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苦等9個月,在深港人終於等到了好消息!

大公文匯全媒體 维港专线 2021-02-20

【10·28 維港專線】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伍軒沛、何花  報道: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漸趨平穩,政府昨日宣布調整多項防疫措施,包括下月起容許內地的香港居民回港時,豁免14日隔離檢疫,初期會設配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獲豁免人士必須持陰性核酸檢測證明,而一旦疫情風險提高,會停止豁免安排。


本港與新加坡的「旅遊氣泡」亦將於下月實施,機場將於今日起試驗為抵港旅客進行病毒快速測試。經常往返兩地的港商歡迎返港豁免檢疫安排,並相信新措施有助恢復經濟。有港商滯留深圳九個月,希望盡快恢復全面通關。

  

下月起港人從內地回港,可豁免14日隔離檢疫。圖為深圳灣口岸


調整措施 

港人內地返港 下月起免隔離



本港二月起實施強制檢疫令,規定14日內曾到訪內地的人士抵港後必須強制接受14天隔離檢疫,但兩地遲遲無法通關,不但嚴重影響兩地人員往來,更令本港經濟陷入深度衰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出席行政會議前宣布,香港將於11月開始豁免內地港人返港檢疫14日的安排,「開始的時候會有一定的配額,往後可逐步有序地令兩地人員順利往返」。


特首稱,設有配額是考慮到現時只得深圳灣和港珠澳大橋兩個陸路口岸運作,強調政府的政策目標與市民一致,都希望盡快恢復跨境人員往來,目前技術安排已經成熟,但通關須雙方滿意才行。


須持陰性核酸檢測證明


食衞局局長陳肇始則表示,細節仍在商討中,大原則是回港居民需持有陰性的核酸測試結果,強調內地如廣東省等地的疫情,已經「長時間穩定下來」,相信由該地區回港的人受到感染風險較低。她又稱,不會排除澳門返港居民,惟要循序漸進推行。


港商鍾先生在強制檢疫令生效前返回內地,至今九個月,他望着不遠處的深圳河,不禁慨嘆:「這條河竟是世界上最遙遠距離」,他希望可盡快全面通關。

在內地開皮具廠的港商梁先生對新措施表示熱烈歡迎。


他說,自第二波疫情起便沒有回廠房監工,導致廠房停運超過一個月。為照顧生意,他唯有在四月時離開太太及女兒,隻身回到清遠,至今近半年無見過家人,現時內地疫情已受控,其生意亦回到正軌,他期待盡快回港見家人,「唔使隔離方便到好多我呢種在內地經商嘅香港人!因為返去隔離14天,返來又14天,太浪費時間,好多人寧願唔返。」

港星「旅遊氣泡」同月推出


此外,特首昨亦宣布香港與新加坡建立的航空「旅遊氣泡」將於下月推出。她又提到,香港要「外防輸入」,現時連同比利時共14個地區被列為「高危地區」,她亦已要求食衞局考慮是否將西班牙和意大利列入「高危地區」。


香港國際機場今天起試行快速檢測試行計劃,陳肇始稱,計劃將與機場對旅客原本的核酸測試同時進行,所有抵港旅客均要進行測試。政府回覆查詢稱,機場將試用RT-LAMP核酸檢測技術,為期兩周,以試驗該技術的靈敏度及可靠性,旅客可自行決定是否參與。「檢測待行」的安排期間仍然有效,即旅客仍然必須等候經RT-PCR檢測確認陰性結果才能前往檢疫。


翹首期盼

在深港人:終於等到好消息

  


香港新冠疫情反覆,致使不少香港市民選擇前往內地城市避疫。圖為今年8月,不少香港市民在深圳灣口岸排隊等待離港(資料圖片)


特首林鄭月娥27日宣布,下月將率先容許居內地港人返港豁免檢疫14天。今年以來,跨境群體因「封關」政策,導致生活種種不便。採訪中在深港人心情有點複雜:因為疫情封關已近一年未見到父母,即便回港豁免檢疫,返深圳仍要隔離,希望香港和廣東兩地能早日協調出台便利措施,往返最好能避免強制隔離。不過,多數港人反映,「這一政策最受益的是跨境群體,終於等到了好消息,正常通關有望。」


港人曾義前天因回港工作剛剛結束在深圳的14天強制隔離。今年他已被強制隔離兩次,隔離總時長將近兩個月。作為港商二代,曾義的父母30年前來到深圳投資,公司在香港和深圳都有業務。疫情前,他幾乎每月往返深圳和香港兩地。「今年已經把往返的次數減到最低。大部分時間和香港公司溝通都是通過遠程會議系統。但很多生意客戶還是當面談更好。」


因封關無奈擱置創業項目


曾義透露,自己創業的項目一直希望能引進更多香港年輕人來深圳創業。但因疫情封關,事情推行不順,計劃只好暫時擱置。「等通關正常化,這項工作還是會重啟。」曾義說。


「現在很多香港年輕人都看到了大灣區的發展機遇,最好不要因為通關阻礙他們來內地發展的熱情。」曾義透露,他作為香港專業人士,今年5月已向相關部門申請回港豁免檢疫。「現在終於看到這項政策能惠及所有的跨境群體。這是個好消息。」他強調,現在內地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尤其深圳,已多日沒有本土新增病例。內地港人返港其實已無病毒擴散的風險。


爺爺隔屏看孫子長大


跨境群體從年初開始盼望通關正常化,如今許多人感嘆,「終於看到了一點希望」。「封關」政策下,有跨境家庭不得已重新在深圳租房生活,也有港人因公司業務調整不得已重新找工作。


吳舒景從年初「封關」開始,已近1年未回香港。「疫情前,我父母每周從香港過來看我,順便也會看看孫子。一年來,爺爺只有隔着屏幕看着孫子長大,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吳舒景在內地讀大學,之後加入港人的創業公司,常年在深圳工作。今年疫情阻礙內地市場開拓,公司業務布局調整,將產品研發中心放在廣州。因妻子在深圳工作,他只能重新找工作,加入另外一家寵物醫療公司。


採訪中,他強調,「單方面放開檢疫幫助不大。深圳需要出台相應的配套政策才能真正讓跨境群體方便往返。」回港豁免隔離,退休老人看望孩子確實方便了一些;而對於上班族,還是無法經常往返。疫情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希望香港和廣東兩地政府能盡快協商出更好的對策。


社 評 | 豁免隔離好開始 控制疫情是關鍵

措施可望下月落實,同時將推行的還有一系列其他安排。這是與內地恢復通關、走向人員往來正常化的第一步,雖然這一步邁得很小、很謹慎,但意義重大。


今年二月本港被迫啟動「封關」的抗疫模式,當時沒有多少人能料到,這一「封」就封到現在。當然,嚴格意義上說,香港並沒有全面「封關」,而是嚴格控制人員進出,無論是香港人出入內地還是內地人來港,都須接受兩個14天的隔離,時間成本高昂,這還不算檢疫的額外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出境基本上處於冰封狀況,訪親及奔喪亦是能免則免。市民「坐困愁城」已八個多月,不少家庭不得不分居香港與內地。「短短的羅湖橋,成為世上最遙遠的距離」,這是調侃,更是無奈。


「封關」阻斷交通,打擊經濟,也帶來心理等問題,近來香港本地行山潮熱爆,大有「踏平青山」之勢,實際上是長期困守下情緒壓抑的體現。隨着抗疫時間拉長,市民希望走出境外「唞唞氣」的意願益發強烈,而另一方面,內地疫情早已受到控制,為兩地實現局部通關創造了條件。


昨日公布免港人隔離的新措施,試行一段時間後,應該考慮擴大豁免範圍,例如為來港商務人士及遊客提供豁免,為備受疫情打擊的本地零售、旅遊、酒店等行業注入強心針。系列措施的作用,相信不亞於當年幫助香港經濟從沙士谷底起飛的「自由行」。


另一問題是,豁免隔離的是香港這一方,回內地仍要強制隔離14天。當然,這無關「對等」,而是香港與內地的疫情控制情況不一樣的現實使然。可以說,只要香港疫情未能「清零」,風險仍在,內地就不太可能為香港人入境提供豁免措施。


香港能實現「清零」嗎?答案是肯定的,關鍵在於特區抗疫能否突破政治干擾及利益集團的掣肘。


香港疫情被嚴重政治化,攬炒派「逢中必反」,一味要求對內地「封關」,毫不掩飾「借疫謀獨」的禍心,巴不得疫情拖得愈長愈好,這就是他們抗拒全民檢測、健康碼、強制檢測的原因。特區政府今次宣布的豁免措施,毫無例外地遭到攬炒派的反對。


同樣不容忽視的是,醫學界也有一股力量,總是將小圈子利益置於公眾利益之上,他們陰陽怪氣,藉口多多,早前以「內地人講普通話、香港人講廣東話」為由阻撓中央支援香港擴大社區檢測,現在又以所謂「影響醫患關係」抹黑強制檢測,食相難看。


事實已經證明,過去「港式抗疫」拖泥帶水,無法做到徹底「清零」。特區政府需要總結經驗,勇於承擔,牢記「生命至上」、「一切為了人民」的宗旨,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戰勝不了的疫情。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 曾敏捷、伍軒沛、何花 報道



往期推

「你們的教練惡唔惡?還是很溫柔?」

想去美國領事館着草?今次走不掉啦!

這個會議,關係到每一個打工人


相關版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