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港府不放棄「明日大嶼」計劃 或參考「第一城模式」

大公文匯全媒體 维港专线 2021-02-20

【11·27 維港專線】大公報記者 吳嘉鈴 曾敏捷 報道: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今日審議「明日大嶼」中部水域人工島前期研究的5.5億元撥款申請。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日表示,相關研究將涵蓋財務安排,「第一城模式」、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等都可以考慮,政府甚至不需要為填海付錢,反而有收入,強調當局會仔細研究融資安排。施政報告公布未來十年可提供逾3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黃偉綸表示,相關土地35%來自新發展區、40%來自改規用地,均已進入規劃程序,對落成時間有信心。


「明日大嶼」將研究各種融資方案(大公報記者凱揚攝)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表明,為了香港的未來,本屆政府不會放棄「明日大嶼」。香港是否須發展「明日大嶼」?政府能否承擔發展的財政?有關問題昨日再次成為政策措施記者會的焦點。


對土地有很大需求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右)希望立法會支持通過 「明日大嶼」 計劃的前期研究撥款(香港中通社圖)


黃偉綸表示,本港人口增長率雖然會下跌,但總人口仍會增加,估計至2051年達885萬人,加上每戶人數由之前的每戶2.8人減至2.6人,戶數持續增長,當局要未雨綢繆,「2051年人口可能超過885萬,現時750多萬人,比基線差不多多了70萬,作為負責任的政府,須為此作準備。未來隨着老年化,不但是住屋,我們的老人設施、老人中心、住宿設施、醫療設施,也對土地有很大需求。」


至於「明日大嶼」如何融資,黃偉綸稱會研究不同融資方案,包括鐵路加物業發展、發展權模式、興建─營運─轉移模式等。他提到,以往政府在發展沙田第一城時,曾就發展權招標,最終無須花一分一毫便能夠填海,甚至「有錢收」。對於有建議全民集資、發債一萬億元,黃偉綸稱知道有關建議,但未與相關人士溝通。他重申,政府會小心考慮融資問題,希望立法會支持通過計劃的前期研究撥款。


施政報告公布政府已覓得330公頃土地,滿足未來十年公營房屋建屋目標,但被質疑數字「有水分」。黃偉綸稱,已覓到的土地中,三成半來自古洞北、粉嶺北及洪水橋新發展區,已進入規劃程序;四成來自210幅房屋改劃用地,當中140幅已完成規劃,有8幅正在改劃,本年度會改劃另外25幅,「不是沒有難度,但相對時間我們會掌握到。如果社會有擔心,我不會將擔心抹去,讓我們知道不可以放鬆,天天要努力做,才可確保十年內交到貨。」



未來五年收地逾400公頃


黃偉綸又提到,政府未來五年會透過《收回土地條例》收回400多公頃土地,遠多於過去五年僅收20公頃土地。至於早前推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辦事處已收到10個項目查詢,並已作初步研究,當收到正式申請後,會適時公布。


至於施政報告提到,將以「多元組合」模式推展九龍東環保連接系統,放棄興建單軌列車,黃偉綸解釋,研究發現難以克服技術困難,例如觀塘區內街道較狹窄,非所有軌道路段達至消防要求,加上鐵路經過觀塘繞道所產生的斜道,單軌列車難以攀升。政府稍後會就「多元組合」模式諮詢公眾。


話你知:沙田第一城發展安排


當年發展沙田新市鎮時,曾填海逾六百多萬呎(大公報圖)


社會關注「明日大嶼」財務安排,黃偉綸昨表示沙田「第一城模式」可供參考。


何為「第一城模式」呢?原來政府於70年代中期發展沙田新市鎮時,曾讓發展商公開競投沙田海床逾六百多萬呎的填海工程,結果由恒基地產、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和新世界發展合組的聯營公司,以2060萬元投得。工程完成後,發展商須將三分二地皮交還政府作公共房屋及基建發展之用,其餘部分則發展為現時的沙田第一城。發展商須承擔填海費用外,亦須繳付每年2000元作地租;當局亦就規劃定下多項條款約束,包括規定於三年內完成填海工程、須負責在區內興建兩所小學及一所中學。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 吳嘉鈴 曾敏捷 報道



往期推

香港特區政府今天交作業喇!

施政報告推200措施 抗疫頭等大事

「我們回家了!」「回港易」首日逾2100人返港


相關版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