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详解印度工业化战略得背景、目标、策略和措施|南亚研究通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南亚研究通讯 Author 南亚研究通讯
作者 | Radhika Rao及其研究小组
编译 | 王若桐 孔凌霄
审核 | 施兰茶
编辑 | 江怡 陈安澜
导言 |
2022年8月15日,在印度独立75周年之际,莫迪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47年将印度建成发达国家。毫无疑问,要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必须实现工业化。本文系新加坡星展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拉奥带领其研究小组于2021年3月围绕印度工业化政策做出的深度分析解读,具有极高参考价值。近年来全球价值链供应链紊乱,为印度发展制造业带来战略机遇。与此同时,印国内由于供应链脆弱、就业需求激增,也对工业化产生巨大需求。2020年疫情暴发后,莫迪政府提出的“自立印度”计划目标强化国内制造业基础,并在全球供应链中抢占关键位置。为实现上述目标,文章指出,在增强制造业基础方面,印应聚焦主要进口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对进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尤其应重点推进电子行业;在深化全球供应链参与方面,印度应提高总体参与度和前向联系度。针对莫迪政府退出RCEP谈判的举措,文章批评称这或对印度实际收入产生不利影响。文章最后强调,若莫迪政府的财政激励措施的早期收益能成为吸引投资和提高生产率的催化剂进而形成良性周期,其制造业发展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南亚研究小组特此编译本文,供各位读者批判参考。
一、印度国内和全球的催化因素分析
与此同时,印度国内也有多种推动因素。例如,莫迪政府希望利用印度相对亚太地区大多数生产密集型国家相对较低的基本工资(见图表,则已得到日本贸易振兴会的调查确认),促使制造业成为推动印度经济增长的主力部门。
另一个关键国内考量因素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印度约有5亿劳动力,其中超过半数为农村工人。在未来十年中,印度将增加约1.25亿劳动适龄人口,是全球劳动力净增长规模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为吸收这些劳动力,需求和供应两侧都需要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供给侧,印度应注重提升劳动力技能和提高生产力。近年来,印度生产力增长有所放缓,同时印度劳动力具备的技能与雇主所需的技能之间依旧无法充分匹配。印政府已采取行动弥补这一短板,但各界仍在呼吁增加对小学至高等教育的投资。
在需求侧,印度则需要创造可匹配劳动力增长步伐的工作岗位。根据印度央行(RBI)工作文件(见图表),总体看,农业是雇佣农村劳动人口比例最高的产业部门,但农业具有“负弹性”的特征,这意味着农业部门发展并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导致农业劳动力常常从农业转向其他产业部门,以寻找高效益和高报酬的工作。相比之下,公用事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则表现出明显的“正弹性”特征。就业方面的考虑是莫迪政府近期大力吸引本土和海外企业发展制造业的重要原因。
一是加强国内制造业基础。为此,莫迪政府拟鼓励本土化生产,重新聚焦本土价值链,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施进口替代措施,并更加突出重点行业,提供税收和财政激励,以及实施结构性改革和监管改革。
二是趁全球贸易重构,努力使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更大作用。根据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印度仍有很大提高空间。诚然,与2002至2007年相比,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内向型贸易政策林立,使全球化背景略显黯淡。这意味着,印度想要在整体缩小的全球市场总盘子中占据优势将越来越难。
三、加强印度国内的制造业基础
通过制造业本土化和国内供应链多元,加强印度国内制造业基础,莫迪政府应聚焦以下重点领域:
1.莫迪政府应该推动替代主要进口产品:虽然莫迪政府很难替代约占其进口篮子一半的原油、黄金、金属,但却可以重点关注电子产品、化学药剂产品、机械资本品等占印进口篮子三分之一的产品,并推动进口替代。
2.莫迪政府应该推动替代低附加值产品: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家具、玩具、纺织品、服装、塑料、鞋类等。由于这些低附加值产品海外制造成本更低,且往往更快换新上市,使印度的进口需求居高不下。
3.莫迪政府应推动替代原材料和中间品高度依赖进口的产品:包括太阳能电池及面板、特种钢、药物及其中间体、汽车零部件等。
最近莫迪政府上调对金属、消费电子产品、耐用消费品投入品、皮革以及塑料等产品的进口关税,以压缩进口规模,并刺激国内产品实现替代。长期实施进口替代的历史经验表明,这种做法存在明显陷阱——更高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可能会直接压低进口,但并不一定会转化为更高的产出或实质性提高生产力,同时也会损害出口竞争力,尤其是基于进口产品的“再出口”。除此之外,印度追求“竞争优势”还需确保融资和政策资源聚焦关键部门,而不是向多个部门分散投资。
四、财政激励措施
2015年,莫迪政府推出“印度商品出口计划”(MEIS)促进出口,但其收益有限,推动其考虑采取更具针对性的专门措施。与“印度制造(MII)”相比,莫迪政府推出“自立印度”(Atmanirbhar Bharat)时,也于2020年3月推出对选定部门实施补贴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获取PLI激励的资格取决于是否超过增量投资的最低门槛和制成品销售额,例如超过2019-20财年基准量的销售增速未来五年每年要达到4%至6%。目前,这些激励措施已在手机、消费电子零件、原料药等产业出现。同时,印度国内外企业均有机会获取此激励。
受到产业界积极反响鼓舞,莫迪政府2020年11月宣布将PLI计划扩大至其他十大产业,包括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纺织、食品、特种钢、电信和网络产品等,且未来5年拟批准1.45万亿卢比支出,约占2020-21财年GDP的0.8%。将这1.5万亿卢比(见上表)和早先宣布的5130亿卢比相加,累计支出有望达到2万亿卢比(270亿美元)。然而,印度仍需在多个方向努力,包括解决单一产业支持力度较小的问题、仅以2021年为基准年的增量计算问题、扶植政策的清晰度不高等问题。
除电子产品外,制药行业是另一重点领域。按产量计算印度制药业位居全球第3,而按产值计算则排名全球第14。印度制药业围绕药物研发、制造和其他相关产业已形成产业生态。在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印度制药业显出不俗实力——印度拥有全球最大疫苗制造商“印度血清研究所”,而该机构与阿斯利康(AstraZeneca)合作,成为全球新冠疫苗的主要制造商之一。尽管印度享有这些优势,但其仍高度依赖进口,尤其是原料药等关键材料。除了促进原料药本土生产外,莫迪政府最近批准一项新PLI计划,在截至2029年3月的9年内支出1500亿卢比(合21亿美元),面向药物研发、生物制药、复杂仿制药、专利药、基因治疗药物追加投入,并覆盖更多原料药、再利用药物的研发和生产。
2017年推出商品和服务税改革优化税收结构和征税可预测性后,莫迪政府2021年9月19日大幅下调印企业税率,使之更接近其他亚洲国家。具体看,面向印度制造新企业征收的税率从30%降至22%(不包括附加费),而不寻求任何特殊税收优惠或豁免则面临25%的公司税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东盟国家也采取类似的方法吸引投资者,例如泰国、印度尼西亚也宣布降低税收以吸引外资。
简化和现代化劳动法也是莫迪政府的施政重点。莫迪政府拟将40多部法律合并归纳为工资、劳资关系、社会保障、工作条件四套法典,同时将近1500项法条简化至500条以下。例如,2019年8月印度颁布《工资法典》,2020年年中发布细则草案,旨在整合涵盖工资、薪酬的四项即有法律。为与时俱进,该法典覆盖范围拟扩大至零工、居家工人、自由职业者等。
考虑到6300万家企业中仅五分之一注册“统一间接税制度”(the unified indirect tax system),提高政策变革覆盖面将是一项重要的立法行动,凸显出占据主导地位的小微企业正面临繁重的监管负担。由于劳工属于印度中央和地方双方共管的事项,央地立法机构需要密切协同,这不仅要求劳工管理在程序上要实现邦内标准化,而且还要求各邦鼓励企业扩大规模,并审查、削减相关用工管理的流程,以优化国内外投资者所处的营商环境。与此同时,改善土地征用制度等优化利用生产要素的改革也将大幅改善印度营商环境,并降低生产成本。
六、电子行业是莫迪政府推进的重点领域
印度很早就认识到,电子制造业对市场消费和产业战略布局都意义重大,是无法忽略的关键部门。1970-2000年间,印度电子制造业其实已走过多轮兴衰周期。一开始,印度国营企业主导发展计算机硬件,这也吸引了一些私营部门和外国参与者。随后,印度电子制造业的焦点转向软件开发,这一时期软件技术园区大批出现,不少印度软件公司也获得卫星连接。近年来,以大型跨国公司、私营企业为代表的电子巨头也进军电信设备,工业电子设备硬件,消费电子产品等细分领域。
作为2020年11月PLI扩大计划的一部分,通讯设备和网络产品制造是另一个重点领域。印政府拟面向该领域投入1220亿卢比(17亿美元),而这些激励措施有望带动2万亿卢比投资。该计划还将向IT硬件制造领域拓展,目标是使印度形成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一体机、服务器产能。未来四年,印度政府拟面向该行业支出740亿印度卢比(10亿美元)。根据印度手机和电子协会(India Cellular & Electronics Association)数据,印度三分之二通讯设备和网络产品需从中国进口,因此印从业者对PLI等激励计划极其渴望。
七、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汽车子零部件、化工、制药等在印度本土产业基础坚实,并得到全球认可的行业;二是电子、机械、设备、食品加工等,印度政府重点推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行业。印官方发布的2020-21财年经济调查强调,包括电信、加工设备、电气机械等的“网络产品”颇具潜力。除满足国内需求之外,还必须形成足够规模,并与全球资本、技术建立联系,以通过出口扩大印度参与全球价值链。三是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珠宝等传统行业,而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规模,以更好占领其他制造业强国出让的市场份额。例如,过去三年中,在鞋类、陶瓷、服装、皮革、家具等行业中,中国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下降了2.0-7.5%。
八、发展本土制造业优于加入RCEP等多贸易协定
若印度形成更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更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印度就又可能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一扫过去几年经济增速放缓至6%以下的颓势。目前,印度财政激励措施将分散在未来四到五年中,并推出针对各个部门的定制政策。然而,形成这些政策的基础是,投入的财政资金能成为吸引私营部门投资、提高效率、提高生产率的催化剂,进而促成良性增长周期。
资料来源:所有图表数据均来自CEIC、彭博社和星展集团研究。
最新 | 苹果扩大在印生产规模,这是印度工业化转折点?
最新 | 究竟什么原因推动印度追求中国式的工业化之路?
最新 | 印度工业化势头有多猛?已成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国
视频 | 温铁军:印度独立这么久了,为什么搞不成工业?
■ 作者简介
Radhika Rao,星展银行高级经济学家
原标题为:Understanding India: Manufacturing push – a reset
原文链接为:https://www.dbs.id/id/corporate/aics/templatedata/article/generic/data/en/GR/032021/210305_insights_india.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