看卫星的话,它就静止在我们头顶的上空,赤道的上空。


长征三号甲再通过横向的捆绑,就长征三号乙和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它们的运载能力更大。我们行业里有一句话就叫做“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随着航天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那么我们国家就发展了主要以长征5号为主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它跟以前的常规运载火箭不同的是,它的推进剂变了,变成了液氧煤油发动机,还有氢氧发动机,它不再使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这种剧毒的推进剂,应该说它更绿色环保了。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长征5号的运载能力更大了,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以前的10吨左右提高到了20吨左右,翻了一倍。所以长征5号可以用来发射,我们马上要发射的空间站。还有通过两款液氧煤油发动机和氢氧发动机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长征6号、长征7号和长征8号运载火箭。


长征6号是一个比较小的运载火箭,在上海8院研制。那么长征7号它将来可以取代我们的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长征8号主要是要发展可重复使用技术,将来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来发射卫星。


那么大家也很关心的还有一个,我们载人登月的火箭,现在大家叫长征9号,最近也公布了它的进展。那么长征9号运载火箭就会要用到更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是500吨级,这个发动机最近也进行了冷试车,它主要是用来进行以后的我们国家的,像载人登月,甚至载人登火,这些大型的深空探测任务和载人航天任务。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推动运载火箭技术的进步?


第一个,它可以用来改善我们人类的生活。最主要就是它可以发射各种各样的卫星,比如我们要用到的北斗导航卫星,还有我们对地观察,可以用来拍照,形成我们的地图,这样我们就有手机里面的导航地图,它可以发射同步轨道卫星,可以用来通信,还有用于天气预报的气象卫星,这些卫星都可以改善我们地面的生活。还有就是,以后要发展航班化的载人运输这种火箭。比如现在美国SpaceX的星舰飞船,将来就可以实现从纽约到上海一个小时就可以飞到。



第二个方面,运载火箭技术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


历史上,从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它就可以实现每天绕过美国,从美国上空,每天要经过几十次进行航天侦察。当时美国总统就说,他说“从今天起,我们天上的太空已经不一样了。”就是因为有苏联的卫星从他们白宫上面飞过,所以后面苏联在载人航天又进一步领先的情况下,美国人决定实施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这都是国家实力的象征。



90年代,我们国家的火箭和航天事业处于低潮,那时候外资企业,就是那些卖牙膏、卖香皂的,都开着空调大巴停在火箭研究院的门口,来挖航天的人才。我也讲到一个我在法国发生了一个故事,2005年,我当时在法国CNRS,也就是法国的国家科研中心,在那边工作,在马赛。



2003年那时候,我们国家的杨利伟航天员上天。那天早上我的同事,包括法国人,还有阿拉伯人,他们拿着新闻报纸就来找我。他说你们今天杨利伟上天了,我们看到这报纸上有很多的报道,他很惊讶的发现,第二版看到了我们上海浦东的照片,他说原来你们中国这么好,我们原来看到的根本不是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牛耕田和解放军穿的破烂的军装解放西藏的图片。他说他们经常看到的是这些,接下来就问我,我们中国还有哪些好玩的东西。



我想说的是,西方国家的普通公众能注意到我们国家的强大,就是因为有了我们的载人航天,给我们所有的产品都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广告。他们接下来就问我,我们中国还有哪些好玩的东西?


说到这个,特别是我们将来马上要进行的重返月球,美国重返月球,我们国家的空间站建设以及很多的重大的航天任务,都是要世界上各个主要的大国来争这个“世界第一”。



比如美国的重返月球计划,它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政治目标,要让世界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女性航天员,要保证是美国人,这是他们重要的一个目标。



可以想象未来中国和美国还会在其他方面进行竞争,比如“哪个国家的航天员能够在月球生存最长的时间?”“谁能够最先在月球生存两周以上?”“在空间站上能够生活500~600天”,现在只是三四百天,这些都是大国实力竞争的一些可以想象的一些具体指标。


那么第三个方面,航天运载技术也是关乎我们人类未来的命运,这个并不是天方夜谭。不但地球的资源会匮乏,还有小行星也可能撞击地球。那么现在科学家基本上都认同,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就是一颗大概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的。那么现在各个国家也在研究,用火箭来发射一个撞击器,去偏转能够对地球造成威胁的小行星,或者用原子弹把这个危险的小行星直接炸碎。



那么我和我们的同事李明涛等人去年提出了一个以石击石的概念,我们可以用火箭发射一个飞行器,在危险的小行星边上,那个危险的小行星现在叫阿波菲斯。在它边上先抓一颗小的行星,或者是先抓一颗10米大的一颗石头,把它抓起来以后,再去撞击阿波菲斯,那么这个偏转效果就可以提高10倍以上。



那么从长远看,我们人类已经从非洲走向了世界各地,未来肯定还会不断的开拓新的边疆,人类未来终将冲出地球,移民宇宙。说了这么多,火箭技术这么重要,那么下一集我们就来给大家讲讲怎么造火箭吧?


 扩展阅读:

你问我端午节干什么?当然是围观“火箭”发射啦 | 周炳红
美国50年前就能载人登月,中国为什么现在还不行?| 科技袁人
推迟发射三年,嫦娥五号究竟经历了什么?| 科技袁人
能当航天总师的人,全中国不超过10个,他们需要什么能力?| 科技袁人
中国900万的航天零件,美国只要几百元,差距为啥那么大?| 科技袁人

作者简介:周炳红,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背景简介: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科技袁人”节目主讲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入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责任编辑:祝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