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炒的特朗普炒人 白宮或迎大清洗

大公文匯全媒體 维港专线 2021-02-20

【11·11 維港專線】大公報綜合CNN、《紐約時報》、NBC報道:不承認在大選落敗的美國總統特朗普,9日突然通過推特宣布解僱國防部長埃斯珀,由國家反恐中心主任米勒出任代理防長,立即生效。


媒體預測,特朗普接下來還可能會炒掉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雷和中央情報局(CIA)局長哈斯佩爾,美國安機構面臨大換血,引發外界擔憂。


CNN分析指,輸掉大選的特朗普異常「憤怒和痛苦」,從現在開始到明年1月20日任期結束,他將開啟瘋狂報復模式,這可能也將是美國現代政治史上「最瘋狂的72天」。



白宮幕僚長梅多斯在特朗普發推特前五分鐘致電埃斯珀,告訴他已經被解僱。政府官員說,米勒9日下午到達五角大樓時,埃斯珀還在整理辦公桌。媒體注意到,米勒進五角大樓時被樓梯絆倒,差點摔了一跤,並且還沒進門就摘掉了口罩。



埃斯珀早備好辭呈


埃斯珀去年7月接替馬蒂斯,成為特朗普任內第二位防長,但他在多項議題上與特朗普意見不合。特朗普此前一直用軍事援助要挾烏克蘭調查競選對手拜登之子的「黑材料」,埃斯珀是敦促總統開放對烏軍事援助的主要政府官員之一。


今年6月,美國各地因黑人男子弗洛伊德之死爆發大規模示威,當時特朗普曾威脅要派軍隊平亂,埃斯珀公開反對,兩人的矛盾激化。從那之後,埃斯珀刻意保持低調,防止被拉入選舉政治。


早在大選前,《紐約時報》就指特朗普一旦贏得連任,埃斯珀將會是他首個開刀的內閣官員,紐時文章甚至稱,在美國國防部同僚的眼中,埃斯珀「死期將至」。5日,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曾援引國防部3位現任官員消息,稱埃斯珀已準備好辭職信,或將辭職,無論大選結果如何,他都打算離開。


FBI及CIA局長亦危險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拉特克里夫上月初公布與特朗普「通俄門」有關的文件,解密文件顯示,前CIA局長布倫南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前,用「勾結俄羅斯」抹黑特朗普,以分散公眾對希拉里「電郵門」醜聞的注意力。CIA局長哈斯佩爾堅持認為,與這些材料相關的消息源需要得到保護,這讓特朗普和他的保守派盟友對她極為不滿。


特朗普在今年的選戰中堅稱郵寄投票造成選舉舞弊,但FBI局長雷9月向國會表示,沒有證據顯示郵寄選票導致大選舞弊,令特朗普大為光火。一名接近特朗普的消息人士說,總統和他的高級助手在大選前就討論過解僱雷的問題。


政權過渡期國安脆弱


民主黨人和一些政府高官擔心,在新舊政府交接的動盪期,撤換多名國家安全高官,勢必威脅國家安全,也讓敵對勢力有機可乘。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表示,「特朗普總統突然開除埃斯珀的舉動顯示,他希望運用在職最後一段時間,讓美國與全球各地民主陷入混亂狀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史密斯稱,解僱埃斯珀是一個破壞穩定的舉動,只會讓「我們的對手更加膽大妄為,讓我們的國家面臨更大風險」。


美國歷史上政權交接時期極易生亂。1980年伊朗人質危機就是在卡特到里根總統的過渡時期發酵;而從里根過渡到老布什期間,發生了洛克比空難;老布什派美軍進入索馬里,給克林頓留了個爛攤子。CNN稱,一個擁有很多權力、怒氣沖沖、毫無顧忌的特朗普,可能會帶來血雨腥風的後果。


解讀 | 世界對美國大選誤讀了多少


文/周德武


美國大選的非官方結果已經出爐數日。儘管特朗普還在繼續上訴,且沒有認輸的跡象,但是他的夫人、女兒及女婿都在私下勸說特朗普「體面承認敗選」,可特朗普的辭典中根本就沒有「失敗」二字,仍堅定認為,「是民主黨竊取了自己的勝果」。


美國大多數法律專家認為,儘管官司還在推進,但特朗普很難扭轉敗局,只要他的團隊拿不出民主黨系統性、有組織的作弊行為,而只停留於選舉過程中的小瑕疵,是很難打贏這場事關美國憲政體制穩定的政治官司,特朗普被迫交權是早晚的事。


西方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在第一時間迫不及待地向拜登表達了祝賀,從中可以看出這些盟友對特朗普的厭惡程度。這兩天媒體開始聚焦尚未向拜登發去賀電的世界大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出,「我們注意到拜登先生已經宣布成功當選,我們理解大選的結果會按照美國法律和程序作出確定。關於中方表態的問題,我們將按照國際慣例辦理。」如果我們對「美國大選的法律與程序」及「國際慣例」有一個清晰的了解,那麼中方暫不發賀電的答案也就迎刃而解。


這些年來,四年一度的美國大選總是能吸引世界的眼球,但這次的關注程度格外高。美國投票人數也創了新高。由於美國大選總是在投票之日就預知結果,於是給世界造成了許多錯覺,以為美國大選是一人一票,直接就把總統選了出來。


其實11月3日這一天,只是選舉各州的選舉人。選舉人的多少根據各州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結果而進行微調。以佛羅里達州為例,2000年大選出現爭執的時候擁有25張選舉人票,而2020年已經達到29張。在選舉年的春夏之交,美國兩黨都將召集各自的黨團會議,從黨的領袖、地方官員、社會活動家中推薦出各州的選舉人。


美國各州的大選選票也是五花八門,有的州選票除了印上各黨正副總統候選人之外,還把各州的選舉人也印在上面,甚至把各州的一些公投議案也一併列入。不管票面的元素有多少差異,但本質上,選民只是推舉各州的選舉人,而不是直接選總統。


根據贏者通吃的規則,一旦某個政黨總統候選人獲得多數票,這些選舉人票就歸獲勝政黨所有。12月8日這些選舉人被正式認定之後,將於12月14日前往首都華盛頓或各自的首府投票選舉美國總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把美國總統選舉稱之為間接選舉的由來。


由於選舉人只能投自己所代表的黨派候選人,所以接下來的投票往往流於形式。全美33個州對「失信選舉人」有懲罰機制,不投自己所在政黨的候選人被視為廢票。雖然這些年跑票現象時有發生,但從未改變大選的最終結果。


基於上述程序及邏輯關係,11月3日之後的選舉更多帶有象徵意義。一般來說,11月3日當晚媒體發布的預測結果也就具有百分之百的確定性。根據這些年來的慣例,一旦主流媒體發布預測結果,另一方候選人就認輸,於是世界各地的賀電也就接踵而至。


但這種「君子協定」並不適用於有爭議的大選。例如2000年的美國大選,在拖了37天之後才由聯邦最高法院進行了判決。從某種意義上說,小布什不是選出來的總統,而是判出來的。


北京時間11月8日凌晨,美聯社宣布大選預測結果:「拜登當選」。美國主流媒體紛紛跟進。親特朗普福克斯新聞台在執拗了幾分鐘之後也被迫跟進,打出了「拜登當選美國新總統」的字幕。拜登本人隨後也發推特,宣布自己當選。


這次美聯社宣布大選預測結果,遭到很多人的質疑,但這是美國約定俗成的慣例,已經有170多年歷史。美聯社作為牽頭人,聯合全美各大媒體在各州、縣設定五千多個信息站,及時報告各地的選票統計結果,然後放入美聯社的數據庫,一旦到了某個閾值,即使選票沒有統計完畢,這家媒體也會加以確認(打CALL)。


美聯社的這套做法滿足了選民急於知道大選結果的心理,但並不具有法律意義。只有各州選舉人於12月中旬完成了投票,並於次年1月6日新國會開幕之後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進行驗票,才算從法律意義上走完了美國大選的全流程。所以,現在談論的大選結果都是非官方說法。


特朗普不承認大選預測,從法律意義上講無可挑剔,進行司法挑戰也是其享有的正當權利。在美國總統投票日還有30多天的情況下,特朗普沒有向拜登認輸的義務。


由於特朗普不承認此前多年的「君子協定」,使得這屆大選增加了複雜因素,新總統的過渡工作也會遇到不少阻力。但拜登畢竟擔任過八年副總統,對華盛頓的政治運作瞭如指掌,所以過渡班子團隊的運作也在密鑼緊鼓進行。


11月20日將迎來拜登78周歲的生日,他的當選也開創了美國總統任職年齡之最。臨近耄耋之年的拜登,面對特朗普這四年的爛攤子,能否承受世界上最繁重的工作,成了很大的疑問。特朗普屆時會不會出席新總統就職儀式或繼續呆在白宮不走,都是懸念。2020年現實版的美國大選比劇本更富戲劇性。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綜合報道



往期推

香港市民憤怒了!「我哋要建設者,唔要破壞者!」

特朗普陷晚年危機,恐失業失婚失自由

戴耀廷門生被國安處拘捕


相關版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