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封關8個月 「十一」前夕的香港長這樣!

大公文匯全媒體 维港专线 2021-02-20

消失的「老字號」


「國慶」和「中秋」臨近,節日氣氛漸濃,再加上本港第三波疫情受控,政府早前宣布放寬部分防疫措施,港人們都大鬆一口氣,紛紛走出家門,行街睇戲食飯,一掃前段時間被迫宅家抗疫的陰霾。雖然可以出來「透啖氣」,但不少港人卻有一種「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滄桑感,因為有很多他們熟悉的地方都已悄然改變。


往年十一前夕都熱鬧非凡的香港,今年顯得有點寂寥。(中新社)


平時品嚐「一盅兩件」的酒樓什麼時候執笠了?早兩月吃開的茶餐廳怎麼不見了?經常幫襯的那家藥房哪去了?還有小食店、海味鋪、甜品店......這些店家都好像約好一般,齊刷刷消失於大街小巷。還有不少民眾熟悉的老字號食肆,包括珍寶海鮮舫水上餐廳、陸羽茶室、蓮香樓、蛇王二、蘭桂坊翠華、許留山等等,均陸續宣布暫停晚市、暫停營業,甚至關門大吉。港人們惟有抱著不習慣,開始適應「新環境」。


開業近22年的翠華中環旗艦店在3月23日停業。(中新社)

銅鑼灣的蛇王二也已於4月24日光榮結業。(中新社)

在香港仔營業超過40載的珍寶王國海鮮舫亦於3月3日起停業,直至另行通知。(新華社)

街頭店鋪「大洗牌」


「金九銀十」,9月和10月本來是商家做生意的旺季,尤其是「十一黃金周」,一直都是香港各大商家翹首以盼的日子。內地近年開放港澳自由行,帶旺了本港商業,但從去年開始,香港的商家發現生意越來越難做,持續的黑暴令內地遊客望而卻步,讓本應客似雲來的「黃金周」略顯蒼涼。而到今年「十一」,本地商業更是雪上加霜,在黑暴和新冠疫情雙重打擊下,香港商家考慮的不再是「多賺」和「少賺」的問題,而是在痛苦糾結是「繼續」或「結業」。


以往門庭若市的海港城眾商店亦略顯冷清。(中新社)


自今年2月8日開始實行內地入境人士強制檢疫規定,香港已度過逾7個月的漫長封關期,很多本以為5月可以解封的商家,掰著手指等待「開關」,但港府延期令一月接一月,當得知最近一次的延令到10月7日時,他們意識到今年「十一」這棵救命稻草也已悄悄滑落。不少商家紛紛選擇不再堅持,甚至多家近年依靠自由行壯大起來的巨擘品牌亦開始萎縮甚至凋零。


位於尖沙咀北京道上的莎莎專賣店短時間內已撤走。(點新聞)


著名的美妝連鎖莎莎(SaSa)、卓悅(Bonjour)陸續關閉大量的店鋪;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等珠寶品牌亦縮減本地業務和人手;Prada(普拉達)、Omega(歐米茄)和Rolex(勞力士)等相繼撤離黃金商圈;還有諸如維多利亞秘密(Victoria’s Secret)、Topshop等服裝品牌亦大閂香港旗艦店,進而轉向線上銷售......

 

Topshop及維多利亞秘密亦先後宣布關閉他們位於港島的巨鋪。(中新社)

維密在宣布閉店之後,更極速撤離店中陳設。(點新聞)

大商場的落寞


另外,本港的眾多商場亦是大受打擊,尖沙咀海港城、銅鑼灣SOGO、沙田新城市廣場......以往「十一」顧客多到要排隊入場的情景已不復存在,現在這些商場在穩住品牌不撤鋪的同時,只能紛紛開始推出優惠鼓勵和刺激本地消費。可是本地的消費量又怎可跟自由行的力量相提並論,兩條數甚至都不在一個量級上,所以這些以往高光的商場亦只能黯然地駐守原地,然後祈求黑暴和疫情早日散去,遊客趕快過來。

 

海港城前的士大排長龍。(中新社)


商業蕭條對香港還有一個最直接的影響,便是令到失業率增加。政府早前公布數據指本地失業率已經突破6.2%,失業總人數亦已攀升至15年來最高位。大量銷售從業員在數月內,經歷了由業績「爆燈」到賣貨「撲零」的重大跌宕。現在顧客進商店,根本不愁找不到店員服務,取而代之的是幾位店員圍住一個顧客,提供多對一的「金牌服務」。


市民都憧憬香港回復到以前穩定、繁榮、朝氣蓬勃的東方明珠。(中新社)


香港國安法出台,有力震懾了反中亂港分子;早前中央又全力支援特區政府成功抗擊第三波疫情。這些都昭示了香港社會已經由亂到治,亦將越來越穩定。我們相信,只要等政府推出「健康碼」,正式實行「旅遊氣泡」,迎來遊客的香港必定會恢復往日的繁華與朝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