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港首發隔離令 實施大規模強檢

大公文匯全媒體 维港专线 2021-02-20

【1·16 維港專線】大公報記者 陳詠韶、伍軒沛、關據鈞 報道:舊樓劏房林立的佐敦、油麻地一帶,近日成為新冠肺炎爆疫重災區,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日宣布,為盡快切斷傳播鏈,劃出「小區強制檢測」,在四條街包括彌敦道、甘肅街、渡船街、佐敦道的範圍內,任何大廈有一宗確診,便須整幢強制檢測,首批涉及20多幢大廈,受強檢影響人士須於今日起三日內檢測,希望盡快「小區清零」。小區人口密集,少數族裔人士聚居,大公報記者走訪綜合地區人士意見認為,「小區強檢」有三大挑戰,包括言語障礙、檢測能力、易有漏網之魚。政府昨晚更「封樓」,對新填地街20至26號四幢唐樓發出隔離令,是疫情爆發以來首次發出地區隔離令。


佐敦廟街一帶爆疫,區內多幢大廈出現確診,政府宣布該區20多幢大廈納入強檢名單。(大公報記者 凱楊 攝)


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佐敦、油麻地一帶過去14日錄得100宗確診,單是「小區強檢」範圍已有70多宗。陳肇始昨會見傳媒時表示,當區舊樓多,居住環境擠迫,社區感染風險高,所以決定進行「小區檢測」,除了早前已納入強檢的大廈,當區過去14日有確診個案的大廈均須強檢。20多幢大廈的居民需在下周一(18日)前檢測,他們可到梁顯利社區檢測中心、官涌體育館的流動採樣站、區內增派的採樣車接受檢測,當區其他大廈的居民亦可免費檢測。


香港佐敦新填地街多幢唐樓有多人確診。(中新社) 


兩廈有確診 未納入「小區」名單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當區住了不少尼泊爾人,很多是地盤工人,在機場三跑工程、中九龍幹線地盤、將藍隧道等地盤工作,家庭可達七、八人,在大廈附近聊天、生活,有接觸人士就有傳播風險。

  

政府昨晚公布強檢大廈名單(詳見表),不過,兩幢在小區範圍內並已有多宗確診的大廈,卻未出現名單上,包括新填地街23號有一宗確診(第9445宗),廣基大廈有四宗確診(第9446至9448、9450宗),都是昨日新確診個案。


  

針對已發出檢疫令的新填地街20至26號(雙數號)大廈,衞生署署長昨晚發出「地方隔離令」,規定任何人不得進入或離開有關大廈,也不可將任何物品帶進或帶離有關大廈,隔離令有效期至1月28日晚上11時59分。警員昨晚在大廈設封鎖區,政府解釋,該處有多個劏房,但無住客名單,難以追蹤,隔離令有助識別可能遺漏的住戶,盡快送入檢疫中心。張竹君稱,有關大廈已撤離約90名住戶,餘下住戶仍在追蹤。

  

翻查資料,政府在2003年3月沙士期間,向牛頭角淘大花園E座發出隔離令,2009年5月在H1N1豬流感疫情下,也曾向灣仔維景酒店發出隔離令。

  

語言不通 恐易有漏網

  

對於政府首次採用「小區強檢」措施,社區人士和街坊認為有挑戰。前立法會議員陳凱欣稱,區內少數族裔居民多以尼泊爾語、烏都語溝通,不善英語也不懂中文,長者很多足不出戶,擔心資訊傳遞有困難,建議當局上門派發傳單。而且區內劏房林立,一個單位隨時住三至五戶人家,有三百方呎單位居住15個人,確認所有人完成檢測有難度。就檢測能力問題,雖然加派檢測車,但小區內大廈數量大,擔心安排檢測有挑戰。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建議政府增派人手落區,甚至上樓宣傳,安排警員把守大廈出入口,出入查核檢測紀錄,相信有助推動更多人做檢測。他又建議政府聘請尼泊爾人深入社區,政務司司長作為少數族裔事務督導委員會主席,可用高層次規格協調部門。

  

陳肇始稱,政府亦已安排多名熟知相關外語的工作人員,派人於大廈派發強制檢測資訊、登記資料及進行清潔,政府亦會加強視察排污渠管。


大公社評|香港需要大力借鑒內地抗疫經驗

由於油麻地及佐敦出現多宗確診個案,傳播風險高,特區政府昨日宣布將彌敦道、佐敦道、渡船街、甘肅街一帶納入強制檢測範圍;如果大廈出現一宗或以上確診個案,居民需要3日內接受檢測。這也是香港抗疫一年以來,首次實施大規模強制檢測,此舉有助截斷傳播鏈,儘管姍姍來遲,但仍然值得肯定。


新冠病毒傳播力極強,從科學抗疫的角度,只有對風險人群實施「應檢必檢」,才能切斷傳播鏈。輿論早就建議香港「應檢必檢」,但特區政府考慮到成本、複雜程度尤其是擔心反對聲音,因此推行所謂「須檢必檢」政策,希望將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減至最低。但也由於接受檢測的人數少,找不到所有隱形患者,導致疫情爆完一波又一波,香港為此付出沉重的經濟、社會及人命代價。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特區政府終於調整抗疫策略,擴大檢測規模,只要大廈有一宗確診個案,就「寧殺錯、毋放過」,所有居民必須接受檢測。有人感嘆,「須檢必檢」同「應檢必檢」只是一步之遙,香港竟然走了差不多半年時間。


大規模檢測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決非擴大檢測人群那麼簡單,而是需要衞生、民政、警方、消防等多個部門的協調配合,包括封鎖疫區、設立檢測站、追蹤密切接觸者,以及為「禁足」的居民提供各種支援,免其後顧之憂。就油麻地而言,由於聚居少數族裔人士,未必人人懂中文或英文,需要動員少數族裔的領袖配合抗疫,將有關抗疫政策翻譯為不同的文字。正因為大規模檢測需要配套,一個能統籌各方的強有力指揮中心必不可少,這也就是輿論提倡的打仗思維及打仗策略。


捱過一年的坐困愁城,市民莫不希望早日實現確診個案「清零」,與內地恢復通關,讓生活回歸常態。而西方抗疫失敗,內地抗疫成功,對比鮮明,讓市民對抗疫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絕大部分香港人不再介意為了抗疫而犧牲部分個人自由,不少熱心人士及民間組織願意為抗疫貢獻一分力,只等特區政府一聲令下。


不僅香港,其實整個世界對中國抗疫模式都有改觀。西方社會開始時居高臨下,冷嘲熱諷,後來承認中國抗疫成功,但西方「國情不同」,無法模仿中國的經驗。到了現在,無論英國「封城」還是法國「宵禁」,都是所謂「抄襲中國作業」,只可惜晚了一年。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香港借鑒內地的抗疫方法是可喜的進步,但要學就學全套,不能「半桶水」。內地抗疫成功,不僅在於大規模檢測,還有「健康碼」制度;不僅基於市民自願原則,必要時須採取強制性措施。特區政府已由「自願檢測」走向配合以「禁足令」的大規模檢測,下月接種疫苗時,難道能指望完全「自願」嗎?特區政府需要拿出魄力,早下決斷。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  陳詠韶、伍軒沛、關據鈞 報道


往期推

獨家報道 | 外傭跳槽中介重賞 疫下一傭難求

年宵沒了 花農哭了 桃花變廢柴了

打疫苗全民免費 內地接種劑次逾900萬

相關版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