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強檢不禁足 清不了零 斷不了尾

大公文匯全媒體 维港专线 2021-02-20

【1·18 維港專線】大公報記者 吳嘉鈴、伍軒沛、梁堅、凱楊 報道:本港新冠肺炎疫情反彈,昨日新增55宗確診個案,9宗來自佐敦、油麻地「強制檢測小區」,小區累計99宗確診個案。初步確診飆升至80多宗,創冬至以來新高,大部分在油麻地臨時檢測中心發現,相信不少是當區居民,反映「小區強檢」措施奏效,有利及早發現患者,截斷社區傳播鏈。



醫學專家認為,「小區強檢」措施應參考內地模式,同時配合禁足令,而且要進行多次檢測,達到全民強制檢測效果。


張竹君表示,初步確診個案大部分來自油麻地檢測中心(資料圖片)


本港昨日錄得的51宗本地確診個案中,16宗源頭不明,另有80多宗初步確診。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初步確診個案大部分來自油麻地檢測中心,相信很大機會屬於佐敦、油麻地小區強檢範圍內的居民,形容「搵到多個案,都係預期之內,數字係多咗啲,希望當區居民多做檢測,睇下可以點截斷傳播鏈。」


明愛護士料屬社區感染


初步確診個案包括明愛醫院紓緩病房一名護士(中新社圖片)


初步確診個案包括明愛醫院紓緩病房一名護士,她住在強檢小區內的強檢大廈,上周五(15日)公布小區強檢措施當日有上班,翌日接受檢測,張竹君估計該護士是社區感染。明愛醫院稱,曾與該護士用膳及交談的一名護士、一名健康服務助理須隔離檢疫,無病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



確診患者中,三人是「強檢小區」內的食環署公廁外判清潔工人,工作地點包括炮台街、油麻地街市、上海街及佐敦道,暫未確定感染源頭及傳播途徑。中九龍幹線群組新增四名確診患者,都是「強檢小區」居民,分別居住油麻地金勳大廈及廣基大廈。將軍澳藍田隧道地盤(第二群組)新增四名確診患者,其中三人住在「強檢小區」附近的廟街1號、佐敦文輝樓。


張竹君:檢測一次未必夠


許樹昌認為香港的小區檢測若配合禁足令,效果會更好(中新社圖片)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前日表示,內地一有小區爆發,立即發出禁足令,在小區做檢測,他認為香港的小區檢測若配合禁足令,效果會更好。



張竹君稱,油麻地小區由上月底至今已累計約99宗確診,被問到小區檢測應否配合禁足令,她說要視乎香港實際情況,並稱「如果要禁足令,可能檢測一次都未必夠。」


香江智匯會長、醫生周伯展稱,強檢配合禁足令是必須的,形容每幢疫廈的確診者都是一個「火頭」,政府應在「火頭」擴散前原地撲滅,避免擴散其他區。他認為香港應參考內地抗疫成功之道,強制檢測配合禁足令,「請求政府落實強檢加禁足令,學全世界抗疫最成功的內地,進一步推全民強制檢測,先可以盡快征服呢個疫情。」


醫護誠信同行主席林哲玄醫生稱,油尖旺區是香港中心地帶,政府可考慮要求該區全面強制檢測,並多次安排檢測,「一次係無用」,從而推動進一步全民強檢,參考養和、仁安等私家醫院,安排員工每周一次抗原檢測,加強檢測效能。


前立法會議員陳凱欣稱,昨日了解當區檢測情況發現,抗疫工作力度仍然不足,建議向強檢大廈發出隔離令,動用度假村、酒店為檢疫中心,若確診數字仍上升,甚至經過該區也確診,便需實行禁足令。


社評|一年抗疫辛酸路 果斷施策勿猶疑

香港疫情反覆,不論是新增的個案數目,還是不明源頭個案的數字,都維持在較高水平。令人驚訝的是,大量個案是通過 「強制檢測」 才驗出來,說明病毒於社區已是無處不在。按 目 前 的 抗 疫 狀 況 , 要 實 現 「 清零」 ,中短期內已沒有可能。唯一的希望寄託於疫苗,但注射疫苗面臨重重困難,很可能成為下一波的 「政治炸彈」 。


再過五天,香港抗疫將滿一周年。一年來香港經歷了四波疫情,感染數字、死亡數字反覆攀升。儘管特區政府不可謂不努力,推出了一輪又一輪的抗疫措施,各種禁令一波又一波,但客觀事實卻是,關鍵時期未能採取果斷舉措,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戰勝疫情機會。社會經濟受到重創,疫情沒有斷尾反而來勢更猛,戰勝疫情仍遙遙無期。


尤其令人吃驚的是,甚至到了今天仍然存在各類抗疫漏洞。衞生防護中心通報,昨日有八十宗初步確診,絕大部分來自油麻地臨時檢測中心,也即是強檢的小區居民。如果更早實施強檢,會否造成如此嚴重的傳染?如果更嚴格限制措施,會否出現油麻地群組的大規模爆發?事實說明,疫情已經在社區普遍存在,目前缺乏有效的及時甄別患者手段,危機四伏。臨近農曆新年,如果沒有更果斷、更具針對性的措施出台,抗疫一周年之後,迎來的或許不是抗疫曙光,而是更嚴峻的疫情。


包括內地以及本港在內的眾多專家曾呼籲,香港應採取更嚴格手段,但全民強檢一直無法推出, 「禁足令」 也遲遲沒有下文。抗疫就在這種「清不了零、斷不了尾」 的情況下不斷 「耗」 下去。而目前特區政府最大的希望,似乎就寄託於疫苗注射,有些人認為疫苗一到, 「清零」 就會自動實現,但這種輕視病毒危險性的看法,很可能再鑄大錯。


除了疫苗能否如期到港、安排注射的方式是否科學合理等問題外,一個關鍵的因素在於,香港很有可能做不到全民接種。上周一項國際調查發現,僅有四成港人願意接種,排在全球倒數第三位。如此低的水平,固然與市民對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缺乏信心有關,也在於沒有半刻消停的政治對抗行動。一些政客及媒體不斷渲染 「疫苗無用論」 ,攻擊抹黑國產疫苗,更在蠱惑市民杯葛甚至阻撓疫苗注射。做不了全民接種,疫情如何能消失?


抗疫以科學為依歸,政府對疫苗必須採取嚴格的審核,讓科學數據說話。但政府必須提高重視程度,未來半年乃至一年,圍繞疫苗注射的種種問題,很可能成為抗疫的核心,這既是科學與反科學的對抗,也是一場政治鬥爭,關乎抗疫成敗,也關乎香港發展大局。吸取過去一年的經驗教訓,各界期待,特區政府能在加強檢測、篩查患者、堵截傳播、疫苗接種方面,採取更果斷、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以求早日走出疫情 「惡性循環」。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 吳嘉鈴、伍軒沛、梁堅、凱楊 報道


往期推

各區擬辦小年宵 散貨防群聚

港首發隔離令 實施大規模強檢

專家促香港開啟「作戰模式」統籌打疫苗

相關版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