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印度的“维稳”不是以拯救生命为目的,却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甚至疫情爆发后,莫迪依然鼓励群众在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去投票——政客们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不惜用人民的生命做赌注来冒险。
这几天印度疫情的热度有增无减,似乎去年中印对峙的话题都没有这么火过。我也没想到自己的文章居然引发了这么多的关注,一下子成为话题的中心人物,老实说我不太习惯也不太享受,外界持续不断的打扰搞得我都没法儿专心码字。另外我不也希望过度消费这种天灾人祸,某些从来没来过印度的博主借机会瞎编印度的段子蹭流量,装得自己跟印度很熟,不得不说挺缺德的。
说实在的,人红是非多,一年前甚至两年前发的几篇公众号文章都在最近这段时间被集中和谐掉了;总算呢,国内有些想要往印度捐赠物资的朋友通过我联系上了这边的接收单位,能帮到一些人也是好的。
有很多媒体通过朋友或者公众号找到我要做访谈,我一开始也不大懂得拒绝,后来才终于学会了说不。这几天一共做了5个访谈,上了3个节目,每天中午跟凤凰卫视抗疫特别节目连线直播,感觉都快成凤凰卫视的特派记者了。尤其是4月27号一天前后5场连轴转,让我体会到了“记者招待会”的作用和“新闻发言人”的功能——真恨不得把所有人拉到一起开个电话会议,这样只要讲一遍就行了。
我一开始就会跟访谈的人说清楚:我并不处于印度疫情的重灾区,目前的很多情况我也是通过一些朋友或者媒体间接了解到的,有一些身处疫情重灾区的中国同胞更值得被关注。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全球疫情开始之后,很多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曲折故事,我只是恰好有机会也有能力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拖家带口滞留在印度这个故事在当下比较有看点,很多地方都指名要找我。
不过人呢,很多时候是被推着走的,虽然我本身在获取疫情第一手信息这件事上,并不比疫情中心的朋友更有优势,但由于大家都知道我了,就把很多信息推向了我。比方说有些啥疫情的新闻,都会发给我来鉴定真假,于是就让我有了一个信息聚集的优势,而有些信息让我心情挺沉重的。
另一方面,这几天跟人说得多了、分析多了,把一些问题的思路给理顺了,这篇文章打算从一个“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把印度疫情的前前后后捋一遍,再结合目前了解到一些最新情况来讲一讲。
印度这场疫情我是从头到尾都经历的,印度第一例病例确诊出现于2020年的1月30号,是个从武汉回来的印度留学生。可能是因为学费相比欧美国家要低廉,在武汉上学的印度留学生真的不少,就连我家附近这边都有武汉留学生,在健身房里碰上的,他当时主动用中文跟我打招呼,疫情之前在华中科技大学学医。
印度出现输入病例那会儿正是中国国内疫情最紧张的时候,而我正带着朋友在印度玩儿,他们都赶在中国封锁之前飞了出来。印度这个一向拖拉的国家,在疫情后对中国进行封锁的反应速度倒是超快——1月底禁止了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出口,那时候我往国内寄的2000只口罩至今下落不明;2月2号又禁止了中国公民入境。那段时间我们走到哪儿都会被印度人用异样的眼神看待,很多地方对中国游客有额外的检疫追踪措施,还有些酒店甚至禁止中国人入住,当时在整个世界眼里,“中国人”约等于“病毒”;就好像我们中国国内,“武汉人”约等于病毒,对疫情的恐慌让许多人都变得不理性。
我那些朋友在印度的旅行过程中不忘大量采购口罩,我们当时就发现,不同于中国只要是个药房就能买到口罩,印度虽然满大街药房,却很少有卖口罩的。印度就算戴口罩主要也是防尘需要,大部分人通常拿个头巾包一下,或者用那种可以反复洗的棉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这种“奢侈品”非常罕见。即便是后来印度的防疫要求里面,也只要你遮住口鼻就行了,用什么东西随意。
曾经有幸近距离观察过一副印度自制的口罩……还不如直接拿个胸罩改,一下可以改两个
朋友在印度疯狂采购的口罩,到现在还没用完
2月到3月全球疫情开始爆发,印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啥动静,有段时间里甚至把仅有的3个确诊病例给清零了。我碰到有几个印度人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咱们印度牛逼吧?百毒不侵!印度是最好的避难所。印度叫着要趁机取代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正是二月份那段时间,这算是印度在整个疫情中短暂的一个“高光时刻”。
当时还真有朋友想把印度当避难所,甚至还想等到中国入境不用隔离了再回去。那会儿中国入境人员需要居家隔离,并没有像后来那样严格的隔离措施,这在当时都让人有些不太情愿。毕竟这种事儿谁也没遇到过,后来的许多严格举措,根本是想象不到的。好在他们在3月初明智地选择了回国居家隔离,那些3月24号之前没能果断离开的人,后来想走也走不了了。当时看到过一则奇闻,有位35岁的北京男子,本来在南印度寺庙中修行瑜伽,印度全国封锁后被房东赶了出来,居然在一个山洞里面居住了三个星期,靠跑去山下购买饼干和水度日。后来这家伙被当地人举报,印度警察把他带去了医院,才算结束了穴居生活。
3月24号印度的全国封锁来得非常突然,那会儿疫情刚起了个苗头,完全谈不上严重,全国上下才累计500左右的确诊。考虑到当时印度的检测能力非常低下,还在从中国进口检测试剂,所以纸面上的500确诊只能作为参考,实际感染人数是个谜——印度的实际感染人数永远不会有人知道,因为印度从来没做过全民核酸检测,哪怕只是区域性的也没有;印度真正的疫情死亡人数也一样,反正烧都烧掉了,死无对证。
印度第一波病毒是美国和意大利游客、以及一些搞串联的穆斯林带进来的,顶风作案隐形传播了一段时间,等到印度政府回过神来,病毒已经散布到了整个次大陆。最令我惊讶的是,居然拉达克也有病例,我一直以为拉达克这种近乎于世界尽头的角落是最安全的地方,连那里都有病例那只能说世界上没什么地方是安全的,而拉达克的病例正是当地什叶派穆斯林去伊朗搞串联带回来的。德里3月中的一场穆斯林聚会活动成为了一个引爆点,我所在的泰米尔纳德邦曾经一度高达93%的确诊病例都能追溯到这次活动,甚至有阴谋论认为由于穆斯林对印度政府不满在故意传播病毒,我们这座城市最早的一些确诊病例也确实都在穆斯林社区。
以当时的情况,假如印度能够做到像中国2020年春节期间那种力度的严格封锁,大概真能把病毒给憋死;中国封锁武汉的时候,确诊人数要比印度更多。所以宣布封锁的头两天我还挺乐观的,觉得印度政府能够不惜代价采取如此强力的措施,再加上印度有热季的强紫外线助攻,花点时间应该能把感染者像抓虱子一样一个个抓出来。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突如其来的封城计划不是“百密一疏”,而是“一密百疏”。
印度人民缺乏纪律性,也没有集体的概念。这跟一些欧美国家有点像,把他们关在家里是关不住的,让他们戴口罩也不会遵守,抱有非常强的侥幸心理。但不同的是印度警察可以打人,所以当时就有新闻报道警察在街上追着不守规矩的老百姓打。另外还经常会听说隔离病人从医院逃跑失踪的事件,管理之混乱可想而知。
印度的客观居住条件无法实现所有人的居家隔离。大城市的那些贫民窟挤得就跟养鸡场似的,毫无隐私和社交距离可言。因此就有人悲观地说道,在印度想要保持“社交距离”是一种特权。
印度的气候和居家环境都决定了无法囤积食物。第二波疫情来袭之后,好多人来建议我在家里多囤罐头,你们有所不知的是,印度人根本不吃罐头食品。除了拉达克这种高寒地带有供应给军队的蘑菇罐头、豌豆罐头、金枪鱼罐头流入市场之外,一般情况下你在印度根本找不到罐头。你们别看印度这么热,很多人家里却连冰箱都没有,再加上热带地区多虫蚁,完全没法儿保存食物,他们习惯了现买现做现吃。不过呢,也因为这个原因,即便像去年那样长时间的封城,也没有出现过抢购物资的现象。这也就意味着人们不得不频繁地与外界接触以获得食物,那段时间会有各种小商小贩进到社区里面来——在经济利益面前,总有人甘冒风险。
封城原本是为了避免人员流动,却没想到导致了相当于中国春运规模的人员流动——无数失业的日薪农民工生活无以为继,不得不回到农村老家。尽管当时所有交通工具都已停运,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们,很多人选择了步行回家……结果引发了浩浩荡荡的返乡潮。
我当时看到新闻上动物大迁徙一般的农民工返乡,内心是崩溃的,觉得这简直就是病毒传播的神助攻。那波农民工返乡究竟引起了怎么样的后果,似乎后来也并没有给过交代。
印度的“菜篮子工程”,一辆小摩托,连接你我他。靠这种方式进入社区搞销售的小商小贩非常多,卖啥东西的都有。
步行回家的农民工家属
政府后来不得不安排一些大巴运送农民工,封城间接引发的“春运”
被这么一闹,封城的效果可想而知, 4月2号传来消息说孟买的达拉维贫民窟出现第一例确诊,而且那人确诊的时候已经挂了,我当时心想要糟——孟买的贫民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这种地方出现疫情几乎是无解的,一旦起了火苗就不可能被扑灭。既然出现一例确诊,就说明感染的人数远不止一例。全国封锁一次又一次延长,但是后来每次延长,政策上都略有松动,“封锁”变成了“限制”,因为印度的经济实在扛不住了。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假如没人搞生产,用不了多久就会坐吃山空,没等把病毒憋死,老百姓就该饿死了。后来的数据显示,那段时间的封城让印度经济付出了无比高昂的代价,整个2020年第二季度的经济下滑23%,在全世界垫底。严格来说,去年3月24号开始的封锁和限制到现在都从未完全解除过,高年级的学校复课了一段时间,但低年级的孩子一年多没去过学校;每到月底政府都会宣布,限制措施继续延期到下个月底……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在这种受到限制的状态里过了一年了,这一年里我的活动半径基本上只有1公里。到了6月份印度的大部分生产活动开始重新恢复,确诊人数也正是从6月开始上升的。当然,无法排除的一种可能性是因为那时候印度的检测能力有了提高。从措施上来讲,印度的封锁虽然不彻底,但确实有助于减少人们的外出和接触,阻碍病毒的传播;复产复工之后,大量确诊的出现也是情理之中。我觉得比较能够体现疫情的严重程度其实是核酸检测的检出率,这个指标在任何一个地方都适用。印度没有全民检测,一般只有当你有了疑似症状或者你主动要求才会给你检测。一开始4、5月份的检出率在5%左右,去年7、8月疫情高峰到过10%;去年年底到今年3月中旬之前,检出率一度降低到1-2%,而目前的检出率在20%左右。一般只有检出率在5%以下,才称得上“检测充足”,我很怀疑目前印度的检测能力已到达瓶颈,有些患者出现了症状却预约不上检测,还有些轻症患者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干脆避免去医院做检测。虽然去年印度的确诊病例越来越多,然而出于某些不可知的原因,重症率和死亡率却不高。8月份的时候我所在的社区出现了第一例确诊病例,一时间人心惶惶,结果被确诊隔离的老夫妻一个星期就放回来了,屁事儿没有,后来一些确诊也都如此,这就使得大家对新冠产生了一种蔑视心理。
我们社区的第一例确诊,采取了隔离措施
与此同时,印度在7、8月份开始了血清抗体的区域抽样检测,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居民都已经携带了抗体,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曾经感染过了,要是按照抗体检测的数据反推,印度的实际感染人数高达上亿。我对此有两种猜测,一是强紫外线和南亚的气候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二是印度的毒株可能产生了弱化演变,因为从演化策略上讲,病毒的目标应该是感染更多的宿主,而不是把宿主很快弄死。由于对新冠病毒缺乏了解,很多人甚至觉得这种轻症状乃至无症状感染的弱化毒株,可以当做“牛痘”来使用,帮助人群获得免疫力。当时印度社会上下有一种认识,觉得如果你是个健康人,就算得了这病也没什么事儿;只有那些年老体弱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才会有危险。顺便说一句,根据去年8月份的报道,就已经发现了73种变异毒株,所以“养蛊”很早就开始了。
孟买贫民窟人群抗体阳性率57%
浦那的阳性率高达51.5%
8月15号的报道,就有73种变异
由于当时重症患者不多,印度的医疗系统一直都有序运转,没有出现医疗崩溃的现象。于是印度政府就嘚瑟了,对大量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数据非但不检讨,反而自称疫情之所以死亡率这么低,是因为自己领导抗疫有功,疫情已经被成功地控制住了。尽管后来9、10月份确诊人数还在继续增长,政府却对此视而不见,一心要恢复经济生产,持续减少对人员活动的限制。我觉得从那个时候开始,印度疫情防控的思路就已经从减少病例,转变为了“群体免疫”。而这种把老百姓当成小白鼠的“群体免疫”的后果,大家现在看到了。现在回过头看,之所以会有如今这第二波疫情的大海啸、大反转,原因跟印度在1962年中印战争中溃败一模一样。这两件事是怎么会扯到一起的呢?你听我说下去就明白了。我们中国人在战术上讲的是“料敌从宽,御敌从严”,印度却由于自己的蜜汁自信,喜欢给对手设置“下限”。1959到1962年期间印度之所以敢搞蚕食我们边境领土的“前进政策”,正是因为他们预设了一个前提条件——中国军队绝不会进行反击。给中国设置这样的“下限”难道没有人质疑吗?有是有,但那些人的话语权很快就被剥夺了。1962年的中印战争除了东西两线开战之外,其实还打了两轮。一开始印度军队集结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边上,企图实行“前进政策”进一步北犯侵略中国西藏领土,我们人民解放军将这些集结的军队击溃后乘胜追击进入藏南收复了达旺地区。印度国内先是恐慌了几天,照理说已经低估对手大意了一次,应该吸取教训吧?结果他们一看解放军占领达旺之后没了动静,立马嚣张了起来,无视西线的哨所被一个个拔除,觉得解放军只有这点能耐,再一次给对手设了“下限”——认为解放军在藏南不会再有进一步的行动,印度军队分分钟可以再把达旺抢过来。我们解放军在达旺那边按兵不动是在干嘛呢?基建狂魔在修路啊!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和当地群众一起24小时昼夜不停地把连接达旺的公路给修通了,确保了后勤物资的运送,与此同时在“麦克马洪线”其他位置也进行了部署……后来第二轮的进攻把印度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才换来了中印边境长期的和平。回顾这一年多来的印度疫情,去年第一轮的溃败、恐慌、重整旗鼓,以及第二轮的大溃败、极度恐慌、毫无招架之力简直跟当年中印战争如出一辙;而印度在确诊人数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一步步地对国内外进行开放,也跟当年“前进政策”一点点蚕食我国领土非常相似,给病毒设了“下限”——病毒是绝不会反击的弱鸡,完全不是我们对手。正是在这种自认为万无一失的“抗疫前进政策”的指导下,才会出现农民抗议集会、洒红节活动、大壶节活动、选举集会等大规模人群聚集,与此同时所有警告的声音都被当作“不和谐音”视而不见。这些我们看似无法理喻的大型集会,也跟中印边境的“前进政策”一样,建立在一步步试探之上——去年年底北方邦农民抗议,虽然不是政府许可的,但竟然没有酿成疫情大规模爆发,这在印度政府看来就好像是对手的退让。于是他们得寸进尺,许可了之后的洒红节和大壶节……而最后选举集会这一神助攻导致的疫情翻车,正如同1962年中国在忍无可忍之下,对印度进行的绝地反击。谁能够想到,将近60年后印度政府由于同样的轻敌误判,再一次把印度拖入深渊。不同的是,新冠病毒绝对不会像当年中国那样讲武德主动撤兵,而是会进行一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除此之外,印度就连在联美反华这件事上也跟1962年如出一辙。疫情一爆发,印度就搞了好几波五花八门的反华操作——边境对峙、封禁中国app、抵制中国制造……反华只是手段,背后的主要目的是政治投机,以得到美国的全力支持,趁着疫情爆发后的全球秩序混乱重新构建新的全球供应链,使印度成为新的全球产业链中心。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后,尼赫鲁立刻抛弃了“不结盟”的立场,寻求美国的军事援助来反击中国。周总理当年说得好:“尼赫鲁越是投靠美帝国主义,就越要适应美帝国主义的需求,坚持反华;他越是坚持反华,就越要投靠美帝国主义。这是一种恶性的循环。”60年过去了,把“尼赫鲁”换成“莫迪”居然毫无违和感,疫情爆发后印度的反应一如1962年的重演——只要印度持续反华,他们想从美国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既然印度对抗不了“中国制造”,那就拉着美国一起来(当然也可能是美国拉着印度),归根结底,印度反华就像是一门生意。不得不说莫迪和川普之间还是很有默契的,4月份印度封城后Facebook和谷歌赶紧就给印度送了钱去,让印度有了后面一系列反华操作的底气;川普也全力支持印度成为全球疫苗制造的中心。因此印度自己的疫情才稍有好转,便急不可耐地想要领导全球抗疫——一如1962年11月初在西线节节败退之际依然高调宣布要把解放军从达旺赶走。由于反华属于印度的“政治正确”,印度这几天在收到国际援助后,感谢了美国、俄罗斯、新加坡、英国,就是对中国绝口不提。我个人有一个猜测,美国之前断供了印度的疫苗原材料(直到4月25号印度火烧眉毛了才表示恢复供应),会不会跟前段时间中印边境撤军有一定关系?因为美国自己的疫苗明明已经够用了,为什么要在原材料上卡印度脖子呢?而且除此之外,美国还将印度列为汇率操纵国、美国驱逐舰擅自进入印度领海……之前莫迪跟川普两个不讲武德的程度旗鼓相当,双方一拍即合;现在会不会是两家在反华的方式方法上暂时出了分歧?莫迪在撤军一事上显得反华立场不够坚定?
网友质问拜登为啥老给印度使绊子
当然,作为两个抗疫最失败的国家,美印两国倒也互不嫌弃。美国政府虽然嘴上警告大家现在别去印度,然而当别的国家纷纷停飞印度航班之际,却打算继续恢复美印之间的直飞航班,大概是为了方便美籍印裔把家人接过来避难。鉴于“东邪西毒”切磋交流互通有无的愿望如此强烈,必将让养蛊事业更上一层楼,不突破疫苗的防御誓不罢休,“中神通”务必对此保持高度警惕。这里再强调一下:唯有绝不低估对手的严格防控和隔离,才是应对狡猾的新冠病毒的唯一有效方案!一方面可以把变异毒株阻隔在外,另一方面只有尽可能减少病毒的传播才能防止它不断变异。
印度这一波疫情反扑得如此之迅猛,是天灾更是人祸,政府需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从时间线上来看,莫迪政府组织选举集会的时候,政府已经完全知晓了疫情正在重燃,坚持进行选举集会就相当于武汉疫情爆发前社区主办方拒绝取消“万家宴”,但严重程度是好几个数量级。我们南印度这边对疫情的反扑比较后知后觉,农民抗议、洒红节、大壶节这些大规模聚集的活动主要都在印度北部,真正把南部疫情带起来的正是选举集会。3月2号我带娃去医院接种婴幼儿疫苗的时候接种了第一剂新冠疫苗。由于之前有些关于疫苗副作用的新闻,印度人民对疫苗普遍怀有不信任,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接种的第一剂新冠疫苗简直就是医院在搞“疫苗大甩卖”主动推销给我,正因为别人都不肯接种我才有了机会。我接种完之后左邻右里很好奇地来打听副作用,他们看我的眼神就好像看小白鼠似的。然而我4月1号去接种第二剂疫苗的时候,惊讶地发现了医院的防控明显加强了——门口要量体温、消毒、登记,就跟去年疫情严重的时候一样。那时候我跟我太太都很疑惑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明明之前几个月都已经没人管了。那段时间里,距我家100米左右的一栋居民楼突然被隔离了起来,我当时也觉得挺费解的——怎么到现在这种时候,还会因为确诊把居民楼隔离呢?这种措施明明已经取消了好几个月了,而且外面不是还在如火如荼地搞选举宣传吗?说这些是为了告诉大家,印度政府对于疫情的发展很清楚,他们加强了医院的防控,重新采取了对确诊居民楼的隔离;但他们却把疫情复燃的消息压着,以便宣传执政党领导抗疫的成功,在选举中获得更高支持率;同时也不提醒老百姓要注意防护,怕影响邦议会选举的拉票和投票活动。在比较早的时候,我太太在德里的同学就跟她说,德里医院已经爆满,死人多得来不及处理——但那时候我们却以为是谣传,因为新闻上完全没有动静。印度政府的这种做法用我们熟悉的话术来说相当于“维稳”——然而印度的“维稳”不是以拯救生命为目的,却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甚至疫情爆发后,莫迪依然鼓励群众在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去投票——政客们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不惜用人民的生命做赌注来冒险。这就是为什么这次当大家看到印度的疫情新闻时,突然间就已是一片尸山血海,似乎完全没有一个逐渐恶化和过渡的过程。
第二波的疫情海啸把德里变成了人间地狱,有人肯定要问,为什么是德里呢?德里不是印度的首都吗?照道理不应该是最发达的地方吗?我给大家打个比方:你们想象一下,如果现在上海爆发了疫情,严重缺少氧气,而上海本地缺少氧气制备工厂,需要从周边省市调集。运送氧气的卡车从杭州开了出来,眼看着就要出浙江省收费站了,浙江政府却连发十二道金牌把这辆卡车拦了下来,说这个氧气不能给上海,炼钢厂没氧气都开不了工……听着很扯对吗?这就是印度发生着的事情,所以后来印度政府不得不发了一道临时行政令,不允许将液氧用于任何非医疗的目的。德里虽然贵为首都,却是个光杆司令,不像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是地区首府,背后有一整个邦的资源作为依托。一旦邻邦对德里采取强势断供,简直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我看到印度新闻上不得不使用军机将别处富余的氧气运往德里——只有空运不会被拦截,陆路的话很可能半路被人截胡。印度在经历的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战争,政府要如何最高效地调动和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拯救最多的生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而这恰恰是印度最为缺乏的。很多人在问,这次印度政府对整个疫情的失败应对,会不会让莫迪下台?这样说吧,印度憎恨莫迪的人很多,但恐怕也很难找出比他做得更好、更有威望的人,国大党主席拉胡尔更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红四代”,在印度人眼里就是个笑话。印度的问题根本不是领导人的问题,而是国家和制度本身的问题。也有人问,这次印度的疫情会不会像中世纪颠覆了教会神权的黑死病,引发印度人民对宗教的反思?我觉得印度疫情如果继续这样崩溃下去,确实很可能会引发信仰危机——对民主制度的信仰危机。在疫情已经失控的情况下,莫迪仍在推特上号召人民去投票时,将之称为“民主的节日”(the festival of Democracy),评论里骂声一片……过去的这一年来,“民主”太多次被当作了任由老百姓自生自灭的借口,人们已经听厌了。毫无疑问有越来越多的印度人将会开始反思,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制度是否真的适合印度。只不过,他们最终会发现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莫迪在推特上号召大家去投票,印度群众反应如下——
目前印度是这样的:一方面像德里、孟买、班加罗尔这样的大城市正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另外一方面在我们这种疫情不那么严重的地区,老百姓仍然是不见棺材不掉泪,防控意识淡薄。前两天我出去买菜,外面车水马龙就跟往常一样,部分蔬菜的价格略有上涨。政府部门禁止了在餐厅堂吃用餐,于是几个大老爷们儿毫无顾忌地坐在茶馆门口的台阶摆起了龙门阵,喝茶自然也就不会戴口罩,可能他们依然觉得疫情是距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
前两天早上出门,人们还是我行我素
这家杂货店把柜台拦在了门口,算是一定的措施
另有一家杂货店不知何故关闭了
隔壁的卡纳塔克邦由于确诊人数直线上升,终于采取了全面封锁措施,但允许人们早上8点到10点间出门采购生活必需品和食物,班加罗尔目前的现存确诊患者人数高居全印度第一。过去的一周里,我们泰米尔纳德邦的每日新增确诊人数也大幅上升了五、六成,26号开始所有的娱乐场所都关闭了,周末两天全面封锁。封锁两天的决定是地方高院做出的,泰米尔纳德邦政府表示不服,认为周六没有必要封锁。没有了健身房可去,好在我们有个很大的天台可以透气散步,我又像去年封锁期间一样日落时分去天台上跳绳锻炼。此情此景,让我仿佛穿越回到了去年这个时候——- 一年前我们经常和对面房子的一户人家遥相对望,他们带着孩子在天台上玩耍,那个小男孩之前还是个两岁多的小萝卜头,我们看着他一天天长高长大,现在比去年长高了一头。
- 一年前我家边上的椰子树上住着一窝乌鸦,我们看着一对乌鸦夫妇从筑巢到产卵,哺育长大了4只小乌鸦,如果太靠近那棵树还会遭到乌鸦夫妇的攻击;后来有一只小乌鸦死在了巢里,乌鸦一家弃巢而去,如今椰子树上住着一窝松鼠。
- 一年前楼下住着3条流浪狗,一条公狗老大和一对姐妹妻妾,前段时间那对姐妹在前后一周的时间里相继产崽,两胎总共生下了13条小狗,但现在只剩下2条健康可爱的小狗,大部分都夭折了,如今一共有5条狗。
- 一年前我跟我太太在天台上散步聊天的时候经常会猜想:肚子里这个小东西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现在这个小东西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啼一笑都牵动着我。
我太太怀孕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想象宝宝会是什么样
俗世间的大事,不外乎生死。天台周围这个小世界是如此的随意,有不幸的生命逝去,同时有新的生命诞生,一如既往生生不息;而天台之外的世界,却早已被生死的问题搅得天翻地覆。- 印度的富人正在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包机逃到任何能去的地方,而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有可能将病毒传播到世界各地;
- 印度的双重突变病毒已经传播到了南亚甚至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尼泊尔、斯里兰卡由于确诊病例大幅增加而采取了封锁的措施;我在曼谷的一个朋友说,曼谷目前也陷入第二波疫情,这一波的感染以年轻人、中年人为主,那边打算5月1号开始封锁;中国也在各地都发现了印度的输入性病例,所幸我们有着严格的隔离检测措施,可以有效地隔离传播;而最令人不安的是,我认识的已经在国内接种过疫苗的中国同胞,来到印度后依然感染了这一波的变种病毒……但这并不代表疫苗没用,接种过疫苗可以大幅降低中招的概率和重症率,所以大家凡是有条件的还是应该尽快接种。
鉴于目前的疫情形势,我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接下去中国的防控压力会很大,非常时期咱们尽可能不给祖国添乱。其实也没什么好担心,毕竟这里有13亿人民跟我在一起,作为完整接种了新冠疫苗的1.9%人群,我已经比印度98%的人要更安全,最近还联系了一家蔬菜店可以送货上门,能进一步降低接触风险。这场疫情虽然很漫长,但早晚会过去。想到自己因为疫情的困局倒是有了大把的时间陪伴儿子一起长大,不可谓不幸运。世界不断地改变,新生、成长、老去、凋亡的主题亘古不变。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随水,草根公众号博主,野生纪实摄影师,历史、哲学、宗教爱好者,专注于南亚文化、喜马拉雅文化、宗教文化等主题,常年深入藏区、南亚、中东、中亚等地考察。目前定居南印度。文章2021年4月30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随水文存(【解读】印度疫情是怎么会一步步走到失控的?),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