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拉伯之春」事件十年(上)|國破山河敗 城春血淚深

大公文匯全媒體 维港专线 2021-02-20

【12·17 維港專線大公報報道: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一名年輕大學生小販因為不滿執法人員不法對待而自焚,在西方國家推波助瀾之下,西亞北非國家的政權相繼出現了「多米諾骨牌」效應,這場運動被媒體捧為「阿拉伯之春」。因突尼斯的國花是茉莉花,這場席捲整個中東的街頭政治運動也被稱為「茉莉花革命」

2015年1月30日,敘利亞城鎮科巴尼在空襲後變成廢墟(法新社)


舊的政權被推翻,新的社會秩序並沒有得以確立。「阿拉伯之春」為這個地區帶來的不是春天,反而造成民生凋敝,國事日非。淪為棄子的敘利亞、利比亞,也門三國內戰四起,數以百萬計的人淪為難民湧向歐洲,成為中東之殤,世界之痛。十年過後,阿拉伯世界仍無法走出冬天,大公報國際部推出系列專題,藉以反思中東國家的血淚和教訓。


突尼斯:「麵包」困局 十年未解


2010年12月,年輕蔬菜小販布阿齊茲自焚後,不滿經濟惡化的突尼斯民眾進行連串反政府示威,總統本·阿里在10天後辭職並流亡海外,突尼斯成為了「阿拉伯之春」事件的起源地,於2012年舉行首次民主選舉,號稱是唯一一個實現所謂民主轉型的國家。十年過去了,突尼斯換了十任政府,卻長年深陷經濟危機,失業率和通脹問題高居不下,當地更恐襲頻發,讓許多當年的年輕參與者非常沮喪。

 

2011年3月,一名利比亞反對派士兵在煉油重鎮拉斯拉努夫沉思(資料圖


利比亞:軍事割據 東西對峙

  

2011年3月,由美國政府背後支持的利比亞反政府示威演變成內戰,法、英、美等國出動空軍干預出兵利比亞局勢,統治該國長達42年的強人領袖卡扎菲於同年10月在家鄉被叛軍所殺。卡扎菲去世後,利比亞持續陷入動盪,各方軍事勢力割據,民兵組織多不勝數,形成東、西兩大勢力對峙局面。由軍事強人哈夫塔爾領導的「國民軍」控制東部地區,與控制西部地區的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軍隊交火至今。

  


2015年11月,一艘載有大批中東難民的船隻抵達希臘萊斯沃斯島的照片(美聯社資料圖片


埃及:脆弱「民主」 曇花一現

  

2011年1月,大批埃及民眾聚集在開羅解放廣場示威,其間爆發嚴重警民衝突。美國迅速拋棄了掌權將近30年的穆巴拉克,他在失去軍方支持後,於同年2月11日辭職。2012年6月,穆爾西成為埃及首個民選領導人,但任內經濟民主問題惡化,示威不止,僅執政369天就被軍方解職,最終在獄中病亡。塞西就任領導人以來,國內政局相對穩定,但仍時有反政府示威發生。穆巴拉克出獄後於今年2月逝世。


  

敘利亞:九年內戰 了無盡頭

  

敘利亞於2011年3月爆發反政府示威,多個反對派武裝力量獲得美國等外國勢力大量援助的同時,俄羅斯則大力支援巴沙爾政府的敘利亞政府軍,敘利亞內戰演變成「代理人之爭」。敘利亞內戰導致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在區域內崛起,更引發二戰之後最大的難民危機。連年戰禍,敘利亞人口由十年前的2100萬人急減至不到1700萬人。


2016年8月,一名五歲敘利亞男孩經歷空襲後在救護車上滿臉灰土血跡,成為敘利亞內戰經典照片(美聯社資料圖片)  


也門:連年戰禍 人道危機

  

在經歷接近一年的大規模全國反政府示威後,統治該國34年的總統薩利赫於2012年2月27日將權力移交給副手哈迪。哈迪上台後推行爭議性油價政策,再次觸發反政府示威,胡塞武裝於2014年趁機佔領首都薩納,沙特領導的聯盟軍從2015年對胡塞武裝發動襲擊,各方衝突迄今仍未結束。聯合國稱,內戰使也門遭受了世界上最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2011年3月,一名利比亞反對派士兵在煉油重鎮拉斯拉努夫沉思(資料圖片

  

巴林:鄰國出手 混亂漸止

  

位於阿拉伯半島的小國巴林,國內什葉派與遜尼派長期對立,經濟發展與就業不及其他鄰國,2011年2月爆發了以什葉派反對派為主的大規模示威遊行,甚至要求哈馬德國王退位。面對巴林局勢不穩,2011年3月14日,海灣合作委員會(GCC)授權沙特和阿聯酋出兵巴林,幫助該國平亂,混亂局面逐漸得到控制,反對派後來也被瓦解。



「阿拉伯之春」時間線


2010年12月17日

  •突尼斯大學生小販失業自焚引爆示威潮,導致統治該國23年的本·阿里政權倒台

  

2011年1月25日

  •1月25日,埃及人高喊「麵包、自由和尊嚴」,要執政30年的總統穆巴拉克下台


2011年2月11日

  •2月11日,穆巴拉克宣布辭職,並將權力移交給軍方

  

2011年3月

  •沙特阿拉伯、阿聯酋等海灣國家的軍隊進駐巴林,幫助平亂

  •利比亞內亂,法、英、美等出兵打擊卡扎菲政府

  •敘利亞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升級演變為內戰

  

2011年10月20日

  •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在家鄉蘇爾特被殺

  

2011年10月23日

  •突尼斯舉行首次民主選舉,埃塞卜西當選總統

  

2012年2月

  •2月,統治也門33年的總統薩利赫下台


2012年6月

  •6月,埃及首位穆斯林領導人穆爾西上台

  

2013年6月

  •埃及經濟民生繼續惡化,時任國防部長的塞西向穆爾西發出最後通牒,並於7月解除穆爾西的總統職務,塞西出任臨時領導人

  

2014年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在敘利亞和伊拉克肆虐

  

2015年

  •二戰後最大難民危機爆發,超過一百萬敘利亞和伊拉克難民抵達歐洲

  

2016年

  •敘利亞政府軍開始反攻,收復失地

  

2018年年底至2020年

  •因經濟民生情況惡化,蘇丹、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亞、黎巴嫩、伊拉克、約旦、阿爾及利亞陸續爆發示威,被視為「阿拉伯之春2.0」。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 報道



往期推

「阿拉伯之春」 | 十年幻夢 國已非國

香港疫苗的盼與憂

宣誓!

相關版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