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硬核知识错误百出,谈什么知识增长?| 科技袁人

袁岚峰 风云之声 2022-10-30

导言:

有些人谈某个事情用到一大堆术语,并不等于他真的懂这件事。


■ 视频链接:

https://v.douyin.com/2dDRFYp/本视频发布于2022年5月25日,点赞量已达1.8w


■ 精彩呈现:

最近,我的前辈朋友、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老师转给大家一段视频(https://www.ixigua.com/7081856389437456415),标题是《在爱因斯坦眼中,世界是被设计好的……》,号称是某位哲学教授说的。卞老师评论:让这种“教授”随心所欲地乱说,真是悲哀!



我看了一下,发现这个视频达到了一个难得的高度:几乎每句话都沾点边,但几乎每句话都是错的。


开头他说爱因斯坦用狭义相对论预言了水星的某种现象,这就错了。这是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不是狭义相对论。



然后他来解释这是个什么现象:所有的行星都以椭圆形轨道绕着太阳公转,有两个近日点和两个远日点。这话让我十分惊讶。太阳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任何人画个椭圆都会看出公转一次只有一个近日点和一个远日点,分别在椭圆长轴的两端。怎么会冒出两个近日点和两个远日点?!这位教授想到哪里去了?!

然后他说,当水星进入近日点的时候,它一定发生摄动,摄影的摄,这就是爱因斯坦的预言。我敢保证台下没人听明白了他在说啥,因为他自己就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


所谓摄动指的是其他天体对一个天体运动的扰动,例如地球、木星等等对水星的扰动,导致水星绕太阳的轨迹不是一个完美的椭圆,而是每次都整体偏转一点,即这个椭圆的长轴方向一直在旋转。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现象,叫做水星近日点进动。这个现象也不需要爱因斯坦来预言,而是几百年前早就观测到的。真正成为问题的,是水星近日点进动的幅度太大,用牛顿力学不足以解释,两者的差值达到每世纪43.11角秒,这才构成了一个难题。爱因斯坦用广义相对论算出,水星近日点进动跟牛顿力学预测值的差应该是每世纪43.03角秒,跟观测值十分接近。这才是爱因斯坦的预言,也是广义相对论最著名的证据之一。



然后这位据说是哲学教授的老兄继续说,实验天文学家做梦也没想到过要去观察这种现象。这话完全错误,水星近日点进动是天文学家持续观察了几百年的现象,否则他们怎么知道差值是每世纪43.11角秒呢?!实际上,在爱因斯坦之前早就有许多天文学家对此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如有人认为在比水星更靠近太阳的地方还存在一颗行星,但对这颗行星的观测结果始终是子虚乌有。还有人认为万有引力定律中引力与距离的关系不是平方反比,而是需要修正成比如2.1574次方反比。但这些解释都失败了,所以才显出广义相对论的解释是那么自然,那么成功。


其实,我能听出这位哲学教授想说的是另一个现象:远处恒星来的光线在经过太阳附近时会偏折。这是爱因斯坦提出的明确预言,但平时太阳自己发出的光太强,把远处的光都掩盖了。只有在日全食的时候,才有希望看到这种现象。果不其然,几句之后这位教授就说,你必须等待日全食的机会,你才能看到水星近日点这个位置。他把光线偏折和水星近日点进动这两件事搅和到一块去了!



然后他说,人们为了验证狭义相对论,刚刚准备组织一次观测,因为要等待日全食,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话真是令人吐血。前面已经说了,这是广义相对论,不是狭义相对论。还有,当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文科人士,不懂得相对论倒也情有可原,不过为什么会连两次世界大战都搞混呢?!


然后他说,战火刚刚平息下来,又获得一次观察水星近日点摄动的机会,欧洲的科学家在废墟上架起望远镜开始观察,结果果然观察到了,因为那天是日全食,记录下了这个水星近日点摄动的数据,跟爱因斯坦理论推算的数据只有一点点差别。这话又把光线偏折当成了水星近日点进动。而且我需要再说明一点,1919年欧洲科学家爱丁顿等人观测日全食不是在欧洲,而是在非洲和南美洲,因为在欧洲看不到这次日全食。



然后他说,当时爱因斯坦住在美国普林斯顿,第二天有人敲开他办公室的门,对他说:恭喜你,你的理论得到了辉煌的证实,因为他们看到了水星近日点摄动。没想到爱因斯坦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没叫他们去看,他们愿意看是他们的事情,事情本来就这样。这话又是错误百出。爱因斯坦去普林斯顿是纳粹掌权后的事情,1919年他还在德国。而且爱丁顿等人出发前就告诉过爱因斯坦,在观测结果出来后他也第一时间就知道了,在消息公布之前。爱因斯坦对观测结果当然是关心的,虽然他对自己的理论很有信心。


实际上,早在1914年爱因斯坦就发信给全世界著名的天文台寻求帮助,希望他们去拍摄日全食的照片。当时柏林天文台发现1914年8月21日会有一次日全食,最佳观测位置在俄国的克里米亚半岛,于是他们组织了一支观测队去俄国。但没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次观测以失败告终。你看,爱因斯坦怎么可能对观测不屑一顾呢?


最后,这位哲学家谈了一通哲学感悟,颇有几个哲学术语,如“思维范畴”、“知识的增长”、“理性自己的展开”。但前面硬的知识有这么多硬伤,这些大话还有必要展开吗?


我向大家介绍这个反面典型,不但是为了向大家介绍广义相对论,而且还希望大家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谈某个事情用到一大堆术语,并不等于他真的懂这件事。他说的完全可能是错误百出,但外行被他这么多术语唬住了,以为他真的懂。例如我见过许多反对量子信息的文章,就是这种风格,在外行看来术语一大堆,好像很有道理,但在内行看来就知道许多基本概念是错的。要对这种正儿八经的胡说八道有鉴别力,就需要自己努力学会科学原理。不是只听一些皮毛就行了,例如人人都可以念叨两句的“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而是需要认真去学科学原理,例如看我的科普书《量子信息简话》。



■ 扩展阅读:
国家航天局最新透露!
近地小行星撞击风险应对战略研究丨中国工程院院刊
二氧化碳变甲酸,可能改变世界 | 科技袁人
任何好事都会有人认为是骗局,任何愚蠢的主意都会有人叫好 | 科技袁人
为什么大科学家都信神学?问题就错了 | 科技袁人
祖冲之的密率,妙在什么地方?| 科技袁人


■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科技袁人”节目主讲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入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 责任编辑:羊羊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