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歷久彌新 香港活化歷史建築的啟發

大公文匯全媒體 维港专线 2020-09-04



香港中西雜糅的歷史也為這裏的建築留下獨特記憶,時過境遷,這些歷史建築如何繼續參與大眾生活?香港於2004年提出活化歷史建築的概念,在保存歷史建築核心價值的同時,賦予其新的用途。


活化項目的成功實踐讓我們看到,保育與發展並非對立,透過保育及欣賞文物建築,大眾能與昔日的社會連繫起來。通過了解歷史建築活化項目,我們也能從中了解香港如何在持續發展和文物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饒宗頤文化館

歷盡變遷  旨在傳承



饒宗頤文化館是香港「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首批保育項目,亦是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

 

現在


過去


館址坐落在荔枝角山崗上,佔地3.2萬平方公尺。所在地已有逾百年歷史,前身是荔枝角醫院,多年來歷盡變遷,曾經是清政府海關分廠、華工居所「屯舍」、檢疫站、監獄、傳染病醫院及精神復康院。

 

2000年至2004年,該址由醫院管理局成立一所長期護理院「荔康居」(資料圖片)


2009年起,保育團隊在不影響建築物的情況下提供了有限度的修復。以全館建築群為例,保留了當時簡約實用的近百年紅磚建築、中式雙層彎瓦的金字型屋頂、傳統的木樑、桁架和木椽,以及外部裝設。同時,保育團隊在傳統建築物加入現代化設備,如冷氣機、抽氣扇、照明系統等。

 

饒宗頤文化館保留了近百年紅磚建築(資料圖片)


活化後,饒宗頤文化館仍完整地保留了上、中、下三區的布局,上區設「翠雅山房」文化旅館,共五幢89間客房。中區及下區設有展覽館、演藝廳、講堂、活動室、戶外園林及餐飲服務等。

 

保育團隊在區域之間以樓梯、升降機及行人橋連接,盡量把建築物與鄰近環境連繫,成為融入自然環境的文化園區。

 

饒宗頤文化館區域圖


館址雖然不同時期有不同用途和功能,但與香港歷史和社會的轉變有著密切關係,在建築價值和歷史價值上擁有獨特地位。

 

如今,饒宗頤文化館作為一個地標性的文化平台,以當代國學大師饒宗頤命名,以「文化傳承」為宗旨,展出饒宗頤書法、繪畫及學術著作。

 

饒宗頤文化館不定期舉辦導賞活動(資料圖片)


文化館亦舉辦多元化活動,包括導覽、主題展覽、表演藝術、節慶活動、周末市集、講座、工作坊等,展現獨特的香港文化。


大館

鐵窗生涯 連結今昔



位於中環荷里活道的大館,承載了香港超過170年的歷史,前身是中區警署建築群,包括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共16幢建築,是當年司法權力的象征。

 

大館內,前營房大樓面向檢閱廣場,見證了不少檢閱典禮(全媒體記者李湃豐攝)


2011年11月香港賽馬會對建築群展開活化工程,保留建築群內16幢歷史建築的同時,新增賽馬會立方和賽馬會藝方,分別作為綜藝館和美術館之用。建築群活化後以「大館」命名,以古蹟導賞及藝術展覽營運,於2018年5月起分階段向公眾開放。


早前「大館101」展覽,還原昔日鐵窗生活(全媒體記者李湃豐攝)

 

活化建議初期,賽馬會希望加建一座高逾160米、「巨型竹棚」設計的藝術地標大廈,但此建議引起少數居民和環保人士反對,質疑竹棚大樓過高、與古蹟格格不入及過份商業化,後來的設計方案改為新增賽馬會立方和賽馬會藝方,最終獲得環境保護署通過。

 

大館B倉(全媒體記者麥鈞傑攝)


活化後的域多利監獄B倉特意不設空調,維持原狀。歷史最悠久的域多利監獄D倉,由於建築結構很弱,修復工程浩大,設計團隊採用弧形鋼板支撐拱門,安全兼美觀,一舉兩得。

 

大館的每一堵牆、每一扇門,都見證著香港的過往(全媒體記者麥鈞傑攝)


而賽馬會立方和賽馬會藝方雖然與歷史建築材料不同,但鋁磚設計呼應著舊磚的歷史。走進大館,觀者便可身臨其境感受昔日鐵窗生涯,了解當年囚犯的衣食住行。

 

賽馬會立方(左)位於監獄操場,鋁磚設計呼應著舊磚的歷史(全媒體記者麥鈞傑攝)


歷時10年活化,大館一經開放便被《時代雜誌》選為全球百大最佳地方之一。開放一年,大館累計300萬人次入場,安排約700次導賞團活動,舉辦200場表演、工作坊、研討會等。

 

元創方

尋找商機  孵化創意


 

PMQ「元創方」是地處中環的另一個活化項目,原址為1862年成立的中央書院,歷史悠久。1951年該址改建為已婚警察宿舍,至2000年起空置。

 

PMQ「元創方」(資料圖片)


2010年11月,這塊閒置已久的空地被計劃活化為文化創新平台。保育和活化工程於2012年1月展開,並於2013年12月竣工,成為香港政府與民間合作、以嶄新模式支持藝術家創作的空間。

 

中央書院

已婚警察宿舍



保育和活化工程展開前,特區政府廣泛地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活動,收集市民對活化再利用該址的意見。當中最普遍的意見是保存兩座宿舍大樓,最終港府決定把宿舍大樓改造成為標誌性的創意中心。

 

許多年輕設計師在元創方開設工作室(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麥鈞傑攝)


建成後的元創方一直致力宣揚「將創意轉化為商機」,吸引了眾多年輕設計師加入,顧客在這裏可盡情挑選自己喜歡的商品。和商場裏的商品不同,元創方的商品更稱得上是一件「作品」,是每一位設計師精心製作、獨一無二的作品。

 

設計師Chailie和以她的英文名命名的店鋪ChailieHo(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麥鈞傑攝)


如今若想在香港感受最時尚的藝術氛圍,元創方大概是最好的選擇。這裏不定期舉辦展覽會,也為設計師提供交流的平台。其間諸多作品的藝術感,絲毫不輸北京798藝術區。

 

在元創方,市民和遊客可以挑選商品,也可以參觀藝術展(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麥鈞傑攝)


有去過的網友曾說,元創方不會有太多限制和約束,這個地方是自然地演變成一個獨特而有靈魂的空間,它的存在也自然會流傳於外。





往期閱讀

世外桃源 香港迷人的離島風光

來港食海鮮,認準這幾個地方!

武漢肺炎 | 港人為何如臨大敵  全城「戒備」? 

武漢肺炎 | 港府明刊憲不明肺炎需呈報  防範貼士你要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